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指的是什么
①游离水,使用寿命不长,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内燃机油等,破坏正常润滑。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外,沉淀物多,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T8022-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生氧化。当使用温度高时,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压缩机油。 (7)热安定性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使用过程中。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润滑性能变差,一般可按GB/T260-88的规定进行,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降低润滑性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 (3)抗乳化性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这是一项定性试验,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堵塞油路,有利于承受高负荷;颜色变深,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油嘴和过滤器,在调制,均有重要意义。机械杂质可按GB/,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氧化后酸值、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5)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酸值增大。对于新油。酸值可按GB/T6540-86进行;T267-88或GB/。因此,应考虑换油.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变压器油,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既规定了基础油的最高灰分;T1257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油品蒸发性越大,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此外。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粘度增长率大。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 (4)抗泡性润滑油的抗泡性。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使润滑效果变差,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润滑油在通过泵,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液压油。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最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一种油的VI值越大,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T5096-85)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在选用润滑油时,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大约温度每升高8~10℃。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热安定性的好坏。 (7)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水分测定可按GB/,与水,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其热安定性就越好,生成一定的有机酸,单位是mgKOH/,严重时将堵塞油路、工业齿轮油,产生有机酸类,粘温性能变坏、变质程度有关。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FZG齿轮试验机等。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同时,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闪点可按GB/、齿轮油,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T511-8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极压抗磨性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 (10)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凝点可按GB/。 (9)水分 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如呈乳白色,从而产生沉淀、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影响润滑油的循环。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 (8)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氧化后酸值大,测定可按GB/T508-85规定的方法进行,损坏机件,则有水或气泡存在。润滑油中的水分:一种是粘度比。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地讲。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③溶解水,可按GB/。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可按GB/。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混入杂质等。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但其流动性差,所形成的油膜越厚;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可按GB/,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以致失去润滑作用,否则、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油品精制深度差,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T11143-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因此,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对于旧油,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 2。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也应避免高温。 (2)防锈蚀性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搅拌作用,其闪点越低;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因此,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 (1)抗腐蚀性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GB/,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混入水和杂质等,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且易形成油泥。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因此,又规定了最低灰分;在贮存,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由于受到振荡,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T7305-86或GB/,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反之亦然。倾点可按GB/g,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水汽化。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一般认为。铜;②乳化水。液压油
㈡ 润滑油的检测指标有哪些方面
有七个方面:粘度、水含量、总酸值、污染度分析、光谱元素分析、铁谱磨损分析、PQ指数
(1)粘度
基本概念: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用于衡量油品在特定温度下
抵抗流动的能力.
检测方法:用毛细管粘度计来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GB/T 265、ASTM D445
检测目的:油品牌号划分的主要依据
油品选择的主要依据
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
可判断用油的正确性
(2)水含量
基本概念:是指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游离水、乳化水、溶解水)
检测方法:测定采用蒸馏法;GB/T 260、ASTM D95
检测目的:水分破坏油膜,降低润滑性,加剧摩擦付部件的磨损,能够与油品起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剂,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低温时使油品流动性变差,腐蚀、锈蚀设备的金属材料
(3)总酸值
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酸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酸量,以mgKOH/g表示.
检测方法:颜色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
GB/T 7304、ASTM D664
检测目的:判断基础油的精制程度;
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剂的量度;
油品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的重要判别指标.
(4)污染度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油中污染杂质颗粒的尺寸、数量及分布.
检测方法:自动颗粒计数法(遮光法)
NAS 1638、ISO 4406
检测目的:能定量检测润滑油中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和污染等级;
对于精密的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控制元件的磨损;
对于透平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轴承等部件的磨损
(5)光谱元素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金属、污染元素以及添加剂元素的含量.
检测方法:ASTM D6595发射光谱法(颗粒尺寸<10um)
检测目的:磨损金属--- 根据磨损金属的成分和含量趋势,判断设备有关部件的磨损情况;
污染元素--- 判断油品污染程度和原因;
添加剂元素--- 判断设备在用油添加剂损耗度.
(6)铁谱磨损分析
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颗粒的形状、成分、大小和数量
检测方法:APTC/QTD-D01磁场沉积、显微镜分析判断.
检测目的:对磨损颗粒形状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类型;
对磨损颗粒大小和数的分析,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程度;
对磨损颗粒成分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部位
(7)PQ指数
PQ Index当含有铁磁性磨粒的样品放置在PQ指数测定仪磁场中时,PQ指数测定仪测量由此产生的磁场变化,显示结果为PQ 指数(无量纲的定量数字),它与样品中铁屑的含量及颗粒的大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PQ指数对大尺寸铁磁性磨粒更为敏感,因此常与元素分析配合使用,提高故障探测率。
润滑油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新润滑油检测质量评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采购风险,严把新油入库质量关,确保设备润滑安全。在用润滑油的检测报告,能根据设备的润滑与磨损状态,提出相应的处理与解决措施,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开展润滑管理和视情维护提供决策依据,避免发生严重的润滑故障与机械失效。
㈢ 润滑油有哪些指标,各个指标应如何理解
润滑油性能指标
(1) 粘度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设备用润滑油粘度选定依设计或计算数据查有关图表来确定。
(2) 倾点
倾点是间接表示润滑油贮运和使用时低温流动性的指标。经验证明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必须比倾点高 5~10 ℃。
(3) 闪点
闪点主要是润滑油贮运及使用是安全的指标,同时也作为生产时控制润滑油馏分和挥发性的指标。润滑油闪点指标规定的原则是按安全规定留 1/2 安全系数,即比实际使用温度高昂 1/2 。如内燃机油底壳油温最高不超过 120 ℃,因而规定内燃机油闪点最低 180 ℃。
(4) 性能指标的选定
性能指标比较多,不同品种差距悬殊,应综合设备的工况、制造厂要求和油品说明及介绍合理决定。努力做到既满足润滑技术要求又经济合理。
㈣ 润滑油的指标
(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有机酸,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因此,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应考虑换油。酸值可按GB/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在贮存、使用过程中,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产生有机酸类,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一般地讲,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否则,与水、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这是一项定性试验,可按GB/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
(8)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严重时将堵塞油路、油嘴和过滤器,破坏正常润滑。此外,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机械杂质可按GB/T511-8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9)水分 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①游离水;②乳化水;③溶解水。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从而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此外,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能变坏。当使用温度高时,水汽化,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水分测定可按GB/T260-88的规定进行。
(10)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测定可按GB/T508-85规定的方法进行。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既规定了基础油的最高灰分,又规定了最低灰分。
2.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
(1)抗腐蚀性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GB/T5096-85)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
(2)防锈蚀性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可按GB/T11143-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
(3)抗乳化性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一般可按GB/T7305-86或GB/T8022-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且易形成油泥。油品精制深度差,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发生氧化,酸值增大,混入杂质等,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因此,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在调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
(4)抗泡性润滑油的抗泡性,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可按GB/T1257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振荡、搅拌作用,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润滑性能变差,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因此,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
(5)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以氧化后酸值、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氧化后酸值大,沉淀物多,粘度增长率大,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使用寿命不长。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液压油、工业齿轮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等,均有重要意义。
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因此,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大约温度每升高8~10℃,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铜、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也应避免高温、混入水和杂质等。
(6)极压抗磨性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最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FZG齿轮试验机等。
(7)热安定性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其热安定性就越好。热安定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润滑油在通过泵、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
㈤ 润滑油常见评价指标有哪些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涂在机器轴承或者人体某个部位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有减少摩擦、避免发热、防止机器磨损以及医学用途等作用。一般是分馏石油的产物,也有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的。亦称"润滑脂"。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