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口腔癌在早期会出现哪些症状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比较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烫食,如火锅、烧烤、麻辣烫等,却不知道经常吃这些食物容易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在近些年也正是这些食物的常见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有很多人在发生口腔癌症状的时候因为不了解而忽略,却不知道口腔癌如果在早期发现是能够治愈的。
口腔癌早期有什么症状?
早期的口腔癌是可以识别的,早期癌有这些特点:
1. 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的某处或者多处,出现白色的斑块,大小约1-5mm,拿棉签擦拭,颜色不退,有的时候呈灰白色,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不疼不痒。
慢慢白色斑块颜色发生变化,由浅色逐渐变为深褐色,表面质地变硬,像是结了一层厚厚的痂,高出正常黏膜,表面粗糙。再过一段时间,斑块越来越硬,表面呈毛刺样生长,并且有乳头状的小结节突起。
2. 黏膜红斑
红斑表面呈鲜红色,质地柔软,大小在3mm左右。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有疼痛不适感。无其它症状。
3.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如果超过半个月,使用溃疡药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或者溃疡面有破溃的现象,就要警惕是不是口腔癌了。
预防口腔癌,需要这样做!
1、尽量不吃槟榔
槟榔是一种中药,有的人喜欢没事的时候嚼槟榔,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槟榔致口腔癌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为了口腔健康,建议尽量不嚼槟榔,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保持口腔卫生清洁
进食完后口腔会留有食物残渣,如果不清理掉这些残渣,仅仅一天时间,口腔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建议每天早晚刷牙,保持口气清新,不给病菌的增加繁殖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减少口腔癌的发生也会减少牙周炎等牙齿疾病。
3、尽量避免烟酒刺激
烟酒的刺激也是引发口腔癌的间接因素,平时建议少抽烟少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积极治疗口腔黏膜病变
如果发现口腔有白斑、红斑等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引起斑块的原因。另外,经常口腔溃疡的人,建议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口腔癌是癌症中比较凶险的一种,发展快且容易复发,平时多关注自己的口腔问题,少嚼槟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癌的发生!
黄俭主任温馨提示,口腔癌在发生早期是能够进治愈的,在临床上治愈的几率是达到90%,所以在日常对于口腔癌的一些早期症状要了解,另外还要知道的是在平时要做好预防口腔癌措施,要提高自己免疫力,做好口腔卫生,在平时尽量避免吃一些烫食,防止口腔粘膜长期被这些烫食破坏而导致口腔癌出现。
② 口腔颌面肿瘤应该怎么治好
1. 口腔癌的治疗应该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中期和部分晚期患者都应该首次治疗就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治疗,根治疾病的机会就会大增。
2. 口腔癌的手术通常很大,而且会影响咀嚼,吞咽,言语,美观等重要功能。这时修复重建手术通常需要与根治切除一起完成。正是这个因素限制了很多患者的救治,因为修复重建手术通常比较复杂,需要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技术,并不是哪个医院都具备这些条件。造成很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因为担心术后功能的影响而没有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首次治疗仅选择化疗或者放疗,结果造成本来可以简单根治的疾病不但治疗花费大增,还没能得到根治。所以,口腔癌的手术治疗通常比较复杂,需要更专业的医生和技术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3. 晚期口腔癌的治疗应该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和化疗。诱导化疗加手术,同期放化疗,序贯治疗,靶向治疗都是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方式。如何选择需要个体化,每个病例都是不同的,应该和医生仔细讨论选择最佳的方案。
③ 什么是口腔癌
一、什么是口腔癌?
顾名思义,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
二、什么人易发生口腔癌?
众所周知,癌的外在致癌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细胞转变成恶性细胞而发生癌变。目前多数认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有了致癌因素并不一定会发生癌。这里主要介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生活习惯,嗜好和环境等外在因素。
1、烟和酒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更为有意义的是,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它部位癌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大约2/3口腔癌患者是男性,但是在最近10年中,随着妇女吸烟人数的增加,口腔癌发病率的性别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2、漫性刺激和损伤
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3、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4、其他
诸如微生素A和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精神紧张或抑郁、内分泌失调、遗传易感性以及核辐射等都可能引发口腔癌。
三、口腔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癌前疾病是指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癌变的独立的疾病。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白斑口腔粘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可表现为平伏的白色病损,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粘膜。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2、红斑口腔粘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舌,口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3、扁平苔癣扁平苔癣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癌变率在1%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粘膜为最常见。
4、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病变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粘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粘膜及唇、舌等部位。
四、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化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
5、不能解释的口腔粘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侵润块。
五、怎样预防口腔癌?
预防口腔癌必须先了解其病因。但是形成癌症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人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因素采取一些预防的办法。
1、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2、减轻口腔局部的刺激。选用毛质柔软的牙刷刷牙;不吃辛辣刺激性和过烫的食品;加强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洁净; 保证营养,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矫正不合适的假牙,去除不良刺激。治疗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及时补充维生素;不要长期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白色念珠菌感染。
3、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定期检查,发现高危征兆做组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5、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六、发现口腔癌怎么办?
毫无疑问,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如不能确诊,应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治,大型医院都设有口腔肿瘤专科。目前,早期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已超过60%。
当您的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时;当您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块时;当您口腔与颈部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时;当您口腔反复出血、口臭时;当您口腔、咽部、面颈部不明原因麻木或疼痛时,都应到医院找口腔科医生看看。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
④ 口腔颌面部肿瘤与腮腺肿瘤的区别
口腔颌面肿瘤包括三腺(颌下腺,腮腺,舌下腺)、舌部、口内黏膜以及上下颌骨的肿瘤。
挂号就挂颌面外科号,分的更细的话就是颌面肿瘤,再细就是腮腺肿瘤了,依你的描述,应该是腮腺肿瘤。如果有腮腺肿瘤专家,就挂这个专家,没有就挂颌面肿瘤,再就是颌面外科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健康。
⑤ 口腔癌怎么好得快
患者有口腔癌如果要做治疗通常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或者是说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用这样的疗法来治疗口腔癌的。
具体还是要看患者口腔癌的分期,如果是比较早期的口腔癌,可能单纯做手术就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如果是比较重度的口腔癌患者可能要做手术治疗,要做放疗,要做化疗,要做新辅助化疗,或者是配合做中医治疗,这都是有可能需要用到的治疗疗法。患者有口腔癌建议及早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有手术机会的患者还是可以做手术根治术的。
不同的口腔癌是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对于年龄大体质虚弱或者不能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来说,使用细胞免疫治疗比较好。患者要积极去医院进行治疗。口腔癌应该及时手术,术后再根据病理切片的报告,看是否辅以生物治疗。
口腔癌治愈的快,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来进行治疗,对于口腔癌平时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勤刷牙,用消炎杀菌的牙膏来进行刷牙,要勤漱口,使用完食物之后竟瞎说。
1 对于口腔癌的患者朋友们来说,在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有时候还需要进行化疗,或者是放疗的方式辅助治疗。
2 口腔癌这种疾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我们积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口腔癌这种疾病才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我们治疗期间,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做好生活当中的护理工作。
3 对于口腔癌的患者来说,我们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休养,患者朋友在饮食方面,最好可以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流质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是比较有好处的。
注意事项
口腔癌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在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同时我们在生活当中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恢复健康。
⑥ 口腔癌面部溃烂穿孔怎么办
您好,建议带着所有的临床资料,到口腔颌面外科或者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就诊。评估能否手术治疗,如果不能手术的话,评估能否非手术治疗,如化疗等
⑦ 怎样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
目前,口腔颌面部癌症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其病员的5年生存率仅在60%左右。这是由于目前癌症的治疗都是一种“癌后治疗”,因此,肿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首先要除去病因,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磨平锐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义齿,以免口腔粘膜经常受到刺激或损伤,从而避免诱发癌肿,特别是舌、颊、牙龈癌。注意口腔卫生,不吃过烫和刺激性的食物,定期进行口腔预防保健治疗,戒除烟、酒,在户外曝日或在与有害工业物质接触下工作时,应加强口腔防护措施,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保持乐观,这些均有益于肿瘤的预防。 及时处理癌前病损。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病损有口腔扁平苔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过度角化、红斑、白斑、先天性角化不良、梅毒、着色性干皮病等。其中以白斑和红斑最常见,白斑的癌变率在5%左右;红斑的癌变率更高,临床上80%的红斑病员病理切片表现为浸润癌或原位癌。还应加强防癌宣传,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
⑧ 癌症肿瘤破溃好吗 癌症晚期要怎样治疗
癌症肿瘤物破溃有可能是癌细胞扩散种植转移到其他部位、护理可以要外出时尽量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到破溃部位。3.洗澡时不咬用力搓皮肤,不咬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液体,可用软毛巾轻轻沾洗、。治疗可以外用用针对性中药外用药去腐生肌散和去腐生肌膏进行治疗,可以很快愈合。
⑨ 急求治疗口腔癌的好方法
口腔癌是指原发于牙龈、舌体、上下唇、颊黏膜、腭部、口底和涎腺的恶性肿瘤。口腔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9.9%。
口腔癌好发于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饮酒或嚼槟榔的老年人。口腔癌发生的部位多在暴露处,或能看到、摸到的地方,所以只要注意自我检查,90%的病人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自我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早期检出口腔癌的好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在洗脸或洗澡时,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
2.照镜子时,注意观察唇红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3.张大口,从镜子看上腭、牙
龈和口底有无红肿或无痛性菜花样或结节状新生物。
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症状有:1.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2.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上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近期扩大、增厚,变粗糙,或出现糜烂、破溃、出血者。
3.颌面部、颈部的无痛性包块或淋巴结,近期明显长大,或出现疼痛不适,或发生口角歪斜。
4.在口腔腭咽部或上下唇出现麻木或虫爬等异物感。
5.口腔内特别是牙龈,发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发性出血。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早期发现口腔癌,及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口腔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上皮癌,为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称之为舌癌、颊粘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嗜好烟、酒;(2)不注意口腔卫生,为口腔内滋生和繁殖细菌或霉菌创造了条件,极易促使癌症的形成和发展;(3)长期异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如假牙、咀嚼刺激性食品等;(4)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长期缺乏,如锌等 ,久之导致粘膜损伤而癌变;(5)口腔粘膜白斑和黑痣,均系癌前期病变,应及时处理。
不同部位的口腔癌其症状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1)疼痛。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磨擦感,如出现溃破则会有明显疼痛,肿瘤进一步侵犯附近神经时,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2)斑块。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特别是发生在白斑、色斑及黑痣的基础上,要考虑已有癌变。(3)溃疡。口腔粘腊局部变硬,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甚至糜烂出血。(4)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
另附:
口腔癌症状与体征诊断
(1)疼痛: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
(2)斑块: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
(3)溃疡: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有时需与一般溃疡相区别:
①创伤性溃疡:此溃疡常发生于舌侧缘,与溃疡相对应处总有尖牙、牙残根或不规则的牙修复体,说明溃疡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溃疡质软,基底软无硬结。消除上述刺激物1~2周后溃疡即可自愈。
②结核性溃疡:几乎均为继发性,大多为开放性肺结核直接蔓延的结果,常发生于软腭、颊粘膜及舌背,溃疡较癌性溃疡浅,溃疡基底软无侵润硬结,抗结核治疗有效。
(4)肿块: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
一旦临床确定肿块来自口腔癌即应进一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深度。凡伴有咽痛、耳痛、鼻塞、鼻出血、张口困难、舌运动受限以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时,均应考虑肿瘤可能已侵犯至口咽、上颌窦、鼻腔、舌外肌、咀嚼间隙以及下颌骨,从而结合口腔癌所在部位选用适当的景象学检查来进一步推断。
口腔癌之临床症状、预防与自我检查
(一)简介
口腔癌为发生在口腔部位之恶性肿瘤的总称,可出现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
唇、舌、口底、颊黏膜、齿槽粘膜、齿龈、�(口盖)、上颚窦及颚骨。从组
织学上区分,包括鳞状细胞癌,疣状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中以鳞状
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另外有些全身性之癌症亦有可能转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
癌症、前列腺癌、乳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等。
口腔癌为一常见之疾病,若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致病率及致死率均
相当高。在美国每年约有12000名病患死于口腔癌,另有26000名新病例的产生
,约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5 %女性恶性肿瘤之2%。目前国内的口腔医疗与卫
教虽已渐进入开发国家之林,但遗憾的是大部份的口腔癌新病例都迟至中期或
末期症状出现后才寻求医治,此时常因癌病变之扩散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再加上预防的工作,实为治疗口腔癌的最重要课题。
本文即针对口腔癌之成因,预防之道,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的方法为大家做个
介绍。
(二)口腔癌的成因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单一的因素会导致口腔癌的产生,但许多研究显示
多重因素会提高口腔癌之发生率。慢性刺激是一般所接受的较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刺激。
慢性刺激之形式有许多种,其中较受注意的是嚼槟榔、吸烟、喝酒、梅毒、
阳光照射、营养缺乏、放射线治疗、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职业等可能原因
;另外年龄、性别、种族及地理区域亦会影响口腔癌之发生率。择要分述如下
:
(1) 槟榔
台大医学院牙医学系口腔病理学教授关学婉曾针对台大医院103位口
腔癌病人,分析口腔癌与习惯之关系。她发现66%有吸烟,39.8%饮
酒及53.4%嗜食槟榔习惯,无上述习惯者仅占14.6%;若以另外213名
非口腔癌病人做控制组调查,有吸烟,饮酒及嚼食槟榔者分别为
42.5%,22.5%及0%,全无上述习惯者则占51.2%。由此项研究中可
见,口腔癌患者与非口腔癌者之间,槟榔嚼食者之百分比有显着之差
异。若以部位来说,以颊黏膜癌患者嗜食槟榔之人数最多,为81.8%
,其次为齿槽黏膜癌,有71.4%嗜食槟榔。
有关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最近普遍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除
了台湾外,以口腔癌发生率与死亡率都最高的印度而言,许多人亦多
有嚼食槟榔之习惯。
除了口腔癌外,许多嗜食槟榔者亦会产生口腔癌前期病变如白斑症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牙齿咬合面严重磨耗、牙周病等严重疾病。
(2) 烟草
抽烟亦是口腔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雪茄烟与用烟斗抽烟。在一
项研究中,抽雪茄或用烟斗者得口腔癌的机会是非抽烟者之四倍;若
每日抽烟超过35支,则得口腔癌之机会与抽雪茄或用烟斗抽烟机会近
似。
有人以为烟草并非口腔癌的起始因素,但对口腔癌具有促进性的影
响,尤其是在抽烟与嚼槟榔两种恶习皆有者,最容“制造”出口腔癌
;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抽烟的102名治愈 的口腔或咽癌病人中,六
年后,继续抽烟者有32%又再发生第二个“抽烟区”癌,而停止抽烟
者不过5%再发第二个口腔癌。
抽雪茄者,尤其用烟斗抽者,与�部白斑症及尼古丁口炎等有关,
有这种习惯的人也易患口腔癌,尤其是唇癌。在印度有些地方的人是
把香烟或雪茄点燃的一端放在嘴里吸,因而增加�部癌的发生率,这
其中包括烟草的化学作用,还加上热刺激作用。另外有嚼烟草习惯者
,惯于把烟草放在口内某一处咀嚼,此处就会逐渐发展出白斑症,经
过一、二十年左右而形成癌症。
(3) 酒精
在欧美一带,烈酒与口腔癌间有密切关系,50%的口腔癌患者有酗酒
习惯;酗酒者得口腔癌之机会为偶而喝酒者之15倍,而烟酒习惯皆有
者比例更高。
虽然酒精可能有些直接致癌作用,但更可能是酒精之间接致癌作用
,其作用机转不明。但酒精过量造成肝硬化则已有定论。
(4) 梅毒
梅毒是造成唇与舌前三分之二部位癌症的重要因素,癌病变主要是因
梅毒性舌炎引起;曾有学者发现,在梅毒患者中,3%有口内癌前病
变白斑症,其中10%之白斑症最后演变成口腔癌。
(5) 阳光照射
阳光照射为唇癌,尤其是下唇癌的一重要因素。目前认为阳光会增加
下唇癌之发生率,特别是农夫,船员及户外工作者;而唇癌之发生率
在南方国家也比北方国家多。另一方面,黑人之唇癌及皮肤癌之发生
率也比白人少,可能是因其黑色素细胞有保护效果所致。
(6) 营养缺乏
就妇女而言,严重的铁质缺乏贫血与口咽粘膜萎缩及吞咽困难有关联
。其中在Peterson-Brown-Kelly症候群之患者,亦可能增加口腔癌发
生率。
另外嗜好烟酒槟榔者,是否亦会因其减少正常食物之摄取,而导致
营养不良或免疫能力降低而致癌症之产生,仍待更进一步探讨。
(7) 放射线治疗
有一些报告显示,头颈部之癌症经过放射线照射治疗后,在长期追踪
时,发现在少数病例显示有次发性口腔癌症产生的情形,其中以肉瘤
居多;可能是放射线造成正常细胞的突变所致。
(8) 不良口腔卫生及补缀物
许多临床医师相信口腔癌较常发生在口腔卫生较差之患者身上,但在
统计学上难以证明,因为大部份人口内或多或少都有蛀牙、不良补缀
物或断裂牙齿之尖锐面。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良补缀物会造成口腔癌
,但在台大医院牙科门诊中曾经注意到多位因不良补缀物慢性机械
性刺激,造成舌部之长期外伤性溃疡,最后发展成口腔癌病例;患者
口腔卫生良好,并无嗜食槟榔、烟、酒之习惯,而溃疡部位则正相对
应于不良补缀物处。
近来在英国口腔癌之死亡率大幅降低,当地学者也认为与口腔卫生
水准之提升有关联。
(9) 职业
除了户外工作者外,金属工人罹患口腔癌之比率似乎也较高。
此外研究口腔癌之病因学时,亦需考虑到口腔癌多发性病变产生之
可能性;因为口腔内若有某一区域易发癌病变,可能同时也有好几个
区域有相同的感受性;其解剖位置相分离,或同时发生,或间隔一段
时期后才发生,其发生率约在6.39-11%间。除口腔癌外,整个胃肠道
之多发性癌亦有相同的增加倾向。
(三)口腔癌的发生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发生与性别有明确之关联,以男性为主;男女发生比率,差
别最大者为唇癌9比1,最少者为齿艰癌1.5比1。最好发病年纪约在50至70岁之
间,年轻人则较少。
在发生率方面,随着地区不同有极大之差异;在西方国家口腔癌约占所有癌
症之5%,但在东方国家,特别是印度竟高达50%,这与其特殊的口腔习惯有
关,在台湾也是嚼食槟榔盛行的国家,口腔癌发生的比例也不低,且有逐年升
高的趋势。
在发生部位方面,也随着地区不同而有不同差异,在嚼食槟榔盛行区,以颊
部、齿槽、粘膜、舌、�、及口底较常发;嚼食烟草地区则以颊或颊前庭区较
多。
(四)口腔癌之临床症状与自我检查方法
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口腔癌之治愈率会提高不少,因此一般民众需认识
口腔癌之癌前病变及早期症状。
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口腔各处黏膜之白斑症,红斑症,黏膜下纤维化,及
慢性溃伤、所谓癌前病变本身并非真正之口腔癌,但长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仍
存在时,其后有极高之可能性发展成口腔癌。
前面提到的一些引发口腔癌之成因,常会先导致口腔粘膜白斑症,若置之不
理,有时会转变成口腔癌。
此外常有一些嚼食槟榔者,因为长期局部机械性刺激或加上化学物刺激,长
年累月刺激口腔黏膜,最后黏膜变白,嘴巴因黏膜下产生纤维化变硬而失去弹
性张不开,也是口腔癌的前期征候。
口腔内黏膜起白色变化者称为白色病变,临床上有十多种病变属此,因此口
腔中任何部位有白色变化即应提高警觉,应即找专科医师鉴别诊断,决定是否
为癌前期的白斑病或黏膜下纤维化症,以便早期治疗。
另外,超过二星期不愈之口腔溃疡亦应注意,因为溃疡形成是口腔癌最早现
象之一,常见于唇、颊、舌、�等口腔黏膜,其深浅不一,边缘明显或不规则
,底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并有向中心坏死之现象,表面有时流血。
除此之外常见口腔黏膜有绒毛样或菜花样之硬块都应注意,甚至口腔黏膜有
红色病变、黑色斑或痣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随着口腔癌向下侵犯颚骨,会产生牙齿松动、下唇感觉麻木、流血、产生肿块
,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病征的产生。进一步口腔癌淋巴转移时,常会在颈侧触摸
到不动性无痛的肿大淋巴结,此时若再延误治疗,癌细胞最后会转移至肺、肝
、骨髓等全身部位,这时已到癌症的末期,药石罔效了。
自我检查是一种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针对各部位口腔癌的临床症状及照着镜
子做口腔自我检查的方法,加以介绍。
(1)脸部的对称性
先看脸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表面皮肤及上下颚骨。口腔癌中,某些骨肉
瘤初期并不会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溃疡,而是造成颚骨的局部性肿大,有时
合并有颚骨感觉异常或其上牙齿动摇等症状。
在表面皮肤的检查上,先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块
是否比先前变大,或颜色改变。
(2)唇
下唇之鳞状细胞癌常无痛、生长缓慢,且较少向深层侵犯及远处蔓延。检
查时以手将上下唇先后往外翻开,注意这部位每一地方之颜色或某些地方组
织有异常情形如溃疡或突起、白斑。长期抽雪茄或烟斗者,其放置部位常与
肿瘤位置相关联。
(3)牙龈
由于牙龈癌常会造成牙龈组织之丧失与齿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齿动摇
,因此患者与医师皆须与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确之鉴别诊断,以免误拔牙齿而
造成癌细胞之扩散或贻误治疗时机。一般牙周炎较少造成溃伤及表面坏死,
牙龈癌常会疼痛,且刷牙时易造成流血,常以溃疡形式存于附着牙龈上,并
易侵犯至其下之齿槽骨,下颚骨比上颚骨发生率高。
检查时将唇往外翻,使牙龈部份露出,同时注意颊侧及舌侧,查看颜色是
否有异,注意表面是否有肿块、溃疡、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齿动摇;由于肿块
的产,少数患者最初的主诉是对咬牙较易咬到牙肉,特别在无牙区常如此;
另外,牙龈鳞状细胞癌较易对其下颚骨产生侵犯,至下颚管下齿槽神经时会
有下唇感觉麻木情形出现。
(4)颊黏膜
颊部内面是口腔癌好发之部位,表面常呈乳头状或溃疡状,近咬合面处常
易被牙齿咬到。起始常以白斑病变存在,癌病变部位有时会痛,但并不显着
,有时会有烧灼感。
检查时以两手指头开颊部,使此处黏膜露出,此部位平常较易被遮住,因
此较不易注意到其变化。
(5)舌及口底部位
舌部亦是口腔癌常发生之处,且预后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溃疡表现,并
逐渐向深层及远处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动性,造成吞咽及讲话之困难。
舌癌初期常表现疼痛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而疼痛加剧,甚至会传导至颈部及
耳部。
舌癌常发生于舌之侧面,而舌腹面较少。某些疾病由于会导致舌背乳突萎
缩,而导致此区易生白斑症及口腔癌机会增高,如严重铁质缺乏,维他命B缺
乏,Plummer-Vinson症候群,第三期梅毒及极少部份之扁平苔藓等。
由于位于舌下,口底部之口腔癌需仔细检查后才能发现,不过患者常会自
觉乾涩感或刺激感。
检查时将舌头伸出嘴外左右摆动,查看舌头的活动性,正常情形应很露活
,否则应注意舌根或边缘是否长了肿块。然后将舌头卷起查看舌腹面,看左
右舌缘,口腔底部组织,还要用手指触摸舌及口腔底部有无突起或变硬。
(6)�(亦称口盖,在口腔上方)
对抽烟者而言,此处为易发口腔癌之处,起先多以白斑表现,随后再发癌
病变;肿瘤本身为乳突状或外生性,而较少扁平或溃疡者。
检查时站在镜子前,将头向后倾,口张开即可见到,也就是舌在嘴里往上
翘,所接触到的平面即是,注意有无任何粗糙表面或突起之处。
(7)颈部两侧
由于头颈部有丰富之淋巴网路,因此癌细胞常易沿此造成局部之颈部转移
,而使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变硬并附着于邻近组织而缺乏可动性。
除口腔癌外,中国人最好发之鼻咽癌也常表现此症状。
检查时以手触摸颈部两侧看有无硬块,包括颈部各区之淋巴结群。
不过需注意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齿源性感染、肺结核或小孩,也常会发现颈
部淋巴结之发炎肿大,故需做鉴别诊断。
以上照着所指示的各项部位循序检查,发现有以下各情形时即应提高警觉, 并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或切片及病理学检查。
【1】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如变白、红、褐或黑,且不能抹去。
【2】溃疡超过二周以上仍未痊愈的口腔黏膜溃疡就应考虑作活体
组织切片检查。
【3】硬块
口腔内外或颈部不明原因之肿块。
(五)结语
虽然自我检查,及早发现是治癌的良策,不过预防才真正是治癌的最上上之策
。远离各种危险因子如槟榔、菸、酒、过多的阳光、不良的口腔保健或有问题
的补缀假牙、强度的刺激性或烫热性食物,并定期做口腔检查,则相信必能使
你远离口腔癌,永保口腔的卫生与健康。
⑩ 癌症病人做完治疗后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型,多采用Lehner(1968年)分型方法,即将RAU分为以下三型:轻型、重型、疱疹样溃疡。
基本方法
1.局部物理治疗:包括激光、低频超声、化学腐蚀(如:硝酸银)、物理屏障(如: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 2.局部抗菌药物:氯己定含漱液、金霉素药膏。 3.局部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或氟轻氢化泼尼松龙(triamcinolone)药膜、倍氯米松含漱液或喷雾剂等。 4.局部止痛剂:苄达明(benzydamine)含漱液或喷雾剂、局部麻醉凝胶。 5.其他局部抗炎制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止咳糖浆、前列腺素E2胶、局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刺激因子、阿司匹林含漱液、双氯酚酸(diclofenac)、胃溃宁(sucraifate)。 6.全身用药: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咪哇硫嘌呤(azathioprine)、左旋咪唑(levamisole)、秋水仙素(colchicine)、贝通(pentoxifylline)、氨苯砜(dapsone)、甲氰咪胍(cimetidine)、转移因子等。
中医治疗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 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心肾阴虚型: 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血虚阴亏型: 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小贴士
1.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2.将少许白糖涂于溃疡面,每天2-3次。 3.用棉棒蘸取少许冰硼散,涂在患处,虽然感觉有点苦,但坚持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4.含服华素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注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