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精華眼霜 > 什麼是思想精華

什麼是思想精華

發布時間:2022-07-06 19:56:52

㈠ 墨家思想的精華是什麼

墨家思想的精華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

1、兼愛

完全的、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兄慈、子弟孝、尊長友、年幼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兼愛同樣是用了建造和平,平息慘斗。儒家對此目的其實也是支持的,兼的內容重點在勸愛且禁惡。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用三綱五常,禮,恕等等儒家理論來支持。恕就是禁止討厭,禮就是勸進善心。不過換個名詞。方便儒家獨尊罷了。

2、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墨子雖提出正義的戰爭與不正義的戰爭,但其實只是為了方便推廣學說而採取的策略,實際是個典型的和平主義者。

3、尚賢

由於時局動盪,巫文化的衰敗,很多世襲貴族腐朽無能,大諸侯對分封制的敵意更加強烈,民間也開始要求變革原有的不平等舊制度,取消士大夫的特權,墨子出於賤人,提出民雖下賤也不可以薄。薄,鄙薄,薄待,薄禮。尚賢,實際上就是推薦有才的人,無論身份貴賤。

4、尚同

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態度,此一時彼一時。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是從口誅筆伐的內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誅筆伐的做法變成順乎道德的個人權利。譬如:把不勞而獲說成是勞心者治人。墨子認為是詭辯造成這種思想混亂局面。提出大統一口徑,並懲罰這種利用傾危繳繞之辭,謀私利的作家。

5、天志

墨子認為,工匠建造總是需要一個單位尺度作為計量,能工巧匠能夠完全刻畫無誤,不巧者雖不能完全無誤,但依尺度動作,效果仍然良好過單靠自己個人能力,主觀的自由探索。所以墨子提出要按章辦事,按照章程來操作。仁,內也,是心的感覺;義,外也,是外在的標准。

6、明鬼

希望以神鬼之說使君主警惕,殺無辜者得不祥,不可以因為一些怒氣而殺害臣民的生命。所以和無神論者一樣的不相信巫術,不信有命運,卻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

7、非命

否定命運的存在,認為世界是公平的,賴其力者得其生,不賴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不存在宿命,一種絕對不改變的命運,來安排人的富貴、生死的意志與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8、非樂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鍾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廢除大型音樂,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准。

9、節用

認為貴族浪費,過度享受導致老百姓群起為盜。觀察到萬物節則陰陽和,以此勸說貴族,節約開銷。

10、節葬

農村把家庭的大量財富浪費在葬禮籌辦,請客吃飯,周朝的厚葬,對貴族是小事一樁,對窮人則要傾家盪產,還不能勞動生產。廢除遠古留下來的葬禮習俗,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准。

㈡ 儒家思想的精華指的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

1、仁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准,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

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

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2、義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3、禮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4、智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於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范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范知識。

5、信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2)什麼是思想精華擴展閱讀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范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儒家思想精髓在於它的社會倫理思想,讓農民成為社會道德思想的奴隸,而這種封建倫理觀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建築社會意識中的最廣泛影響治理社會群眾基礎的核心,從而完成對國家社會雙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㈢ 儒家思想為何能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儒家的思想精華是什麼呢

儒家思想能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首先是迎合了古代統治者的需要;其次是得到了群眾支持;最後是有很強的包容性。儒家的思想精華是仁、義、禮、智、信。

其次,儒家思想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儒家思想的“仁”、“禮”得到了古代人民的支持,和中國古代人民的傳統思想觀念是契合的,人民能夠接受這樣的思想。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歷史悠久,生活在古代的勞動人民骨子裡養成了對天地的崇敬。儒家思想中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仁者愛人等思想,都強調了對人的尊重和仁愛,這些符合人們心中的觀念。

另外,儒家思想自身不斷完善,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雖然受到了其他思想的沖擊,但是儒家思想能夠把各家的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能夠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比如宋代的“三教合歸儒”。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儒家思想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所以才能夠成為中國歷史舞台上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

以上就是關於儒家思想的精華以及它能夠成為主流是什麼原因。

㈣ 墨家的思想精華是什麼,代表人物、哪個國家推崇墨家

墨家
墨家 先秦學派之一,創始人墨翟,世稱墨子,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來。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說:"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清廟之守",意思是管理廟中事物,演習郊祀或其他祭祀禮儀。春秋初的尹佚,便是"清廟之守"。 據說他的傳人史角居於魯國,墨子曾前往學習。

墨家理想人格講究"任俠","墨子之門多勇士"( 陸賈《新語·思務》)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則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俠肝義膽。

《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可見墨子是從儒家分出來的。墨子並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批判和改造,從而樹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幟,在戰國時成為與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顯學篇》)。而經過漢代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學由顯學逐漸變為絕學。

墨子其人
關於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漢太史公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末尾提到:「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所以後世對他的生平身世一直爭論不休,有說是宋人,有說是魯人。

墨子"好學而博"(《莊子·天下》),並且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對他這種"士志於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贊揚的:"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莊子也由衷得稱贊:"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據說他用木頭削成的車軸,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體;用木料拼成的木鳥,能在天上飛一天;還比當時的巧手公輸盤更早的發明了雲梯等等。由此可見,這位墨子還是一位發明家、科學家。

不過墨子許是為了鞏固自己學說,而提出世上有鬼,還教人敬事鬼神,進而形成了一種落後的宗教觀,也因此,到東漢哲學家王充寫《論衡》一書時,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無論如何,墨學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無疑占著極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極傑出的優秀人才。

《墨子》其書
戰國末期,墨家後學將該派的著作匯編成《墨子》一書,《墨子》一書是墨子言行的忠實寫照,又稱《墨經》或《墨辯》。

此書文風朴實無華,但部分內容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才發現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

墨家思想
該派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書中。尚賢尚同是《墨子》一書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子認為"尚賢"(任人唯賢)是為政之本,這種平等思想直接沖擊宗法世襲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應"一同天下之義",即制止天下動亂,必須選舉賢能的士、卿、大夫、天子來一同天下,為萬民興利初害,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楊朱的"為我"大相徑庭,他說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這種建立在理想國上基礎上的功利主義,是《墨子》一書的基本道德觀念。

墨學是代表小生產階級說話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因此墨家反對剝削,崇尚勞動。提出「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不與勞動」的,就不能「獲其實」。

《墨子》一書政治觀點和道德觀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愛"(兼相愛),"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它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墨子的"兼愛",是對孔子思想體系的基本觀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愛" ,就是說無差別地愛社會上一切人。

思想鑒借
關於墨家學說的現實價值,如鑒借墨家的"兼愛"思想,它要求人們平等互愛,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鑒借墨家的"尚賢"思想,這"賢"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學識的人才,這一道德價值取向,對於激勵人們加強自我修身、力爭成為賢者有積極作用;如鑒借墨家的"節儉"思想,墨家的這一"節儉"思想於今而言,依然具有針對性,更值得我們提倡。

墨家「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

墨子,(約前468~前376)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書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名翟。魯國人,一說為宋國人。曾習儒學,因不滿其煩瑣的「禮」,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相傳收藏圖書甚多,有圖書達三車。《墨子》稱「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梁啟超在研究私人藏書的起源時:「蘇秦發書,陳篋數十;墨子南遊,無書甚多。可見書籍已經流行,私人藏儲,頗便且當。」現存《墨子》53篇,記載了墨子及其後學的言行。

墨子(約前480-前400年),是春秋末戰國初時期的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本名翟,魯國人,有的說是宋國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業者。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想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 、 《書》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成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基本點。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

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製作,他曾製成"木鳶",據說三天三夜飛在天空沒有掉下來。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國時期名辯思潮的淵源之一。墨子的事跡,在《荀子》 、《韓非子》 、《莊子》 、《呂氏春秋》 、《淮南子》等書中有所體現,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的《墨子》一書中。

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匯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按內容,《墨子》一書可分五組:從《親士》到《三辯》七篇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摻雜有儒家的理論,應當是墨子早年"習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的痕跡;後四篇主要是尚賢、尚同、天志、節用、非樂等理論。從《尚賢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為一組,系統地反映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題,是《墨子》一書的主體部分,《經》上、下,《經說》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物理、光學等內容,前人因其稱"經",定為墨翟自著,實際是後期墨家作品,這是研究墨家邏輯思想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耕柱》至《公輸》五篇是墨子言行記錄,體例與《論語》相近,是墨子弟子們輯錄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跡的第一手資料。《備城門》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專講守城技巧與城防制度,其制度與秦相近,是戰國時期秦國墨者所作,這是研究墨家軍事學術的重要資料。

《墨子》內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墨子》一書作過注釋,可惜已經散失。現在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染》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墨子自稱「今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似屬當時的「士」階層。但他又承認自己是「賤人」。他可能當過工匠或小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屢游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准,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准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繫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說成是一回事,認為天鬼是專門為萬民「興利除害」的,這實際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墨子》一書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在反駁別人的觀點時常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原則。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准,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㈤ 儒家、佛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精髓是什麼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他們的楷模。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無為而治。順其自然,不強求、不逆天(這里的天,就是客觀規律、大自然)佛家的思想精髓:無緣大慈,通體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為了挽救眾生(這里不單指人類,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則是教一切眾生,認識生命宇宙的真諦,脫離苦海,到達彼岸(沒有苦難、疾病、戰爭、貧富差別、不生不死、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佛的境界)。總之 都是好主意。總之,都是大學問! 5回答者: 適用疑難病治療 - 舉人 四級 2008-3-29 17:03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佛家有一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可以概括佛家主要思想... ? 誰能概括地比較一下佛家、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以... ? 墨家、儒家、道家、佛家他們的主旨和哲學的思想以什... ? 推薦幾本不受儒家\道家思想影響的佛家經典! ? 蘇軾更崇尚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還是佛家思想?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佛家 道家 道家 思想 思想 精髓 其他回答 共 9 條無為而治 回答者: 不需要牽絆 - 試用期 一級 2008-3-28 12:31 精髓要是能說的出,那就不叫精髓了說的再好,經我兩分,那是錯誤的 回答者: JJC64 - 初入江湖 二級 2008-3-28 13:02 在我看來,儒家講究入世,也就是要學有所用,為社會做貢獻,人不單純是你個人,更是社會中人.這就頗有我們國家一直宣揚的集體主義的味道.

㈥ 傳統文化和思想精華是什麼類型的短語

我來解答您吧,僅供參考。
■「傳統文化」和「思想精華」都是偏正結構的短語。
■在「傳統文化」短語里,「傳統」是「文化」的修飾和限製成分,有別於「民族文化」、「西方文化」。
■在「思想精華」短語里,「思想」是「精華」的修飾和限製成分,有別於「文學精華」、「藝術精華」。

㈦ 道家思想的精華是什麼

道家思想的精華指的是道法自然,大道無為。道家思想核心內容無所不能、永恆不滅,蘊含了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道法自然」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倫理精神。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遵循客觀規律。

㈧ 道家思想的精華及發展歷程是什麼

一、道家思想的精華

道家思想的精華指的是道法自然,大道無為。道家思想核心內容無所不能、永恆不滅,蘊含了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

老子總結出了道家思想精華,當時以「道」為最高哲學,「道「是宇宙萬物本源和賴以生存的依據,「道」在老子的道家思想學說下,被譽為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注重自然和諧,人與宇宙和諧統一,古代的天人關系,是指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二、道家思想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以楊朱為代表,主要思想是輕物重生,行為上企圖避世。但事實上,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必須接觸社會,因此不可能達到思想的目的。

2、第二階段以老子為代表,認為事物的演變有其法則,只要按照這些法則來安排自己的行動,就可以使事物的演變對於自己有利。於是老子提出了道、德、常等概念。但事實上,人無法徹底掌握法則,因而還是難以避免痛苦。

3、第三階段以莊子為代表,他在老子對世界認知的基礎上,提出不論世間事物怎樣變化,只要忘記事物之間的界限,獲得「無知之知」,都可以使人的心靈獲得絕對的快樂。

至此,道家哲學基本解決了其關注的終極問題,達到了頂峰。

(8)什麼是思想精華擴展閱讀:

「道家熱」在西方的興起

早在16、17世紀,中國道家學說就與儒家學說一起被譯介西傳,但由於傳教士的親儒排道政策,其時道家思想鮮受關注。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興起了一股「東方文化救世論」思潮,作為一種「精神科學」和生存智慧的道家思想為西方文化界競相採集,他們把道家思想作為人類至高智慧的榜樣加以崇奉。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對道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追求,在當時似乎已成為一種集體現象,其范圍遠超人們的想像。當時西方出現的這股「道家熱」以德國最甚。

亨利·米修曾於1930、1931年間游歷中國,並與道家思想結緣,其游記多次提到老子和道家。其詩作空靈、飄逸,展示了道家「虛靜」「守中」的境界,帶有濃郁的「佛」味和「道」味。米修一生的藝術探索尋道求虛,被批評家看作是在20世紀法國詩壇上「開啟了西方的《道德經》」。

㈨ 儒家思想的精華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精華:
1、仁:愛人,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2、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3、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
4、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
5、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6、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7、孝:對父母的贍養,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
8、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9、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有寬恕、容人之意。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思想精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84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40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36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64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78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95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63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41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508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45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71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31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90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57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409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24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3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7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67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