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先天右脸发育畸形怎么办
你好,这个需要带孩子去专业的整形医院进行治疗,让专家看看予以矫正,估计是手术,这个越早发现治疗越好,面瘫也要抓紧治疗.祝宝宝早日恢复。
㈡ 我舅舅家孩子,两岁,脸上有个血管瘤,有樱桃大小,听人家说是草莓状血管瘤,能治吗
可以治疗的,血管瘤有多种类型。还是建议去医院仔细检查到底是哪种血管瘤。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是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
草莓状血管瘤的危害
1、生长迅速:血管瘤具有生长迅速这一特点,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
2、破裂出血:草莓状血管瘤多位于体表,突出皮肤表面,瘤体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破裂出血。如一旦出血不止,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影响美观:草莓状血管瘤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见,常表现出异常红色及肿块,既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也造成很大伤害。
4、影响器官功能:生长在人体器官部位的草莓状血管瘤,它们会破坏器官细胞组织,如果比较严重会引起器官畸形,影响器官功能,甚至使器官功能丧失以致危及生命。
5、骨骼发育异常:对于骨骼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骨血管瘤,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容易造成骨骼畸形生长。
6、肢体畸形:草莓状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病变畸形,生长在人体肢体的有些草莓状血管瘤会造成肢体畸形。
7、影响心理健康:如果不及早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孩子入学后,会被其他孩子指指点点,可能会造成心理疾病。
㈢ 小孩地包天在家怎么矫正
发现孩子出现“反颌”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矫正治疗。这种错颌畸形影响儿童面中1/3,也就是上颌骨的发育。形成下颌前突,上颌凹陷的颜面畸形。人们形容其面部为“月牙儿”脸。同时还影响语言的发音。一般应在4岁之前对这种错颌畸形进行矫治。这时治疗不但效果好而且疗程短,并且对孩子颌骨发育大有好处。 在家矫正不了,速到医院去看看吧,不要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期.
㈣ 我家女儿2岁1个月了,昨天才知道是先天性腭裂,请问在郑州儿童医院做手术好么,这么大做,术后效果会好么
去一分院咨询一下吧 下面的活动是去年的 以后应该还会有
“2010春季郑州国际微笑行动”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启动,我国凡是患有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贫困家庭儿童,均可享受免费治疗。现在继续接受报名,报名咨询电话0371—66358970。
全国三百余患者将接受术前筛查
微笑行动,专门为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儿童提供免费医疗。这是国际微笑行动治疗志愿组织、中国微笑行动基金会第六次在郑州举办“微笑行动”。今年2月,该项行动的国内合作定点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开通了报名热线电话,接受国内患者的咨询报名,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的300余名唇裂、腭裂贫困儿童报名。
今天上午,该行动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启动,所有报名者前来接受了专家团的术前筛查。凡是年龄满足、体重达标并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将被留在医院接受免费的手术治疗。
专家均为志愿者 往返机票全自费
据院方介绍,组成“微笑行动”的专家团来自美国、意大利、俄罗斯、肯尼亚等多个国家,他们当中包括医疗整形专家、麻醉师、五官科医生及香港地区的志愿者翻译等,共计60余人。
“全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国际微笑行动医疗志愿者’,他们为患者做手术不收取任何费用,连往返的机票都得他们自己掏钱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闫喜英说,往年这些志愿者专家在此期间平均每天都要做数十个手术,进了手术室,除了上厕所基本不出来。“中午吃盒饭,非常辛苦。”
微笑行动持续6日继续接受报名
“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非常感谢他们!”66岁的樊大妈来自许昌襄县,怀里抱着她收养的一岁半唇裂男婴。樊大妈说,孩子是一年前自己在路边拣的,除了唇裂,一切正常。
“吃这些东西要注意!”一位来自香港的翻译志愿者身边围了不少人,中间两名外国专家举着一张写满字的纸板,向育龄妇女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醒她们不要滥用药物、注意营养,及早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减少胎儿唇裂、腭裂几率。
记者获悉,当天的术前筛查结束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将于本月23日至28日期间接受免费手术。另据了解,现在“微笑行动”继续接受报名,只要符合手术条件,即可接受免费的手术治疗。
国际微笑行动
微笑行动,是专门为患有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医疗的非盈利性慈善行动。 1990年11月由韩凯医生和林静医生的热心撮合联系,将国际微笑行动首次引入了中国。1991年5月,国际微笑行动通过香港一批热心公益的爱国人士冯永祥先生、钟逸杰爵士和赵曾学韫女士等人的鼎力支持,并在韩凯医生、林静医生的大力协助和联系下首次来华,与浙江省杭州市整形医院合作,为176名唇裂、腭裂、面部烧伤的病童提供了免费手术,反响热烈,在杭州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中国微笑行动撰写了成功的第一篇。
从1991年至今,国际微笑行动先后与中国20多个城市的省市级医院合作,成功地举办了多次治疗救治服务。目前已有13250名患儿接受微笑行动志愿医疗队的检查和筛选,其中8205名中国儿童通过微笑行动获得了良好的免费整形手术,各地医院与国际微笑行动合作开展的交流培训时间已超过8000学时(尚不包括各地选派人员出国培训时间)。
㈤ 面部畸形怎么办
建议:一、肿瘤 肿瘤已是近年来颌面部获得性畸形或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肿瘤本身造成的颌面部畸形多为良性肿瘤,这其中多数属于先天性畸形,例如错构瘤、管型瘤、神经纤维瘤等。少数非先天性肿瘤,如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等,则可因肿瘤的发展压迫等因素造成不对称畸形。对于恶性肿瘤来说,则多数系由于手术治疗后而致不同程度的缺损或畸形。病期愈晚,切除组织愈多,畸形缺损也愈大。除此以外,放射治疗也可导致组织缺损,特别见于放射性骨坏死,或由于放疗而引起发育抑制及组织萎缩性变。 二、损伤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与现代化程度的更加提高,因交通事故而引起的口腔颌面畸形与缺损已日趋增多。其次是生活外伤,生活外伤包括儿童期的跌落伤是造成一侧(或双侧)颞颌关节损伤、偏颌(或小颌)畸形的主要原因,有时还可因此伴张口受限,造成真性颞颌关节强直。 三、炎症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可致畸形,但一般不引起组织缺损。颌面骨的炎症,由于骨质坏死,溶解或分离排出,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颌面部畸形。畸形除可因骨质缺损本身引起外,也可因颌骨生长发育中心,例如儿童期髁状突的破坏使颌骨一侧发育障碍而造成。 特异性炎症,包括梅毒、结核等均可引起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与畸形。晚期梅毒的树胶肿可导致腭部穿孔;梅毒还可引起下一代鼻发育畸形即典型的鞍鼻。由于卫生保健条件的不断改善,坏疽性口炎已日趋少见,因其可引起大片软组织或骨组织坏死,而且常常由于严重的瘢痕挛缩而导致牙关紧闭,造成假性颞颌关节强直,故仍应重视。 西京医院整个治疗囊括“正颌外科技术、牵张成骨技术、显微外科技术、颌面赝复技术、种植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等近年来最新成果,其复杂性和危险性堪称世界首例。该院现已抽调精兵强组成专家组确保手术成功。据颌面外科主任刘彦普教授介绍:医院将通过颧骨牵引、二期骨移植重建面中部骨骼、三期种植牙齿恢复咀嚼功能三个阶段为王娜实现面部修复再造。期间,医院还将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为王娜实现面部重新设计,力争让修复再造后的面部与常人无异。高昂的手术费用,对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无论如何也难以承受。医院目前正号召全院职工开展募捐,同时,赵铱民院长也恳请全社会为这样一个世界罕见的“坑面女”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有望重获新生的王娜将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
㈥ 救救我儿子,先天性畸形---爪子手
您不要着急,我看了下,情况没有您说的那么严重。我也有面部畸形,情况比您小孩严重多了。去北京中国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看看,那里是专治这种畸形的。祝您小孩早日康复!
㈦ 孩子出现小儿斜颈该怎么办小儿斜颈的危害是什么
其特征是:颈部肿块:一般于出生后2~3周,妈妈或医生发现孩子的头总是偏向患侧;并且颈部可以触摸到梭形的包块,一般不痛,10~14天快速包块增大,20天最大;3个月后即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6个月。
斜颈:于出生后,母亲发现,患儿头斜向包块侧(患),半月后更明显,并随着孩子发育,斜颈更明显。
面部不对称:面部习惯转向对侧,一般2岁后面部不对称较明显,甚至颜面大小不对称;可以有患侧眼睛位置由原来的水平状向下方移位,而健侧眼睛相对增高。还有会出现下颌转向健侧,使患侧乳突向前移,而出现下颌向对侧旋转变位。
㈧ 斜颈是属于什么疾病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应注意较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斜颈鉴别清楚:
1.先天性骨性斜颈
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确上述诊断。
2.小儿颈部淋巴结炎
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结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3.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内无紧张条索带,X线检查可鉴别。
4.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此外,还需与癔症性斜颈、习惯性斜颈、损伤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所引起的斜颈相鉴别。
并发症
先天性肌性斜颈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可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半岁以内的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此,一旦诊断,应尽早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①适用于半周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②12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③12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也可考虑手术治疗;④对于成年人,因畸形已存在多年,术后不仅面部畸形将更加明显,且视力也因不适应术后的新体位而发生改变,故多不宜施行手术。
(2)手术方法 ①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为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在锁骨上做横切口,显露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附着点上方分别予以切断,并松解周围筋膜组织,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颈动、静脉和神经。②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颈部肿块明显者,可对胸锁乳突肌之肿块段予以切除。③胸锁乳突肌全切除术适用于青少年患者,若整个胸锁乳突肌瘢痕化,可将之整段切除。④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即将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切断、胸骨头行“Z”形延长。此手术优点:矫正头颈歪斜,恢复颈部正常活动功能;不破坏正常颈三角体表形态,避免了其他手术方法使颈部遗留凹陷畸形或不正常的平坦畸形,使颈部美观对称。⑤胸锁乳突肌上、下端联合松解加成形术 有学者认为年龄较大患儿或其他手术失败者可采用此手术。方法为将胸锁乳突肌乳突侧及锁骨头侧完全切断,胸骨头侧行“Z”形延长。
(3)术后处理 斜颈畸形严重者及不合作的患儿术后需以头-颈-胸石膏矫正以维持患儿体位。
㈨ 2岁孩子脸上长了红血泡似的血管瘤怎么办
尽早到正规的医院检查确诊,若诊断为血管瘤,建议早治疗。大部分血管瘤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面积不断扩大的,只要选对疗法,在孩子年纪较小时开始治疗,更能保证治疗时间短,宝宝少受苦,治疗效果好。
㈩ 2岁的小孩有些对眼,平时该如何矫正
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当然,斜视并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那些根本没有斜位但双眼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斜视的概念应理解为两眼的相对位置和双眼视功能两方面的异常。 为什么儿童时期易发生斜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斜视的危害有哪些? 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多见于单眼性斜视。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克服复视,采用偏头、侧脸、抬颏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这对儿童来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 由此可见,斜视的危害不仅影响美容,为了减少、避免上述的严重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及早治疗。 为什么儿童斜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儿童斜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由于儿童视功能发育特点所决定的。从表中可见,婴儿期和幼儿期双眼的视觉反射是不稳定的状态,以后波动逐渐减少,5岁基本停止,8岁波动期基本结束,如无严重障碍则将终身保持。但在此不稳定时期任何影响双眼单视觉的障碍均可导致斜视,而任何斜视都会导致双眼单视功能丧失。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双眼单视功能形成不稳定,容易丧失也容易恢复,如果一发现斜视,及早就诊,尽早治疗,不但可以矫正斜视,而且可使丧失或发育不良的双眼单视功能也得到恢复,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理想目的。反之,若延误治疗,错过视功能发育期,则双眼单视功能丧失、骨骼畸形、代偿头位都无法恢复。即使以后通过手术矫正了斜视,也仅仅是美容矫正,而且没有双眼单视功能这个“粘合剂”的作用,仍有再度斜视的危险。 为什么远视易引起内斜,近视易引起外斜? 正常人看远是不用调节的,看近时则需要用+3.0D的调节就够了。但对于远视者而言,看近所用的调节则需加上远视度数。眼睛看近物时产生近反射,调节的同时使双眼内转产生集合辐辏,高度远视的患者看物体比正常人多用调节,从而使其比正常人多产生辐辏,眼球呈现一种过度内转状态,也就出现了内斜视,这种情况多见于+2.0~+9.0D的远视儿童。其中内斜完全由调节过度引起者称为完全性调节性内斜,此种内斜戴远视眼镜可使内斜全部矫正;另一部分内斜除调节过度因素外,尚有眼外肌发育异常等因素,称为部分调节性内斜。戴镜后内斜只能部分矫正,残存内斜需手术治疗。 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看近时必须将物体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此时高度近视患者并不象正常人那样需要调节,而双眼同时看近必须用力辐辏,这样使眼的调节和集合辐辏发生了不协调,造成了眼睛的疲劳。为了避免疲劳,往往自行放弃集合辐辏,久而久之集合辐辏功能越来越弱,一只眼就会向外偏斜,发生了外斜视。外斜视的眼一般近视程度较另一眼更重,视力更低,平时看物多用好眼,造成斜视性弱视,双眼单视功能逐渐丧失,使外斜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