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段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加点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加点词语:统统、任意
痛惜之情: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统统:英法联军的占有欲以及自私;
任意: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
㈡ 《圆明园的毁灭》最后说的瑰宝,精华,灰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心痛!
㈢ 语文 阅读理解
瑰宝精华指圆明园。感受: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只有国强,才能保护这些无价之宝。还有就是侵略战的凶残。
㈣ “我国这一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一片灰烬给你怎样的思考
英法联军是如此之可恶.圆明园是我国的瑰宝,浓缩着几辈人的智慧结晶.
㈤ 圆明园毁灭一文让我明白了圆明园曾经很辉煌知道我们感到什么
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圆明园,用了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并在那时可以谌称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奇迹。1860年那把冷酷无情的大火,三天就将这一切美好的奇迹变成了几根摇摇晃晃的残柱;将这一艺术瑰宝灰飞烟灭……难道这把火仅仅只是烧掉一个园林吗?不,不是!而是践踏了中国人民的生命与梦想。就像那首诗说的一样“侵略者的野心,焚去了一卷诗章”。
是我们让进来的吗?不!他们是硬闯的!是我们让拿走的吗?不!他们是硬抢的!这群英法强盗蛮横无理的掠走了我们的财产,我们该怎么做?“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对!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让别的国家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让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初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被侵略的圆明园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历史,这篇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的,浓缩了全国的艺术精华,根本就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它始建于17xx年,用了一百五十几年的时间才建成。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被洗劫一空后,在18日、19日被英法联军烧毁了。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断壁残桓了。我当时在想:难道清王朝倾尽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造成的圆明园就是被英法联军毫无顾忌地糟蹋的吗?难道清政府就是这么无能吗?那些高层官员就放任不管吗?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许多,并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人民是不可屈服的,我们的国家更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想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好公民!争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这篇初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然后将作者从《圆明园的毁灭》中获得的启迪娓娓述之笔端,饱含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文/游诗睿
金碧辉煌的殿堂哪里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里去了?美丽的圆明园哪里去了?这些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被如魔鬼一般的英法联军残忍地毁灭了,看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深深的惋惜。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里把把圆明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更可恶的是,他们把拿不动的东西统统破坏毁灭掉还放火烧掉圆明园,我国中园皇家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些可恶的侵略者,在和平的祖国上横行霸道,要和平的生活成为人们的白日梦,他们抢夺了圆明园的十肖的兽头,十二个呀!在英法联军的抢夺这些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中国的艺术瑰宝,却在外国的博物馆里展出。
㈥ 14课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的瑰宝精华到灰烬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园林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句话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心痛!
㈦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从这个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火烧很大,火烧了很长时间,突出火烧圆明园的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也说明外来侵略者对中国的犯罪行为是巨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7)从瑰宝精华到灰烬你体会到了什么扩展阅读 :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㈧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的过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㈨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沉痛哀悼在战争中死去的中国人民。
愤怒斥责侵略中国的禽兽
惋惜失去与毁掉的中华瑰宝
㈩ 瑰宝精华和灰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我们中华民族岁月中的屈辱与我们中国人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