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脸识别系统品牌商,请问国内比较厉害的人脸识别公司是哪一家
国内人脸识别做的较好的公司有商汤科技、北京旷视科技、上海依图网络科技、阿里、腾讯。
相关介绍:
1、商汤科技:
商汤科技所推出的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视频分析、图像及视频编辑、智能监控、自动驾驶、遥感、医疗影像识别等各类智能视觉技术。
2、北京旷视科技:
旷视的核心技术是计算视觉及传感技术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人体识别、手势识别、文字识别、证件识别、图像识别、物体识别、车牌识别、视频分析、三维重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
5、腾讯:
腾讯旗下的腾讯优图成立于2012年,遵循公司“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以及“研究成果落地才能产生价值”的原则,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声音识别三大领域拥有数十项领先技术,具备千亿规模的多媒体大数据计算能力。
2. 手机上能用虹膜识别吗
可以,目前在高端的机型上,已经应用上了虹膜识别来进行解锁的目前在高端的机型上,已经应用上了虹膜识别来进行解锁的,在目前安卓的旗舰机型s8 plus上,搭载了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的。
3. 指纹锁怎么设置指纹
1、先按屏幕上的返回键。
4. 中科美菱超低温冰箱 dw-fl262怎样解锁
一般长按童锁键3秒以上即可实现开启和关闭。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拨打中科美菱售后热线咨询。
5. 人脸识别安全么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辨认不是通过指纹、掌纹、虹膜等等,而是通过对人面部(人脸)的识别来实现的。因此,在众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技术最具有吸引力,它最直观、最自然,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非接触,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摄像头作为识别信息的获取装置,以非接触方式,自动获取人脸,并完成人脸识别过程。
(二)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方便后期人工确认,且具有再利用等明显优势。
(三)识别速度快,不易被察觉。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秒时间内可以识别好几次。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容易被欺骗。
(四)不易仿冒。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识别现场,他人无法仿冒。人脸识别技术所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乃至人头欺骗识别系统。
(五)应用领域广。除了目前指纹识别的所有应用领域外,人脸识别还可以应用到各种人脸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数码相机的人脸检测,以及未来的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6. 人脸识别技术是虹膜识别技术吗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人脸因具有不可复制、采集方便、不需要被拍者的配合而深受欢迎。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眼虹膜识别和声音识别相比较,人脸识别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 非接触式采样
被测者不需要与采集器(摄像头)接触即可将面像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式既方便了使用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采集器的使用寿命。比如,指纹的采集需要使用者把手放在采集器上,这样使用时间长了次数多了采集器就容易因磨损而损坏。
# 无需被测者的配合
被测者可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采样录入并进比对识别。这一特点使得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公共安全监控方面的最理想的选择。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公共场合或机要部门的出入口做实时比对识别,查找特定的人员。
# 人脸识别更方便、直观
人脸照片能够很方便的进行人工鉴别判断,无需专业人士作鉴定。 这使得当用户需要核对历史记录中的人员时,能够更方便、直观的进行人工判别。
眼睛的虹膜是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其细部结构在出生之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决定下来了,虹膜识别技术将虹膜的可视特征转换成一个512个字节的Iris Code(虹膜代码),这个代码模板被存储下来以便后期识别所用,512个字节,对生物识别模板来说是一个十分紧凑的模板,但它对从虹膜获得的信息量来说是十分巨大的。
从直径11mm的虹膜上,Dr. Daugman的算法用3.4个字节的数据来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这样,一个虹膜约有266个量化特征点,而一般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13个到60个特征点。266个量化特征点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众多虹膜识别技术资料中都有讲述,在算法和人类眼部特征允许的情况下, Dr. Daugman指出,通过他的算法可获得173个二进制自由度的独立特征点。这在生物识别技术中,所获得特征点的数量是相当大的。
、、、、、、、、、、、、、、、、、、、、、、、、、、、、、、、、
2者是不一样的
7. 为什么有的人iPhoneX传感器位置会有小红灯闪烁呢
那是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在光线较暗时就能看见其闪烁识别。
苹果公司公布的关于前置屏幕上方的九个传感器。九个传感器中,有三个是Iphone X用于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活体防伪检测的传感器。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三个传感器分别是“红外摄像头”、“泛光感应原件”、“点阵投影器”。
其中,“泛光感应原件”和中科奥森的双目防伪摄像头中的“近红外补光灯”的作用相似,是在环境光线中的近红外波段光线不足时进行补光。
而IphoneX配备的“点阵投影器”和“红外摄像头”两个传感器是Iphone X用于生成三维人脸模型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防伪技术实现的重要部件。根据苹果公司公布的参数,“点阵投影器”会投射30,000个红外点于人脸上,红外摄像头采集该红外点阵图像用于生成三维人脸模型。
(7)中科面部识别怎么解锁扩展阅读
Iphone X投影的是光点阵列,且置于手机前端设备上(结构光技术耗能更低),而且接收器是较为普通的近红外摄像头,因此可以推测Iphone X的三维模型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的“散斑结构光技术”。
人脸识别用于iPhoneX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或将开启数十亿的市场!前几日,一段关于“中国天网”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在视频中,“天网”系统不仅能识别行人脸部特征,还可以连接数据库,按照识别特征进行匹配查找。可以想象得到,未来人脸识别技术会更加的完善,也会用到更多场景之中。
8. 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识别相比,哪个更安全
一般来说的话,都是比较安全的,虹膜识别更安全一些,因为人的虹膜和指纹一样,基本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一样,而面部识别有长得像的人这一点,比较容易破解
9. 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哪个更好
首先,从准确度上来说,虹膜>指纹>人脸,所以虹膜识别肯定不会被取代.之所以现在虹膜识别不流行,是应为成本和操作方式上.虹膜识别机器造价高,识别起来需要用户把眼睛对着扫描仪.完全没有指纹方便.所以现在还是指纹最流行.
虹膜机器现在只用在高度安全产所,比如金库等.
指纹识别推广最大.但是存在易模仿,能取样的风险.而且机器便宜,不到十块钱的红光扫描零件.
人脸识别,这个是新出的,但是,只要有面具,基本就能过.还有用宠物当识别对象的.刚发展,准确率不如指纹识别.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虹膜识别科研成果组建而成的专业从事虹膜识别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虹膜识别技术的企业。公司共获得虹膜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3项,并获得软件着作权。知识产权涵盖虹膜识别软硬件系统等各个环节。目前,中科虹霸的虹膜识别产品已经成功运用于国内部分煤矿、银行、社保以及高端涉密场所。
10. 人脸识别测温门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智慧乐园管理系统云一脸通管理系统景区票务管理系统智慧乐园管理系统滑雪场管理系统云智慧社区人脸识别系统滑雪场一卡通管理系统景区票务一卡通管理系统水上乐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游乐场一卡通管理系统人行通道管理系统云食堂订取餐管理系统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
产品名称:YK3161R圆柱式人脸识别门禁终端
产品型号:
云卡通YK3161R双目动态人脸识别门禁终端采用国际先进的神经网络算法(CNN), 是经数千万次的算法训练后形成的产品,其集图像采集、人脸检测、人脸跟踪和人脸比对等功能,不仅识别率高同时识别速度快。集合补光、屏显、抓拍、比对一体化设计,支持人脸样本导入,脱机动态人像识别无需行人特意配合,夜晚柔光补偿脸部特征,屏显提示比对结果,大大提高人像识别易用性,可广泛应用于道闸通道场景。
【技术参数】
供 电:DC 12V 2A
识 别 率:≥99%
识别速度:≤100ms
检测跟踪:15ms
显 示 屏:7 寸高清屏
工作湿度:20%-90%
镜头接口:6mm 固定镜头
外观材质:304不锈钢立柱
工作温度:-30℃~+70℃
快 门:1/100 秒至 1/100,00 秒
设备尺寸:560*120MM(高*直径)
传 感 器:1/2.8 "逐行扫描 CMOS
人像存储: 特征图:单机支持10万张全景+特征图:单机支持3万张
存储容量:支持储存10000张人脸照片、200万条识别记录
管理类型:黑名单、白名单、临时用户
【功能特点】
1、支持 TCP/IP,HTTP,NTP 协议
2、防水等级 IP66,防雷、防浪涌保护措施;
3、自主 CNN 神经网络算法,动态识别无需特意配合;
4、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保证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5、支持曝光(快门)、增益、对比度、饱和度、亮度等可调;
6、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集图像采集、人脸检测、人脸跟踪和人脸对比于一体;
7、人脸识别功能,1:N,支持活体检测,自动过滤掉打印纸张、手机屏幕上的人脸
8、两个 1 /2.8"宽动态低照度 CMOS,图像分辨率 1920(H)*1080(V),帧率可达25 帧
同类产品
Copyright © 2014 深圳市云卡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站专家 | 中科商务网 | 网站管理
电话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