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燒傷後真菌感染是什麼症狀

面部燒傷後真菌感染是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2-05-15 04:40:42

❶ 真菌感染的表現是什麼

疾病症狀表現為癬病

頭癬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

黃癬的患病率極高,特別是在農村更為多見,患病人群既可以是兒童,也可以是成人。病發看起來正常,但缺乏光澤,容易折斷,最初毛孔周圍發紅,形成膿瘡,而後結痴。痴呈硫黃色,杯狀,痴中央有一二根頭發穿過,又稱黃癬痴。病人感覺劇癢,黃癬病程久,且不能自愈,後遺永久性禿發和凹陷性疤痕。

白癬多發生在城市兒童身上,特別易在幼兒園等兒童聚集的地方流行。病發外觀沒有光澤,距離頭皮2~3mm處折斷,殘留的頭發被灰白色菌鞘包繞。病發初期,頭皮出現凸出皮膚的疹子及水瘡,而後形成散在的斑,上有灰白魚鱗屑,中央的斑較大,周圍環繞較小的斑,呈衛星狀。自覺輕度遭癢。此病預後良好,往往到青春期後可自愈。不留後遺症。

黑點癬並不多見,病發初期頭皮即折斷,殘留的頭發外觀似芝麻樣小點。皮疹為似豌豆粒大小的斑,上有灰白色鮮屑,自覺輕度病癢。病程較長,不能自愈,但很少出現禿發及凹陷性疤痕等後遺症。

體癬又叫回癬,可發生在人體除頭皮、胡須及手足以外的任何部位,呈紅色圓形斑塊,並逐漸向周圍擴大,邊界清楚,邊界有水瘡或凸出皮膚的疹子及細小的鱗屑。病人感覺十分瘙癢,搔抓後斑塊變硬、粗糙、乾燥。

股癬又叫騎師癬,是體癬的一種,發生在肛門及外生殖器附近,大腿根部內側居多,因為這些部位的汗液較難蒸發,潮濕、溫暖、皺格多,易摩擦,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及繁殖環境。皮疹不典型,有時要去醫院作真菌學檢查才能確診。擦爛的部位有壓之退色的紅斑及鱗屑,病人有痛癢的感覺。

手足癬發生於手指和腳趾間、手足的掌面及手足的邊緣,有時可以蔓延至手足的背面。手癬多為單側,足癬多為雙側。足癬又名運動員腳,香港腳及腳氣等。

手足癬可再度病發,較頑固,按皮疹的不同,可分為水瘡型、擦爛型及鱗屑角化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癢。擦爛型還伴有奇臭。特別是足癬在患部皮膚破損後有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結炎、丹毒及蜂窩組織炎,表現為發熱、手足甚至四肢的紅、腫、熱、痛。

手足癬嚴重時可並發甲癬,多發於指(趾)甲的外緣及側緣,嚴重時累及整個甲板,甲板失去光澤,變得混濁,呈灰白、灰褐或灰黃色,所以俗稱灰指(趾)甲,患者的甲板增厚、變脆、外緣粉碎、脫落,使甲板殘缺不全,並與甲床分離,甲下可見鱗屑沉積。

❷ 燒傷感染怎麼回事

燒傷感染燒傷後,皮膚作為人體抵禦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被破壞而出現細菌感染。常見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弗氏枸櫞酸桿菌、硝酸鹽陰性桿菌以及其他腸道陰性桿菌,嚴重燒傷還可能出現毒菌,感染厭氧菌和病毒感染。1病因1.燒傷創面途徑燒傷創面由於存在大量的壞死與變性組織,細菌定植不可避免,當細菌局限於表面滲出液或液化的壞死組織時,對全身的影響較小,但如果侵入到鄰近活組織且達到一定細菌數量時,就會出現全身症狀,一般稱為「燒傷創面侵襲性感染」或稱「燒傷創面膿毒症」。2.腸源性感染早期敗血症的菌種與當時創面的菌種有時不盡相同,都為腸道常駐細菌。3.化膿性靜脈炎大面積燒傷患者由於長時間的靜脈輸血輸液,靜脈炎偶有發現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常成為全身性感染的病灶。4.深部的肌肉組織壞死由於各種原因所致肌肉壞死很易誘發感染,有時甚至發生氣性壞疽,威脅患者的生命。引起深部肌肉壞死的常見原因有:①Ⅲ度燒傷致肌肉壞死;②環狀焦痂致進行性肌肉缺血及壞死;③電燒傷常致深部肌肉壞死;④燒傷合並擠壓傷;⑤繼發於血管栓塞的肌肉壞死。5.呼吸道感染吸入性損傷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充血、水腫,以及氣管內膜的壞死脫落,導致呼吸道感染,與擴散成為感染源。此外,由於胸部焦痂的限制,長期卧床痰液墜積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特別是小兒及老年患者更易發生。6.醫源性感染由於醫療操作不當引起的感染不可忽視,常見的有:①輸液輸血污染;②氣管切開後呼吸道管理不當所致的感染;③留置導尿管引起的逆行感染;④餵食嘔吐引起的誤吸所致呼吸道感染。2臨床表現1.創面感染的局部症狀對創面的觀察是判斷局部感染的主要手段,創面感染的常見症狀為:(1)不同的細菌感染可以產生不同的變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為淡黃色黏稠分泌物;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為淺咖啡色稀薄分泌物;綠膿桿菌感染為綠色或藍綠色有甜腥氣味的黏稠分泌物;厭氧菌感染可以嗅到糞臭味。(2)創面出現暗灰或黑色的壞死斑,如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創面常出現壞死斑。(3)由於細菌侵犯深層的血管導致缺血壞死,創面加深,創面延遲癒合。(4)焦痂提前潮解脫落或出現蟲咬樣變化,表示局部有感染的發生。(5)出現於痂皮或焦痂創面上的灰白斑點,多表明有真菌感染。斑點向創面迅速發展融合成片狀的絨毛狀物。表面色澤漸漸明顯呈灰白色、淡綠色、淡黃色或褐色,數日後在創面上呈現一層薄粉狀物。(6)痂下出現膿液或膿腫,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痂下可發生膿腫。若痂下為綠色有甜腥氣味的膿液時,多為綠膿桿菌感染。(7)金黃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均可以使肉芽組織壞死,而綠色桿菌感染肉芽創面上可以再現壞死斑。(8)創面周圍出現紅腫、出血點或壞死斑。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創面邊緣多有明顯的炎性反應。2.全身性感染的發病期全身性感染根據發病時期可以分為早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兩者發病特點和影響因素不同:(1)早期感染 燒傷後兩周內,發病者屬早期感染。這一階段侵襲性感染發生率高,是全身侵襲性感染的發病高峰。早期感染發病急,特別在休剋期發病者,其臨床表現往往與燒傷休克相混淆。如脈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早期感染多表現為低體溫、精神抑制等低反應狀態。(2)後期感染 燒傷兩周以後發生的感染屬後期感染。發病率比早期低,主要與創面處理不當和不合理應用抗生素有關。另外全身營養支持療法不當、蛋白及熱量攝入不足致使機體長期消耗衰竭也是後期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後期感染多表現為高體溫、精神亢奮等高反應狀態。3.侵襲性感染侵襲性感染的臨床表現復雜,大致可歸納為高反應型和低反應型兩種。主要表現為:(1)精神狀態 高反應型患者可表現為高度興奮、譫妄、幻視幻覺嚴重時出現狂躁。低反應型患者為抑制狀態,表現為少語、嗜睡甚至昏迷。(2)體溫 嚴重燒傷患者由於超高代謝,體溫常維持在37~38.5℃,並不一定說明正發生侵襲性感染。若體溫高達39℃或降至36℃以下就應注意是否發生感染。(3)脈搏 表現為加速,可達150次/分以上,病危期脈搏緩慢,提示預後不良。(4)呼吸 呼吸變化是重要特徵,表現為呼吸急促或呼吸淺快或鼻翼扇動等呼吸困難症狀。(5)胃腸功能 食慾不振是普遍的症狀,有的患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較少見,若出現腸麻痹導致腹脹則是特異的症狀。(6)血壓 血壓下降多為膿毒性休克,說明病情較危重,但一部分患者血壓無明顯變化。(7)創面變化 結合創面的變化可以診斷為侵襲性感染,多表現為分泌物增多且有特殊氣味,焦痂潮解脫落、肉芽水腫、潰爛、痂下積濃等。(8)壞死斑 創面及正常皮膚可出現出血點壞死斑,呈暗紅色或灰黑色壞死斑,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是預後不良的指征。4.全身性真菌感染(1)精神狀態 多為興奮狀態,有時出現幻覺、譫妄、淡漠或神志恍惚,有時卻完全正常,神志清醒,嚴重者最後也可昏迷。(2)體溫 多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夜間一點左右達高峰。發熱前有輕微的寒顫,晚期或臨終前可出現低體溫狀態。(3)脈搏 心率增快,與體溫波動相適應,有時達140次/分,後期心力衰竭或心搏驟停。(4)呼吸 明顯加快(40~50次/分),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真菌侵襲肺部時可聞及干濕性啰音。(5)消化道表現 多數患者食慾不振、惡心、吞咽困難、水樣腹瀉、黏液樣便或柏油樣便、口腔黏膜出現炎症、潰瘍或形成不易脫落的偽膜,痰液黏稠呈膠凍狀。(6)創面變化 真菌可在創面上形成褐色或黑色菌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在正常皮膚上可有小的出血點或形成彌散性紅斑。5.厭氧菌感染(1)破傷風桿菌感染 燒傷患者創面污染較嚴重,常有深層組織壞死,容易並發破傷風。(2)氣性壞疽 患部由於包紮過緊,肢體明顯腫脹,有捻發音。(3)無芽胞厭氧菌感染6.病毒感染首先出現水泡樣皰疹,也可為出血性皰疹,繼而潰爛、壞死,一般多發生在深Ⅱ度創面上,也可見於正常皮膚。輕者可自行恢復,重者形成侵襲性感染侵犯內臟,導致死亡。3檢查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或不斷下降,中毒顆粒增多。2.血生化4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作出早期診斷。5並發症易出現高鈉血症、菌血症等並發症。6治療1.積極治療創面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的培養基。創面是感染的主要來源,而且燒傷後免疫功能的損害也隨著創面癒合或經切痂、植皮覆蓋後,大多恢復正常。所以積極處理創面(包括切痂、植皮、局部外用葯物,促進創面癒合)是預防感染的關鍵。2.治療用葯燒傷創面的局部用葯,由於深度燒傷,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應用抗生素難以達到局部控制創面,細菌繁殖單靠靜脈應用療效較差。而早期局部應用抑菌或殺菌制劑卻是一種有效的措施。3.全身性感染的治療(1)免疫療法 為了防治綠膿桿菌感染,應採用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2)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在燒傷前三天或植皮前後,應用青黴素預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3)治療性應用抗生素 當已明確病原菌時,應根據葯物敏感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4)積極防治合並症 感染與休克、腎衰或應激性潰瘍有因果關系,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合並症可以明顯減少感染的發病率。(5)合理的創面用葯 局部外用葯物對於控制創面感染意義重大。(6)盡早切(削)痂、植皮覆蓋創面 近年來搶救大面積燒傷患者成功的經驗主要是早期切(削)痂植皮術。因為壞死組織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切痂就是祛除病灶和感染源,患者免疫功能隨之改善,侵襲性感染得以控制。當然選擇合適的時機可以提高植皮的成活率,一般主張在休克平穩或其他合並症基本控制後行植皮術,不易導致手術失敗和感染擴散。(7)營養支持療法 營養是防治患者發生侵襲性感染的主要環節。燒傷後由於創面滲出,丟失大量蛋白質,機體超高代謝,消耗增加,創面修復需要大量蛋白及能量的供給。因而燒傷患者需要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氮平衡。

❸ 皮膚被真菌感染有什麼症狀

皮膚受到了真菌感染,可以選外用皮膚抗真菌葯物,選葯原則是:要不易引起過敏;局部無刺激作用,無明顯毒性;作用穩定,如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抗菌活性不為組織代謝產物破壞等;抗菌葯要有針對性,無積蓄作用,可迅速排出體外等原則。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葯物有達克寧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樂等。對於頑固的灰指甲、...足癬等真菌感染,還可以根據醫囑服用口服葯,如蘭美抒、氟康唑等。同時還應注意合理用葯,避免以下錯誤做法。用葯如「斗蛐蛐」有的人患了腳氣,自己到葯店買了達克寧霜,用了幾次後,症狀消失,腳也不癢了。有的人為了節省費用就不再用葯。誰知道過不了多久,腳氣又會復發,只好重新用葯。這樣反反復復了幾次也沒好。其實,腳氣的症狀消除後,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膚鱗屑或鞋襪中。遇到潮暖環境,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腳氣復發。因此,外用抗菌葯物治療腳氣,表面症狀消失後,仍要堅持用葯1至2周。 濫用激素類葯物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後,往往會很著急,用激素類葯膏(膚輕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等)塗抹,該類葯物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製作用,有些人頻繁使用激素葯膏。殊不知,濫用激素軟膏,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等副作用。而體癬、手足癬、股癬等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塗擦激素軟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時的緩解,但由於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進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 不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真菌感染復發,一是堅持用葯,二是用葯面積要大於症狀面積。對腳氣而言則要保持良好的腳部環境,避免鞋襪中殘存的真菌引起腳氣復發或外部再感染,可常換、常洗、常曬鞋襪,不要與別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以及指甲刀等用品

❹ 面部真菌感染和激素臉的區別是什麼

脂溢性皮炎和激素臉有明顯區別,脂溢性皮炎主要和患者的膚質有關系,和面部局部真菌感染等相關,主要發生在眉部、鼻唇溝或者頭皮等部位,表現為紅斑,可以有油膩性鱗屑。治療主要是外塗抗炎葯物,比如硫磺軟膏、氟芬那酸丁酯軟膏,也可以外塗他克莫司軟膏等。激素臉主要是長期外用激素後導致的,是激素的副作用。患者表現為面部紅斑、腫脹,可以有明顯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面部可以出現丘疹、膿皰。治療時一定要先停用激素,然後外用抗炎葯物,比如甲硝唑凝膠或者他克莫司軟膏,必要時也可以口服鹽酸米諾環素進行抗炎治療。

❺ 什麼是面部真菌感染

就是臉上由於抵抗力下降或者不注意衛生而導致真菌寄生在臉部皮膚上並導致組織損害。

❻ 請問下真菌感染的症狀

真菌感染分淺表感染和深部感染。淺表感染一般就是我們常見的腳癬、手癬,主要症狀是脫皮,癢。深部感染既是麴黴菌、念珠菌等真菌在體內包括肺部、腹腔等內環境中的感染,一般在臨床很難確診,主要是檢測難度,不過可以根據一些臨床經驗進行判斷,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使用、機械通氣等都很容易引起長期住院病人的真菌感染,如果病人持續不明原因發熱,中性粒細胞很低等都是真菌感染的高度依據。

❼ 關於皮膚真菌感染

最好用復方酮康唑軟膏!復方的,沒有副作用,且效果明顯

❽ 面部皮膚真菌感染怎麼治療

臉部過敏的人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受遺傳、過敏原等因素引起紅疙瘩、瘙癢、紅腫、脫皮、小疙瘩、不癢、疹子、水泡、疤痕、疼痛、痘痘、有點癢、特別癢、刺痛、臉紅、發燒、紅血絲等過敏症狀。可通過精心的護理是可以緩解過敏症狀的。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接觸到的過敏原也越來越多,比如,汽車尾氣、化妝品、電腦輻射、紫外線輻射、公園里的花粉柳絮、街邊小吃、麻辣燙、酸辣粉、麻辣拌、火鍋、烤串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過敏原。所以多了解日常養膚知識,科學的防範過敏原是有必要的,平時出門記得帶好常用防曬用品,不要出沒在汽車尾氣、煤氣、香煙、油漆、油煙等吸入式過敏原多的地方,吃飯盡量不要選擇過於辛辣、油膩的食物,遠離食入式過敏原,多注意休息,不要經常熬夜,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像蘋果、菠蘿、香蕉、豆角、黃瓜、西紅柿等都能給我們的皮膚補充營養。多了解「止敏修護方案」,可以幫助您修護受損的皮脂膜,恢復健康的肌膚。

❾ 真菌感染的皮膚真菌感染的症狀和治療

由於皮膚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真菌類型),皮膚真菌感染的一些常見的病症是體癬,腳癬及皮膚念珠菌病。以下是有關不同類型的真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的詳細信息。
皮膚真菌是一組微生物引起皮膚感染。一些真菌,酵母,自然呈現在人體內。癬菌是機會主義的有機體。當他們接觸到一個有利的環境,它們在人體內生長和感染皮膚的上層以及指甲或頭發。不同的皮膚真菌感染類型有體癬(股癬),運動員的腳(癬足癬),指甲癬(甲癬),約克瘙癢(股癬),胡須癬(癬barbae),頭皮癬(頭癬)和念珠菌。在極少數情況下,真菌的過度生長,可能會導致感染,以到達血液或內部器官。
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通過皮膚的深層入侵,皮膚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如下。
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來治療各種細菌感染。這些葯物可以減少通常生活在體內的有益細菌的數量。當在體內有益細菌的人口減少,投機性真菌得到一個機會來侵略和殖民統治。
使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用於減少炎症和皮膚疾病。這些葯物通過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和免疫系統抑制逮捕炎症為真菌和其他機會感染葯物的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受損的免疫系統: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會被壓抑,由於化療(治療癌症)和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由於這種削弱免疫系統,真菌得到成長的機會。出於同樣的原因,人們患上疾病,如糖 ??尿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如白血病,也更容易發生深部真菌感染。
環境因素:真菌生長和繁殖所需的水分。真菌感染主要影響身體包括陰道和口腔的濕潤地區。汗濕的衣服和鞋增加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更衣室或淋浴是完美的理由,因為他們吸引到潮濕地區的真菌滋生和蔓延。
遺傳:有一些人對真菌感染的遺傳易感性。他們更可能獲得真菌感染時,接觸到易受感染的氣氛。
皮膚真菌感染症狀
的真菌 感染的症狀可能會有所不同的病原體。然而,他們通常會出現皮疹。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最常見的皮膚真菌的症狀。
癬導致環狀,微癢,提出一個明確的中心紅色或粉紅色的補丁。
股癬出現腹股溝周圍地區作為一個環狀的紅色皮疹。它是在形式小,痛苦,非常癢的水泡。
腳氣出現發癢,腳趾之間的鱗片狀皮疹。可能有輕度刺激或皮膚開裂和脫皮。皮膚變得酸痛,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頭皮癬是高度傳染性和兒童的鱗屑,頭皮發癢補丁的形式。
指甲癬影響趾甲,使指甲顯得呆板和增厚。指甲感染的一部分可能會散架從指甲休息。
念珠菌感染通常發生在人體皮膚皺褶和尿布區等潮濕和溫暖的地區。淺表皮膚念珠菌感染出現一個紅色的扁平皮疹,有齒痕,尖銳的邊緣。
被稱為衛星病灶出現類似皮疹的小補丁。它們能引起疼痛或瘙癢。
有時,一個身體部位的真菌感染,可引起皮疹,另一個身體的一部分。這種情況被稱為真菌的過敏反應。
在治療真菌感染,你需要停止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和控製糖尿病。
治療削弱免疫系統的抗真菌治療有效地開展工作是很重要的。
皮膚真菌感染與抗真菌葯物的面霜和葯物治療。疫區應保持乾燥和清潔,並應避免被劃傷。
輕度氫化可的松霜的使用可能被證明有利於緩解瘙癢。
新的廣譜抗菌葯物,用於治療皮膚真菌感染的建議是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醋浴是一種有效保持皮膚真菌感染的進一步蔓延和流行的家庭補救。這涉及到在充滿溫水約一杯蘋果醋或白醋標准中已加入浴缸浸泡。這一補救措施,尤其是有利於念珠菌感染。
感染的類型和程度的基礎上選擇葯物和其他治療方案。如果發展成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然後抗生素的建議。然而,在你選擇任何一種真菌治療方案,需要尋求醫生的意見。防止皮膚真菌, 您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以減少皮膚真菌感染的風險。
保持你的皮膚乾燥和清潔。
穿著寬松的衣服是最好的。
避免共享發刷,梳子和毛巾,因為它們可能含有與皮膚真菌菌落片段。
為了避免腳氣,你應該使用備用鞋,每兩三天。
選擇天然纖維,如棉花,從而使皮膚的衣服,呼吸。
糖尿病人應該控制他們的血糖水平。

❿ 皮膚真菌性感染燒傷狀是什麼樣的症狀

一、燒傷創面的局部用葯

由於深度燒傷局部血管阻塞,全身應用抗生素難以達到局部,控制創面的細菌繁殖單靠靜脈應用療效較差,而早期局部應用抑菌或殺菌制劑卻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人們研究和應用外用葯已有長期的歷史,但仍沒有完全理想的外用葯出現。

1、抗細菌的外用葯

⑴磺胺米隆:60年代中毒,Moncrief首先製成10%磺胺米隆霜作為燒傷創面外用葯。臨床應用了10%的水溶液或冷霜塗布的創面上,30分鍾內即可穿透焦痂,在5小時內有80%~90%的葯物區離開載體,8~10小時後失去抑菌作用,葯物由腎臟排出。主要特點,敷葯後創面疼痛明顯,大面積應用由於抑制碳酸桿菌酶而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故注意肺部並發症;因高滲性常導致多尿或破壞新生的表皮細胞。應用方法,用10%磺胺米隆冷霜直接塗布在創面上,約1~2mm,每日2次,第二次用葯應先清除上次的葯物,每日用量不超450g,嚴重綠膿桿菌感染時可用5%~10%水溶液水浴。

⑵磺胺嘧啶銀(DS-Ag)及N-磺胺嘧啶類化合物,SD-Ag是一種弱酸,為廣譜的抑制劑,對綠膿桿菌及創面上其它的常見菌一般均有效,對克黴素白桿菌效果較差,磺胺嘧啶銀穿透焦痂釋放出銀離子和磺胺嘧啶,在創面上形成一層淡灰色的薄痂。釋放的銀離子大部分與細菌的DNA結合,抑制細菌的生長。銀離子很少被人體吸收。約有10%磺胺嘧啶被吸收,在敷葯3~4天血液中濃度可達1.5~4mg%。

磺胺嘧啶銀對推遲和減輕創面感染有明顯效果,對控制創面感染效果更好。雖然各種外用葯相繼出現,但磺胺嘧啶銀仍是最有效的外用葯之一。磺胺嘧啶銀可引起磺胺結晶尿、皮疹、磷片樣皮炎和白細胞減少症。

在N-金屬磺胺類葯物中有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等的銀鹽、鋅鹽和鈰鹽。鋅鹽可以促進創面癒合,鈰鹽的水溶性好黴素較低,但最低抑菌濃度均高於銀鹽,說明銀鹽仍然是抗菌作用最強的葯物。為了結合鋅鹽和銀鹽的優點。人們又研究製成銀鋅霜。由於磺胺嘧啶銀面臨葯問題,人們又研製成煙酸銀、天門冬氨酸銀和喹諾酮類(代表葯為萘啶酚、吡哌酸、氟哌酸)葯物的銀鹽,特別是吡哌酸銀和氟哌酸銀的抑菌濃度均低於磺胺嘧啶銀,應用前景廣闊。

⑶雙氯苯雙胍乙烷(洗必泰)及其混合物:洗必泰是有對抗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陰性桿菌的作用,臨床療效良好,無明顯的刺激性。燒傷臨床治療常用1‰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創面,或作為內層敷料用葯。

為提高療效常混合應用洗必泰和其它外用葯。洗必泰加硝酸銀;新黴素加多粘菌素B加洗必泰;磺胺米生加磺胺嘧啶銀加洗必泰。

⑷吡咯酮——碘。屬於廣譜抗菌劑,以前作為正常皮膚和粘膜的消毒劑,殺菌力強,但不能穿透焦痂。1%與水可溶合的霜劑可用於大中面積燒傷創面,副作用是可引起高碘血症(T4值增高)和代謝性酸中毒。

⑸對氯間二甲酚(PCMX):選用5%對氯間二甲酚(PCMX)霜劑外用對金葡菌療效較好,可彌補磺胺嘧啶銀的不足。

⑹氨基糖甙類抗生素:0.1%的硫酸慶大黴素溶液和0.5%新黴素溶液外用可以穿透焦痂起到殺菌作用,嚴重感染時可以提高抗生素濃度,但應注意腎臟和聽神經損害,而且耐葯菌株的出現也限制了它的作用。

⑺碘絡醚:對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黴菌等有顯著殺滅作用。碘絡醚為親水性葯物,碘絡醚水劑在臨床上使用方便,對皮膚粘膜無刺激。一般用0.5%的碘絡醚行半暴露療法,亦可製成低濃度進行清創消毒,碘絡醚抗菌效果好,是治療Ⅱ度燒傷創面的良好外用葯。

2、抗真菌的外用葯

⑴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抑菌劑,可選擇性地與胞漿膜的脂質結合,從而影響真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對燒傷創面真菌感染常用3%~5%克霉唑冷霜或1%~4%克霉唑二甲基亞碸制劑。

⑵益康唑:本品是咪唑的衍化物之一,它與其它的咪唑衍化物(如雙氧苯咪唑、克霉唑和異比唑),相比,抗菌譜廣,抑菌力強,療效高,對燒傷創面的念珠菌和麴菌有一定效果,對淺層真菌感染有效,對侵犯深層的各種真菌無效。局部外用劑量有1%霜劑和1%混懸液,每日塗創面2~3次。

⑶酮康唑:為白色或淡褐色,無臭無味的粘劑,對各類念珠菌表面和深部感染均有效。常用1%酮康唑溶液(用2%稀鹽酸配製)或1%混懸液塗創面,療效優於益康唑。

⑷其它外用葯:包括制黴菌素水懸劑或黃柏、山豆根等葯煎液對白色念珠菌有效。

二、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1、免疫療法,為了防治綠膿桿蓖感染,應採用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方法是:大面積燒傷病人,入院後第一次注射多價綠膿桿菌疫苗20mg/kg,肌注或皮內注射,以後每隔7天注射一次

創面癒合。在主動動脈的同時給予免疫血漿250ml靜脈輸液或應用人體血清球蛋白療效更佳。

2、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燒傷前三天或植皮前後應用青黴素預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3、治療性應用抗生素:當已明確病原菌時應根據葯物敏感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

4、積極防治合並症:感染與休克、腎衰或應激素性潰瘍有因果關系,積極預防和治療這些合並症可以明顯在減少感染的發病率。

5、合理的創面用葯:局部外用葯物對於控制創面感染意義重大,常用的有磺胺嘧啶銀、洗必泰及吡咯酮碘。

6、遲早切(削)痂植皮覆蓋創面:近年來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成功的經驗主要是早期切(削)痂植皮術,因為壞死組織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切痂就是祛除病灶和感染源,病人的免疫功能隨之改善,侵襲性感染得以控制。當然選擇合適的時機可以提高植皮的成活率,一般主張在休克平穩或其他合並症基本控制後行植皮術不易導致手術失敗和感染擴散。

7、營養支持療法:營養是防治病人發生侵襲性感染的主要環節。燒傷後由於創面滲出丟失大量蛋白質(每1%的面積可從創布告丟失1~2g蛋白);機體超高代謝消耗增加;創面修復需要大量蛋白及能量的供給。因而燒傷病人需要攝入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物質以維持氮平衡,否則就會發生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分子合成減少,機體衰竭,誘發侵襲性感染。後期侵襲性感染的發生與蛋白及熱量的供給不足有關。

燒傷病人的營養攝入有口服、鼻飼和靜脈內營養,應根據情況選用一種或兩種方法以補充營養素。口服攝入營養是最佳途徑,最符合生理要求,遲早口服有利於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應由營養醫師合理調配營養成分及水分,包括蛋白、脂肪、糖及各種維生素、民解質、微量元素。可以讓病人口服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電解質的葯物,例如12金維它或施爾康。

對口服營養物質不足者可採用插胃管鼻飼的方法,每天定時向胃管內注入牛乳、蛋湯或要素飲食。與完全胃腸道外營養相比較,胃腸道喂養有助於胃腸道消化酶及內分泌物質的釋放。促使胃腸道血管擴張和血流量增加,腸粘附的厚度增加,屏障作用增強,可減少細菌及其毒物自腸道吸收的危險。

胃腸功能紊亂或胃腸道喂養不足的病人可用靜脈內營養的方法。一般選用外周靜脈插管的方法,這樣可以降低中心靜脈插管易致感染的缺點。外周靜脈營養應注意水分的補充,一般水分的需要量是1%面積×50+生理需要量。

三、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1、祛除誘因加強預防措施是關鍵,如加強創面處理,縮短療程,加強營養供給、防治並發症。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止濫用抗生素。

2、處理創面真菌膿毒症,當真菌侵襲到痂下活組織甚至肌肉、骨質時可作局部切除,切除邊緣並向外延伸3~5cm,發生在肢體時必要時可考慮截肢術。

3、停用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葯物。存在混合感染時可以選用窄譜敏感抗生素及抗真菌葯。

4、全身及局部應用抗真菌葯物

⑴制黴菌素:口服僅作用於胃腸道真菌,不吸收,從糞便排出,50~100萬u,每日4次。曲古黴素每日20~40萬u,分4次口服。

⑵克霉唑:對念珠菌、隱球菌、麴菌及藻菌有效。口服吸收少,胃腸道反應重,很少口服,一般做成5%克霉唑霜外用。

⑶酮康唑:抗菌譜廣,抗菌活性較強,口服吸收好,一日量0.2~0.4分兩次服。肝功不良者慎用。

⑷5-氟胞嘧啶(5-FC):是一種合成的嘧啶氟化物,主要作用於念珠菌和隱球菌,劑量為50mg/kg/日,分次口服,也有靜脈注射劑型。有胃腸道反應及肝功損害等副作用。

⑸大蒜注射液:成人每日20~80ml,分次由靜脈緩慢滴入,多與50-FC同時應用。也可口服生大蒜,每日三次,每次2~4克。

⑹兩性黴素B:廣譜抗真菌葯,口服吸收少而不穩定,須通過靜脈給葯,副作用較嚴重,病人往往發生寒戰、高熱、惡心、嘔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嚴重者血壓下降,對肝腎及血液系統均有影響。給葯時應由每日1~5mg逐漸加量至1mg/kg體重。為緩解副作用可同時加入氟美松5mg或氫化考的松25mg靜脈滴注。

5、全身營養支持療法 加強營養提高病人抵抗力,可以輸液新鮮血。積極防治並發症,必要時對症算是。

四、厭氧菌感染的治療

厭氧菌感染的治療包括清創、切除壞死組織,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口服或靜脈用滅滴靈,常用量為1.5g,分三次輸入;適當應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療法。

bsp;五、病毒感染的治療

可選用皰疹凈、干擾素或阿糖腺苷。

預防

當發生局部或全身感染時治療起來一般有一定的難度,感染的預防顯得更加重要,合理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清創術、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

雖然全身性感染的致病菌並非完全來自於創面,但創面的細菌與感染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採取減菌措施是必要的,常用的有清創術和無菌操作原則。病人入院早期在不妨礙抗休克的前提下應施以必要的清創,清除創面上的污染物和腐皮,用1‰新潔爾滅或0.5%洗必泰沖洗創面,最後用20℃~35℃的生理鹽水沖洗創面,以減少創面的細菌數。在防止感染的途徑中不能忽視無菌操作和消毒。雖然將病人放置在無菌的層流室內是不容易實現的,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必要的,但將病人放置在一個有消毒隔離條件的病房裡卻是非常必要的,對可能引起交叉感染的一切因素(如病房內用具、醫護人員攜帶物等)都應避免。無菌原則是防止醫源性感染的關鍵。

2、營養

大面積燒傷病人通常同時存在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三者互為因果。研究表明,嚴重燒傷病人的足夠的熱量供應下,高蛋白治療組的調理指數、血清總蛋白、轉鐵蛋白、C3和IgG水平均高於對照組。加強營養並注意維持正氮平衡能顯著減少侵襲性感染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3、免疫療法

燒傷感染的免疫法研究較多的是綠膿桿菌感染的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分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目前臨床應用的主動免疫主要是綠膿桿菌菌苗,被動免疫是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或高價免疫血清(或血漿)。

⑴主動免疫:綠膿桿菌菌苗根據抗原成分可分為脂多糖抗原和內毒素蛋白抗原二類。7價綠膿桿菌菌苗和16價綠膿桿菌菌苗(PEV-01)屬於脂多糖抗原,我國研製的綠膿桿菌菌苗(EP)屬內毒素抗原。綠膿桿菌菌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燒傷病人在入院當天、7天和14天三次接種PEV-01後,對16種成分的抗體效價從入院1/4~1/32平均上升到1/64~1/256,並保持4周。血清中出現的凝集素和血凝集對綠膿桿菌致死攻擊有保護作用。而未注射菌苗的病人罕有保護性抗體。

接種菌苗的病人血漿中內毒素水平低,未接種菌苗而感染綠膿桿菌的病人內毒素效價高。內毒素消耗補體的C3成分,損害非特異性免疫機理,增加病人對感染的易感性。接種綠膿桿菌菌苗降低血中內毒素水平,亦間接增強病人對其字細菌感染的抵抗力。

接種菌苗後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強,中性粒細胞對乳膠顆粒、產氣桿菌和奇異變形村菌的吞噬作用增強。在有特異性抗體存在時,中性粒細胞殺死綠膿桿菌的能力顯著增強。

菌苗的適宜劑量可以產生最大的抗體反應水平,一般推薦應用的劑量為,7價菌苗25μg/kg/次,PEV-01每次用一個成人劑量(RHD),12歲以下兒童給0.5RHD。可採用皮內和肌肉聯合或皮下注射。一般5~7天才產生合適的抗體水平。因此菌苗接種越早越好。首次接種應在6天內進行,因為6天後病人對菌苗的反應相當差。主動免疫一般經5~7天,血清中IgG抗體的含量才能達到保護水平,維持時間較短暫,須連續免疫,3~7天接種一次直到綠膿桿菌感染的威脅消失。

注射菌苗後局部可出現紅腫,體溫可升高。對反應嚴重時應停止或減少菌苗劑量。

⑵被動免疫:被動免疫是給病人注射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或高價免疫血清(或血漿)。高效價免疫血漿的制備是給志願者注射菌苗,當抗體效價達到1∶512時分離血漿,凍干保存。成人用量250ml,兒童125ml,一般在一周內注射。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在入院當天開始注射,連續3天,成人每次0.5ml,兒童0.2ml。

被動免疫可彌補主動免疫產生時間較長的缺點。對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主張燒傷後即刻注射多價綠膿桿菌菌苗和高效價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漿。

4、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和敏感。雖然部分學者不主張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但我們認為合理地應用抗生素可以降低侵襲性感染的發生率。早期是指對大面積及深度燒傷或污染較嚴重的病人入院後即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聯合是指聯合應用兩類抗生素的抑制細菌在創面上及痂下大量繁殖,一般採用先鋒黴素加下胺卡那黴素。

5、積極治療創面

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的培養基,創面是感染的主要來源。而且燒傷後免疫功能的損害也隨著創面癒合或經切痂植皮覆蓋後大多恢復正常。所以積極處理創面(包括切痂植皮、局部外用葯物促進創面癒合)是預防感染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面部燒傷後真菌感染是什麼症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79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3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31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59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73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90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58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36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502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39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66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25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83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50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404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19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25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70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60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