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以前是干性耳朵现在变成油性耳朵了怎么回事
一是耳朵感染,如中耳炎,或耳道感染.一般如果会有红肿,疼痛就要看看了二是油耳朵,有人本来耳屎是干的,可是慢慢变成了软黄的东西,就象皮肤由干变成油,建议你注意清洁耳朵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其他症状就要去医院就诊了.
Ⅱ 耵聍属于油性的 在耳朵内多久能自然干啊因为黏堵住耳朵了!怎么办啊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油性耳朵不属于疾病,和耵聍腺分泌旺盛有关。如果左耳被塞住,可以在家自行掏出,或者用3%的碳酸氢钠滴耳液冲洗,耵聍就会被冲出的。
Ⅲ 油耳朵怎么办
你好,油耳朵怎么办?其实油性耳只是耳垢的一种性质,就像皮肤有干性,油性,混合性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不用担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Ⅳ 油性耳屎怎样清理
怀疑你这已经形成耵聍栓塞了,建议去医院找耳鼻喉科或者五官科医生看一下,有耵聍栓塞的话他们给你掏是专业的。耳屎一般不需要清理,有保护杀菌的作用,但你这耵聍分泌的比较旺盛,还是油性的,我的办法是买点消毒棉签和生理盐水,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把外耳道外面的一圈清理一下,不要掏太深了,把鼓膜弄穿孔了就不好了,这个方法也不行的话再滴点5%碳酸氢钠或者用双氧水,没有疼痛感的话不要用抗生素滴耳液,用了就破坏了外耳的正常菌群了。还是去医院看一下最好,不要耽误了。
最后再科普一下:
耵聍:俗称“耳屎”,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
危害:1.听力下降: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2.耳闷及耳痛: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3.其他: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温馨提示:盯聆阻塞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因为此症状很难轻易发现,所以患者平时要保护外耳道清洁,有症状时因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严重化引起炎症。
Ⅳ 油耳朵怎么治疗
您好 “油耳”又名湿型耵聍、湿耳朵、软耵聍、油状耵聍等。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约长3公分,在其外1/3的耳道皮肤上长着细毛,并含有皮脂腺。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它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油耳”的发生与人种和民族有关,有人统计,虾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国汉族的发生率最低,在5~7%。 “油耳”无自觉症状,但常有腋臭。这油耳和腋臭虽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是,它们的关系却如同一对“胞兄弟”,是由遗传规律所引起的。“油耳”不传染别人,但是油脂样物质若堆积过多,堵塞外耳道,影响声波传入,则可引起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部不适感,称为耵聍栓塞,此时需要治疗。 有“油耳”怎么办?可以用棉签蘸3%双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选一种),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0.5~1公分为宜,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取出。 油耳的治疗 “油耳”属于先天遗传,目前尚无办法治疗。
Ⅵ 油耳朵怎么变干小窍门
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1、用酒精清洁耳道。用棉签蘸取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耳道,酒精可以溶解耳道内油性物质,从而清洁耳道。
2、适度挖耳。耳道要进行定期清理,因为耳道长时间会产生一定的耳屎,按时清理可以减少油性物质的产生
3、饮居生活要注意。洗头、洗澡时,要预先将耳朵用消毒棉球堵住耳朵,防止水进入耳道。食物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酒、大蒜、葱等辛辣物质,避免热毒内攻。
(6)油性耵聍干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耳油,在医学上称为“脂性耵聍”,又叫“油耳”,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粘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
油耳朵洗澡的时进水长时间不清洗又用手去抠,容易把耳朵弄成了中耳炎,并且伴有耳鸣现象。
建议先去医院的五官科做一次彻底的清理,那里有专业的设备和医师,就是往耳朵里滴了一些药水,过了一会,医师就扒出了很多脏东西,因为耳朵油便会和灰尘凝成一团,日积月累,数量惊人,扒出来的时候像座小山,根本不会相信耳朵里会有那么多的脏东西。
耳朵油是生理现象,没有办法根本预防,但是可以做好耳朵护理卫生,平时洗完澡可以用棉签(超市里卖的那种就可以了)蘸干耳朵里的水,如果偶尔发生炎症,滴一两滴氯霉素眼药水就完全可以了。
Ⅶ 油性耵聍如何治疗
油性耵聍,以耳内经常性有油状耵聍阻塞或流出耳孔为特点,呈黄褐或黑褐色,需要经常性清除,严重时每年需要清理多次,很是讨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油性耵聍,中医认为属于湿热内郁,上干清窍所致。湿热内郁,则气滞不行。故治疗之法,宜清热化痰,行气活血。先予清除,然后服药。本人用以下方子治疗多例,效果均好。一般只服7剂,即不再发;若以后再发,仍按此服方7剂可。柴胡10 香附10 石菖蒲10 当归尾12 桃仁10 红花10 法夏12 陈皮10 茯苓15 黄芩12 赤芍药12 (小儿剂量酌减半)7剂 每天1剂,煎服,分2次服。
Ⅷ 耵聍塞耳,油性耵聍,如何治疗
油性耵聍如何治疗油性耵聍,以耳内经常性有油状耵聍阻塞或流出耳孔为特点,呈黄褐或黑褐色,需要经常性清除,严重时每年需要清理多次,很是讨嫌。油性耵聍,中医认为属于湿热内郁,上干清窍所致。湿热内郁,则气滞不行。故治疗之法,宜清热化痰,行气活血。先予清除,然后服药。本人用以下方子治疗多例,效果均好。一般只服7剂,即不再发;若以后再发,仍按此服方7剂可。柴胡10 香附10 石菖蒲10 当归尾12 桃仁10 红花10 法夏12 陈皮10 茯苓15 黄芩12 赤芍药12 (小儿剂量酌减半)7剂 每天1剂,煎服,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