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油性皮肤 > 为什么油性药物做成软胶囊

为什么油性药物做成软胶囊

发布时间:2022-05-17 09:43:35

1. 软胶囊的附加剂

软胶囊内容物应具有:稳定性高,疗效好易于生产及填充物所占容积应尽可能小的优点,但是填充药物必须达到所需治疗量。
从方便生产及减小填充物所占容积两方面来看,低熔点的药物最适宜制成软胶囊。在室温下呈液体或半固体状的低熔点药物,若制成固体剂型,需经固体吸附剂处理,仅吸附剂一项,就使填充的容积加大,如将此类药物制成软胶囊剂,则药物不论以原形或用适当基质溶解或制成混悬剂,均能使成品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且贮存中药物亦不会析出。制备软胶囊剂除少数液体药物(如鱼肝油等)外,药物均需用适宜的液体辅料溶解或混合,常用的辅料有植物油、芳香烃酯类、有机酸、甘油、异丙醇以及表面活性剂等。 将药物用适当的油脂或非油性辅料溶解或制成混悬剂,可提高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增加药物稳定性。例如用聚乙二醇溶解药物制成硝苯啶胶丸(软胶囊剂)或用中级脂肪酸甘油酯溶解药物,均可提高药物的疗效。
用5%~10%的甘油或丙二醇可使聚乙二醇对胶壳的吸水作用得到改善。油类能增加甾体药物的溶解度;低粘度的稀释剂可增加胶囊内容物的流动性。例如,选择稀释剂是制备硝苯啶软胶囊剂的关键,以聚乙二醇(PEG)400为辅料,按下述处方压制获得的胶丸质量较好。处方(每丸用量):硝苯啶5mg、PEG400 220mg。
难溶于水的药物用油分散溶解,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其他吸收促进剂后制成软胶囊,其中的药物是以分子状态分散于油中,在体内油相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自发形成乳剂,经淋巴进入血液,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因而产生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中国有疏水性抗疟药物芴甲醇加入吐温-80、油酸后制成的胶囊,其疗效较未加吐温者提高3~6.8倍。但吐温-80等含聚氧乙烯的表面活性剂,有溶解红细胞膜产生溶血作用的缺点,故开发使用了更安全的聚甘油酯、蔗糖酯等表面活性剂,制成软胶囊剂以达到高效的目的,例如红霉素硬脂酸酯加入聚甘油酯后其生物利用度较普通红霉素制剂高出1~2倍。同样维生素E、吲哚美辛、地西泮等的生物利用度也较普通制剂高若干倍。
软胶囊中填充固体药物的混悬液是比较常见的,其中的药物粉末至少过80目筛。混悬液的分散介质常用植物油或PEG400,还应加入助悬剂,对于油性基质加入的助悬剂为10%~30%油蜡混合物,其组成是:氢化大豆油1份,黄蜡1份,熔点为33~38℃的短链植物油4份;对于非油性基质,常采用1%~15%PEG6000。在填充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使充填精确度提高,含量均匀度亦可保持在1%~2%以内。

2. 软胶囊在剂型上的优势在那里

看来您把软硬看的太重了,其实药效跟这个没关系。 他们只是俩种不同工艺的胶囊剂剂型,成分都是明胶。
软胶囊剂就是将油类液体药物或混悬填充于软胶囊中而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制剂,比如双黄连软胶囊。
硬胶囊剂是将固体药物填充于空硬胶囊中制成,比如康泰克。

胶囊剂优点在于在胃中消化的特别快,并且可以把药的苦味掩盖,疗效比片剂丸剂好,还有就是可以具有各种的颜色和印字方便识别。
最后希望您看过后有所帮助。

3. 药为什么要做成药片或胶囊,有区别么

一、药做成药片的原因:

1、计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2、质量稳定,携带、运输、服用方便。

3、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二、药做成胶囊的原因:

1、有的药是有苦性的,制成胶囊服用就免了受这个苦了。

2、有的药物是由多种药粉混合而成或是粘性液体,而药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制成胶囊服用方便。

3、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浪费,让药物在胃里全面吸收。

三、区别:

1、从剂型来看:

胶囊和药片都属于固体制剂,胶囊是固体制剂中的胶囊剂型,而药片属于固体制剂中的片剂剂型。

2、从吸收快慢来看:

固体制剂如胶囊剂和片剂,主要方式是口服,给药后需经药物的溶解,再经胃肠道上皮细胞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治疗的作用。口服制剂吸收快慢顺序一般为胶囊剂>片剂。此外,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填装于囊壳中,不同于片剂,未经机械挤压等过程,因此胶囊剂一般起效快于片剂。

3、从优点来看:

胶囊剂的优点之一为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即含油量高的药或是难以制成片剂的液态药制成软胶囊,具有使用方便、剂量明确的特点。

4、从崩解时限来看:

①硬胶囊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和肠溶胶囊应在1h内全部崩解。

②普通片崩解时限为15min;分散片、可溶片为3min;舌下片、泡腾片为5min;薄膜衣片为30min;浸膏片、糖衣片、肠溶衣片为1h。

另外,胶囊剂是把药物制备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后,再填充于囊壳中,相比于片剂,成产成本相对高些。

(3)为什么油性药物做成软胶囊扩展阅读:

胶囊剂的特点:

1、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装于胶囊壳中可与外界隔离,避免光线空气水分的影响,对具有不良臭味和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掩蔽保护和稳定作用。

2、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起效。药物以粉末或颗粒状填充于胶囊中,与片剂丸剂等剂型相比,制备时没有机械压力的影响,可在胃肠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

3、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如软胶囊,方便服用和携带。

4、 可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药物制成颗粒或小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衣材料,装入胶囊,使药物具有缓释延效作用。肠溶胶囊可使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还有控释胶囊可在规定介质中缓慢恒速释放药物。

药片做成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原因:

1、药片的颜色和形状有利于药物品种间或剂量间的区别,以确保药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混淆。

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天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可以减少他们的用药错误。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很多时候是记住药物外观(颜色,形状),而不是名字。有时患者看到自己常吃的药颜色变了,会跟药师求证是不是同一种药物。而药房调配的药师在把药物发给患者之前,都要最后核准药品外观,以免出现错误。

2、涉及专利

有些药品生产商将其产品的外观(包括尺寸,形状,颜色,质地和香气)注册为专利,作为商标法的所有权,称为“商业外观”。甚至可以根据药品外观,辨别出具体的药物名称。仿制药制造商是不允许仿制这些品牌药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

特别是对于新的药物,制造商都会尝试不同的药物名称,颜色,形状来避免重复其他药物。而他们也会询问药师的意见,比如他们的新药应该是什么名称/颜色/形状,然后请专业设计师来设计药品的颜色,形状,以突出其产品特性。

3、提高药物稳定性

不同药品的理化性质不同,比如对光照的敏感度不同,对光不稳定的药物可以通过用深色的包衣或胶囊壳来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

4、矫味作用

药片外层的糖衣可以起到矫味的作用,为了区分而给糖衣设定不同颜色。

5、防潮或防失水作用

包膜衣片可以避免药物吸潮变质或因干燥而裂片。通过包衣技术还可以使药品表面光滑,避免掉粉,粘连等。

4. 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哪些,通常使用什么做为囊材

(1)影响软胶囊成形的因素软胶囊是软质囊材包裹液态物料而成,因此有必要了解囊壁和囊芯液对软胶囊成形的影响医学`

软胶囊的囊壁组成的影响:可塑性和弹性式软胶囊剂的囊壁特点,也是软胶囊剂形成的基础,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若增塑剂用量过低(或过高),则囊壁会过硬(或过软);由于在软胶囊的制备中以及放置过程中仅仅是水分的损失,因此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药物性质与液体介质的影响: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才能填充,而且填充物多为液体,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少数为固体物。值得注意的是:液体药物若含5%水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等,这些均不宜制成软胶囊。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

药物为混悬液时对胶囊大小的影响:软胶囊剂常用固体药物粉末混悬在油性或非油性(PEG400等)液体介质中包制而成,圆形和卵型者可包制5.5-7.8ml.为便于成形,一般要求尽可能小一些。为求得适宜软胶囊大小,可用“基质吸附率”(baseadsorption)来计算,即1g固体药物制成的混悬液时所需液体基质的克数,可按式计算:

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药物重量

根据基质吸附率,称取基质与固体药物,混合匀化,测定其堆密度,便可决定制备一定剂量的混悬液所需模具的大小。显然固体药物粉末的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等,均会对基质吸附率有影响,从而影响软胶囊的大小。

(2)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常用方法为滴制法和压制法两种。

滴制法由具双层滴头的滴丸机完成。明胶液与油状药液分别盛装于贮液槽中,两液通过同心管状的双层喷头以不同速度喷出,使一定量的胶液将一定量的药液包裹后,滴入另一种不相互溶的冷却液(常用液体石蜡)中,胶液接触冷却液后因表面张力作用变为球形,并逐渐凝固而成软胶囊。此法制备软胶囊时,胶液、药液的温度、滴头的大小、滴制速度、冷却液的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软胶囊的质量,应通过实验考察筛选适宜的工艺条件。

压制法压制法是将胶液制成厚薄均匀的胶片,再将药液置于两个胶片之间,用钢板模或旋转模压制软胶囊的一种方法。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旋转模压法(模具的形状可为椭圆形、球形或其他形状)。

(3).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肠溶胶囊的制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底衣层,然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II号、CAP等包衣,其肠溶性较为稳定。

5. 软胶囊(胶丸)主要应用于什么种类的药物

软胶囊常见于药品或保健食品。是将液体药物或液果体药物经处理密封于软质囊材中而制成的一种胶囊剂。软质囊材是由胶囊用明胶、甘油或其他适宜的药用辅料单独或混合制成。

适宜药物
(1) 油性药物及低熔点药物最适宜制软胶囊。
(2) 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或者易氧化的药物可制成软胶囊。
(3) 软胶囊可制成直肠栓剂。
(4) 具不良气味的药物、及微量活性药物。
(5) 具有挥发性成份,易逸失的药物。
(6) 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

6. 胶囊的内容物有哪些,制成各种形式的依据是什么

1. 油性药物及低熔点药物最适宜制软胶囊。油性药物及在常温下是液体或半固体的药 物,以往为了制剂,常在制备时采用吸附、固化等技术处理,由于加入吸附剂等辅料,使体积增大,或在制备时需加热干燥处理,此时药物又易从吸附剂等辅料中游离或渗出,使主药损失,影响疗效。但软胶囊剂是将油性药物及低熔后药物用旨溶性溶剂溶解或制成乳浊液进行填充或滴丸,省去了了吸附辅料,不但制剂小型化,也避免药物的游离和渗出等问题的出现。如牡荆油胶丸和消炎痛法尼酯胶丸等。
2. 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易氧化的药物可制成软胶囊。有些药物如挥发油等对光敏感;有的药物遇湿热易分解、挥散;有的药物在制备和贮存时易氧化。为防止药物遇光分解,可以在制备胶囊的囊材中加入二氧化钛或氧化铁等遮光材料,会取得良好的光稳定性。为防止药与空气接触,可在制备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软胶囊的囊材由甘油和明胶等组成,壁较厚,又无透气性,因此软胶囊剂是防止药物氧化的优良制剂。如维生素E胶丸、活性维生素D3胶丸及罗钙全胶囊等。
3. 软胶囊可制成直肠栓剂。方法是:将主药溶解或制成油溶性混悬液制备软胶囊,再以此胶囊剂制成栓剂。与一般栓剂相比,直肠胶囊栓在直肠内更容易扩散和吸收,且制备方法较一般栓剂简单,使用方便。现国外已上市的品种有倍他米松和消炎痛等直肠胶囊。
4. 具不良气味的药物及微量活性药物软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已是众所周知的特点。一些微量活性药物剂量很小,如阿洁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每粒均含药量0.25μg)最宜制成软胶囊剂。
5. 具有挥发性成份,易逸失的药物软胶囊既可保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损耗,又能避免制剂放置后挥发油的逸失,提高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6. 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如环孢菌素水溶性差,将其与油性载体制成微乳剂后装入软胶囊,可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若采用其他固体制剂,这类药物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7. 为什么很多药物被制成了胶囊

用胶囊装的药物,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口感不好、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气管的药。这些药装入胶囊,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或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另外,制成胶囊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如有些药物需要在肠内溶解吸收,胶囊是一种保护,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同时,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一般胶囊的崩解时间是30分钟以内,片剂、丸剂是1小时以内。部分药物如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胶囊剂。

8. 药做成胶囊状有什么好处吗

感冒、发烧、生病了之后我们都会去买药,现代的药物基本都是用一种胶囊状的物体包裹着,里面装着药物,为什么药物要做成胶囊呢?这些胶囊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呢?这其实和胶囊的吸收效果有关。相信许多朋友都存在着疑惑,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胶囊一般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硬胶囊大多是圆筒形的壳体。软胶囊主要装的是液态或悬浮态的药物,所以装在软胶囊中的药又叫胶丸。

绝大多数胶囊壳是用明胶制作的。明胶是蛋白质类的物质,主要是从动物的皮、骨和筋腱中提取而来的,制作过程中再添加了甘油或增塑剂。明胶具有黏度高、易凝冻等性质,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温水,可缓慢吸收相当于其重量5~10倍的水,随即膨胀并软化。肠溶性胶囊比较特殊。肠溶性硬胶囊壳是用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等材料制作的,而肠溶性软胶囊壳通常是用海藻酸钙制作的。

绝大多数胶囊壳都能在人体内被溶解、消化并吸收。因此,胶囊既是药物的载体,又不会影响药效,本身也容易被吸收。

9. 软胶囊的适宜药物

(1) 油性药物及低熔点药物最适宜制软胶囊。油性药物(如维生素E)及在常温下是液体或半固体的药物,以往为了制剂,常在制备时采用吸附、固化等技术处理,由于加入吸附剂等辅料,使体积增大,或在制备时需加热干燥处理,此时药物又易从吸附剂等辅料中游离或渗出,使主药损失,影响疗效。但软胶囊剂是将油性药物及低熔后药物用脂溶性溶剂溶解或制成乳浊液进行填充或滴丸,省去了了吸附辅料,不但制剂小型化,也避免药物的游离和渗出等问题的出现。如牡荆油胶丸和消炎痛法尼酯胶丸等。
(2) 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或者易氧化的药物可制成软胶囊。有些药物如挥发油等对光敏感;有的药物遇湿热易分解、挥散;有的药物在制备和贮存时易氧化。为防止药物遇光分解,可以在制备胶囊的囊材中加入二氧化钛或氧化铁等遮光材料,会取得良好的光稳定性。为防止药与空气接触,可在制备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软胶囊的囊材由甘油和明胶等组成,壁较厚,又无透气性,因此软胶囊剂是防止药物氧化的优良制剂。如维生素E胶丸、活性维生素D3胶丸及罗钙全胶囊等。
(3) 软胶囊可制成直肠栓剂。方法是:将主药溶解或制成油溶性混悬液制备软胶囊,再以此胶囊剂制成栓剂。与一般栓剂相比,直肠胶囊栓在直肠内更容易扩散和吸收,且制备方法较一般栓剂简单,使用方便。
(4) 具不良气味的药物、及微量活性药物。软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已是众所周知的特点。一些微量活性药物剂量很小,如阿洁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每粒均含药量0.25μg)最宜制成软胶囊剂。
(5) 具有挥发性成份,易逸失的药物软胶囊既可保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损耗,又能避免制剂放置后挥发油的逸失,提高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6) 生物利用度差的疏水性药物如环孢菌素水溶性差,将其与油性载体制成微乳剂后装入软胶囊,可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若采用其他固体制剂,这类药物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油性药物做成软胶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次燕窝要多少克 浏览:1189
面部血管瘤怎么治不留疤 浏览:2047
yamii胶原蛋白怎么吃 浏览:1442
贵阳祛斑哪个好先荐利美康 浏览:1368
和田玉戈壁料没油性怎么办 浏览:983
鹅耳朵冻疮涂什么精油 浏览:1999
燕窝有什么不好的副作用吗 浏览:968
皮肤使用爽肤水有什么好处 浏览:1345
漂白燕窝炖不烂怎么办 浏览:1512
燕窝跟什么吃最好 浏览:1749
容易长痘痘油皮怎么可以做美白 浏览:1575
医院和美容院哪个祛斑好 浏览:1736
山羊奶面膜与龙血精华面膜哪个好 浏览:1794
学生干皮适合什么面霜 浏览:1561
生姜和什么一起煮能祛斑 浏览:1413
两三个月的宝宝选面霜怎么选 浏览:1628
嘴巴上和下面长痘怎么治 浏览:1737
南京医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钱 浏览:1080
燕窝每天多少毫升合适 浏览:1671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于吸收 浏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