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雞的各個部位的名稱
雞的各個部位的名稱如下圖:
(1)雞的嘴為什麼角質化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1、雉雞
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
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
2、蟲子雞
所謂的蟲子雞,是在生態環境下,採用蛆蟲飼養而得名,這些雞或在雜草叢生,或在依山傍水,或在綠樹成蔭的生態環境下享受著天然生態大自然賜予的蟲子美食,自然生長。
蟲子雞食用的蠅蛆等昆蟲活性蛋白被譽為21世紀人類全營養食品。蠅蛆蛋白含有大量對人體有著特殊作用的幾丁質,抗菌肽還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
❷ 公雞的嘴下東西的東西是什麼
學名叫「肉裙」或「肉裾」。
雞形目鳥類(雄鳥)尤其突出的特徵。是頭頸部皮膚特化而成的角質結構。富含毛細血管,發情時充血,達到吸引異性的目的。
公雞,是一種家禽,品種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飛;啼聲能報曉。
公雞是法國的國鳥 ,原因是由於它那英勇、頑強、好鬥的性格。
公雞的傳說
話說雄雞打鳴天下白,你知道公雞為什麼要打鳴嗎?
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名叫彩枝,分管著人間的溫暖和光明。
後來彩枝因為觸犯了天條,被打入了陰曹地府。從此,天黑七年不知曉,地黑七年不知明,莊稼和山林里的樹木都不能生長,人們分不清白天黑夜,就燒香許願,求神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早日見到陽光。
菩薩知道後就決定讓彩枝出來戴罪立功。他派鵝去通知彩枝,鵝來到閻王殿門外,大叫了三聲,不見彩枝應答,由於害怕裡面的陰森,就回去向菩薩報告。菩薩又派鴨子去叫,鴨子到了閻王殿門外,站在外面也大叫了三聲,不見彩枝出來,也趕忙回去給給菩薩回報。菩薩又派公雞去叫,公雞到了閻王殿,站在門外接連大叫起來:「彩枝出來啊,彩枝出來啊!」聲音特別的大,但除了空曠的迴音外,根本沒有任何回應。公雞就往森羅殿裡面走去,它邊走邊喊,一直走完了十二殿,喊完了十二殿,聲音一直傳到了東山背後。彩枝聽見了叫聲,想起自己犯了天條,又叫得這樣急,怕遭到殺身之禍,只好紅著一張臉慢慢從東山腳下爬了出來。公雞見了,高興地跑上去迎接她,並把菩薩要她戴罪立功的旨意告訴了她。從那以後,彩枝牢記自己違反天條的教訓,每天早上都准時從東山出來,把光明和溫暖重新帶給了人間,而公雞也會每天早上打鳴迎接彩枝的到來。
公雞回到菩薩那裡,報告了它去找彩枝的經過,菩薩說它膽大有功,賜給它一件大紅袍和一把紅木梳子,梳子上面還有兩根漂亮的紅綢帶子。
公雞傲嬌的穿上五彩大紅袍,但是不會用梳子,它把梳子背放到自己頭上,梳子齒朝向天上,年深日久,梳子就長在了肉裡面了。
從此,公雞頭上就有了雞冠子,上冠是紅木梳,下冠就是紅木梳上的兩根紅綢帶子。
❸ 為什麼雞不怕蜈蚣
雞當然不怕蜈蚣了,因為在雞的眼裡面,蜈蚣就是它的食物啊!而且本身雞就是蜈蚣的天敵。在食物鏈裡面雞肯定比蜈蚣高一級的。雖然大部分的雞屬於家禽,他們所吃的食物,一般都是飼料比較多了,但是一般散養的雞所吃的食物都是比較復雜的。他們除了吃一些五穀雜糧之外,還會自己去一些田間或者去尋找一些小蟲子吃。在他們眼裡面,只要是一些比較小的它們能看的到的東西,當然我說的是會動會爬的,它們覺得對它們沒有威脅的小動物他們都把它視為食物,其實雞的消化系統是非常好的,就連螞蟥這種可能在高溫情況下都殺不死的生物都是它們肚中的食物,所以對它們來說蜈蚣簡直就是它們肚子里的盤中餐,怎麼可能存在會害怕蜈蚣的心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雞的眼裡蜈蚣跟昆蟲長得還是很像的,它們也可能把蜈蚣當做它們的獵物了,從而誤打誤撞變成了它們的美食,雞吃了之後看到蜈蚣對它們沒什麼影響自然而然地就把蜈蚣當做它們的食物了。
❹ 小雞的形態特徵
雞的外貌分為頭、頸、體軀、羽毛四大部分。 喙:俗稱雞嘴,用於啄食。雞的喙宜粗、短,略彎曲,顏色一般與脛一致。另外,雞舌粘膜基本沒味覺功能,雞覓食主要靠視覺和觸覺;雞的唾液腺很發達,分泌多,可迅速採食乾粉料或粒料。
臉:宜清秀,特別是蛋用雞,應無堆積的皮下脂肪和肉,臉毛應細小,大部赤裸,強健者色鮮紅潤澤而無皺紋。
眼:應圓大而有神,反應靈敏,眼瞼宜單薄,虹彩顏色因品種而異。
肉垂:也稱肉髯,即從下顎長出下垂的皮膚衍生物,左右組成一對,應大小相稱,豐滿、鮮紅、肥潤,可起到散熱作用。
冠:位於頭頂,為皮膚衍生物,能顯示性徵,雄性比雌性大而厚,如為單冠,公雞須直立,母雞則可能倒向一側,顏色多為紅色,肥潤、柔軟、光滑者為強健。雞寇也可起到散熱作用。 胸:胸應深而廣,胸骨長而直。肉用型雞的胸肌發達,胸部肌肉佔全身肌肉達40%以上。胸部夾角大則表明胸肌發達,小則瘦。
腹:應有廣大的容積,以容納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一般以胸骨末端至恥骨間的距離來衡量腹容的大小。產蛋雞要求一掌以上。
臀:母雞應豐滿而廣闊,雞的兩側恥骨末端並不相接,形成開放性的骨盆,便於產蛋,且常作為判定母雞產蛋性能的標志,在產蛋期要求寬達三指以上。
脛:脛上有鱗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角質化。多數無毛,一些品種脛部著生有羽毛,稱為脛羽。脛呈三角菱形為產蛋高之特徵。
❺ 雞的消化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各有什麼功用
雞的消化系統由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 腸管、泄殖腔及消化腺(肝和胰)等器官共同組成,土雞的消化系統無論是構造還是消化過程,與家畜都有顯著的不同。
(1)喙由上、下頜角質化而構成。土雞的喙尖而硬,根部粗 壯,稍彎呈錐形,適合地面採食,可撕裂較大食物,也可採食地面 生長的嫩草和蔬菜。
(2)口腔土雞口腔無齒,而且頰部退化,無咀嚼功能,食物 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很短。另外,唾液腺不發達,唾液中含有少量的澱粉酶,在消化食物上所起的作用不大。舌肌不發達,舌較硬, 舌黏膜上無味覺乳頭,伺料的味道對其採食量影響較小。影響採食的主要因素為詞料形狀和顏色。
(3)食道和嗉囊食道位於頸部皮下,氣管的右側,很容易擴 張,有利於飼料通過,很少發生食道堵塞。食道上接咽部,下與腺胃相連,在進入胸腔前形成膨大的嗉囊,嗉囊可以儲存食物,其內側腺體分泌的黏液可以軟化較乾的伺料。
飼料在嗉囊中停留時間的 長短與詞料的種類有關,嗉囊中的伺料在微生物和澱粉酶的作用下 進行初步的消化。
(4)腺胃和肌胃腺胃(前胃)呈紡錘形,胃壁厚,內腔不大。腺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並且與飼料充分混合。食物在腺胃中停留的時間很短,很快進入肌胃。
肌胃緊接腺胃之後,體積 為腺胃的2 ~3倍,略呈扁圓形。肌胃胃壁大部分由厚厚的平滑肌構成,收縮時能產生巨大壓力,藉助此壓力和堅硬的內層角質膜與肌 胃腔中的沙礫來磨碎較大的詞料顆粒。
(5)腸道系統,成雞的小腸大約長1.5米,小腸前段形成十二指腸撐,撐內嵌置胰臟。胰臟分泌胰液,胰液含有胰澱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小腸壁也可以分泌少量酶對蛋白質和糖類進行消化。
(6)盲腸,在小腸和大腸的交接處的兩側各有一個盲袋,稱為盲腸。正常健康的成雞盲腸的長度約15厘米。盲腸的確切作用還個十分清楚,不過對食物的消化作用不大。盲腸內有—些紉菌活動,似乎與雞的免疫力有關。
(7)大腸,雞的大腸只是一根比較短的直腸,成雞的大腸儀長10厘米,直徑約為小腸的2倍。大腸,接小腸末端,下接泄殖腔。大腸的作用是重新吸收水分以增加雞體細胞中的含水量和保持體內水平衡。泄殖腔是消化道。
(5)雞的嘴為什麼角質化擴展閱讀
雞的腸管約為體長的6倍,大小腸黏膜都有絨毛,整個腸壁都有腸腺。
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還有兩個壁外腺,即肝和胰。腸絨毛中沒有中央乳糜官,對脂肪的吸收不是通過淋巴途徑,而是直接進入血液。
雞的大腸是由一對盲腸和直腸所組成。盲腸的入口處為大腸和小腸的分界線,有明顯的肌性回盲瓣,後腸壁內分布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形成盲腸扁桃體,沒有明顯的結腸,只有短的直腸。直腸起於盲腸入口處,向後延伸,至最後的擴大部稱泄殖腔。
大腸分泌物不含消化酶,盲腸主要吸收粗纖維發酵分解的脂肪酸,還吸收水分和含氮物質,以及由細菌合成的一些維生素。直腸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鹽類,形成糞便後經泄殖腔與尿混合排出體外。
泄殖腔被兩個環形褶,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為糞便道,與直腸直接相連;中為泄殖道,輸尿管、輸精管或輸卵管的陰道部開口於此;後為肛道,是消化道最後一段,壁內有擴約肌,在泄殖腔道與肛道交界處的背側有一腔上囊。
由於泄殖腔集糞道、尿道及輸卵管出口於一體,因此所產雞蛋容易受到糞便污染,特別是當母雞消化道帶有病原體時,可使其通過污染種蛋而傳播疾病。當難產而導致脫肛時,則易引起病原體從泄殖腔至子官、輸卵管甚至波及全身的上行感染。
❻ 小雞的特徵
1、頭部
(1)喙:俗稱雞嘴,用於啄食。雞的喙宜粗、短,略彎曲,顏色一般與脛一致。另外,雞舌粘膜基本沒味覺功能,雞覓食主要靠視覺和觸覺;雞的唾液腺很發達,分泌多,可迅速採食乾粉料或粒料。
(2)冠:位於頭頂,為皮膚衍生物,能顯示性徵,雄性比雌性大而厚,如為單冠,公雞須直立,母雞則可能倒向一側,顏色多為紅色,肥潤、柔軟、光滑者為強健。雞寇也可起到散熱作用。
2、頸部
由13~14節頸椎構成,蛋用雞較長、細,肉用雞較粗、短,但都要求靈活伸縮、轉動,便於啄食、警戒或梳理、潤澤羽毛等。
3、體軀
(1)胸:胸應深而廣,胸骨長而直。肉用型雞的胸肌發達,胸部肌肉佔全身肌肉達40%以上。胸部夾角大則表明胸肌發達,小則瘦。
(2)脛:脛上有鱗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角質化。多數無毛,一些品種脛部著生有羽毛,稱為脛羽。脛呈三角菱形為產蛋高之特徵。
4、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
5、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6)雞的嘴為什麼角質化擴展閱讀:
小雞生活習性:
1、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2、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3、怕潮濕: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濕,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雞
❼ 雞嘴下面的叫什麼
雞嘴下面的學名叫「肉裙」或「肉裾」。
雞形目鳥類(雄鳥)尤其突出的特徵。是頭頸部皮膚特化而成的角質結構。富含毛細血管,發情時充血,達到吸引異性的目的。
雞的生殖系統不同於胎生哺乳動物。公雞的睾丸、附睾在腹腔內,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精子頭部是長錐形。精子能在母雞輸卵管里的精子腺窩中生存達24天,並具有受精能力。
母雞能每隔25小時左右排卵一次,只有左側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受精卵排出母雞體外後未達到孵化臨界程度(24℃)會暫停發育。
(7)雞的嘴為什麼角質化擴展閱讀:
食用禁忌
1.雞肉+芹菜=元氣損傷。
2.雞肉+鯉魚=雞肉性溫,有補中助陽之功效,而鯉魚性平,可利水下氣,兩者同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3.雞肉+芥末=雞肉性溫,有溫補功效,有芥末性熱,若兩者同食容易引起上火,有損人體健康。
4.雞肉+芝麻=同食會導致中毒。
5.雞肉+菊花茶=同食會導致中毒。
6.尾脂腺:含有致癌物,不能食用。
雞翅膀、雞腳均能動風、生痰、助火,故肝陽上亢者忌食。
❽ 雞的孵化期多長,有何特點
雞的孵化期為21天。實際上種蛋整個孵化過程需要22天,其中1天是在母體內,21天在母體外進行的。第1天,入孵的最初24小時,4小時心臟和血管開始發育;12小時心臟開始跳動,胚胎血管和卵黃囊血管連接,開始了血液循環;16小時體節形成,有了胚胎的初步特徵,體節是脊髓兩側形成的眾多的塊狀結構,以後產生骨骼和肌肉;18小時消化道開始形成;20小時脊柱開始形成;21小時神經系統開始形成;22小時頭開始形成;24小時眼開始形成。中胚層進入暗區,在胚盤的邊緣出現許多紅點,稱「血島」。第2天,25小時耳開始形成,卵黃囊、羊膜、絨毛膜開始形成,胚胎頭部開始從胚盤分離出來,照蛋時可見卵黃囊血管區形似櫻桃,俗稱「櫻桃珠」。第3天,60小時鼻開始發育;62小時腿開始發育;64小時翅開始形成,胚胎開始轉向為左側下卧,循環系統迅速增長。照蛋時可見胚和延伸的卵黃囊血管形似蚊子,俗稱「蚊蟲珠」。第3天,60小時鼻開始發育;62小時腿開始發育;64小時翅開始形成,胚胎開始轉向為左側下卧,循環系統迅速增長。照蛋時可見胚和延伸的卵黃囊血管形似蚊子,俗稱「蚊蟲珠」。
第4天,舌開始形成,機體的器官都已出現,卵黃囊血管包圍蛋黃達1/3,胚胎和蛋黃分離。由於中腦迅速增長,胚胎頭部明顯增大,胚體更為彎曲。胚胎與卵黃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稱「小蜘蛛」。第5天,生殖器官開始分化,出現了兩性的區別,心臟完全形成,面部和鼻部也開始有了維形。眼的黑色素大量沉積,照蛋時可明顯看到黑色的眼點,俗稱「單珠」或「黑眼」。第6天,尿囊達到蛋殼膜內表面,卵黃囊分布在蛋黃表面的1/2以上,由於羊膜壁上平滑肌的收縮,胚胎有規律地運動。蛋黃由於蛋白水分的滲入而達到最大的重量,由原來約占蛋重的30%增至65%。喙和「卵齒」開始形成,軀幹部增長,翅和腳已可區分。照蛋時可見頭部和增大的軀幹部兩個小圓點,俗稱「雙珠」。第7天,胚胎出現鳥類特徵,頸伸長,翼和嗽明顯,肉眼可分辨機體的各個器官,胚胎自身有體溫,照蛋時胚胎在羊水中不容易看清,俗稱「沉」。第8天,羽毛按一定羽區開始發生,上下嗽可以明顯分出,右側蛋巢開始退化,四肢完全形成,腹腔癒合。照蛋時胚在羊水中浮游,俗稱「浮」。
第9天,喙開始角質化,軟骨開始硬化,喙伸長並彎曲,鼻孔明顯,眼瞼已達虹膜,翼和後肢已具有鳥類特徵。胚胎全身被覆羽乳頭,解剖胚胎時,心、肝、胃、食管、腸和腎均已發育良好,腎上方的性腺已可明顯區分出雌雄。第10天,腿部鱗片和趾開始形成,尿囊在蛋的銳端合攏。照蛋時,除氣室外整個蛋布滿血管,俗稱「合攏」。第11天,背部出現絨毛,冠出現鋸齒狀,尿囊液達最大量。第12天,身軀覆蓋絨羽,腎、腸開始有功能,開始用喙吞食蛋白,蛋白大部分已被吸收到羊膜腔中,從原來占蛋重的60%減少至19%左右。第13天,身體和頭部大部分覆蓋絨毛,脛出現鱗片。照蛋時,蛋小頭發亮部分隨胚齡增加而減少。第14天,胚胎發生轉動而同蛋的長軸平行,頭部通常朝向蛋的大頭。第15天,翅已完全形成,體內的大部分器官大體上都已形成。第16天,冠和肉髯明顯,蛋白幾乎全被吸收到羊膜腔中。第17天,肺血管形成,但尚無血液循環,亦未開始肺呼吸。羊水和尿囊也開始減少,軀干增大,腳、翅、脛變大,眼、頭日益顯小,兩腿緊抱頭部,蛋白全部進入羊膜腔。照蛋時蛋小頭看不到發亮的部分,俗稱「封門」。
第18天,羊水、尿囊液明顯減少,頭彎曲在右翼下,眼開始睜開,胚胎轉身,喙朝向氣室,照蛋時氣室傾斜。第19天,卵黃囊收縮,連同蛋黃一起縮入腹腔內,喙進入氣室,開始肺呼吸。第20天,卵黃囊已完全吸收到體腔,胚胎占據了除氣室之外的全部空間,臍部開始封閉,尿囊血管退化。雛雞開始啄殼,啄殼時上喙尖端的破殼齒在近氣室處鑿一圓的裂孔,然後沿著蛋的橫徑逆時針敲打至周長2/3的裂縫。此時雛雞用頭頸頂,兩腳用力蹬掙,至20.5天大量出雛。頸部的破殼肌在孵出後8天萎縮,破殼齒也自行脫落。第21天,維雞破殼而出,絨毛乾燥蓬鬆。
❾ 屠宰相關問題,雞身上的角質層(黃皮)怎樣去除
屠宰褪完毛後放上一段時間,風一吹雞皮水份跑了一部分皮就綳緊了,再用手一搓黃色的皮就下來了。
殺雞步驟
一,要先燒好水。
二,需要的工具有菜刀和剪刀。就把雞的腳用繩子綁好了,一腳踩雞的腳,一腳踩雞的兩個翅膀,然後抓起雞的頭也讓它和一點水,那看你要往它脖子的那裡開刀了,差不多在離雞的下巴4或5厘米的地方就開到,在下刀之前要在開刀的地方拔掉雞的毛,然後就可以下刀了。下刀後要看清楚有血管的就剪。讓雞的血流的差不多了就用雞的翅膀把雞頭裹起來。
三,在確定雞已經沒氣了把水澆在雞的身上。將雞翻幾下,也不燙太久了要雞的皮等一下會讓連毛一起拔起來的。燙好了就拔毛。記住雞的嘴和腳上的硬硬的要拔掉。
四,開腹,把雞的屁股剪掉用手進去掏出內臟,或是可以直接的把雞開成兩半,然後用剪刀把雞腸剪開,用鹽搓,再用清水洗干凈了,有兩條是小的就不要了。還有雞的胃用刀割開先拔掉那一層膜。雞膽不要,最好扔掉,小心不要破了會苦的。
❿ 雞為什麼磨嘴巴
首先是因為它的祖先長成這樣,嘴巴長這樣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其次,它的頭很小,前方又窄,嘴巴是尖的才可以方便進食,因為好多食物都需要它們用嘴巴哆.還有它們吃完東西來回磨,就象人一樣啊,人吃完東西還要擦擦嘴嘛!對不對?所以她那事在處理殘留的污垢.大家都知道雞的嘴巴很堅硬,所以那樣磨來磨去是不會磨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