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取艾草精油
艾草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直接水蒸气蒸馏、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这些工艺已运用到艾叶精油的提取研究中。
水蒸气蒸馏法是分离纯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将水蒸气通入含有不溶或微溶于水但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物的混合物中,并使之加热沸腾,使待提纯的有机物在低于100℃的情况下随水蒸气一起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萃取法由有机相和水相相互混合,水相中要分离出的物质进入有机相后,再靠两相质量密度不同将两相分开。有机相一般由三种物质组成,即萃取剂、稀释剂、溶剂。有时还要在萃取剂中加入一些调节剂,以使萃取剂的性能更好。
艾草精油是从艾草的叶子、茎秆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芳香物质,一般为浅黄或绿黄色,具有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涂抹穴位或患处,反复揉搓至吸收。
天然艾叶萃取精炼而成,外观为浅黄或绿黄色。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涂在穴位上或患处,反复揉搓至吸收。
⑵ 野艾蒿的精油提制
随着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引发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害虫抗药性及其再增猖獗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和谐农药、发展害虫综合治理策略(IPM)成为现代植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植物精油气味芬芳,对害虫生物活性很高,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对人及哺乳动物低毒,且残留低,不污染粮食和环境,是开发新型绿色杀虫剂及保护剂的重要材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源农药有其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随着精油类农药商品化的成功,可以预见植物精油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将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laefolia DC.)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野艾蒿在我国分布甚广,多生于路旁、林缘、山坡、灌丛及河湖滨草地。该植物可入药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作用。野艾蒿在临床上应用于胆囊炎、肝硬化、口腔炎、发热、支气管炎等疾病。
本文主要利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对野艾蒿的提取率、生物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成虫体内各酶系的影响、野艾蒿精油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
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为0.45%。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为1.23%,超临界C02萃取法的提取率是水蒸气蒸馏法的2.73倍。
⒉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熏蒸活性高于超临界CO2萃取的精油,且差异显着。72h后其LC50分别为25.25μ1/1和33.58gl/l。超临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比水蒸馏提取的精油触杀活性稍高,但差异不显着。24h后其LC50分别为0.0718μl/头和0.0561μl/头。用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比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表现出更高的忌避效果。
⒊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鉴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31个,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含量10.74%)、α-松油醇(含量5.26%)、蒈烯-4(含量4.00%)、4-甲基-1-(1-甲乙基)-双环己烷-3-酮(含量3.63%)、氧化石竹烯(含量2.60%)、石竹烯(含量2.16%)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鉴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22个,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癸烯(含量13.77%)、十六碳酸(含量10.41%)、Z,Z,Z-9,12,15-十八烷三亚乙基四胺-1-醇(含量5.22%)、菠菜烯(含量2.47%)、石竹烯(含量2.24%)等。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野艾蒿精油都含有的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α-松油醇、石竹烯、[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橙花叔醇、反式斯巴醇。
⒋不同浓度的野艾蒿精油处理后,玉米象成虫乙酰胆碱酯酶、α-乙酸萘酯酶、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稳。不同浓度处理后,玉米象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2h之内酶活力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着。处理2h后酶活力迅速下降,在4h时酶活力最低,且低于对照组。
⒌野艾蒿精油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野艾蒿精油LD50为2478.25mg/kg。急性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小鼠急性吸入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以及家兔的急性吸入试验均无中毒反应和死亡,均属于低毒范围。在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刚开始出现轻微刺激性,但14d后的观察结果为无刺激性。在家兔眼刺激性试验中,对家兔的眼睛无损伤。 在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以野艾蒿精油喂饲28d后,雄性大白鼠和雌性大白鼠的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小,但无显着差异。大白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各处理组雄性大白鼠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尿素氮、总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高剂量组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偏高,且差异显着。各处理组雌性大白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总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各处理组的谷草转氨酶都偏高,且差异显着;高剂量组的尿素氮也偏高,且差异显着。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经口服用野艾蒿精油后可能导致肝功能或者肾功能损伤。对肝脏和肾脏是否存在毒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野艾蒿精油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3134.15mg/kg、对蜜蜂的接触毒性试验,LD50为3134.15μg/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试验,LC50为488.72mg/L、48h对鱼的毒性试验,LC50为31.38ppm。均属于低毒。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直接呼吸和皮肤的接触不会带来明显的过敏性和刺激性,其毒性低,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所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相对安全的。
⑶ 艾草精油和玫瑰精油
两种在一起会不会串味?
精油我都是单独用的,放到那种增湿器一样的香薰机里面。
用的艾草精油好处多多哦,感冒的次数都减少了,可能与艾草精油的杀菌作用相关
就是买的蕲春的艾草精油有些贵,纯精油要500元100ml。
⑷ 艾叶精油与艾草精油是一样的吗
艾叶精油与艾草精油是一样的,是同一个物品。
艾草精油是从艾草的叶子、茎的提取物,挤压法和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艾草精油未经稀释一般最好不要直接使用。 精油的挥发性很强,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很快挥发,也基于这个原因,精油必须用可以密封的瓶子储存,一旦开瓶使用,也要尽快盖回盖子。
艾草精油是由艾草里提取的精华萃取而成,其配合艾灸使用疗效很显着!
特点:
天然艾叶萃取精炼而成,外观为浅黄或绿黄色。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涂在穴位上或患处,反复揉搓至吸收。
⑸ 提炼薰衣草精油用什么设备最好
有很多精油都是采用蒸馏法提取的。蒸馏设备大同小异,而且在很多蒸馏厂商中,同一套设备是可以蒸馏不同精油的。
俺的空间中有篇《刺客留香》的原创博文,你可以找到蒸馏设备的图片,虽然是蒸馏玫瑰的,但这样的设备也可以用于薰衣草。如果对薰衣草感兴趣,有篇《浣花归去衣尚香》可供参考。
⑹ 1000公斤艾叶可以提取多少艾精油和艾精油最好的提取方法方式。越详细越好!
正常艾草含油量在百分之1.2左右、提油率在千分之五、新鲜的艾草在千分8左右、艾草提油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用洒精水浴式蒸溜
⑺ 我想买一些艾草精油来用,但是不知道现在什么品牌是比较靠谱的。
我懂
⑻ 艾草精油什么功效
艾草我们都知道功效那是相当的多,但是您知道艾草中提炼的精油有哪些效果吗?艾草精油是用艾草的叶子和茎,利用挤压法和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
艾草精油具体的使用方法
治痛经
取5滴艾草精油在下腹部进行打圈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通经,缓解由于宫寒引起的经痛问题。
治疗肩周炎
取10滴左右在肩颈部位按摩,可以缓解症状。
镇咳化痰
取2滴在喉部,5滴在胸部进行按摩,可以化痰吗,缓解咳嗽。
促进消化
取5滴在腹部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运作。
提升免疫力
取20滴左右按摩尾椎和脊柱两侧,或者各5滴在脚底进行按摩。配合泡脚,长期使用还能补气。
⑼ 想自己做一个精油的品牌,如果找别的厂家代加工,应该怎么操作
你想做一个自己的精油品牌,需要你自己提供营业执照和商标(第三类),如果没有商标,工厂也可以帮助注册,其他的工厂可以全包,检测报告和备案,生产,包材和原料等,工厂可以全包搞定,质量可以先体验样品,再合同里面有质量协议的,有时间可以到工厂实地考察一下,就知道实力和资质了,仅参考。
⑽ 如何提取艾草精油
提取艾草精油,要购买专门的设备,成本比较高。
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至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至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至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至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至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至8厘米,宽4至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至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至5厘米,宽1.5至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至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至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至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至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至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至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至10月。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至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零下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艾草有去湿、散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