❶ 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第一,近代后期时代特点赋予文化新的指导思想;伟大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指导思想,由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也必然成为近代后期文化的主流,也是近代后期进步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源泉。
第二,近代后期时代特点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题材。近代后期,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斗争错综复杂,时代要求进步文化为革命斗争服务,使各个发展阶段的革命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题材的广泛性。近代后期的文化,不仅以救亡图存为其主要内容,又增添了追求光明,抨击封建的旧传统,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的新内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因此,此时的进步文化又增加了反帝、反侵略、反投降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此后宣传进步,追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则又成为这个阶段文化的主流。这充分说明文化战线上的成就是与政治战线的斗争息息相通的。
第三,进步文化是在同反动文化政策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自国共政权十年对峙起,国共两党的对立斗争不仅表现在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的军事“围剿”,对革命的进步文化也发起了“围剿”。近代后期的进步文化是在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冲杀出来,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就的。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它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并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❷ 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的启蒙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一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文化技术的强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维新时期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思想家群体走在了时代前列。
维新派文化自觉的关键词是“变”。
“变法”是维新派的政治理想,也是文化抉择,体现了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理性思考。
3、辛亥革命时期
他们的文化自觉是对中国传统性和西方现代性予以双重反思后的产物。
一方面,他们吸收和继承了人类当时最为进步的思想学说,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就集结了中西文化的精华。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文化自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
(2)近代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扩展阅读:
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文化由古代转化到近代。
具体来说,是由基本封闭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
从定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压抑个性的古代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与近代民主制度相联系的,自由与兼容的,鼓励个性发展的近代文化。
对于像中国这样有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这个转化过程是相当长期和复杂的。
中西文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差异比较问题,更不是简单的孰优孰劣问题。
重要的是从不同文化的接触、交流中认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而发生深刻的文化自觉。
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中国四大国粹是什么
四大国粹为中医、书画、京剧、武术。
1.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3.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年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与汉字的萌生同时。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查,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4.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四大国粹是我们悠久历史的明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❹ 近代文化的核心A感性文化 感性文学 B感性文化 理性文学 C理性文化和感性文学 D理性文化和理性文学
据感知是c理性文化和感性文学。文学向来憧憬美好,但生活中就趋向于形式。
❺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
这一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的一套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
(一)天人合一。
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和人的对立,而主张天和人的协调。
(二)以人为本。
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不重视彼岸世界,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和谐与人生理想的实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问题为战略导向,使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政策、中国和世界相互贯通,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
❻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三个代表”就是“帝王文化”,国家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的指示等数不胜数。“帝王文化”即具有权威性,又具有愚人性,这就是特征。
2、假如这个地区来了一个:“作家团或美术团体”可能很少被重视。要是来了一个重要领导人,就不然了,就要城市道路和场所戒严,警车开道,前拥后随,隆重至极,这就是现实。
还有:“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重要的是: 汉族的:“农耕文化”。
❼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对于西方文化,是取其精华,而日本的做法是全盘西化,你认为那个更好一点
中国取其精华的做法更好。中国的做法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社会制度和民生习俗方面则尽量保留自己本国的传统。而日本则不论良莠,一概照搬过来,除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也认同西方的观念,在社会民俗上,大力推崇西方的生活习俗,比如设立西洋馆,男子穿西装,打领带,抛弃了传统服饰和服,设立高档娱乐场所如鹿鸣馆,学习西方的交际,跳舞。
因为中国几千年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所以对待外来文化比较保守,只接受其中有益于本民族的文化,而在思想和社会制度上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日本也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国家,但是封建历程远远低于中国,自明治维新以来的一百多年,在社会制度上,思想,民俗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对于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社会制度上先进自己的西方文化,照搬照抄。中国做法是明智的,对待外来文化正确的态度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但又不失本民族特色。日本的做法只会让国家在制度上依赖于西方,而失去本民族的特色,不利于长远发展。如果我是那时的国家的领导人,我会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而保留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对于传统习俗中消极落后的观念加以剔除,推陈出新。
❽ 试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的启蒙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一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文化技术的强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维新时期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思想家群体走在了时代前列。维新派文化自觉的关键词是“变”。“变法”是维新派的政治理想,也是文化抉择,体现了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理性思考。
3、辛亥革命时期
他们的文化自觉是对中国传统性和西方现代性予以双重反思后的产物。一方面,他们吸收和继承了人类当时最为进步的思想学说,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就集结了中西文化的精华。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文化自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
(8)近代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扩展阅读:
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文化由古代转化到近代。具体来说,是由基本封闭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
从定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压抑个性的古代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与近代民主制度相联系的,自由与兼容的,鼓励个性发展的近代文化。
对于像中国这样有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这个转化过程是相当长期和复杂的。
中西文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差异比较问题,更不是简单的孰优孰劣问题。重要的是从不同文化的接触、交流中认识人类文化的同一性,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而发生深刻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