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椒精油的介绍
从花椒中提取出的挥发性油,是花椒香气的主要有效成份,每公斤精油相当于60-100公斤原料花椒所具有的香气程度。可直接或稀释后用于调制产生花椒的特有香气,是食品加工企业和香料行业理想的调香原料。
Ⅱ 满婷青花椒系列产品是用青花椒做的吗
是以青花椒精油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螨素具有对人体蠕形螨、尘螨等螨虫的杀螨作用。
Ⅲ 满婷植物抑满素为什么以青花椒精油为主要原料
满婷植物抑满素以青花椒精油为主要原料是因为青花椒精油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螨素具有对人体蠕形螨、尘螨等螨虫的杀螨作用。
Ⅳ 满婷在618世界除螨日推出的青花椒系列产品怎么样
满婷推出的除螨新品青花椒系列产品以青花椒精油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螨素具有对人体蠕形螨、尘螨等螨虫的杀螨作用,将植物抑满素加入到除螨皂、除螨洁面乳、除螨面霜、除螨洗发露、除螨洗衣液、除螨喷液等除螨抗菌日化产品为国际首创,可有效起到除螨抗菌作用。
Ⅳ 花椒油怎么做
制取工艺
编
通常所说的花椒油与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两码事。通过压榨法或溶剂萃取等方法从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经过精炼即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超临界萃取花椒制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适当比例稀释成花椒油后方能作为调味油使用。花椒油主要有以下方法制取: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是生产花椒油的传统方法,被国内绝大多数花椒油厂使用。其做法是:将花椒直接放入热的食用植物油中加盖密封,或者将花椒盛入孔径小于花椒直径的容器中,将热的食用植物油徐徐淋入容器中,炸出其香味,使有效成分溶入油中,即得花椒油。
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较大,主要是油温不好掌握。若温度过高,花椒中的香味和麻味成分易挥发、分解而损失。若油温过低,水分不易分离,容易导致油脂酸败,并且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解,仅有部分进入油中,造成浪费和产品成本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等缺点。
2.溶剂萃取法
选用沸点在60-70℃的石油醚作溶剂,对花椒进行反复浸提,得到花椒精油,然后与食用植物油进行加热混合既为花椒油。此方法亦有缺陷,一是溶剂残留问题导致产品香气不纯。二是加热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且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3.超临界CO2萃取法
用液态CO2将花椒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即为花椒精油,再配以食用植物油而成。此方法比较先进,生产的花椒油质量较好,但有下列缺陷:一是在花椒采摘季节,使用该方法日处理鲜花椒量有限。该方法温度为35-40℃,一次萃取时间长,且日处理量不大,因此该方法不适宜花椒抢收季节大生产。二是该方法用于提取鲜花椒时,需将花椒果皮连同花椒籽粉碎或压片,因花椒籽所含油脂酸价高且有苦味,容易导致产品酸价增高、风味有所改变。三是其生产条件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要求严格,需要昂贵而专门的设备,因而该方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4.压榨法
分为热压榨法和改良冷榨法。热压榨法容易导致花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大量损失。目前,国内已有厂家使用一种类似物理冷榨法的发明专利技术生产花椒油。
除此之外,还有蒸馏法、水煮法制取花椒油,但已被淘汰。
因花椒产地、采摘时间、生产工艺不同,导致花椒油的酸价、挥发物、色泽等指标有差异。
Ⅵ 花椒油是什么梗
通常所说的花椒油与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两码事。通过压榨法或溶剂萃取等方法从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经过精炼即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超临界萃取花椒制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适当比例稀释成花椒油后方能作为调味油使用。花椒油主要有以下方法制取:
1.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是生产花椒油的传统方法,被国内绝大多数花椒油厂使用。其做法是:将花椒直接放入热的食用植物油中加盖密封,或者将花椒盛入孔径小于花椒直径的容器中,将热的食用植物油徐徐淋入容器中,炸出其香味,使有效成分溶入油中,即得花椒油。
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较大,主要是油温不好掌握。若温度过高,花椒中的香味和麻味成分易挥发、分解而损失。若油温过低,水分不易分离,容易导致油脂酸败,并且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解,仅有部分进入油中,造成浪费和产品成本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等缺点。
2.溶剂萃取法
选用沸点在60-70℃的石油醚作溶剂,对花椒进行反复浸提,得到花椒精油,然后与食用植物油进行加热混合既为花椒油。此方法亦有缺陷,一是溶剂残留问题导致产品香气不纯。二是加热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且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3.超临界CO2萃取法
用液态CO2将花椒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即为花椒精油,再配以食用植物油而成。此方法比较先进,生产的花椒油质量较好,但有下列缺陷:一是在花椒采摘季节,使用该方法日处理鲜花椒量有限。该方法温度为35-40℃,一次萃取时间长,且日处理量不大,因此该方法不适宜花椒抢收季节大生产。二是该方法用于提取鲜花椒时,需将花椒果皮连同花椒籽粉碎或压片,因花椒籽所含油脂酸价高且有苦味,容易导致产品酸价增高、风味有所改变。三是其生产条件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要求严格,需要昂贵而专门的设备,因而该方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4.压榨法
分为热压榨法和改良冷榨法。热压榨法容易导致花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大量损失。国内已有厂家使用一种类似物理冷榨法的发明专利技术生产花椒油。
除此之外,还有蒸馏法、水煮法制取花椒油,但已被淘汰。
因花椒产地、采摘时间、生产工艺不同,导致花椒油的酸价、挥发物、色泽等指标有差异。
做法编辑
原料:川花椒150克 生姜50克 大蒜50克 葱白100克 八角5克 色拉油1500克
制法:
1、生姜去皮拍破;大蒜切成指甲片;葱白拍破。
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五六成热,投入生姜、大蒜、葱白炸香,再下入花椒、八角炒出味,锅离火,晾凉后打去料渣,将油装入容器内,即可随时取用。
特点:油汁清亮,味麻香浓。
适用范围:炝、拌类冷菜及炒、烧类热菜,如“温拌腰丝”、“炝薯仔丝”、“火爆腰块”、“麻辣豆腐”等
Ⅶ 青花椒和红花椒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用途
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1:两者都属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本植物,其果实呈红色或绿色,种子呈黑色,性热,含挥发油,味辛香。
2:有的红花椒品种会比青花椒更麻一些。花椒产品具有“麻味纯正、气味清香”等特点,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是家庭常用烹饪调料和中药配料。
3:其中:花椒果皮,可提供食品的麻味和花椒风味,具有除腥去膻的作用。
4:花椒籽,可提取毛油,用于化工,经精炼制成高级保健食用油;籽粕富含蛋白和微量元素,可作饲料、有机肥等;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5:花椒叶,可作凉拌菜、酱腌菜等食用蔬菜;制成花椒叶茶销售;可提取芳香油,作为调配食用香精的原料。
拓展资料:
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茎干上的刺,枝有短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叶背被柔毛,叶背干有红褐色斑纹。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被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弯。果紫红色,散生微凸起的油点,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分布北起东北南部,南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台湾、海南及广东不产。见于平原至海拔较高的山地,在青海,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种。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
花椒的木材为典型的淡黄色,露于空气中颜色稍变深黄,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密致,均匀,纵切面有绢质光泽,大材有美术工艺价值。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
Ⅷ 花椒油是麻油吗
不是的。麻油,是芝麻油,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芝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花椒油一种是从花椒中提取出呈香、呈味物质于食用植物油中的产品。
Ⅸ 花椒能榨油吗花椒油是怎么来的呢
花椒油是以川花椒,食用油为主料制作的药膳。
花椒油是从花椒中提取出呈香味物质于食用植物油中的产品。麻味较重,椒香浓郁,麻度定性化。
汉源花椒历史悠久,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正宗的汉源花椒,取名清溪花椒。
通常所说的花椒油与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两码事。通过压榨法或溶剂萃取等方法从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经过精炼即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超临界萃取花椒制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适当比例稀释成花椒油后方能作为调味油使用。
Ⅹ 青花椒油和山胡椒油的味道一样吗
味道不一样的。
山胡椒油是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山胡椒油,又名:山苍子油、木姜子油,系山胡椒精油与食用植物油稀释勾兑而已的一种调味油,有柠檬的香气,具有除膻祛腥、提味增鲜的功效。
花椒油,是指从花椒中提取呈香、呈味物质于食用植物油中的产品。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青花椒特点及用途
青花椒属灌木,高1-2米。茎枝有短刺,刺基部两侧压扁状,嫩枝暗紫红色。树皮暗灰色,多皮刺,无毛。叶有小叶7-19片,小叶纸质,几无柄,位于叶轴基部的常互生。
叶柄长1-3毫米,叶宽卵状披针形或阔卵状菱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两侧对称,有时一侧偏斜,油点多或不明显。
叶面有在放大镜下可见的细短毛或毛状凸体,叶缘有细裂齿或近于全缘,齿缝有腺点下面苍青色,疏生腺点,叶轴具狭翅,具稀疏而略向上的小皮刺。
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3-8厘米,花小而多,青色,单性,萼片及花瓣均5片,花瓣淡黄白色,长约2毫米。雌花有心皮3-5个。
分果瓣红褐色,干后变暗苍绿或褐黑色,径4-5毫米,顶端几无芒尖,油点小,种子径3-4毫米。内果皮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种皮分离并向内反卷,香气浓,味麻而持久。花期7-9月,果期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