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拔火罐要拔背部,而不拔脸部
拔罐是中医外法调理之一,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祛湿逐寒、通利关节、预防保健的作用。
中医将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根据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面。就腹、背、四肢、内、外侧而言,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属阳的背部是最易受风、寒、湿、热等六邪侵袭的,当背部风、寒、湿、热等邪气累积过多时,便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祛邪当然针对背部进行疏泄了;其次,背部循行经过的2条足太阳膀胱经,其内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在进行拔罐治疗时有些禁忌,如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面部一般情况下不宜做拔罐处理。
⑵ 拔罐的作用是什么
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起初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吸血排脓。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化,不仅火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已有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外科、内科等都有它的适应症,并且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
不同的拔罐方法有不同的功效:
留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走罐: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闪罐: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刺血拔罐: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留针拔罐: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⑶ 拔火罐是什么 拔完火罐后注意这些事项
拔火罐后不要受风,防水,注意保暖,拔完之后3个小时内也要注意那些加一个不要吃凉的食物。拔罐时间15分钟左右。
面部,七窍,二阴,大血管,心脏附近,皮肤破坏处,孕妇,月经期,精神病,3岁以下儿童,醉酒,过饥过饱,发烧血友病等病人不可拔罐。
起罐后局部潮红,瘙痒,不可以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自己就好了。对于拔火罐后的注意事项
一定要重视,你提到拔火罐后的注意事项
为你解答如下。拔罐这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可以疏通经络,祛寒止痛的作用,拔罐后病灶部位会淤血,起水泡等改变。
⑷ 拔罐有什么好处,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需要拔罐
- 拔罐法 -
【概述】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现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器具药物】
这里仅介绍临床上常用的火罐法和抽气罐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的区域。扣时要侧面横扣,否则易造成燃烧的棉球或纸片烧伤皮肤。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统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二厘米见方的乙醇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上述各法中,以闪火法和架火法最为安全,用得较多。但闪火法要求动作熟练,否则火罐往往不易拔紧;在闪烧时不可烧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架火法吸力虽大,然而操作较为繁琐。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运用。
(2)抽气罐法:这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操作方法为:先将罐具放在所拔穴区,抽吸器插入罐顶部的调节活塞,以手指反复拉动的方式,将罐内气体排出,至所需的负压后,取下抽吸器。取罐时,只要将罐顶的塑料芯向上一拔即可。抽气罐法不用火力而用机械力,不仅不会造成烫伤等意外事故,而且还可根据病人体质、病情及部位调节吸拔的程度。很有推广价值。
【操作方法】
大约有以下几种。
(1)留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罐具吸着之后,停留5~20分钟再取掉。面部及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留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可长一些。一般以局部显现红润或瘀斑为宜。注意,留罐时间太长施术部位会出现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必要时加以包扎,多在数日内吸收结痴,不留瘢痕。留罐法适于火罐治疗的各种病症。
(2)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为止。多用于局部麻木和生理功能减退的病症。
(3)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多用于病灶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先在该部位擦上一层凡士林或植物油脂,选择罐口光滑的玻璃罐(多选中等型号),将罐吸上后,左手紧接扣罐部位上端的皮肤,使之绷紧,右手拉罐向下滑移,达到一定距离后,再将左手按紧下端皮肤,右手拉罐向上滑移。如此进行上下或左右反复推拉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本法常用于腰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也有称絮刺法。拔罐前,先在穴区用消毒三校针或皮肤针点刺或叩刺,然后拨罐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拭去血迹。本法适用于各种扭挫伤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
【适应病症】
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痛、扭挫伤、感冒、胃痛、腹痛、头痛及疮痈初起等。
【注意事项】
高热、抽搐、痉挛等病症,以及肌肉瘦削、有毛发及骨骼凹突不平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⑸ 拔火罐有什么作用
拔罐具有疏通经络、除痹止痛、祛邪祛瘀、清热解毒、调和气血和调整脏腑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胃脘痛、腹痛、咳嗽、哮喘、泄泻、软组织挫伤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1.拔罐可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拔罐可以使瘀阻的经络通畅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祛邪治病,达到阴平阳秘,机体康复的作用。
2.在背部走罐还可以通过脊神经根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精神系统的功能活动,改善因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劳状态。
3.拔罐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人体组织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增强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4.拔罐可以加速局部组织的氧供与体内废物的排除,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⑹ 脸上能拔罐吗
脸上是可以拔罐的,但影响美观,也没什么穴位,所以不建议拔
⑺ 脸上可以拔罐吗
脸上可以拔罐的。但是针对于有脓包。发炎的痘痘,如果要去痘印的话。拔罐是没用的。。因为痘印不是淤血了。一般情况,痘印是因为你反复去挤这个痘痘。在痘痘没有挤干净,伤口没有复原,你再一次去挤,这样会损伤真皮层,容易留下痘印。然后如果有脓包的话,自己不能随便拔罐。因为需要在脓包处放血。再用罐去吸的,不过会有罐印。
⑻ 拔火罐有好处与坏处
拔火罐是针灸其中的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拔罐的部位这是后背等大块的肌肉上面,最好是可以用稍微大一点的罐,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吸力比较的大,效果又比较的好。
记得我自己第一次拔罐的时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好,朋友说可以去中医挂号拔一拔火罐就好了。
果然,比较的神奇,拔过火罐之后,自己的睡眠质量明显的有所改善,不过这也就是偶尔头会昏昏的,感觉要用力呼吸才会比较的舒服。
拔火罐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天天的拔,这是非常容易伤正气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体质比较虚弱,疾病晚期的人。
你或许还给他拔火罐,他很有可能会分分钟休克给你看,比较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猝死!拔火罐中医认为,这是一种泻法,如果泻多了,必然是会伤到我们人体正气,有害无益。
所以对拔火罐一定要辩证看待,不可以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不能只是鼓吹它的好处,从而忽略了它的危害。作为中医人,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扬中医。
总而言之,拔罐在一些美容院,普通的家庭也可以经常的看到,但是这病不是所有人都比较适合拔罐的,建议最好是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拔罐,这样才会将伤害降到最低。
⑼ 脸上能拔罐吗
脸上可以拔罐的。。但是针对于有脓包。发炎的痘痘,如果要去痘印的话。拔罐是没用的。。因为痘印不是淤血了。。一般情况,痘印是因为你反复去挤这个痘痘。在痘痘没有挤干净,伤口没有复原,你再一次去挤,这样会损伤真皮层,容易留下痘印。。。
然后如果有脓包的话。。自己不能随便拔罐。。因为需要在脓包处放血。再用罐去吸的。。不过会有罐印的。。。
⑽ 拔罐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被拔罐的人脱掉上衣,平躺在床上。
先进行简单的背部按摩,使背部肌肉放松、发热,然后在背上涂上能保护皮肤的润滑油,像橄榄油之类的。
6
拔罐以后尤其要注意睡觉时床单的卫生及干湿状况。因为此时皮肤处于很脆弱的状态,要是床单不够卫生和干燥,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我曾经就有过亲身的痛苦的体会。
我是租的房子,在一楼,条件不是很好,关键是很潮湿,拔罐那天虽然是换的新床单,但是屋里湿气太重了。第二天一起床,背部就起了大片的红疹,痒得非常难受,最严重的时候,痒得全身发抖,直冒冷汗。这样的情况熬了半个多月才慢慢恢复健康。这真是多么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