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一篇小學一年級家長讀後感,字數不限。
最近我讀了《用心靈去傾聽》,被湯米和蘇珊的故事感動了。
這個故事主要是講湯米小時候進場打電話給「問訊處」的「小精靈」,「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他的問題,一遍遍向他解釋。後來他認識了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他第二個母親的人,叫做蘇珊。湯米長大後,找到了蘇珊感謝她。但是蘇珊卻感謝我,因為她沒有孩子,湯米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這個故事能夠感動我是因為他們兩人根本不認識,但是一個人卻能認真地聽令一個人講話,而且教了他很多道理,就像一個母親。在他應該感謝這位「母親」時,「母親」卻跟想感謝他。這種事情在現代生活中是很少發生的,所以很珍貴。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多一點的理解,多一點的去傾聽,而且要用心去傾聽。
Ⅱ 蘇珊的帽子讀後感怎樣寫
今日,我再次讀一篇名叫《蘇珊的帽》。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普通的故事,但這個普通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很多。
文章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可愛的女孩,她叫蘇珊,在她上一年級的時候,不幸被查出有重病,身體里還長了腫瘤,唯一幸運的是,那腫瘤是良性的,堅強的蘇珊與病魔做了三個月的斗爭,終於病情有了好轉,於是,她出院了,准備重返校園。當她發現自己的滿頭金發因為三個多月的化學治療而快掉光了時,她失聲痛哭起來。盡管這樣,她還是鼓足勇氣,背上書包,重返校園,與以往不同的是,她今天戴了一頂帽子。回到熟悉的班組,她意外地發現,同學們都戴了一頂帽子!原來,在老師得知蘇珊的情況後,希望同學們都戴頂帽子。就這樣,蘇珊感到自己和他人沒什麼兩樣了,她又開始了自己平靜的生活。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小學一年級時,當時,我覺得蘇珊很傻,她為什麼不去買頂假發呢?同時,我也覺得那們好心的老師也很傻,為什麼她不直接讓同學們不去嘲笑歧視蘇珊呢》而要想出那麼個「笨」辦法:讓每個同學都戴頂帽子!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想法真是「幼稚」,因為老師知道,要讓蘇珊感到自己和別的同學沒什麼兩樣,不光光用語言來安慰她,還要用實際行動來幫助蘇珊,讓她不孤獨。這位老師就想到了一個有效的辦法:讓大家和蘇珊一樣戴一頂帽子,讓蘇珊覺得自己和大家是一樣的。而蘇珊,她也是一位堅強的女孩,面對可怕的腫瘤,她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堅持到底,這是一個很令人佩服的決定。我們可以想像,面對如此可怕的病魔,很多人都會倒下,而蘇珊卻堅持了下來,還能鼓起勇氣去上學,覺得令人不可思議。真的,蘇珊是個堅強的女孩,是個敢於面對現實的女孩!
我們不一定像蘇珊那樣不幸,但我們可以幫助身邊的人,幫助盲人過馬路,幫助腿腳不方便的人拿點東西,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件事都能讓我們在人的心靈里播下愛的種子。讓我們像「知心姐姐」所說的:「播種愛,傳播愛,感受愛」吧!
家長評語:
社會需要愛,家庭需要愛,人人都需要愛。讓愛心灑滿人間,讓每個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愛心。這是我們做家長、老師的責任。這篇讀後感寫出了作者對不幸的同情之心和愛心。
老師評語:
思考很深刻,讀文章,能有如此深刻,如此有價值的思考,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Ⅲ 讀《用心靈去傾聽》有感250字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用心靈去傾聽》。
課文主要講了,我獨自在家,手指不小心被錘子砸傷了。我便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撥打了問訊處的號碼,一個叫蘇珊的女子接聽了。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傾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蘇珊教我怎樣處理受傷的手指,我立刻照做,手指果然不疼了。從此以後,蘇珊成了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與第二個母親。我每每遇到問題都會找蘇珊,蘇珊也總是耐心的解答我的問題。我的金絲雀死了,我在難過的時候找到了蘇珊。蘇珊用樂觀的態度是我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及過於難過的心理,她告訴我「小鳥只是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了」。許多年後,當我想見一面蘇珊的時候,蘇珊卻已經去世。她給我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作者在找到一個能傾聽自己心聲的人時,就是找到了一份希望。他把希望寄託在了蘇珊身上,自己受傷的心裡得以撫慰。由此可見,一個人在特殊情況下,能有一個用心靈去傾聽自己的新生的人是多麼重要。蘇珊的耐心和愛心更值得我們贊頌。對於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總務謀面的孩子,蘇珊卻一直能以一位母親的胸懷與風度耐心的為他解答,用樂觀的態度去消除他對死亡的恐懼,安慰他稚嫩的心靈。在最後,蘇珊對自己的去世也是笑著看待的。
生活中,不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嗎?他們用心靈去傾聽我們的心聲,為我們解憂,和我們分享快樂。他們,就是——朋友!我想,作者並不僅是把蘇珊當做自己的母親,也有把蘇珊當做自己的一個知心朋友,信賴蘇珊。
我相信,在另一個溫暖的世界裡,乳白色的月光下,蘇珊在靜靜的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會有一個聽眾用心靈去傾聽她的歌聲。傾聽聲調的婉轉悲哀,輕巧靈活,透明、朦朧……
Ⅳ 獅子女巫和魔衣櫥讀後感描寫蘇珊
【正文】:《獅子,女巫和魔衣櫃》讀後感:
作者簡介:
只討孩子喜歡的故事,不能算好的兒童文學。
----c.s.劉易斯
他1898年出生在愛爾蘭的有錢人家,從小喜歡躲在閣樓上閱讀幻想。9歲失去母親的經歷,直接影響了他筆下魔法世界的誕生。他26歲登上牛津大學教席,人稱「最偉大的牛津人」。他60歲遇到一生摯愛,卻在兩年後遭遇天人永隔之苦。他1963年離開人世前,就為10年後去世的摯友托爾金寫好了祭文。因為只有寫出《納尼亞傳奇》的人,才有資格說他真正了解《魔戒》的作者。
主要內容:
在老教授的房子里有許多屋子,屋子裡有許多扇門,但是只有一扇門通向另一個世界-----納尼亞,而那扇門就是「魔衣櫃」。
那裡流傳著一個預言:兩個亞當的兒子和兩個夏娃的女兒將會現身,擊敗邪惡的白女巫,結束永恆的寒冬。
在這里,一種命運即將靈驗,一場傳奇即將拉開序幕。
我的感受:
本書塑造了勇敢的彼得,聰明穩壓的蘇珊,出賣兄妹最後卻有變善良變公正的愛德蒙,活潑可愛的露茜,和藹可親的河狸夫婦,英勇無比的獅王阿斯蘭,邪惡的白女巫等人。
我喜歡其中的阿斯蘭,因為他堅強勇敢。在與邪惡的白女巫的決戰中,是他帶領阿斯蘭的軍隊消滅了白女巫的軍隊,挽救了納尼亞;在蘇珊被白女巫的手下芬瑞斯.烏爾夫---一匹狼追趕到絕境時,是他用利劍刺死了那匹狼,救了蘇珊。我也喜歡書中的獅王阿斯蘭,因為他英勇無比,同時他也擁有《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校長那樣的智慧。在與邪惡的白女巫的決戰時,雖然他沒有從頭到尾帶領著軍隊擊敗白女巫,但在由彼得帶領著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的時候,是他使軍隊士氣大振,消滅了敵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阿斯蘭是正義的象徵,因此他十分強大,邪惡勢力始終無法擊敗阿斯蘭,正像納尼亞一直流傳的古詩中的幾句:
阿斯蘭雄威顯,有錯心能糾,
阿斯蘭怒聲吼,消愁又解憂。
阿斯蘭利牙露,冬天趕緊溜,
阿斯蘭鋼鬃斗,春天重新留。
阿斯蘭為何能有此神力?因為他是正義的象徵。
自古邪惡敵不過正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正義總是站在大多數人這邊的,因此邪惡就被孤立了。正如書中那樣,阿斯蘭之所以能戰勝白女巫的軍隊,是因為他的手下團結一致,維護正義,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經典魔幻巨著《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為了稱霸地球,殺害了許多人,哈利為了給父母報仇,維護世界的和平與正義,一直和好朋友一起暗中銷毀藏有伏地魔靈魂碎片的「魂器"。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消滅了伏地魔的七個「魂器」後,伏地魔襲擊了他們的學校,就在學校即將毀滅時,哈利突然現身與伏地魔較量,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伏地魔代表著邪惡,而哈利和他的朋友們代表著正義,這正應了那句老話:「邪惡終將敗給正義!」
八年的抗戰,在同日本侵略者的較量中,我們的抗戰精神蘊含著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的堅韌毅力。中國那時既是一個大國,同時又是一個弱國,沒有力量在與日本人的較量中取得速勝,但我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和維護正義的精神,因此才能同日本侵略者戰斗整整八年,直至將他們逐出國土。這個過程是那樣的漫長,那樣的艱苦,超乎人的想像。但無論怎樣的艱苦卓絕,都不能動搖正義的戰斗意志,所以我們才能在槍林彈雨中將日本人趕回了老家。
邪惡終將敗給正義,但要徹底戰勝邪惡,這個道路也是坎坷不平的,就像抗日戰爭一樣,整整八年,但在經歷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後,一定能徹底戰勝邪惡!
摘抄:
盡力--「我盡力去辦!」
嘲笑--彼得不想讓埃德蒙再嘲笑他,不論他還是別人都完全不想再提大衣櫃的事情了。
驚恐--這事已經成為令人相當驚恐的話題了。
飄落--無論知更鳥停在哪兒,樹枝上都會飄落一小陣雪花。
耀眼--冬天的太陽出來了,他們周圍的雪花顯得閃亮耀眼。
Ⅳ 瑞恩的井讀後感50字
一整天,瑞思的腦子里被「70塊錢,一口井」的念頭充斥著。「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他想,「我明天就要帶70塊錢來。」
面對瑞恩的請求,媽媽蘇珊只是笑著說;「很好呀,瑞恩。」
「不,我當時根本沒把他的話當成一回事。」蘇珊回想當時的情景說:「他想去幫助別人,這非常好。可你知道,孩子的主意總是一會兒一變。」
晚飯時,瑞恩又提起了這件事。
「不,瑞恩,70塊錢太多了。」蘇珊不得不直接告訴他。「我們負擔不起。」
第二天,瑞恩悶悶不樂地放學回來。再一次向爸爸媽媽提起這件事。
「你們根本就不明白!」他帶著哭腔嚷起來,「人們沒有干凈的水喝,孩子們正在死去,他們需要這筆錢!」
蘇珊和馬克不得不認真地討論這件事,然後。他們宣布了決定。「我們不能給你這些錢。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賺。」
蘇珊在冰箱上放了一個舊餅干盒,並為瑞恩畫了一個積分表,上面有 35條線。餅干盒裡每增加兩塊錢,瑞恩就可以塗掉一格。蘇珊說:「瑞恩,記住,你只能靠做額外的家務活兒來賺這些錢,你現在每天做的這些可不算。」
「行啊!」瑞恩破涕為笑。
瑞恩得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吸地毯。喬丹和基根都出去玩了,瑞恩幹了兩個多小時,蘇珊「驗收」後,往餅干盒裡放了兩塊錢。
「等幹完了,我的背都直不起來了,疼了好幾天!」瑞恩說,「我平常只做些鋪床遛狗的活兒,從來不知道這活兒過么累人。」
幾天後,全家人去看電影時,瑞恩一個人留在家裡擦了兩個小時窗子,賺到第二個兩塊錢。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了瑞恩的這個夢想。爺爺雇了三個兄弟去撿松果;暴風雪過後,鄰居們請他去幫忙撿落下的樹枝;瑞思考試得了個好成績,爸爸給了他獎勵;瑞恩從那時起不再買玩具……所有這些,都被瑞恩放進了那個舊餅干盒裡。
「說實話,我以為瑞恩很快就會厭煩了!」蘇珊說,「可他一直堅持下來,幹了4個月」
「為什麼不直接把70塊錢給他呢?」我問。
「70塊錢對6歲的孩子來說,是筆很大的數目。如果他想要,就應付出努力,而不是簡單地把錢從爸爸手裡拿走,再交到老師那裡。」蘇珊回答。
4月的一天,蘇珊上班前,突然發現積分表已經差不多快滿了。「攢夠了錢,把它交給誰去非洲挖井呢?」她開始發愁。
學校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蘇珊向朋友布蘭達求助,後者在一個國際發展組織工作。布蘭達說:渥太華的一個小規模的非營利組織好像正在做這件事情,他們不僅募捐,還負責去非洲挖井的工作。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水罐」。
布蘭達給「水罐」打了電話:「70塊錢可能並不多,但這個孩子很辛苦地工作才賺了這些,我想,應該讓他當面把錢交給你們。」
4月下旬一天的早上,瑞恩鄭重地穿上西服,打好領帶,胸前抱著裝滿了一塊兩塊零錢的舊餅干盒,將他交給了「水罐」當時的負責人尼科爾。她向瑞恩解釋了他們在非洲進行的「潔凈的水」項目。最後,她不好意思地說,70塊錢其實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花更多的錢,差不多得要2000塊。
「哦,好啊!」瑞恩根本不明白2000塊錢意味著什麼,他只是興奮地說:「那我再多幹些活兒賺錢吧,」
這天晚上,蘇珊和馬克陷入了沉默。「他已經走了這么遠了,」馬克說:「我們不能跟他說:孩子,你已經盡力了,但你真的不能改變什麼」。
他們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他們期待瑞恩會隨著時間的延續,慢慢淡忘這件事。「我們很想幫他。」蘇珊嘆了口氣說:「可一個6歲的孩子怎麼靠幹家務賺那麼多錢呢!」
轉機出現了。
布蘭達被瑞恩的執著感動了。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她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發了電子郵件,告訴他們,有一個孩子,為了幫助非洲的孩子有水喝,正在進行著一項偉大的工作。
很快,一個當會計的表弟回信了:「我很感動。我想捐一些錢幫助瑞恩。」
其他人也紛紛回信告訴布蘭達: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應該登報發表。
布蘭達這樣做了。不久,瑞恩的故事出現在肯普特維爾《前進報》上,題目就叫《瑞恩的井》。1999年 9月,《渥太華公民報》又刊登了同樣的報道。瑞恩的故事開始迅速傳遍加拿大,不斷有電視台要求采訪。很多人開始寄來錢。
捐款迅速籌齊了。
9月底,加拿大援助救濟會(CPAR)的烏干達辦事處工程師吉茲專程飛來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討論如何修建和維護水井。
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會正式成立。
瑞恩到學校去做宣傳,散發電子郵件,告訴人們去幫助別人;他出席各種國際會議,向更多的人講述他的夢想;全家都加入到這個活動中來:哥哥負責演講時的音響,弟弟剛剛學會攝影,負責為瑞恩拍照片,爸爸負責召集基金會的董事會議,媽媽負責基金會的具體運作。
在CPAR和「水罐」的幫動下,「瑞恩的井」基金會至今已為非洲8個富基建造了30 口井。
「你長大了想干什麼呢?」我問瑞恩。
「我想要成為一名水利工程師,到非洲去幫人們找水。我要一直工作到像爸爸那樣老,退休後在一個湖邊靜靜地生活。」瑞恩平靜地回答。
「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瑞恩突然厭倦了?」我問蘇珊。
「你會嗎?」蘇珊笑著問瑞恩,轉過來對我說:「但是,你不覺得他已經做得夠多了嗎?如果他選擇放棄,我們也不會勉強他。」
「你覺得誰對你的幫助最大?」我問瑞恩。
他不好意思地在椅子上扭扭身子,紅著臉,調皮又認真:「媽媽——她又細心,又體貼。她那麼愛我。沒有她。
讀後感:「瑞恩的井」的故事有很多值得讓我們思考的問題,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一些想法,是耐心傾聽,給予理解,還是在孩子的話還沒有說完的時候,就把孩子的話堵了回去。瑞恩的故事之所以有了這樣一個結尾,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他的母親與父親「不得不認真地討論這件事,然後他們宣布了決定:『我們不能給你這些錢。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賺。』」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感觸之一就是,怎樣尊重孩子的夢想,並幫助他們去實現。當我們的孩子如果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面對?
感觸二就是,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是急功近利,望子成龍,讓孩子出人頭地?還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現代人,最起碼具有社會責任心,有同情心,有愛心?
親愛的父母朋友們,當您讀完這篇文章,又有什麼感想呢?我覺得這個故事可能有很多話題可以講,如果有,我們不妨在家長頻道的家長論壇里一起灌灌水,好好聊一聊!
Ⅵ 關於用心靈去傾聽的小故事(200字)
——《用心靈去傾聽》讀後感
有的人就算認識十年、二十年,也不能成為朋友;有的人只要見一面,交流一會兒,就能成為對方的知己;還有的人,通過一台老舊的電話機,就能成為互相之間刻骨銘心的人。其實,大家都可以做到後者,只要我們用心靈去觀察、感受和傾聽。
今天,我閱讀了《用心靈去傾聽》,我很受感動,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兒時的「我」經常和「問訊處」的小精靈聊天,長大以後,他到外地來借著一次機會給問訊處的蘇珊通話並告訴他自己會回來和她見面,可惜的是,蘇珊在作者回來前就去世了,她給他留了一條留言。當我讀到
讀到兒時,「我」的金絲雀死時,蘇珊很好地對「我」解釋時,我深深地感受到蘇珊是為了「我」不對死忙有恐懼,對「我」說,這只金絲雀到另一個世界去唱歌了。蘇珊真是……還有,蘇珊隔了那麼多年還認識兒時的「我」,她一定是用心靈去傾聽的,才會這么深深地記住「我」。
在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還有蘇珊對作者的愛,每天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和小作者一起聊天,作為問訊處的職工,除了蘇珊,其他人很難辦到,以及用心靈去傾聽他人的聲音。
我相信,在另一個溫暖的世界裡,如水的月光下,蘇珊在靜靜地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會有一個聽眾用心靈去傾聽她的歌聲。
Ⅶ 五年級下冊的一課網上呼救 老師說要寫讀後感 求讀後感 好的加分的
上一學期,老師教了我們一篇題為《網上呼救》的課文。這篇文章講的是,正在芬蘭一圖書館上網尋找資料的學生蘇珊,突然雙腿劇烈灼痛,不能行走,生命垂危。蘇珊掙扎著通過互聯網向外發出求救。遠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12歲男孩桑恩,在網上漫遊時,發現蘇珊的求救信息後,在母親的幫助下,立即通過當地救援中心與芬蘭聯系,從而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跨國營救行動。互聯網救了蘇珊的生命,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自從我學會了上網以後,查閱資料方便了許多。寫信、發賀卡等等,這些本來很麻煩的事情,現在變得十分的輕松,只需在電腦上敲打幾下鍵盤就可以了。有一次,老師要我製作一份衛生小報。回到家中,我抓耳撓腮,不知從何做起。突然,我靈機一動,打開電腦,連上互聯網,在google里鍵入我想查找的資料的關鍵字,然後用滑鼠一點「搜索」按鈕。嘿!衛生知識,健康小品、飲食與健康、衛生幽默畫等便一股腦兒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網上購物可刺激可方便啦!。有一次我想買一本課外書,跑了幾個書店都沒買到,爸爸讓我試試「網上訂購」。我打開計算機,來到「少兒圖書」網站,輕輕一「回車」,屏幕上立刻出現了一本本兒童讀物,有好幾百種,彷彿把全世界的書城都搬到了我的面前,看得我眼花繚亂,提示框出現了許多選項,有作者、出版社、內容提要,還標明了原價和現價,真是一目瞭然。我點擊了「購買」鍵,並填寫家庭地址和電話,沒想到當天下午,書就送到了我的家中,真的讓我又驚又喜。
網上不僅有各地學校的新聞,還有關於學習、旅行的相關資料。今年暑假,爸媽准備帶我去雲南旅遊。臨行前,我上網查閱了雲南的相關資料,石林、大理三塔、玉龍雪山片刻間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高興得直拍手。通過網上圖片與實景的比照,使我增添了更多的旅遊樂趣,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互聯網讓我擁有足不出戶便曉天下事的本領,此外,它對我的學習幫助也非常大。我想提高英語會話水平,便在「網路」中輸進「學英語」這幾個字,瞬間就會彈出很多關於學英語的課程,有錄音,有解說,圖文並茂,讓我一下子就迷上了英語。
電腦是我學習的好幫手,互聯網更充實了我的生活。謝謝你,網上呼救這篇課文.
補充回答: 錯了別怪偶
Ⅷ 求這篇文章的讀後感,不會寫
篇一:用心靈去傾聽讀後感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用心靈去傾聽》。
課文主要講了,我獨自在家,手指不小心被錘子砸傷了。我便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撥打了問訊處的號碼,一個叫蘇珊的女子接聽了。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傾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蘇珊教我怎樣處理受傷的手指,我立刻照做,手指果然不疼了。從此以後,蘇珊成了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與第二個母親。我每每遇到問題都會找蘇珊,蘇珊也總是耐心的解答我的問題。我的金絲雀死了,我在難過的時候找到了蘇珊。蘇珊用樂觀的態度是我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及過於難過的心理,她告訴我「小鳥只是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了」。許多年後,當我想見一面蘇珊的時候,蘇珊卻已經去世。她給我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作者在找到一個能傾聽自己心聲的人時,就是找到了一份希望。他把希望寄託在了蘇珊身上,自己受傷的心裡得以撫慰。由此可見,一個人在特殊情況下,能有一個用心靈去傾聽自己的新生的人是多麼重要。蘇珊的耐心和愛心更值得我們贊頌。對於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總務謀面的孩子,蘇珊卻一直能以一位母親的胸懷與風度耐心的為他解答,用樂觀的態度去消除他對死亡的恐懼,安慰他稚嫩的心靈。在最後,蘇珊對自己的去世也是笑著看待的。
生活中,不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嗎?他們用心靈去傾聽我們的心聲,為我們解憂,和我們分享快樂。他們,就是——朋友!我想,作者並不僅是把蘇珊當做自己的母親,也有把蘇珊當做自己的一個知心朋友,信賴蘇珊。
我相信,在另一個溫暖的世界裡,乳白色的月光下,蘇珊在靜靜的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會有一個聽眾用心靈去傾聽她的歌聲。傾聽聲調的婉轉悲哀,輕巧靈活,透明、朦朧……
篇二:用心靈去傾聽讀後感
「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我可以體會到電話里那女人說完這句話後,湯米掛下電話後幾分鍾內無盡的失落感!那種嘟嘟聲中的哀傷,就如失去一位母親般痛苦。「你知道嗎,這只可愛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這句曾經安慰過兒時湯米受傷心靈的話,再一次出現在這文中,一句把湯米和蘇珊更緊密聯結起來的話,一句對湯米有深刻影響的話,肯定無數次回響於湯米的腦中,也許那是多次傷感後他曾用來安撫自己心靈的良葯。這句話只有湯米和蘇珊知道,這也是他們的秘密,這是要用心靈去傾聽的對話!
文章大篇幅的描寫了兩人的對話內容,兒時的湯米無知而可愛,天真地相信著蘇珊是電話里的小精靈,可蘇珊或許早已經默許了湯米是她心裡所嚮往的那個小兒子。他們親密無間,而他們一成不變的是他們的聯系方式——電話。僅僅只是一個來電,一個求助的電話,善良的蘇珊認真耐心的安撫著電話對面,那哭喊著的陌生小孩。在對方多次求助後,蘇珊卻不曾不耐煩過,卻更加用心的「照顧」這位男孩。蘇珊的心地如此善良,如此樂於助人。她堅守在這服務崗位上直到她死前那刻,或許她的最後的信仰轉變成了湯米的一通電話,也或許她最後的願望是希望能再多幫助一個像湯米一樣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兩人的故事短暫而充滿幸福,他們互相感謝,只因為他們互相溫暖了對方的心靈。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或許我無法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牽絆,可是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們都擁有一種通往幸福的能力:用心靈去傾聽他人的心聲!
篇三:用心靈去傾聽讀後感
有的人就算認識十年、二十年,也不能成為朋友;有的人只要見一面,交流一會兒,就能成為對方的知己;還有的人,通過一台老舊的電話機,就能成為互相之間刻骨銘心的人。其實,大家都可以做到後者,只要我們用心靈去觀察、感受和傾聽。
昨天,我讀了《用心靈去傾聽》這篇文章。當我讀到蘇珊臨死都不忘留給「我」一句話時,我的心不禁一怔,腦子里飛快地閃過一個疑問:世界上真有這樣真摯的感情嗎?
我迅速地翻閱著腦子里的記憶。
還記得幾天前,我在運動會上摔了一跤,有的同學跑過來扶我,有的同學過來安慰我,可其他同學卻只看著我,我感到很委屈。現在回想起來,在他們的眼神中分明體現出了對我的問候、關心、呵護。是啊,有的時候,真情只是一個眼神,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靈去觀察。
一次,在上學的路上,我正在過馬路。馬路上汽車賓士著,「呼呼」的聲音不斷地響。我看了一眼手錶,哎呀,快遲到了!我眼睛盯著前方,加快腳步走。突然,一輛汽車飛馳過來,就在這時,一位阿姨及時拉住了我,汽車在我眼前開走了。我正要向那位阿姨道謝,結果一回頭,她已經走了。是啊,有的時候,真情只是一個動作,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靈去感受。
期末考試的成績下來了,我沒有考好,情緒十分低落。這時,好朋友盧嘉禾看見了,馬上過來鼓勵我,叫我不要灰心,還沖我笑了笑。在她微笑的背後,也是傷心,難過,因為她自己也沒考好。聽了她的話,我的心情一下子舒坦了許多。是啊,有的時候,真情只是幾句話,就看我們有沒有用心靈去傾聽。
這時,我又想起了蘇珊。蘇珊在臨死前寫了一張紙條給「我」。我看出了蘇珊對一個孩子的負責,即便這個孩子不是她自己的。
是啊,人與人之間,就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要吝惜自己的真情,哪怕只是一個眼神,哪怕只是一個動作,哪怕只是幾句話語。
篇四:用心靈去傾聽讀後感
今天,老師講了《用心靈去傾聽》這篇課文,真實的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的交往過程,為了讓「我」的心靈不受傷害,蘇珊用最神聖的語言驅除「我」心中的陰影,讓「我」快快樂樂的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蘇珊的善良和樂觀照亮了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個問訊處的工作人員,她應該為自己的所做的一切而自豪。她雖不是一位母親,但她對作者付出的比一位普通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付出的還要多。她用心靈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讓作者的心中充滿陽關,不讓一絲陰影進入作者的心靈,去體會做母親的幸福。
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她一絲不苟,盡心盡力的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一樣,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去和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讓孩子們感受到從
Ⅸ 《用心去傾聽》讀後感
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小時候在電話機裡面把問訊處的阿姨當成了小精靈,這個精靈幫了他很多事,第一次事小錘子扎到了手,第二次是亂問問她,可是她都是耐心的回答者問題,因為她沒有孩子,這樣做似乎得到了一個孩子。長大後,才知道這不知精靈,「我」很想認識蘇珊,因為她是我從未謀面的另一個母親,一次經過了小鎮,打電話說想認識她,可是等「我」回來後,蘇珊已經去世了,最後說她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我覺得,這篇文章中的「我」是一個無知的,好奇的小朋友,當他知道了問訊處,而且讓小精靈幫他醫好了手指的傷口,常常讓蘇珊回答問題。蘇珊也很耐心,可能是想認識一些小朋友。生活中,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了,耐心,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凡是那些不用心的人,是不可能寫出耐心。我想,這位無知的小朋友,現在因該很懷念蘇珊,為他兒時的時候所做的一切。
這個世界上,很多這樣的例子,比方說在我們兒時的時候,自己的保姆等於媽媽了,他為我做很多事,比如說陪我出去學單車,和我去玩,還在我受傷的時候,把我給抱回家,然後給我塗紅葯水,還幫我包紮傷口。還記得,我有一個保姆,跟了我三年,為我做了很多事情。在這個剛剛從黑暗走出來的社會上,愛心是最珍貴的,你擁有一顆真摯的心,去盡力為一個人提供幫助,就像地震中,把廢墟中的人群救出來,及時是受傷了也好,反正就不顧一切的沖向廢墟中,產生了很多有愛心的英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