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油膩什麼穴位針灸

面部油膩什麼穴位針灸

發布時間:2022-05-14 20:14:41

1. 我的臉老是出油,而且很多,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去油針灸可以調理么

這是大腸經的問題。伴隨便秘、大便不成形。針灸調理一個月徹底痊癒:穴位是 曲池、列缺、合谷、外關、三陰交、足三里、太沖。

2. 面部常用的十個穴位

十個面部穴位

承泣穴--眼袋鬆弛

位於眼球正下方,約在眼廓骨附近。由於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鬆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機能,從而防止眼袋鬆弛。

攢竹穴--緩和眼睛的疲勞和浮腫

眉頭下方凹陷之處即是。眼睛疲勞以及頭痛,都會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腫。此穴位可以緩和不適。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浮腫

眼睛與眉毛間的側面,向後約1橫指處,快接近發際處。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

頰車穴--消除臉頰的浮腫

沿臉部下顎輪廓向上滑,就可發現一凹陷處,即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攝取過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迎香穴--減輕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邊即是。此穴位不僅可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酸痛。

承漿穴--消除胸頸浮腫

下唇與下顎的正中間凹陷處即是。它能控制荷爾蒙的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預防臉部鬆弛。

地倉穴--抑制食慾

嘴角旁約0.5cm處即是。胃部如果持續處於高溫狀態,就會促進食慾,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溫、抑制食慾。

球後穴--提高小腸的機能

眼尾正下方,臉頰頭下處。能調整小腸機能,幫助吸收。

百會穴--預防過量飲食、便秘

左右兩耳洞向上升,在頭部連結後的那條線的頂點,即是百會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預防飲食過量。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

位於喉斜下方肌膚的內側。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去除臉部多餘的水分。

3. 面部顏色暗淡,多油,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吃蛋白質食品、水果、蔬菜,還要多喝牛奶,不要喝脫脂的,那個沒有用,要適當有點脂肪。
再有就是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鍛煉。
多吃水果蔬菜,給體內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這樣才能改善內在,注意防曬,然後就是做美白面膜啦!
1.把醋和鹽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水:白醋:鹽=9:3:1,用調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潤濕,擦在臉上,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多擦個一兩次也沒問題啦),效果不錯哦,而且見效很快,皮膚會變白,痘痘也會不見了.
2.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3.用水和蜂蜜調配後加入珍珠粉,這樣用幾次以後,臉是又白又嫩!
4.最簡單最便宜最方便但是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親身體驗)將香蕉弄成糊狀(一定是香蕉,不能用芭蕉代替),然後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這些東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後往臉上抹,然後輕輕拍打臉部,最後什麼都不要做

4. 面神經麻痹針灸那幾個穴位效果好啊

面神經麻痹的中醫治療方案【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髎、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皮膚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鍾。在留針期間行針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共觀察938例,結果痊癒767(81.7%),顯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無效12例(1.4%),總有效率為98.6%[5~8]。
電針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下關。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後溪。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後遺症,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癥候明顯部位,接負極;正極可接於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痹後遺症可接雙下關穴。採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觀察在發病後15天應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鍾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鍾。亦可在得病後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癒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麻痹後遺症18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9~15]。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陽白、四白、牽正、地倉;2、下關、翳風;3、阿是穴。
配穴:頰車、太陽、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個刺激點。第1點在患側內頰膜部咬合線上,相當於第二臼齒相對區,在此點前後0.5厘米處各為1刺激點,然後在咬合線上下約0.5厘米的平行線上各選和前3點相對應的刺激點6個。
(二)治法
貼敷葯物:分2組。1、麝香2克,全蠍1.5克,白鬍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條。共研細末。2、川芎、當歸各500克,黃連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煉至滴水成珠,加黃丹360克,攪勻,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天牛粉286克,攪勻,分攤於紙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療時,第1組葯物用於第1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皮膚常規消毒後,醫者捏起穴區皮膚,右手持經嚴密消毒之手術刀片,在穴位上輕割皮膚,成「X」型,並擠出少量血,然後將撒有葯粉之小塊傷濕止痛膏(或膠布)貼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劃太深,每周1次,穴位輪換。
第2組穴採用第2組葯物貼敷,每次取主穴1個,酌加配穴1個。貼時將膏葯加溫融化,5天一換,穴位輪用。
第3組穴為點刺加芥末貼敷。先將芥末粉10克(小兒及少女用5~7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面積約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鹽水漱口,然後用消毒三棱針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個刺激點,迅速點刺10~20下,然後將芥末敷於面頰外側相應部位,約相當於下關、頰車、地倉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陽等穴。敷後12~24小時取下。局部紅腫,起水泡,宜按燙傷治療。敷葯後如出現熱痛或流淚等,系正常現象,多在4小時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單用一種,亦可輪用。一、二兩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應用。
(三)療效評價
穴位貼敷法治療本病患者869例,痊癒668例(76.9%),顯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無效23例(2.6%),總有效率為97.4%[15~18]。
針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地倉、頰車、太陽。
配穴:睛明、承漿、聽會、大迎、絲竹空。
阿是穴位置:顴髎穴下後方1寸許。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組,交替輪用。配穴為透針所到之止穴,據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組阿是穴,以28或30號毫針進3針,分別自皮下透向睛明、地倉、頰車,施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鍾後,出針,然後在針處拔火罐10~15分鍾。第二組,在患側地倉進2針,沿皮透刺至承漿;再從頰車進針2支沿皮透刺到聽會和大迎穴;太陽進針2支,沿皮透刺至絲竹空和四白穴,留針20分鍾。上述2組均為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平時囑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療效評價
以多針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結果痊癒783例(97.9%),顯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達到100%[19]。
溫針
(一)取穴
主穴:下關。
配穴:頰車、地倉、顴髎、太陽、四白、迎香、陽白、水溝、承漿、牽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輪用。下關穴取患側,以28號毫針深剌得氣後,針柄上置一1寸長之艾條段,距皮膚約1寸左右,點燃灸灼,以病人感溫熱為度,待艾段燃盡出針。備用穴採用針剌或透剌之法。下關穴溫針,也可用95%酒精中浸過之棉球,燃著後燒針,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第一療程每日一次,共針10次,停針3~5天,繼續下一療程,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觀察
共觀察237例,結果痊癒196例(82.7%),顯效21例(8.9%),有效18例(7.6%),無效2例(0.8%),總有效率99.2%[20~22]。
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白、下關、地倉、禾髎、魚腰。
配穴:翳風、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針刺,提插結合捻轉手法持續1分鍾後,即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強度以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抽動為宜,刺激15~20分鍾。取針後,用紅外線燈照射,燈與皮膚距離為31~40厘米左右,照射時間約15~20分鍾。為防止紅外線損傷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紗布數層將患者雙眼蓋住。在照射過程中,要調整燈距,以免灼傷皮膚。亦可電針後,留針照射。照射完畢出針,再按摩10~15分鍾。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再作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觀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間[23~25]。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夾脊頸1~7,地倉、四白、陽白、下關;2、臼間、糾正;3、上2(腕踝針穴)。
配穴:攢竹、迎香、翳風、合谷、足三里。
臼間穴位置:口腔內後壁,上下臼齒咬合線上。
糾正穴位置:手小指尺側指掌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組,亦可2組或3組綜合取用。療效不滿意時,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組穴操作法:先取體穴2~3個,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針期間,以皮膚針叩刺夾脊頸1~7,包括督脈及椎旁,反復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後用艾條溫灸至穴區潮紅。第2組穴,針尖朝向屏間切跡底水平線進針,針深約2寸,提插2~3次,得氣後即予出針;糾正穴可用28號毫針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轉,使針感強烈後出針。患側頰內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第3組上2區,相當於內關穴而稍低些。用32號毫針2寸長,成30度角速刺入皮內,進後,放平針體,使針尖向肘部並與前臂平行,在皮下緩緩送入1.5寸左後,患者應無疼痛或酸麻脹等感覺,留針30分鍾。第一、二組穴宜隔日1次,第3組穴可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2例,痊癒339例(49.7%),顯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無效47例(6.9%),總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為口腔內粘膜刺區,共三個。後區:患側大臼齒對側;中區:串側小臼齒對側;前區:患側上下犬齒對側。
(二)治法
每次可選定一個刺區。上部病變較重者取後區,中部病變較重者取中區,下部病變較重者取前區。如病程短者,可探尋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區或硬結處。治療時,先令患者用溫鹽水漱口,清潔口腔,再以消毒之鈹針(如無鈹針可用手術刀代替)在選好之刺區,對口腔粘膜劃割,作斜切口,長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兒酌減)。然後用拇指與食、中指按摩擠壓,並以壓舌板向下刮血,體壯多出,體弱少出,直至血色鮮紅為止。術後以5%鹽水棉塊蘸少許白糖敷貼刺血處。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禁用本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8例,結果痊癒828例,顯效247例,有效16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9.2%[29]。
葦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道口。
(二)治法
先應製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卧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皮膚溫度約升高2~3℃,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20]。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陽白透魚腰、陽白透攢竹、陽白透絲竹空、顴髎透迎香、顴髎透地倉、顴髎透夾承漿、頰車透顴髎、下關透顴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對穴,交替應用。 按所透兩穴之間的距離選 取相應長度的毫針,以15度夾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預定穴區。透剌完畢,以食、拇指將針柄向一個方向捻轉,直到針下出現阻滯而不能作單方向旋捻時,再行牽拉:緊握針柄,向透剌相反方向進行快速、輕柔、有彈性的牽拉,每組穴牽拉3分鍾左右,每隔10分鍾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後一次時,將癱瘓肌群牽拉至與患側基本對稱的位置,並以膠布固定針柄 ,留針1小時後,反捻針柄取針。第一個月隔日針1次,第二個月隔2日針1 次,第三個月隔3日針1 次,一般須治三個月。

5. 面癱針灸穴位有那一些

主穴:攢竹 陽白 四白 顴髎 頰車 地倉 合谷
配穴:風寒證加風池;風熱證加曲池;恢復期加足三里;人中溝歪斜加水溝;鼻唇溝淺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風;舌麻、味覺減退加廉泉;目合困難加魚腰、申脈(或昆侖)

6. 面部過敏性皮炎針灸穴位

腎俞
腎俞位於在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中醫將「腎主納氣」,腎臟氣虛了則其「納氣」功能就會受限制,就會影響呼吸功能,點按腎俞有強腎的作用,有助腎氣的回復。
脾俞
脾俞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開1.5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脾氣不足則會使得脾胃的消化功能減退,這樣則會使得人體不能得到充足的營養,「脾為後天之本」,脾氣不足則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造成呼吸系統的疾病則會導致噴嚏、鼻癢、流涕和鼻堵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按揉脾俞對於恢復正常脾胃功能,減輕患者過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重要腧穴,按揉足三里可以補益胃氣,使得胃氣向上升發到達頭面部,從而營養頭面部的經絡,開通鼻竅,可以有效緩解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迎香
迎香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的鼻唇溝中,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交匯穴,按揉迎香可以疏通經脈,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各種症狀。
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手少陽、陽維相交會的穴位。點按風池可以讓人體陽氣得到提升,經絡得到疏通,使鼻子保持通暢。
肺俞
肺俞位於第3胸椎棘突旁開1.5寸才處,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一個腧穴,是治療肺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對於治療由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噴嚏、流涕,和由於肺氣不足而引起的鼻癢、鼻堵等症狀均有治療作用。

7. 針灸調理內分泌,臉部出油特多,尤其是鼻頭。去看了醫生,醫生說用針灸調理內分泌

我勸你針灸到正規醫院去做,小診所或美容院沒有醫師資格的地方,衛生條件不符合標准,要是針灸使用的不是一次性針的化很容易傳染病,我是北京的,我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附屬針灸醫院做過針灸都是隔1天去一次的,一般針灸至少扎20針,當然這跟醫生的選取的穴位不同,在北京的這個醫院屬於公辦一級醫院掛號兩元做一次22元(包括電針,盲針,遠紅外線熱療),你比較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於你皮膚的問題,我建議你用白皙迪可逗精華霜,香港彭氏集團的,那個效果很好

8. 臉部針灸穴位

這位朋友,不知道你的具體目的,不好說應該不應該,只能說對針具和治療穴位要嚴格消毒,別引起感染。眼皮跳是局部神經過敏的一種表現形式,與你目前的針灸無明顯關系。建議你用潤舒眼葯水滴眼,並做眼眶按摩(與眼保健操同),能很快消除。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9. 我的頭發太油,我想用針灸控油,不知那幾個穴位效果最好一點

除注意飲食外,生冷辛辣油膩的控制一下;
針灸的話專業性強一點,下面按摩和艾灸基本上自己可操作:
頭部多油按摩或艾灸風池和百會穴;面部多油按摩或艾灸承漿穴;

另外按摩或艾灸中脘、關元、合谷、足三里、豐隆和解溪穴位,亦可有效去油,但需要位置正確(找到痛點,阿是穴),以及一段時間堅持。特別是艾灸效果非常明顯。

閱讀全文

與面部油膩什麼穴位針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353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234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61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532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1147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2166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1134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506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673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897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73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910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969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720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568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784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894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243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836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