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精华眼霜 > 书法什么精华

书法什么精华

发布时间:2022-03-30 19:22:55

‘壹’ 我想自学书法,但完全不懂,不知道怎么入门,求高手指点

《零基础学习书法课》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pGCnCVYGqUt9tJHJ2nI3bQ

提取码: kvqn

书法作品常与绘画并举,是我国文化的资产,这里有零基础也能学好的书法课,15天轻松写出漂亮人生!

‘贰’ 书法的精髓是什么

书法的精髓
书法的精髓有三个:创体、表美、蕴意,从艺术上讲,重点是表美。
这个美本身就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譬如架构美、形态美、笔画美、文体美、行笔美、表意美、语感美、叙事美等等。书法是表现文字张力的一种手段,是把文字赋予美的含义并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而文字又是历史与文化的纪录,于是书法本身就蕴藏着历史沿革的轨迹和文化事件的勾勒。也正因为如此,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书法即有“道”也有“术”。书法的道来自书法本身的存在,它把语言变成文字,并把文字进行美化以彰显文字本身的魅力,同时又记录和表现了文字对事物的描述。书法的术是书法的技巧和能力的体现,它让行书者即书法的属主不仅对书写文字的形体了然于胸,而且对笔墨纸张及运用技法也能驾轻就熟,让表现的过程行云流水、笔走龙蛇、泼墨挥就,使表现的结果能部分直至完全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和期望。书法的主体是文字,而文字又是书法的“非物质”载体,是确立书法润笔蘸墨之意义的真谛。

文字出现在语言之后,文明出现在文字之后,而书法出现在文明之后却又是对文明确立的最好诠释。关于中国的文明史的确认,有多种说法: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应该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3千多年,理由是,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证和甲骨文,已经足以证明当时人们采用象形文字来正式记录王朝更迭及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国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历史更早,至少应该在黄帝之后的夏朝,距今4千多年,而声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其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距今应该至少有5千乃至6千多年。由于先秦时期的历史多为“口传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难以合理匹配,跨度大、谬误多、还有许多衔接不上的断代,因此任何所谓的定论都难以让人信服,比如黄帝的历史就有1千多年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390年到公元前2600年。之所以要提及文明史的认定,因为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书法文明史也如此。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要比一个国家的文明史长。但国家可以使民族更凝聚使文化更强大。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文明史是不等长的。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科学考证表明,中国以当前国土范围之上的文化所滋养和产生的“中华文明”,其重要体现暨“中国文字”最早出现在1万年前。宁夏卫宁北山区大麦地的岩画群中发现的“图画文”,即使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也一定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或有某种关联。“图画文”比甲骨文要早几千年,用矿物颜料涂抹在崖壁上,一般都呈赭红色,含有氧化铁成分,而用甲骨文记述事物在中国已有5千多年可考证的历史。新疆喀纳斯湖上的“吐鲁克岩画”与“图画文”在表现狩猎和动物上的形体很相像,如果能测定两地“图画文”处在相同年代,则说明人类早期迁徙活动和对待事物的认识与描述大体相同。我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应该是从“计数符”和“象形字”开始的,西方也不例外,这才符合人类的思维和言行习惯。

文字的记录方式就是书写。其实“书写”已经是比较高级的阶段,最早的书写应该是涂抹或涂画。早期的书写难于保存,于是出现了雕刻。雕刻的成本高,于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纸写之前的文字记载用的是“绢写”、“签写”或“简刻”,做成用于给皇帝批阅的“竹简上疏”及给大臣们浏览的“国家文件”,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一般百姓哪里见得着?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笔砚,墨的出现最早。殷商时期就有制墨工艺了。竹简出现在战国时代,毛笔出现在秦始皇时代,纸的出现是在西汉晚年,而砚的出现与墨差不多,是在殷商时期。文房四宝是构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书法文明的基础物质条件。

由于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从构画开始的,因此,中国书法与绘画能够很自然地、轻松地结合一起,相映成辉。江南许多书法艺人可以把任何“字”都变成“画”写成“字画”,光是一个“龙”的写法就有无数种。但西方不同。西方文字经过了“抽象成型”阶段,让文字先“字母化”,再由字母组成文字及词句。这是一次“造字文化运动”,由此建立了“文字文明”[详见wj《西方文字文明考》],使西方社会能把大量的语言通过语音拼写方式用文字记录和表现出来,唯此而让西方人获益匪浅——由于文字的原因,西方人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以及行为达到的领域总是要快于我们。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西方书法就没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呆滞单一的字母组合不可能表现出那么丰富多彩的书写艺术。因此,书法只有在中国并因中国而在东方才有强大的生命和至高的境界。日本、韩国的书法源于中国,与中国共同形成了东方书法,但万源同宗,世界书法只要研究中国就足够了。

中国书法启蒙于商,形雏于周,建立于秦,成就于汉,发挥与晋隋、辉煌于唐宋,直至今日。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甲骨文,在龟甲和骨片上刻字凿画,记录事件或表示信仰。随着殷墨的出现,开始在刻凿的凹处点上墨汁,凸显痕迹。这些活动不仅是祭祀和士大夫之间“重大国事”交流的需要,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文字最初的美感,之后,刻意酌墨的书刻行为便延展开。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刻工和书匠,只有靠祭司或士大夫自己亲力亲为了。可以想象,他们在刻出一组好字、点上墨汁之后,多么有成就感的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

汉字真正形成是在西周晚期。大篆的出现,使文字“线条化”了,于是,文字由“画”向“字”迈出了一大步,刻画也变成了刻字。书写文字的美感就这样第一次的体现了出来。创造大篆体的人当然就是书法家,可能不止一个人。但这个叫“史籀”的文官,作为周宣王的太史授命建立了大篆书体,又称“籀文”,是在金文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金文[注]与契形文字很相像),奠定了汉字的基础,成为中华文字的主流,也是中国字的鼻祖。西周在宣王时期曾经“中兴”过一阵,文字文化也随着国运和政治的需要而中兴。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现在的中国字也许是另外的样子。宰相李斯奉秦始皇命废除六国文字,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小篆”,使文字的书写笔画更简洁清晰、字体更规范标准,也更容易辨认和流通,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产生歧义而缪及四方了。于是,李斯也成为了一个书法家。出土于唐朝的前秦时期的“石鼓文”,字势雄浑厚朴;用笔匀圆挺拔,行列均衡疏朗。苏东坡称为:“上迫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筘鞧(筘鞧:紧缩小心之意)”,对其书写刻画端秀大气之美倍加赞誉。石鼓文不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古代书法的大成之作,还侧面验证了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即:“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河南,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在陕西”。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走向现代的几个重要阶段。隶书的起源也是在秦始皇时代,由小吏程邈始创,最初成字三千,始皇观之大悦遂赦其罪而升为御史。隶书的“隶”就是下属佐隶的意思。从隶书开始,文字由士大夫的把玩逐步进入了民间。隶书完全改变了篆体横竖线条随意变化的书写方式,点,横、竖、撇、捺、横折、竖弯、提……,汉字笔画的基础由此形成。所谓“横竖之间有形体、点捺之间有招式。”当然,程邈也是书法家。隶书之间还有不同,“秦隶”称为“古隶”,“汉隶”称为“今隶”。今隶又称“八分书”,其特点:撇、捺分别从两旁翘起,像八字,始创人王次仲,与程邈时代大致相同,但成就时代却在东汉,代表人物叫蔡邕,是东汉灵帝时代的人。从古代书法美学的角度看,今隶比古隶容易表现,但从现代书法美学看,所有的隶书都太呆滞而扁平,缺乏生气和动感,不能激励人们的想象空间。也有把唐楷称为今隶、把汉隶称为古隶的。而我认为前面的说法更为妥当。

楷书称为“正书”或“真书”,始成于东汉,距今也有两千年历史。那时,笔墨纸砚皆已具备,书写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于是中国真正的书法时代开始了。东汉时代有许多书法大家,以隶书见长,留刻于碑文之上,如:《华山庙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可惜未有姓名而不知所为何人也。楷书的名家很多并自成一体,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多为唐宋文人。从篆书弯弯曲曲,到隶属一波三折,再到楷书秀丽挺拔,书写速度加快了许多,表现力也大大提高。无数文物证明,汉字形体的艺术表现在这段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发展。事实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是在汉朝有所成就的。楷书之后,汉字的艺术书法作品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开始迸发。

草书最早始发于汉,为“隶草”,即为了快速书写隶书之便而形成的手法。草书形成于汉却成就于唐并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岳父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解过怀素的狂草,我印象颇深,后来又看过《自叙帖》,那流畅回转、奔放不羁的风格的确让人有视觉的冲击和感悟的震撼。不过狂草可不好认读,有时我契形文字看懂了还没看懂狂草。那过于简化并弯来扭去的线条,只能表达让人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含义。狂草于是向“纯艺术”方向走得更远。

行书的产生自当在草书之后,约于东汉末年,形式却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为了书写方便而又兼顾了美观。行书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乃至现代书法史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书法上说的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就是形容行书的。即能疾写飞书又易让人辨读,唯行书最佳耳。行书的变异体行草,为书法艺术表现的宽度并同时又降低其艺术表现的难度立下了磐石砥柱之功。我们可以说,秦代是中国文字建立的时代,汉代是中国书法建立的时代。中国书法的伟大文明,从汉代就拉开了序幕。随着中国封建王朝鼎盛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字文化的绚烂花朵已无法抗拒的向世人绽放。唐诗宋词华丽篇章所形成的文学盛汇给书法艺术赋予了更长久的生命、更牢固的地位、更深刻的内涵。

自古代“创体”以来,中国书法虽在文体上格局若定,但在“表美”和“蕴意”上却行无止境。美的表现之艺术价值追求更高,意的感悟之文学内涵探究弥深。于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不仅在于表现外型的美,还在于表现内涵的深。

‘叁’ 两宋书法精华主要在南宋还是北宋

北宋。

‘肆’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书法家对它又爱又恨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亭子风格,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束缚、僵化、呆板、影响书法发展”的标签。因为亭子的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太死板了,而且写的字看起来都一样。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凉亭风格也可以被称为我国古代书法的精华。

亭子反映了拍卖产生的最高水平,是清晰的照片,拍了9000多万张,不是很高,这也代表了这种字体不是一无是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明清两代现存的亭子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整齐、美观、美观、大方这些字,用在上面是没有错的,那沉稳、大气的风格,与现代书法家追求的“风格、今开、个性”等是绝对相反的,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书法家,在古代书法的基础上,已经没有了创作,所以只能在行书、艺书、草书等方面再走一条捷径吗?我们可以说这个亭子不漂亮吗?

‘伍’ 什么是书法

书法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铦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着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陆’ 什么是书法的意思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书法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表达。通过简单的线条,将艺术世界生动的表现出来。书法的种类具体来讲就是书法字体的种类,也可以说是不同字体的风格。

我国书法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与草书。但是对于这几种大分类中还包括一些小的门类,就比如篆书中就又包含小篆与大篆,而楷书也分为很多小的类别,像魏碑唐楷,瘦金体,二王体等。

(6)书法什么精华扩展阅读

1、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柒’ 书法的好处

好处是:传统经典书法作品在展现美感的同时,还会给人以启迪,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和醒世作用。

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2、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3、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4、 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

(7)书法什么精华扩展阅读

五种书体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

4、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捌’ 书法写的是什么

——兼评甘肃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这是一个很多人探讨了许久的话题;?这是每一位书家都面临的问题。 面对着不论什么专题展其实质都是“唐宋及毛泽东诗词抄写展”的尴尬局面,许多人都倡议书写自作诗,理由是书写自作诗更能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然而,明摆着的一个事实,是诗词一统文坛的时代早已成了历史,每一个文化人必写诗词的年代早已成了过去。现今社会,写作诗词的人只不过是很少一部分特别热爱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业余爱好而已,把写诗如同李白、杜甫那样当作终身事业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了,我认识的许多“文化人”,不要说写作诗词,就连读都少有兴趣。总而言之,诗词一统文坛的时代过去了。但是,书法却不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复兴并迅速崛起,每次举办展览,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浪高过一浪,别的不说,如咱们偏远的甘肃,第四届中青展投稿数量高达一千八百余件,入选近四百件,这充分说明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是十分普及的,是逐渐走向大众化的。明摆着:诗人越来越少,而书家却越来越多。那么多的人都呼吁、提倡让每一个书法作者都来书写自作诗,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实在是太难太难。每一门艺术都存在理性与感性的问题,理性的知识也许是每一个文化人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后都能掌握的,如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平仄、对仗、押韵,律诗中间必为两联,一首诗要有起、承、转、合等。但是仅有理性的认识,没有感性的飞跃是远远不够的,“无情无艺”,在生活中没有感悟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诗词来的,即使他有再高的理性知识。但感悟不一定能够培养出来,而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敢武断地说:诗人——是天生的。强迫一个没有感悟性的人去写诗,其结果只能是有了一定理性认识之后的“自做诗”,与其写没有意境,文理诗理不通,读后让人不知所云的蹩脚的“自做诗”,不如去抄一首唐诗来得快,也让观者少产生一点替作者的尴尬。唐代的每一个文化人也许都是诗人,但因为诗的上乘而留名千古的也就是那么几十个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真正能称得上妙品、绝品、逸品的诗,也就那么能数得过来的几首,况乎我辈? 故书写自作诗只能是提倡,如果是非自作不可,那么就有非常多的书家便连投稿权都没有了,更不用说入围入选了。笔者曾闻,有一书友为了达到征稿的“自作”要求,便请别人“自作”了一首,抄毕了事。 ?当然主要还是诗词。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代表之一,是浓缩了的文学,短短几句(甚至一句),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将读者带进一个由作者创造的特殊氛围,又让人产生与作者高度和谐统一的共鸣,读后意犹未尽,产生丰富的联想。又因字数的多寡正适合一幅书法作品,故书法作品还是以写诗词为好,中国文化要是没有诗词,那中国书法将黯然失色,简直不可想象。书法作品写诗词,能自作者当然很好,不能自作者,还是去抄唐宋及毛泽东诗词者为好,但是,如果就连抄写还漏洞百出,实在让观者替书家面烧耳热了。书法,是中国文化最集中最精华的体现。书法家,首先应当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文化人,一个没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艺术悟性的人,我认为只能叫“拿着毛笔写字的人”。 笔者读省书协前几年举办的一次书展作品集,有一位评委的对联作品:“寒月笼烟树,寻梅溪水香。”“寒”与“寻”,一形容词一动词可宽对,但“笼烟”与“溪水”是驴头与马嘴,而“树”与“香”,一名词一形容词,是风马牛的关系。在本届书展上,有一幅对联是“诗书为三友,花鸟作四邻”,我百思不得其解,“诗”、“书”明明是两种事物,何以为“三友”?是否如李白所云“明月、影子和我”成三友?但读原句总是品不出这个意思来。又如一联“今日常观古人事,少年听取老人言”,“常观”与“听取”对得不工,依愚见,可将“听取”改为“宜听”,会更好一些。再如“净几明窗,好香苦茗,有时与高衲谈禅;豆棚菜圃,暖日和风无事听闲人说鬼”,笔者曾在一次国展书法集上读到过,当时曾为其意境叫绝,也为其上下联颠倒而惋惜,可是我们这位作者,却生吞活剥照抄(错)不误,但从长款上看作者又填词一首,能填词而不懂对联平仄者说来谁也不信,作者还将原句中的“清香”更为“好香”,我觉得有“添足”之嫌。他如“秋声万户竹”、“东阁冬梅西窗夏竹”、“静气得兰清风引竹”,以上三句均为本届书展上的对联作品的上联,但“竹”字不论古音还是今音均为平声,笔者读书甚少,手头资料有限,也不知这些联句是古人所作,还是作者自撰,但不管怎么说“竹”是平声,不应出现在上联末尾。又如“竹里棋声夜自寒,花间酒气春风暖”,但凡一个能写毛笔字的人,估计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都读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么明显的“暖”与“寒”的例子放着,却出现如此明显的上下联颠倒的错误,看着如此精妙的草书不得不让笔者为作者惋惜。再如“光阴壁合皆陈迹,事物通常有本原”、“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梅花访消息”,这二幅“对联”到底算不算对联?即使算对联,但末四字均为平声,又作何解释?更为甚者,有一幅篆书对联的作者,在款中写到是自撰,但读后却发现不了有半点对联的影子,我不客气地说,该作者以为把两句字数相等的话,写在两张条幅上就叫做对联,他发给笔者的名片上却赫然印着“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综上所述,我们的许多书家连诗词联的基本常识都不知,要是再让其自作的话,那是不敢想象的。 在本届书展上,我还看到一个现象:书写“北国风光”、“空山新雨后”、“好雨知时节”、“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内容的作者高达五六人,甚至十多人。“李杜文章众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还看到许多作者在落款时都满怀豪情地加了两个字“××一挥”,我仔细查了《新华字典》,挥:①舞动、摇动。②指挥。③洒、甩。不论是那一种含义,都有一种洒脱奔放、随意自由的意思,我实在搞不清,也能看得过去的书法作品怎么是“挥”出来的,并且仅仅是“一挥”,我看那得写多少笔才可写成的书作,就怎么变成“一挥”了,我也记不清历史上的哪位颇有声望的书家,在他的一幅字后面写了“一挥”两个字,就导致现在这么多的书家也在“一挥”,就像鲁迅先生在他的书桌上刻了那个如花骨朵般的“早”字以后,导致大江南北的课桌都难逃厄运,上面都刻满了各种书体的“早”字一样令人哭笑不得,这个“一挥”会使人联想到“东施”。我奉劝广大书家,最好“谨书”,别再“一挥”,用学“一挥”的时间去读一点诗词常识吧,以免少点笑柄!笔者藏有一幅名不见经传的古人旧作,那字写得洒脱自如,颇有造诣,放在当今的书展上绝对能达到“获奖提名”的水平,但款字上却是“××学书”,其谦虚态度让人敬佩。我们是否向古人除了学“一挥”外,再去学点什么?笔者曾与友人开玩笑:古代的文化人都是书法家,但现在的书法家却大都不是文化人。笔者曾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展上看到过“国破山河在”、“凄凄惨惨戚戚”;也曾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大展上见到过“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并且紧随其后地落上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的款识;也曾见到将沉雄的“大江东去”和婉约的“寻寻觅觅”写在一幅作品上,并落上“书宋词两首××一挥”的款识;将豪迈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和清新的“渭城朝雨溢轻尘”写在一起,“书唐诗两首××一挥”的;至于写毕“日照香炉”款为“杜甫”的是否属于笔误?作为送展作品不应当如此马虎大意啊! 总之,让现代的每个书家都成为诗人,这是不可能的。但希望每位书写者在提高自身书法技能的同时,还是多加强一点传统文化的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鉴赏水平和艺术感受能力,以免在书法作品中出现硬伤,而让观者哭笑不得。 -7-

‘玖’ 中国书法的笔法这么丰富,怎么能够简单地理解其精华要义是什么

中国书法的笔法的确丰富,篆隶楷行草五种不同的书体对笔法有不同的要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对笔法进行概括呢?也就是说如何简单地理解其笔法的精华要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我学书法数10年,认为很多东西是可以去总结的,包括学书法的规律性东西,所以我认为这个复杂问题是可以简单的回答的

那么笔法的精华要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把笔法要义概括为“1234”!

1即一个本体;2为两个关键;3是三个动作;4是四个属性。

而且这笔法的“1234”可以适合于篆、隶、楷、行、草任何书体,可以适用于欧、颜、柳、赵任何一种字体。

以上4条都是以第1条为基础的,也就是说都是基于汉字线条的,只不过是后面的提按动作、换锋动作、起行收、方向性、长短、位置、粗细等等,它们在进行着不同的排列组合,因为它们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书体,乃至形成不同的字体。

所以我们学习任何字体,临习任何字帖,谈到笔法就要把握这些要素,要学会分析每一个线条的属性。

掌握了这些笔法的“1234”,也就理解了笔法的精华要义。

‘拾’ 软笔书法作品 七字 写什么好

一般比较常见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好处
一、练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着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创造美和酝酿美的过程。因此,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途径、好方法。
二、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书法,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如起笔、行笔、收笔都十分讲究,这好像做事,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恰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如做事的结尾。通过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品格。日复一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三、练习书法可以强身健体。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养生之道。书法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过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而练习、创作和欣赏书法,其心态安稳,宁神息虑,修心养性,神定志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平衡”,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寿从笔中来”就是指这个道理。
四、练习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法作品看似简单,但真要写好,却并非易事,除书法的字内功(诸如笔法、墨法、章法等)外,更要修练研习“字外功”。“字外功”对书法艺术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在书法上有成就,就必须字外求字,书外求书。“字外功”就是向“姐妹艺术”学习。如,从绘画中学布白,从音乐中悟节奏、韵律,从诗词中找意境,等等。艺术是相通的,“姐妹艺术”往往能触发书法创作的灵感。在追求提升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人的综合素质也就得到发展。
另外,书法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招聘单位的招工表、履历表都要求手写,可见书写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广州某人才市场需招聘3000名毕业生,报名达3万人,第一项内容就是“填表和写简历”,仅通过写字,就淘汰了1/3。
总之,在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阅读全文

与书法什么精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877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1663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135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074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684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698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650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018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229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460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279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460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482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280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130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360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450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770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384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