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塑胶溶脂它的指数高低代表着什么
溶脂越高他的原料流动性越好 高溶脂原料经常运用在薄壁的产品上面
❷ 塑胶原料的溶脂是什么意思
溶脂实际就是塑料的流动速率。溶脂越高流动速率越快。
熔体流动速率(Melt mass-flow rate ,简称MFR,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也指熔融指数(MI,melt index),是在标准化熔融指数仪中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树脂熔料通过标准毛细管在一定时间内(一般10min)内流出的熔料克数,单位为g/10min。
熔体流动速率是一个选择塑料加工材料和牌号的重要参考依据,能使选用的原材料更好地适应加工工艺的要求,使制品在成型的可靠性和质量方面有所提高。
(2)塑胶原料熔融指数代表什么扩展阅读
表示:
在规定温度和压力(负荷)条件下,熔体每10分钟流过标准口模的克数,以g/10min表示。
组成:
熔体流动速率测量仅主要由加热炉、料筒、压杆、标准口模、负荷和温度控制部分等组成。
影响因素:
结果表征熔体流动性能,和分子量大小,结晶度等有关。
用途:
用于控制产品质量,了解分子量大小、结晶度等。可以为塑料加工提供参考,在测量中为防止树脂氧化,有时须通N2保护。测试前,试徉须经干燥,最好是真空干燥。
❸ PVC熔融指数反映什么
流动性
PVC一般不采用熔指,因为与温度、剪切与很大关系,不像PE。PP之类
❹ 请问下HDPE塑料熔指是什么它对塑料制品的质量有影响吗求各位指点下
熔融指数现在国际上统称为熔体流动速率,是表述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流动性的参数,同时还间接的表述塑料平均分子量的高低,它的单位为:克/10分钟。HDPE塑料熔体流动速率大(即熔指高),则表示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平均分子量低,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也就低一些;熔体流动速率小(即熔指低),则表示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差,平均分子量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也就高一些。
❺ 对于塑料材料熔融指数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熔融指数,全称熔液流动指数,或熔体流动指数,是一种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
它是美国量测标准协会(ASTM)根据美国杜邦公司(DuPont)惯用的鉴定塑料特性的方法制定而成。
其测试方法是:先让塑料粒在一定时间(10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下,融化成塑料流体,然后通过一直径为2.1mm圆管所流出的克(g)数。
其值越大,表示该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❻ 熔融指数与塑料制品的意义以及塑料制品出品过程中哪些步骤影响最后质量
熔融指数高,说明流动性好,易成型加工。
PP料:模具温度低、料筒温度低时,易在成型过程中产生内应力,做成的整理箱的韧性、抗/耐冲击性、坚固度就差,但透明度高。
❼ 尼龙6的熔融指数是多少
一般是2.8g/10min
熔融指数简称MI,是一种表示塑料材料加工时流动性的数值。其测试方法是使塑料粒在一定时间(10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被融化之塑料流体,通过一直径2.1mm圆管,所流出之克数。其值越大,表示此塑料材料之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最常使用之测试标准为ASTM
D1238。射出加工一般都倾向使用MI值较高(>7)的等级;而吹瓶、押出加工则会使用较低MI的等级(<2,甚至低于1)以利冷却定型。
熔融指数(Melt
Flow
Index)是热熔胶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流动量的重量值,单位“g/10min”。熔融指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粘合压烫的压力和时间,熔融指数越低则需压力越大、时间越长,熔融指数越高对衬布和面料的渗透性能越好。
❽ “塑料熔融指数”是什么意思
一定压力一定温度的流动性
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是在规定温度条件下,用高温加热炉使被测物达到熔融状态。这种熔融状态的被测物,在规定的砝码负荷重力下通过一定直径的小孔进行挤出试验。在工业企业的塑料生产及科研单位的研究中,经常用“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来表示高分子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粘度等物理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就是指挤出物各段试样的平均质量折算为10分钟的挤出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用MFR表示,单位为:克/10分钟(即g/min)
公式表示:MFR(θ、mnom)=tref×m/t=600×m/t(g/10min)
式中:θ——试验温度
mnom——标称负荷Kg
m——切断的平均质量g
tref——参比时间(10min):600
t——切断的时间间隔单位:秒。
例:一组塑料试样,每30秒钟切取一段,各段质量的结果是:0.081克、0.086克、0.081克、0.089克、0.082克。
切断的平均质量m=(0.081+0.086+0.081+0.089+0.082)÷5=0.0838≈0.084(克)
代入公式:MFR=600×0.084/30=1.680(克/10分钟)
❾ 塑料的熔融指数是如何计算
1.熔融指数的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ASTM D 1238,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液指数计(MeltIndexer)。单位:g/10min
2.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待测高分子(塑料)原料置入小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为8mm。加热至某温度(常为190度)后,原料上端即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有时您会看到这样的表示法:MI25g/10min,它表示在10分钟内该塑料被挤出25克。一般常用塑料的MI值大约介于1~25之间。MI愈大,代表该塑料原料粘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反之则代表该塑料粘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来进行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原称熔融指数,其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也即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质量,用MFR表示,单位为g/10min。熔体流动速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熔体流动速率从“质量”的概念上,又引伸到“体积”的概念上,即增加了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其定义为: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体积,用MVR表示,单位为cm3/10min[1]。从体积的角度出发,对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调整生产工艺,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对于原先的熔体流动速率,则明确地称其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仍记为MFR。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与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已在最近的ISO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标准也将作相应修订,而在进出口业务中,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也将很快得到应用。
❿ 塑胶的MI值如何判定
关于塑胶的MI值
MI的全名为“熔液流动指数”(Melt Flow Index),简称“熔融指数”(Melt Index),是一种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流动性的数值,由美国量测标准协会(ASTM)根据美国杜邦公司(Du Pont)惯用鉴定塑胶特性的方法制定而成,测试方法是使塑胶粒在一定时间(10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融化之塑胶流体,通过一直径2.1mm圆管所流出之克数;MI值越大,表示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为ASTM D 1238,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 - 熔液指数计(Melt Indexer)的结构如下:
将待测高分子(塑胶)原料置入小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度为8mm;加温至某温度后,原料上端借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塑胶的流动指数。
有时,您会看到“25g / 10min”,是指MI值为25,而且是在10分钟内挤出25g之意;一般常用的塑胶MI值大约介于1~25之间,MI愈大,代表塑胶原料黏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MI愈小,代表塑胶黏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