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孕婦面部神經麻痹是什麼引起的

孕婦面部神經麻痹是什麼引起的

發布時間:2022-11-26 06:10:22

❶ 懷孕7個半月發燒能針灸放血嗎

您好,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面神經麻痹分為中樞型和周圍型。1.中樞型: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皮質腦干纖維、內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肌肉麻痹。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見於腦血管病變、腦腫瘤和腦炎等。2.周圍型: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治療方法;體針、電針、穴位敷貼、針罐、溫針、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綜合法、刺血. 1、一般護理:在急性期應當適當休息,注意麵部的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吹冷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局部護理: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鍾,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用力應輕柔、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患者可對鏡進行自我表情動作訓練:進行皺眉、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每日2-3次,每次3-10分鍾。3、營養支持:飲食應營養豐富,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煙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4、葯物應用:遵醫囑服用葯物,如服用潑尼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得隨意增減葯量,並注意觀察有無胃腸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創傷性大、刺激性強的治療,易減輕對患側肌及神經的損害。出現咽部感染時應遵醫囑口服抗生素治療。5、眼部護理: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減少用眼動作。在睡覺或外出時應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鏡,並用抗生素滴眼,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眼部感染。6、口腔護理: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7、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情,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❷ 能詳細的說說面部神經麻痹產生的原理以及治療方法嗎

面神經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變(約42.5%):感染性病變多是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休眠狀態的帶狀皰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特發性(常稱Bell麻痹 (4)腫瘤(約5.5%):、 (5)神經源性:約13.5%, (6)創傷性 :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8)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9)血管機能不全; (10) 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髎、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皮膚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鍾。在留針期間行針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共觀察938例,結果痊癒767(81.7%),顯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無效12例(1.4%),總有效率為98.6%[5~8]。
電針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下關。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後溪。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後遺症,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癥候明顯部位,接負極;正極可接於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痹後遺症可接雙下關穴。採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觀察在發病後15天應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鍾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鍾。亦可在得病後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癒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麻痹後遺症18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9~15]。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陽白、四白、牽正、地倉;2、下關、翳風;3、阿是穴。 配穴:頰車、太陽、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個刺激點。第1點在患側內頰膜部咬合線上,相當於第二臼齒相對區,在此點前後0.5厘米處各為1刺激點,然後在咬合線上下約0.5厘米的平行線上各選和前3點相對應的刺激點6個。 (二)治法 貼敷葯物:分2組。1、麝香2克,全蠍1.5克,白鬍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條。共研細末。2、川芎、當歸各500克,黃連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煉至滴水成珠,加黃丹360克,攪勻,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天牛粉286克,攪勻,分攤於紙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療時,第1組葯物用於第1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皮膚常規消毒後,醫者捏起穴區皮膚,右手持經嚴密消毒之手術刀片,在穴位上輕割皮膚,成「X」型,並擠出少量血,然後將撒有葯粉之小塊傷濕止痛膏(或膠布)貼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劃太深,每周1次,穴位輪換。 第2組穴採用第2組葯物貼敷,每次取主穴1個,酌加配穴1個。貼時將膏葯加溫融化,5天一換,穴位輪用。 第3組穴為點刺加芥末貼敷。先將芥末粉10克(小兒及少女用5~7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面積約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鹽水漱口,然後用消毒三棱針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個刺激點,迅速點刺10~20下,然後將芥末敷於面頰外側相應部位,約相當於下關、頰車、地倉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陽等穴。敷後12~24小時取下。局部紅腫,起水泡,宜按燙傷治療。敷葯後如出現熱痛或流淚等,系正常現象,多在4小時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單用一種,亦可輪用。一、二兩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應用。 (三)療效評價 穴位貼敷法治療本病患者869例,痊癒668例(76.9%),顯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無效23例(2.6%),總有效率為97.4%[15~18]。
針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地倉、頰車、太陽。 配穴:睛明、承漿、聽會、大迎、絲竹空。 阿是穴位置:顴髎穴下後方1寸許。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組,交替輪用。配穴為透針所到之止穴,據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組阿是穴,以28或30號毫針進3針,分別自皮下透向睛明、地倉、頰車,施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鍾後,出針,然後在針處拔火罐10~15分鍾。第二組,在患側地倉進2針,沿皮透刺至承漿;再從頰車進針2支沿皮透刺到聽會和大迎穴;太陽進針2支,沿皮透刺至絲竹空和四白穴,留針20分鍾。上述2組均為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平時囑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療效評價 以多針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結果痊癒783例(97.9%),顯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達到100%[19]。
溫針
(一)取穴 主穴:下關。 配穴:頰車、地倉、顴髎、太陽、四白、迎香、陽白、水溝、承漿、牽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輪用。下關穴取患側,以28號毫針深剌得氣後,針柄上置一1寸長之艾條段,距皮膚約1寸左右,點燃灸灼,以病人感溫熱為度,待艾段燃盡出針。備用穴採用針剌或透剌之法。下關穴溫針,也可用95%酒精中浸過之棉球,燃著後燒針,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第一療程每日一次,共針10次,停針3~5天,繼續下一療程,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觀察 共觀察237例,結果痊癒196例(82.7%),顯效21例(8.9%),有效18例(7.6%),無效2例(0.8%),總有效率99.2%[20~22]。
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白、下關、地倉、禾髎、魚腰。 配穴:翳風、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針刺,提插結合捻轉手法持續1分鍾後,即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強度以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抽動為宜,刺激15~20分鍾。取針後,用紅外線燈照射,燈與皮膚距離為31~40厘米左右,照射時間約15~20分鍾。為防止紅外線損傷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紗布數層將患者雙眼蓋住。在照射過程中,要調整燈距,以免灼傷皮膚。亦可電針後,留針照射。照射完畢出針,再按摩10~15分鍾。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再作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觀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間[23~25]。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夾脊頸1~7,地倉、四白、陽白、下關;2、臼間、糾正;3、上2(腕踝針穴)。 配穴:攢竹、迎香、翳風、合谷、足三里。 臼間穴位置:口腔內後壁,上下臼齒咬合線上。 糾正穴位置:手小指尺側指掌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組,亦可2組或3組綜合取用。療效不滿意時,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組穴操作法:先取體穴2~3個,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針期間,以皮膚針叩刺夾脊頸1~7,包括督脈及椎旁,反復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後用艾條溫灸至穴區潮紅。第2組穴,針尖朝向屏間切跡底水平線進針,針深約2寸,提插2~3次,得氣後即予出針;糾正穴可用28號毫針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轉,使針感強烈後出針。患側頰內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第3組上2區,相當於內關穴而稍低些。用32號毫針2寸長,成30度角速刺入皮內,進後,放平針體,使針尖向肘部並與前臂平行,在皮下緩緩送入1.5寸左後,患者應無疼痛或酸麻脹等感覺,留針30分鍾。第一、二組穴宜隔日1次,第3組穴可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2例,痊癒339例(49.7%),顯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無效47例(6.9%),總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為口腔內粘膜刺區,共三個。後區:患側大臼齒對側;中區:串側小臼齒對側;前區:患側上下犬齒對側。 (二)治法 每次可選定一個刺區。上部病變較重者取後區,中部病變較重者取中區,下部病變較重者取前區。如病程短者,可探尋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區或硬結處。治療時,先令患者用溫鹽水漱口,清潔口腔,再以消毒之鈹針(如無鈹針可用手術刀代替)在選好之刺區,對口腔粘膜劃割,作斜切口,長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兒酌減)。然後用拇指與食、中指按摩擠壓,並以壓舌板向下刮血,體壯多出,體弱少出,直至血色鮮紅為止。術後以5%鹽水棉塊蘸少許白糖敷貼刺血處。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禁用本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8例,結果痊癒828例,顯效247例,有效16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9.2%[29]。
葦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道口。 (二)治法 先應製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卧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皮膚溫度約升高2~3℃,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20]。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陽白透魚腰、陽白透攢竹、陽白透絲竹空、顴髎透迎香、顴髎透地倉、顴髎透夾承漿、頰車透顴髎、下關透顴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對穴,交替應用。 按所透兩穴之間的距離選 取相應長度的毫針,以15度夾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預定穴區。透剌完畢,以食、拇指將針柄向一個方向捻轉,直到針下出現阻滯而不能作單方向旋捻時,再行牽拉:緊握針柄,向透剌相反方向進行快速、輕柔、有彈性的牽拉,每組穴牽拉3分鍾左右,每隔10分鍾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後一次時,將癱瘓肌群牽拉至與患側基本對稱的位置,並以膠布固定針柄 ,留針1小時後,反捻針柄取針。第一個月隔日針1次,第二個月隔2日針1 次,第三個月隔3日針1 次,一般須治三個月。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難治性重症面肌癱瘓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個月以上。結果痊癒26例,顯效11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7·6%[31]。

❸ 孕婦面癱了怎麼辦

面癱在生活中算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多發在冬季,面癱的患病人群很廣泛,年齡也不受限制,所以有不少孕婦也患上了面癱,由於孕婦的身體情況比較特殊,所以需要注意治療事項,那麼孕婦患了面癱應該怎麼辦呢? 因為孕婦的身體比較特殊,孕期的婦女是不可以隨意用葯的,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面癱,對孩子也會有一定影響,怎樣可以在不影響孩子的情況下,安全的治療患者面癱,成為孕婦面癱的治療之首。 孕期面癱需要如何治療?醫生會根據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病情不嚴重的,盡量不用葯或少用葯,可以進行自我鍛煉:比如用濕毛巾熱敷,多做表情動作,時常練習咀嚼等等。在治療的過程當中會使用葯物嗎?這應該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確實需要用葯的,也首選局部用葯,如中葯外敷;再配合按摩以及面部肌肉訓練。葯物的應用要慎重,需請產科及神經科醫生權衡利弊後決定。此外,孕期內暫時不要採用針灸治療,也不宜做CT檢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會有些孕婦在懷孕後期患了面癱,醫學上叫面神經麻痹,非常著急,怕遺傳給肚子里的孩子。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分娩後胎兒不會出現發育畸形,而且絕大多數孕婦本身也不會留下面癱後遺症。面癱主要是後發性疾病,並不具有遺傳性。 新浪中醫頻道專家介紹,妊娠期里孕婦容易患的面癱,通常是貝爾氏面癱,屬於急性面神經炎的一種。多數孕婦是在妊娠最後3個月或者產褥初期患病的,而且都是一側臉頰患病;其中,右臉面癱比左臉面癱的情況多見。這主要跟孕婦體質有關。 另外,患有該病的孕婦還應保證充足的維生素攝取,增加營養。每天服用3次維生素B 1,每次20毫克。有條件還可以每天注射一次維生素B1 2,每次0。5毫克。此外,每天口服3次三磷酸腺苷,每次20毫克。這樣對於面癱的恢復都很有好處。 專家特別提醒,若是在孕期中突然有口角下垂、不能完全閉眼、額頭的抬頭紋消失等症狀,或者感覺自己臉上的表情肌喪失功能,孕婦應盡快到醫院進行系統的電診斷試驗,以監測急性面癱的病情發展情況,及時治療。孕婦的體質比較特殊,所以治療時要很注意。 孕婦朋友們,患了面癱一定不可以自行用葯,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根據醫生的診斷進行科學的治療,不然會由於治療不當,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孕婦一旦感覺身體不適,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責任主編:陳妍茹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面癱患者飲食護理面癱患者自己怎麼治療?

❹ 什麼原因導致面癱

1、面部中風。由於面部忽視保暖,而導致中風、受寒,從而引發面癱的情形,在臨床最為常見,其中夏季多見於中青年由於長時間吹空調、電扇而患病,春秋以及冬季則以中老年面部著涼而得病。
2、熬夜、生活不規律導致身體抵抗力弱。臨床研究發現,面癱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患病之前,都有過加班、熬夜等導致身體疲勞、抵抗力下降的情形存在,所以這也是致病一大誘因。
3、病毒、細菌感染。多見於病毒性皰疹,以及急慢性中耳炎引發的面癱,此種面癱發病迅速、病情發展較快,患者就診需要及時。

❺ 整個面部,頭部受風腫脹,請問這樣的情況是怎麼回事的

面癱編輯詞條 編輯摘要 摘要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目錄

1臨床表現
2是怎樣形成的
3治療方法
4偏方治面癱
5患者治療過程中…
6食療 展開 目錄

1臨床表現
2是怎樣形成的
3治療方法
4偏方治面癱
5患者治療過程中…
6食療
7針灸療法
8護理 收起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根源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症。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應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癱最好的辦法是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貝爾氏麻痹(面癱)的症狀1.一側(偶為雙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病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增寬,眼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健側,鼓腮時病側口角漏氣)。2.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有的患者出現耳後翳風穴疼痛嚴重,甚至會出現透皮牽扯痛。3.可伴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聽力過敏、聽力下降等等。面癱的分類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如橋腦下部、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等,可有聽覺改變、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等特點,其中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即貝爾麻痹)。中樞性面癱是指病損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癱。由於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樞性面癱時表現為病變對側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無味覺和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編輯本段是怎樣形成的
面癱生成的原因就是面部中風,從而導致面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經麻痹、發炎、甚至壞。使面部肌肉,不受大腦控制產生鬆弛下垂。被人們誤認為口眼歪斜。 舉個大家易懂例子:我們睡覺時把胳膊枕在頭下,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呢?手麻了,不聽使喚了。面癱也是一樣,只不過胳膊麻了是外力壓迫導致的麻痹。面癱是面部中風(受風)、病毒、外傷等原因導致的面神部經麻痹、發炎從而造成患病一側肌肉下垂所以也叫面部神經炎。 面癱的檢查:(1).靜止檢查:莖乳突: 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額部: 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眼 : 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潰瘍,是否有流淚、干澀、酸、脹的症狀。耳:檢查是否有耳鳴、耳悶、聽力下降。面頰:檢查鼻唇溝是否變淺、消失或加深。面頰部是否對稱、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覺發緊、僵硬、麻木或萎縮。口: 檢查口角是否對稱、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腫脹,人中是否偏斜。舌 :檢查味覺是否受累。(2)運動檢查抬眉運動:檢查額枕肌額腹的運動功能。重度患者額部平坦,皺紋一般消失或明顯變淺,眉目外側明顯下垂。皺 眉:檢查皺眉肌是否能運動,兩側眉運動幅度是否一致。閉 眼: 閉眼時應注意患側的口角有無提口角運動,患側能否閉嚴,及閉合的程度。聳 鼻:觀察壓鼻肌是否有皺紋,兩側上唇運動幅度是否相同。示 齒: 注意觀察兩側口角運動幅度,口裂是否變形,上下牙齒暴露的數目及高度。努 嘴: 注意觀察口角兩側至人中的距離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狀是否對稱。鼓 腮 :主要檢查口輪匝肌的運動功能。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面癱的方法很多,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較好的卻不多。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貼膏葯(如面癱康、復方牽正膏)、針灸、口服中葯調理、口服及注射西葯等。針灸治療主要方法如下: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法則:祛風通絡。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西醫口服以及注射用葯:臨床常採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潑尼松等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及活血化瘀葯共奏抗炎、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之功效。顯而易見,激素類葯物副作用較強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對症支持治療,療效並不確切。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而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是營養神經的葯物,但是見效緩慢,作用比較弱,使用周期比較長。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患病15天之內是面部神經缺血水腫期,這個時間也是面癱疾病的急性發病期,最好不要做針灸,因為這個時間做針灸容易導致面部神經受損加重,臨床上有許多之所以留下後遺症的患者,多數都是由於過早的使用針灸,而且針灸醫師的手法,熟練程度以及對穴位針刺深淺和穴位準確度等情況的把握,要是早期過早、過強、針刺不恰當損傷神經,就極易出現面癱後遺症的症狀。希望患者使用治療方法一定要慎重,更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和選擇有效的治療葯物才是最重要的,對後續的恢復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面癱患者容易引起後遺症:面癱後遺症一般是指病程超過3個月,因治療方法不當而延誤病情或者經多種方法治療仍未痊癒的情況。面癱後遺症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患側麻痹的神經沒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復所遺留的部分病症; 另一部分是接受損傷性治療所造成的,如針灸。 具體表現:無抬眉運動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瞼鬆弛,抬眉時嘴角上錯、閉眼時牽動嘴角、鼓嘴時眼小,鼻唇溝淺,面部僵硬、滯食、流淚等。由於損傷性治療給機體組織細胞產生破壞,機體在恢復受損的組織時就會產生粘連造成連動,還會出現大面積的萎縮或者是增生。鑒別診斷:根據起病形式和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本病應與中樞性面癱,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引起的面神經麻痹,以及後顱窩炎症、腫瘤所致的面神經麻痹等相鑒別。體會:本病多由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中經絡,氣血痹阻,面部足陽明失於濡養,以致肌肉縱緩不收所致。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通常認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如風濕性面神經炎,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腮腺炎等。本病發病初期(1周內),炎症尚處於發展階段,針灸治療時,宜取穴少,輕刺激,或等待1周後才開始治療。本病若病延日久,治療失當,病情由實轉虛,氣血不能上灌於陽明,致使面部肌肉失於氣血濡養而枯槁萎縮,面部麻木,甚則面肌抽搐,或至口眼歪斜難以恢復。針灸治療本病是可行有效之法,可廣加推行,以造福病患者。面癱是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佔位性疾病等導致的單側或雙側面神經麻痹、表情肌癱瘓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我們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內神經、血管、肌腱分布設計移植肌肉供區的理論,並觀察到股直肌神經、血管解剖恆定,口徑適合面部血管、神經,其肌肉的肌腱有利於維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張力以及面部口角復位固定,而且手術切除肌瓣方便,無血管、神經損傷,無肌肉供區功能障礙。經實施游離股直股動力性治療面癱的患者現已有21位。經施用上述手術方法,全部患者於術後1~3個月左右面部腫脹消退,靜態時雙側口角對稱,其中有兩位患者在術後8個月恢復了口角自主運動,其餘均在術後10~12個月出現了自主的表情運動。創傷性面癱的發病情況盡管創傷在面癱發病因素中屬第二位,但耳外科、醫源性後遺症、腫瘤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創傷性面癱正處於上升趨勢。其發病率在不斷提高。De-Vriese通過對4149例面癱患者的研究,創傷性面癱的發病率為18.83%,May等報道為17 %(1575),Labella的統計結果為32%(147例),其中包括了醫源性因素及腫瘤所致面癱。在諸多創傷因素中,頜面部外傷及醫源性創傷是主要致病因素。Conley報道腮腺區腫瘤及手術造成的面癱發生率為30%,其中暫時性面癱為20%,故在涎腺外科中,創傷性面癱是最重要的並發症之一。兒童外周性面癱的檢查:⑴、生化方面,血糖、尿素氮、血常規;⑵、X線,頭顱及乳突X線攝片;⑶、神經科檢查,包括腦電圖⑷、病變定位:流淚試驗,鐙肌反射,電測味覺法;⑸、面神經功能測定,即神經興奮性試驗,這種試驗即使在最年幼的小孩也可施行,同時最好在面癱一開始就作,並每天由同一個人進行,有時也可能作涎腺閃爍測定;⑹、聽力計檢查。面癱的治療總的說: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對症治療,改善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第三是營養神經。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盡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編輯本段偏方治面癱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巴豆酒 [葯物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面癱的護理方法 1、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 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 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自我按摩治面癱 本病治療除根治原發病外,主要療法為針灸、理療、按摩、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現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1.准備。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牆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按摩前先做熱敷或中葯煎湯(桂枝9克,防風9克,蘇葉9克)浸濕毛巾熱敷。謹防葯液誤入眼內。 2.輪刮眼瞼。以兩手食指及中指的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眼內眥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各50次,然後輕揉眼皮20-30轉。 3.指擦鼻翼。以兩手食指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相穴50次,在該穴處輕按揉1-2分鍾(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公分)。指端按壓由輕漸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直下。以食指為術端捻四白穴,邊捻邊漸施壓力。持續1-2分鍾。 5.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療時注意麵部保暖,莫受冷風吹,忌冷水洗臉,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對治癒面癱大有裨益。 面癱及面部神經疾病--綠色食療 補充鈣及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都有幫助。 鈣不僅能對骨骼和智力有益,還能促進肌肉及神經功能正常,由於面神經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經傳導障礙而導致肌肉萎縮,所以補鈣很重要,排骨、深綠色蔬菜、蛋黃、海帶、芝麻、水果、胡蘿卜、西瓜、奶製品等都富含鈣質,。 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也有幫助,如B1、B2、B12等。維生素B族富含於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黃瓜、木瓜、蘋果、菠蘿、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所以應該適當進補。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菠蘿、奶汁燉排骨,做法是這樣的:先把排骨用鮮奶泡上一小時,然後爆鍋,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後加好調料和上湯用中火燉上三十分鍾。用排骨、牛奶是因為他們含有豐富的鈣,菠蘿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此外,排骨中還含有鎂,鎂可以在鈣和鉀的新陳代謝中,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綠葉蔬菜、麥芽、紅糖、干棗、谷類、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鎂。在起鍋前5分鍾要把菠蘿放進去。這就是今天為您帶來的菠蘿奶汁燉排骨。
編輯本段患者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
⑴ 治療期間,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葯,熱性食物,煙,羊肉、狗肉,帶魚,白酒、大蒜、大蔥、海鮮、麻辣火鍋、濃茶咖啡等。 ⑵ 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黃豆製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棗等。 ⑶ 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並加足底按摩。 ⑷ 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⑸ 功能性鍛煉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 ⑹ 用毛巾熱敷,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部保暖。 ⑺ 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 ⑻ 每天堅持穴位按摩。
編輯本段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脈,氣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若早期重視中葯加針灸療效佳良。西醫則主張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類葯物。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 在進行醫生定出的治療方案下,我們可以配合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面癱。可選擇如下食療方法: 1、 防風粥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葯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2、 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3、 川芎白芷水燉魚頭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本方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4、 薑糖蘇葉飲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鍾。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5、 大棗粥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能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6、 參枸蓮蓉湯白人參,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葯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葯汁服,口服2—3次。本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7、生地蠍子湯 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葯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葯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 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隻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當症狀穩步改善後,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膠),雙側均可,而以患側為主。通過主動鍛煉相關筋肉,促進功能恢復。面癱的輔助治療:一、自我按摩 現介紹沿著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1、枕額肌額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從眉弓向頭頂及從頭頂向眉弓方向輕輕地按摩。按摩時可以輕輕地從眉弓處向頭頂發際處推拉,或緩慢地揉搓。

❻ 產後康復治療儀價位,產後面癱可以自愈嗎

產後面癱是一種很常見的產後綜合症。面癱一般表現為產婦沒有面部表情。這因為產婦的面部神經遭到壓迫,從而就影響產婦的面部表情。產婦輕微的面癱是可以自愈的,因為這不影響產婦的身體。產婦要多出去走走,放鬆一下。


產後康復治療儀價位


產後康復治療儀,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將產後康復治療納入科學化、規范化和標准化的軌道,為孕婦提供產前產後全方位服務,積極幫助產婦最大限度使身體恢復到產前狀態,是促進產婦產後康復,提高產婦生活質量,促進婦女產後形體恢復,提高母乳喂養水平的重要措施。


催乳的常規治療、子宮復舊、子宮脫垂及產後恢復治療、體形恢復治療,產後、術後尿瀦留治療、手術鎮痛及術後恢復治療、盆腔炎的常規治療、乳汁分泌少、乳腺管不通、乳腺小葉增生等項目。一:催乳常規治療通過乳房電極使乳房內部產生機械震盪及旋轉運動,並帶動乳頭產生嬰兒吸吮效果,其強度是嬰兒吸吮的5-10倍,同時調節內分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效地促進產婦內垂體泌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使奶漲提前,減少哺乳時的痛苦。乳汁分泌提前8-10小時,分泌量增多。乳腺管疏通,乳汁淤積減少,剖腹產效果更加明顯。復舊活化乳房,減少乳房疾病的產生,並使乳房堅挺,減輕乳房下墜。二:產後、術後尿瀦留治療產後、術後由於心理、麻醉、疼痛及體位等因素的改變極易形成尿瀦留。本儀器可促使腰骶部盆腔肌肉和筋膜產生規律性運動,帶動膀胱肌肉節律運動,解除膀胱肌麻痹,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膀胱充血水腫,促進膀胱收縮功能復原,恢復自主排尿。三:子宮復舊及產後恢復治療通過腹部電極作用於產婦骶尾部,促使盆腔肌肉收縮,筋膜張力增強,帶動子宮韌帶運動,消除盆腔淤血,減少產後出血,促進惡露排出,加速子宮復舊。促進腸蠕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調整內臟植物神經系統,促進腸排氣、排便,促進子宮收縮,宮底下降,減輕產後疲勞,緩解腰酸背痛,排氣時間平均提前10-20小時,恢復正常飲食早,保證了產婦的充足營養,體力恢復快,預防腸粘連和產後便秘,同時對盆底組織恢復和減輕產後會陰腫脹、側切疼痛及產後痔瘡有一定療效。四:手術鎮痛及術後恢復治療手術鎮痛:儀器由微電腦程序控制對手術者骶部皮表層產生刺激,干擾會陰部神經的傳輸,使痛感傳輸被阻斷,疼痛被抑制;術後恢復:由微電腦程序控制儀器,使盆底組織產生收縮運動,從而帶動子宮韌帶運動,促進子宮收縮,加強毛細血管收縮,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五:盆腔炎常規治療腹部手術促排氣:有效地促進腸蠕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調整內臟植物神經系統,促進腸排氣。慢性盆腔炎:促進患者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有利於腔內的炎症吸收。


產後面癱可以自愈嗎


女性朋友在懷孕以及生產的時候,因為身體激素發生變化,在這個時候身體的各項機能與身體素質,都會出現一些變化,嚴重的還會出現一些並發症,有很多婦女在生產後,會出現面癱的症狀,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這與產婦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多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產婦身上,在這個時候女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麻痹,俗稱「面癱」,「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分為中樞型面神經麻痹和周圍型面神經麻痹兩種。常見病因為:①感染性病變,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休眠狀態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應;④腫瘤;⑤神經源性;⑥創傷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⑧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多數患者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外耳道皰疹等。


對患側進行早期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指導患者用手掌於患側面部打圈按摩,每日3~4次,每次10~15min。患側面肌開始恢復時,指導病人對鏡進行患側面肌的肌力訓練,以訓練表情肌為主,做睜眼,皺額、吸吮、翹嘴唇、開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頜等動作,功能康復訓練每次約20min,每日1次,直至最終康復。


因為面癱一般發病都比較突然,尤其是對於剛剛生完小孩的產婦來說,在情緒上來說是一個比較嚴重的打擊,這個時候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同時也要非常注意對病人的心理治療,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對疾病的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減少戶外活動的次數,少看電視、書、電腦。

❼ 孕婦得了面部神經麻痹怎麼治療

首先因為是孕婦,所以用葯基本上是不能用的,用了對身體不好。如果不是緊急的,可以試用熱毛巾敷在患處,2到3分鍾一次,多敷幾次,可以得到一定的療效。也可以用針灸的方法,刺激神經,不過要看病人的情況是否可以進針,可以的話最好

❽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由於生活壓力的增強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一定的抗壓能力,一旦達到了定風就會有不必要的麻煩,對於我們來說神經紊亂是非常麻煩的,那麼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下面了解一下吧。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1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

周圍神經是指腦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經,包括神經節、神經干、神經叢及神經終末裝置;周圍神經可根據連於中樞的部位不同分為連於腦的腦神經和連於脊髓的脊神經。

腦神經有12對,脊神經有31對。周圍神經還可根據分布的對象不同可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軀體神經分布於體表、骨、關節和骨骼肌,內臟神經分布於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周圍神經紊亂主要症狀表現為焦慮障礙。莫名緊張、恐懼、坐立不安,不時心慌出汗,症狀突然出現、突然消失、症狀出現前不可預測。

功能紊亂出現的症狀出汗面色潮紅心慌等,周圍神經疾病是周圍神經病變所致的分布區的功能障礙,麻木灼燒感、肌肉萎縮等。

周圍神經紊亂治療方法有哪些

對這些病損的處理,有葯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康復治療。一般葯物治療主要用於病損,早期手術治療用於保守治療無效而又適合或需要手術治療的損傷,而康復治療無論在周圍神經病損的早期與恢復期還是在手術治療前後均應進行。

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疼痛,預防與解除肌肉肌腱攣縮關節僵硬,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肌力恢復運動與感覺功能,最終恢復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對受累肢體功能不能完全恢復或完全不能恢復,應視具體情況分別給其設計、配製輔助器具,進行代償功能訓練。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周圍神經紊亂是一種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面紅耳赤,煩躁不安,莫名緊張,恐懼等等,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應該盡早到醫院接受全面的檢查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利於康復。

周圍神經紊亂症狀有哪些2

孕婦植物性神經紊亂是怎麼回事

焦慮還會使孕婦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引起胎兒宮內缺氧。有的患者表現頭痛,頭昏,頭憋脹,沉悶,頭部有緊縮感重壓感等。總的來說,神經衰弱病人緊張性疼痛表現繁多,但與情緒緊張密切相關。所謂的心肌缺血,是指冠狀動脈及附屬動脈暫時性或一過性的供血不足,造成心肌在短時間內不能達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的臨床症狀。(2)對內外刺激的敏感:1沒有器質性病變存在;2病人對某個部位、痛苦就越明顯,則明顯減輕甚至消除3病痛部位的分布不一定符合解剖部位,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或會變動;4病人敘述的症狀多而雜,使人不得要領,講了大半天,最後還搞不懂他哪裡不舒服。

孕婦植物神經紊亂的治療能和正常人一樣用葯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6)心理生理障礙:有些神經衰弱的病人,求治的主訴(病人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狀)可能不是上述的.五種,而是一組心理障礙的症狀,如頭昏、眼花、心慌、胸悶、氣短、尿頻、多汗、陽萎、早泄、月經不調等,很容易把本病的基本症狀掩蓋起來。

孕婦植物神經紊亂有什麼表現呢

因此,「心肌缺血」是心電圖檢查的一種改變,對診斷冠心病還不是高度特異的,還不能一有「心肌缺血」就診斷為冠心病;應結合臨床症狀,結合其他冠心病的有關檢查,結合心電圖缺血有無動態變化,結合血壓、血脂、血糖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等綜合判斷。心臟的供血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存在著波動,但這種波動經過機體自身調節,促使血液供需相對恆定,保證心臟正常工作。

什麼葯物能治療植物神經紊亂

但即使在十分安靜的環境里,病人也會有「理由」失眠,如自己的心跳也會煩得無法入睡,這樣折騰數小時才能入睡,不久,雞鳴天亮又該起床了。

「心肌缺血」通常是心電圖報告中,對心臟有st-t改變的一個診斷術語,心肌缺血時,心電圖常表現為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如為青年人,以心肌炎、心肌病等較為多見,而中老年人則以冠心病多見。情緒表現為煩躁、焦慮、情緒不穩、多慮、多疑、多怒、緊張恐懼、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緒症狀。

孕婦心肌缺血的原因都有哪些

心肌缺血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孕婦患心肌缺血更是如此,那麼呢,下面就由專家來為大家解說一下孕婦心肌缺血的原因。如您對孕婦心肌缺血的原因還有其他疑問,專家將為您做出詳細解答。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孕婦的植物神經紊亂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最好不要用葯物治療建議患者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保持心情的愉快孕婦產前焦慮會對母親及胎兒造成直接的影響。(4)緊張性疼痛:通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頭痛最常見。藉此可與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相區別。

心臟植物神經紊亂怎麼治療

孕婦產前焦慮會對母親及胎兒造成直接的影響。(5)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的病人常訴「睡不著」,典型經過是:上床以前似乎頭昏欲睡,上床以後腦子靜不下來,思維活躍,浮想聯翩,因此心裡很焦急,愈急就愈睡不著,病人可能會試用各種方法使自己靜下來,或做其它放鬆試驗,但往往無效。在生育後是沒有影響的。一般來講,只要消除孕期的一些不良情緒,植物神經紊亂的情況自然也就能得到非常不錯的緩解。

孕婦面部神經麻痹怎麼辦

病人經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也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某些危險而擔心煩惱。

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最有價值的方法,但屬於有創的檢查方法。植物神經紊亂對於大家來說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它也在生活中會發生的一種疾病,很多孕婦因為情緒,心理壓力太大,也會患有植物神經紊亂,發現後一定要及時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調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

孕婦由於懷孕,血液當中改變較大,心臟一下子負荷不了,會出現孕婦心肌缺血的情況,嚴重者引起妊娠心臟病。此時,病人對周圍的各類聲、光刺激特別敏感,時鍾的嘀嗒聲、汽車的喇叭聲、腳步聲、別人的鼾聲、室外的燈光、音樂聲等,都會成為其失眠的理由,病人恨不得周圍不得有任何光線和聲音。

孕婦竇性心動過速問題

神經衰弱病人的臨床表現是復雜的,通常認為最主要的表現是易興奮、易激惹;腦力易疲乏,如看書學習稍久,則感頭脹、部位不固定;睡眠障礙,多為入睡困難,早醒,或醒後不易再入睡,多惡夢;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心動過速、出汗、厭食、便秘、腹瀉、月經失調、早泄;繼發性疑病觀念,歸納起來可分為六大類:(1)腦力不足、精神倦怠: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減退。但是如果孕婦心肌缺血現象比較嚴重的話就要考慮到去醫院接受治療了,切忌不可自己盲目吃葯,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造成意外的發生。

孕婦若犯了植物神經紊亂且很嚴重怎麼治療

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還表現為腰背、四肢肌肉痛。心電圖檢查做心得安試驗後,低平、倒置的t波及s-t段的偏移,可恢復正常,稱心得安試驗陽性。焦慮是許多病人的基本症狀之一。據調查,產前嚴重焦慮的孕婦剖宮產及陰道助產比正常孕婦高一倍。焦慮還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導到致產時宮縮無力造成難產。嚴重焦慮的孕婦常伴有惡性妊娠嘔吐,並可導致早產,流產。這種疼痛的程度與勞累無明顯關系,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3)情緒波動、易煩易怒、缺乏忍耐性:1易煩多憂;2易喜善怒。疼痛的表現也往往很復雜,可以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或間歇性疼痛,有的病人還表現為鈍痛或刺痛。

孕婦有心臟神經官能症怎麼辦

運動適度。

心電圖有心肌缺血表現,疑有冠心病時,可進一步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得安試驗、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影、64排螺旋ct等檢查。孕婦植物神經紊亂怎麼辦植物神經紊亂是因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以及生氣和精神受到刺激後所引起的一組症狀群。孕婦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分娩過程和胎兒狀況,比如易造成產程延長,新生兒窒息,產後易發生圍產期並發症等。由於焦慮,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營養,生產時會造成滯產孕婦在孕晚期要採取積極的態度,消除產前焦慮,當然這需要孕婦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煩躁焦慮是正常症狀還是植物神經紊亂啊

誘發本病的原因很多,大至有吸煙、酗酒、高脂食物攝入、情緒激動、動脈硬化等可以治療,治療本病的葯物有:銀杏葉片、丹參片、冠心蘇合丸、康爾心膠囊等,具體情況請結合症狀請就診醫生酌情使用。焦慮可能是易於疲勞、記憶障礙、失眠的繼發症狀。如果任何一種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經機體調節不能滿足心臟工作需要,這就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肌缺血,孕婦心肌缺血也是這樣。

孕婦心跳過快怎麼辦

在此建議各位植物神經紊亂的孕婦,可以嘗試情緒胎教,要學會更好的放鬆自己,家人的陪伴也非常重要。

有一部分青中年患者,(女性較多),心電圖檢查可有st-t改變,酷似心肌缺血,患者常有心悸、胸悶、心動過速、心前區不適或疼痛等症狀,這種症狀與心電圖改變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有關,患者在服用心得安後症狀可明顯改善。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孕婦的植物神經紊亂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最好不要用葯物治療建議患者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保持心情的愉快孕婦植物神經紊亂有什麼表現記憶力減退,回想過去一段時間記憶都是空白,啥都記不起來,親近的人的名字有時都忘,腦子就像個老人一樣。睡眠表現為失眠、夢多、容易疲勞、精神不振、記憶減退、思維反應遲鈍等症狀。

如果為中年以上,心電圖有st-t動態變化,或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影有心肌缺血表現,或有較典型的冠心病心肌心肌缺血的症狀(如典型的心絞痛等),則可診斷為冠心病心肌缺血。

❾ 孕婦面部神經麻痹

不是懷孕的時候,是06年我連續感冒又好幾晚睡不著,結果就特發性面神經麻痹了,12歲那年還發作過一次呢。你姐姐不像是面神經麻痹,建議去檢查有無牙周病。
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典型症狀就是發病那半邊臉表情幾乎沒有,閉目不可能全閉上。味覺減退但不影響吃飯。而且幾乎發病的人之前一周都有感冒及熬夜史,發病時耳後突起的骨頭部分正中間按壓疼痛。
另外中風的人有些會出現的面神經麻痹叫中樞性面神經麻痹,那個沒有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這么容易恢復的,甚至有可能永遠恢復不到從前。

❿ 孕婦風痰能怎麼治

病情分析: 婦女在妊娠期容易患周圍神經性面癱,通常稱貝爾氏面癱,屬於急性面神經炎的一種.多數孕婦是在妊娠最後3個月或者產褥初期患病的,而且都是一側臉頰患病;其中,右臉面癱情況多見. 指導意見: 1,病情不嚴重的,由於孕婦的特殊身份,盡量不用葯或少用葯,可以通過進行自我鍛煉進行恢復:用濕毛巾熱敷,多做...表情動作,時常練習咀嚼等等. 2,病情嚴重的,由於孕婦的特殊身份,也應首選局部用葯,如中葯外敷;再配合按摩以及面部肌肉訓練.葯物的應用要慎重,需請產科及神經科醫生權衡利弊後決定.此外,孕期內暫時不要採用針灸治療,也不宜做CT檢查. 3,補充維生素,增加營養.維生素B 1,口服,3次/日,每次20毫克.或每天注射一次維生素B1 2,每次0.5毫克.此外,三磷酸腺苷,口服,3次/日,每次20毫克. 輕度面癱的孕婦通過自我鍛煉,一般在發病3個月內,面部表情就可以完全恢復;病情較重的孕婦,分娩後就可以接受葯物治療或針灸治療,但用葯後一定要向醫生問清楚,能否繼續給孩子哺乳,還是改用奶粉. 病情分析: 首先要先明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面癱. 指導意見: 如果只是面神經炎(受風),可以行針灸治療,不用中斷妊娠,對胎兒沒有影響.如果是別的原因,如顱內腫瘤,腦血管病等,就要看病情了,如果有可能影響到孕婦的生命,就要及時中斷妊娠.你的情況妊娠15-20周做唐氏篩查,22-26周做三維彩超排畸檢查. 病情分析: 首先要先明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面癱. 指導意見: 如果只是面神經炎(就是老百姓說的「受風」),可以行針灸治療,不用中斷妊娠,對胎兒沒有影響.如果是別的原因,如顱內腫瘤,腦血管病等,就要看病情了,如果有可能影響到孕婦的生命,就要及時中斷妊娠.你的情況妊娠15-20周做唐氏篩查,22-26周做三維彩超排畸檢查 患者對本病描述得不是很清楚!!無法判斷是面癱中樞性還是周圍性,也無法判定盧內有無病變,建議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以免耽誤病情! 病情分析: 面癱,學名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面癱的根源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症. 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指導意見: 對面癱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所以面癱最好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 針灸治療 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脈,氣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若早期重視中葯加針灸療效佳良.西醫則主張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類葯物.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在進行醫生定出的治療方案下,可以配合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面癱.可選擇如下食療方法: 1,防風粥: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葯汁,煮成稀粥,溫服.該方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該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燉魚頭: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該方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4,薑糖蘇葉飲: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鍾.該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 5,大棗粥: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該方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 6,參枸蓮蓉湯:白人參,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葯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葯汁服,口服2—3次.該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 7,生地蠍子湯: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葯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葯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隻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該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當症狀穩步改善後,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膠),雙側均可,而以患側為主.通過主動鍛煉相關筋肉,促進功能恢復.[

閱讀全文

與孕婦面部神經麻痹是什麼引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94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53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47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72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90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2005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73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53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517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54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80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43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80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66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418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32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4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84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77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