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段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加點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麼,加點詞語:統統、任意
痛惜之情: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統統:英法聯軍的佔有欲以及自私;
任意:英法聯軍的野蠻行徑。
㈡ 《圓明園的毀滅》最後說的瑰寶,精華,灰燼,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這句話與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首尾呼應。表達了作者對圓明園毀滅的心痛!
㈢ 語文 閱讀理解
瑰寶精華指圓明園。感受: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只有國強,才能保護這些無價之寶。還有就是侵略戰的兇殘。
㈣ 「我國這一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這一片灰燼給你怎樣的思考
英法聯軍是如此之可惡.圓明園是我國的瑰寶,濃縮著幾輩人的智慧結晶.
㈤ 圓明園毀滅一文讓我明白了圓明園曾經很輝煌知道我們感到什麼
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圓明園,用了一百五十年才建成,並在那時可以諶稱是舉世無雙的建築奇跡。1860年那把冷酷無情的大火,三天就將這一切美好的奇跡變成了幾根搖搖晃晃的殘柱;將這一藝術瑰寶灰飛煙滅……難道這把火僅僅只是燒掉一個園林嗎?不,不是!而是踐踏了中國人民的生命與夢想。就像那首詩說的一樣「侵略者的野心,焚去了一卷詩章」。
是我們讓進來的嗎?不!他們是硬闖的!是我們讓拿走的嗎?不!他們是硬搶的!這群英法強盜蠻橫無理的掠走了我們的財產,我們該怎麼做?「好好學習,振興中華!」
對!好好學習,振興中華!讓別的國家都知道:落後就要挨打,讓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初中關於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被侵略的圓明園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被毀滅的歷史,這篇文章揭露了帝國主義的野蠻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痛恨。
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的,濃縮了全國的藝術精華,根本就是舉世無雙的建築。它始建於17xx年,用了一百五十幾年的時間才建成。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圓明園被洗劫一空後,在18日、19日被英法聯軍燒毀了。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斷壁殘桓了。我當時在想:難道清王朝傾盡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造成的圓明園就是被英法聯軍毫無顧忌地糟蹋的嗎?難道清政府就是這么無能嗎?那些高層官員就放任不管嗎?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許多,並使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人民是不可屈服的,我們的國家更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想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
我真為這個猶如人間仙境,巧奪天工,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園林而感到惋惜。為了不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需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好公民!爭取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這篇初中關於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然後將作者從《圓明園的毀滅》中獲得的啟迪娓娓述之筆端,飽含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痛恨。
文/游詩睿
金碧輝煌的殿堂哪裡去了?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哪裡去了?美麗的圓明園哪裡去了?這些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被如魔鬼一般的英法聯軍殘忍地毀滅了,看完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讓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深深的惋惜。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里把把圓明園里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運,更可惡的是,他們把拿不動的東西統統破壞毀滅掉還放火燒掉圓明園,我國中園皇家園林,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這些可惡的侵略者,在和平的祖國上橫行霸道,要和平的生活成為人們的白日夢,他們搶奪了圓明園的十肖的獸頭,十二個呀!在英法聯軍的搶奪這些現在只剩下兩個了,中國的藝術瑰寶,卻在外國的博物館里展出。
㈥ 14課圓明園的毀滅最後一自然段的瑰寶精華到灰燼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一園林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這句話與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首尾呼應。表達了作者對圓明園毀滅的心痛!
㈦ 「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從這個句子你能體會到什麼
「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火燒很大,火燒了很長時間,突出火燒圓明園的那種驚心動魄的感覺,也說明外來侵略者對中國的犯罪行為是巨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
(7)從瑰寶精華到灰燼你體會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
圓明園的園林藝術成就被普遍認為既體現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燦爛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揮霍無度。由於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腐敗統治的"太平天國"革命。
㈧ 在《圓明園的毀滅》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在《圓明園的毀滅》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作者用反襯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圓明園的毀滅的過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
㈨ 「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沉痛哀悼在戰爭中死去的中國人民。
憤怒斥責侵略中國的禽獸
惋惜失去與毀掉的中華瑰寶
㈩ 瑰寶精華和灰燼形成鮮明的對比從中你又感受到什麼
我們中華民族歲月中的屈辱與我們中國人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