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種植豆角的抗病抗蟲性差,該如何去應對
種植豆角的抗病抗蟲性差,該如何去應對?
豆角蟲害一般有蚜蟲、豆野螟(豆莢螟)、薊馬等。蚜蟲俗稱蚰蟲。種類非常多,有桃蚜、棉蚜、瓜蚜、蘿卜蚜等40來種。
豆角紅根病
病徵:該病害於苗期發病,幼苗感病會導致幼苗莖基部變紅褐色,嚴重時略有凹陷。
防治方法:想避免這種病害發生,要在豆角幼苗剛出土時,及時將豆角種皮清除干凈(有種皮殘留的植株則易發生紅根病),再就是要提高地溫,將地溫控制在16℃以上,保證根系能夠正常活動,幼苗生長有足夠的營養,其抗病能力增強。
『貳』 豆角長勢很差是什麼原因農戶如何讓豆角長勢旺
大豆也被稱為豆角,是一種更有利的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的增長過程中,通常存在小分支,但豆莢較少,甚至沒有豆莢。為什麼這一現象?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我希望種植可以幫助。豆角非常好但沒有豆莢的原因:
品種的原因。一些索奧托品種有短日,所以必須適當種植播種豆種子,他們不能盲目地引入異物。嚴格的訴訟,如這種短期照片,如長期的那些,豆植物很容易產生長,小開花和開花。有很多農民,特別是在互聯網上購買豆類的農民,往往遇到只遇到的種子只買了,其中許多人不是由品種的原因引起的。因此,有必要選擇適合在購買種子時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
『叄』 種植豆角中常出現疫病,種植豆角怎麼防治疫病
種豆子,先要翻土,再施底肥。基肥的選擇最好是農家肥或土肥,但也可以施用復合肥。不過自己吃的話,這個時候不用整地,用一點速效復合肥就行了。自然種植的豆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芽,有些種子不會發芽,最後需要重新種植。所以,盡量採用催芽的方法。首先將待種的種子暴露在陽光下幾天,以保持種子乾燥,然後將種子浸泡在水中。泡好撈出來就可以種了。種植時,在翻土中挖8厘米深的淺溝,間距40厘米。然後每隔30cm繼續播種,然後覆土澆水。
豆子收割後,清理花園,燒掉花園外的死藤。疫霉疫病是一種土傳疾病,它能消毒土壤。與非豆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溝渠清理和排水。控制種植密度,增加透氣性。選擇抗病品種,實行化學拌種。選擇優良品種,土壤排水方便,高畦深溝,合理密植,通風換氣,實行輪作制。加肥料。施有機肥,培育壯苗,選擇優良品種,高壟種植。致病疫霉寄生在豆類的莖、葉和豆莢上,通常發生在莖的節上或節附近,特別是在地面附近。發病部位開始淹水,然後莖周圍萎縮,發病部位上方的葉子和卷須死亡。濕度大的時候,豆皮腐爛,表面產生白黴菌。豆類的葉子起初呈現深綠色的漬斑,然後發展成表面帶有白色黴菌的圓形淡褐色斑點。豆莢的患病部分也遭受了霉變和腐爛。導致豆子產量低,質量差。
『肆』 有時候買來的豆角卻燉不爛,購買時怎麼去挑選有什麼技巧
1.可以當場捏豆子的筋。如果筋很容易下來,筋不是很粗,就是嫩豆。如果捏不出豆子,毫無疑問就是老豆子了。大家要選擇外表沒有斑點,整體感覺比較平的豆子。這種豆子嘗起來很好吃。一些外面有裂縫的豆子很小,但也會破壞裡面的成分。從豆子的大小也可以看出哪些是嫩豆。一般來說,橢圓形豆是合適的豆類。而那種膨脹很多的豆子就是老豆。
4.炒豆之前,要把豆漿的絲撕掉。如果豆子的絲撕不掉,說明豆子存放了很久。一般來說,顆粒飽滿的豆類口感更好。如果豆子的種子是扁的,豆子的口感會很差。另外,不要選擇外表柔軟的豆子。這種豆子通常是不新鮮的。如果豆子已經燉好了,豆子又不能燉,可以在鍋里放點小蘇打繼續燉,此外,豆子可以焯水後放入鍋中燉,不僅方便烹飪,而且可以縮短燉煮時間。小火慢煨豆子,容易爛,有味道。
『伍』 豆角長勢差是什麼原因需要打農葯嗎
發生這種土壤傳染性病害的田塊,一般土壤太細,在下大雨或灌溉過後,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另外,連續種植豆角的土壤,也容易發生這種病害。豆角一旦被這種病害感染,即使打殺菌葯也無濟於事。豆角根系本身有一定的固氮根瘤菌,可以少施氮肥。豆角類對鉀、鈣需求較多,施用含硫肥料有利於提高產量和品質。所以,底肥除施用腐熟有機肥外,應該施用含鉀、鈣、硫的化肥,如硫酸鉀、過磷酸鈣等豆角喜肥但不耐肥,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施足基肥。二,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
開花結莢時需水量較多,尤其是秋季氣溫高水豆,豆角地可以施農家肥,復合肥盡量控制氮肥以免豆秧瘋長,苗期防治蚜蟲,可用蚜蟎雙克噴霧兼防紅蜘蛛,水要少灌勤澆,若遇瘋長情況可在藤三米以上摘心。後期防衰老可結合治紅蜘蛛噴葉面肥光性較差,導致植株生長弱勢,開花結果數少。另外在施肥時也要注意均衡搭配,如果單一施加一種肥料,會導致豆角的營養失調,同樣會導致產量低下。而且施肥時要多施有機肥,盡量少施化肥,化肥株距35厘米、行距50厘米左右為宜,一般畝用種2公斤左右。底肥施足有機肥,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搭配。追肥不可過多施入氮肥,可多施一些磷肥,既給豇豆植株提供了磷元素。
『陸』 每次豆角的產量都不高,用什麼方法能讓豆角高產
首先是品種選擇。豇豆的品種有很多,在種植豇豆時要想讓豇豆產量高,就要選擇適宜當地土壤和環境的豇豆品種,還可以適當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選擇2-3種豇豆品種進行混合種植豆角在甩蔓期吊架。可將豆角第一穗花序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頂時掐尖。後期的側枝坐莢後也要進行掐尖。
我們想要種植的豆角實現高產,首先要了解一些豆角的生長習性,只有了解豆角的生長習性,然後根據這些生長習性進行種植豆角,才有可能實現高產。首先是土壤,因為豆角的適應性比較強首先我們來談談,第一點:因為要讓養分更多的被分配到豆角中而不是植株中。要知道,豆角的結果期,雖然很多農戶都十分的注重肥料的供給,但是肥料雖然充足,不過營養的分配卻不均衡,。
及時搭架。豆角是藤蔓生作物,所以當豆角長到一定高度後就要對豆角進行搭架,以免影響到豆角藤蔓生長,從而導致豆角結果量少、品質差。一般當豆角苗長到10-15公分就可以對豆角進行搭架還要在種植前把種子在溫水中泡一下,這樣可以給種子消毒殺菌,溫度在35度左右剛好。多澆水促進種子發芽,開花,結果!不要讓豆角喝不飽水,那樣質量產量都會大幅下降!傍晚澆水最適宜。
『柒』 請問怎麼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的豆角
豇豆又稱豆角,是人們比較偏愛的一種蔬菜。豆角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枝繁葉茂但結莢少,甚至不結莢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下面就針對這個問題作一下講解,希望對種植戶能有所幫助。
首先是澆水管理:在豆角苗出齊後,移栽的在緩苗後,根據土壤狀況來澆一次水,此後便開始控水控肥,進行中耕蹲苗。這一時期如果大水大肥,植株容易徒長,結莢位也會升高,開花少,結莢也變少,從而造成產量減低。
在搭架前一般可澆一次水,同時可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畝地可追復合肥10公斤左右。在植株現蕾時,如果出現乾旱可再澆水一次。初花期不能澆水,避免引起落花落莢。在第一花絮坐住莢後可根據需要澆一次大水,當有大量的花序後開始坐莢時,再澆一次大水,以後可每7天左右可澆小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就可以了。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其次是追肥管理:在豆角植株進入開花結莢期後,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次每畝地硫酸銨15公斤左右,或硫酸鉀5公斤左右,尿素5-10公斤,或者每次使用復合肥5-10公斤,可有效促進豆角開花結莢。
第三點整枝管理:蔓生豆角可採用抹低芽,打腰杈,悶群尖,主蔓摘心的方式進行管理,可有效促進豆角結莢。
『捌』 怎麼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的豆角
豆角又叫豇豆,豆角生長快,產量穩定,耐陰適應性較強又可以作為間作物種植,所以種植廣泛。現在正是春天季節,萬物復甦氣溫回升,正是農民種植豆角最佳時節。
『玖』 秋季大棚豆角秧上的小豆角長著長著就蔫了什麼原因
這種情況可能和授粉有關。也可以帶著這樣的豆角,到附近的農資店咨詢。
大棚豆角徒長是什麼原因?
1、出苗到子葉展開期是比較容易引起徒長,這時的徒長主要是由於播種過密,出苗後又未及時揭去覆蓋物,使幼苗過於擁擠。
2、出苗後未及時降溫,也容易使幼苗的上胚軸伸長過度,出現徒長。
3、子葉展開到2-3葉期,未及時間苗,或由於溫度過高而又未及時假植(移苗進缽),使秧苗過分擁擠而出現徒長。
4、假植緩苗後到定植前,由於苗床內土壤和空氣濕度過高,營養土氮肥偏多,而管理上未能及時通風透光、排稀擁擠的秧苗,也會出現徒長。
5、植株徒長,造成植株徒長的原因同樣包括溫度、濕度、氮肥過多或營養過剩等因素。
大棚豆角如何才能多結莢?
1、豆角的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在心葉剛展開時是盡量的定植時期。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應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為雙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過大,會引起豆角植株徒長難坐莢。
2、晝夜溫差要把關::豆角耐熱性強,但不耐凍,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5℃。在豆角開花坐莢期應掌握好白天溫度和夜間溫度及晝夜溫差,豆角開花期白天不能超過30℃,夜間不能超過18℃。所以,要隨氣溫的變化而適時通風,豆角開花坐莢期放風的標准為棚溫達到17℃。
3、提高光照強度:大棚種植的豆角品種雖然對光照時數要求不嚴格,但對光照強度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開花坐莢期間,如果光線不足會引起豆角落花落莢。
4、巧施肥澆水::豆角整個生長期應該至少澆三水:定植後進行首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否則植株參差不齊;當蔓長到0.6米高的時候,澆第二次水;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適宜澆水,所以第三水應在初花期前澆,並結合澆水噴施促花保果劑,這樣更利於豆角開花坐莢。
栽培管理
土地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肥力均勻、無鹽鹼、排灌方便的田塊種植,保持3年以上輪作,100米內不能種其他品種的豇豆。按常規秋翻、秋施肥、冬灌保墒。
整地施肥
起壟前施基肥,起壟施肥時應加施農葯以防有地下害蟲危害。方法是每畝用40%~50%的辛硫磷乳油250~500毫升,拌土20千克,隨後蓋上朔料、麻袋等捂一晝夜。晚上撒遍繁種田,撒後隨即翻入土中。4月末起壟,壟寬0.6米,高20~25厘米,溝寬0.4米。關於壟高,土壤若偏沙可矮些,反之則要高些。壟面一定要平整細碎,要隨起壟隨即覆上地膜。
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加入速效化肥。有機肥一般每畝2000~3000千克,再配合尿素1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20千克,爭取做到氮磷鉀均衡施用。起壟前施基肥,起壟施肥時應加施農葯以防有地下害蟲危害。
適時播種
1、播種方式
豇豆採用直播方式種植。
2、播種要點
直播豇豆主根深、根瘤多、莖葉茂盛,播種宜在終霜期後,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進行,不宜早播,要盡量避開晚霜危害的4月底至5月初。播前1~2天在太陽下曝曬種子有利於苗齊苗全;然後用30℃溫水浸泡5~6小時,剔除霉爛、秕子及雜種後播種。每畦種2行,畦面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播深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
苗期管理
小苗長出第一對真葉到出現三出復葉時是間苗、補苗時期,拔除病、弱苗,每穴留2株健壯苗;田邊地頭由於通風透光,每穴可多留1棵苗。間苗時對缺苗處即可補苗,可用移栽的辦法,把多苗穴的苗移來。移苗宜早,越早越容易成活。
出苗後期因土壤乾燥出苗很差的地塊,要及時灌水促使出苗,再不出者立即補種。在開花前如果不是特別乾旱,一般不灌水;乾旱時灌水也應灌小水。蔓生長豇豆在植株長到5~6片葉時,蔓長約50厘米要及時插桿,一穴一桿,然後把一壟兩行之間相對的4~5根竹桿綁在一起,綁結點以1.5米左右為宜。竹桿的長度要求2.5米以上。
結莢期管理
第l花穗以後要促進結莢和籽粒發育。肥水管理要以促為主。灌水的原則是見干見濕,即在進入結莢盛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伏天時應在傍晚涼爽的時候灌水,每隔7~10天澆1次水。澆水的同時追施1次磷酸二銨20千克/畝,在開花結莢盛期應進行葉面噴肥,每隔7天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共噴3~4次。以提高籽粒飽滿度,採收後期早衰現象易出現,需追施尿素5千克/畝,延緩衰老,以達到提高後期產量的目的。
科學施肥
需肥特點
根據豆角的生長特點可知,豆角的根部雖然比較發達,但生長能力比較弱,主根在土裡的長度在80~100cm,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cm的耕層中,側根和根瘤都比較少,固定氮的能力也比較弱,但是豆角的根系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對土壤的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肥沃、排水效果好、透氣性好的土壤是種植豆角的最佳土壤,過於黏稠和濕度比較低的土壤不利於豆角的根系生長和根瘤的活動。
豆角種植雖然簡單,對施肥的要求也不高,在豆角的生長前期,由於根瘤沒有完全發育,固氮的能力比較弱,所以在這個時期應該適量施氮肥,保證豆角的固定氮的能力;當植物開花結莢後,植物對磷、鉀元素的需求量比較大,根瘤的固氮能力也提高了,這時是豆角的營養生長和植物生長並進的過程,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也比較大。通過研究可以得知,每生產100.00kg的豆角,需要氮1.02kg,五氧化磷0.44kg,氧化鉀0.97kg,由於根瘤的固氮作用,所以在豆角的生長過程中對鉀的需求量做多,對氮元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少,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根據豆角的生長需要來控制施肥的種類,合理進行氮、鉀、磷等元素的施肥。
合理施肥
根據豆角的根系對肥料的吸收特點和豆角的需肥性,在根據實際種植技術,對豆角的科學施肥技術進行了總結,科學的施肥方法包括重施基肥和巧施追肥。
水肥管理技術
1、開花期
豆角在生長過程中喜溫暖,經不起霜凍,對日照的要求不嚴格,比較耐旱,但種子在發芽時需要一定的水分,如果在種植初期過於乾旱,對豆角的出苗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水分過多,就會出現缺苗的現象。所以在豆角開花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水分,如果開花期過於缺水,會導致花過早掉落。因此,要對豆角進行合理澆灌,滿足豆角生長對於水分的需求。
2、開花結痂期
在豆角上部花序開始結痂及中部側蔓的開花結痂期時,澆水的時間要控制在10~15d澆1次水,在澆水時要根據開溝進行,噴施花果醫生多元素來提高豆角的質量。
3、苗期
在豆角的苗期,施肥量比較少,但豆角生長過程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豆角對氮元素的吸收量很大,進入結痂期後則對磷、鉀等元素的吸收量增大,在施肥時,基肥要控制在3000~4000kg,復合肥50kg左右。在施肥時要在第一次結痂後,增加花莢肥的追肥,在豆角的生育期追施2~3次肥,從而提高豆角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