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冬天擦臉用什麼好
每年秋冬換季的時候,家裡的嬰兒皮膚就會開始出現紅暈,甚至有些皮膚位置還會出現小包,清理起來也困難。這都是因為天氣太過乾燥而導致的皮膚缺水。接下來就告訴大家嬰兒冬天用什麼擦臉?
第一,寶媽們可以用溫水給嬰兒擦臉,既不會損害皮膚還可以增強嬰兒對寒冷天氣的抵抗力。但注意一點就是,切記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否則容易破壞嬰兒臉上的皮質,導致皮膚越來越差。
第二,切記要為嬰兒塗上潤膚霜,建議寶媽們盡量選擇補水和滋潤型的護膚品,不要選擇具有殺菌功效的,否則對嬰兒的皮膚會有刺激作用,從而導致過敏,皮膚乾燥狀況也會隨之加重。
第三,經常待在室內的寶媽們可以添置一台加濕器。冬天氣候本就乾燥缺水,保持室內的滋潤,不僅對嬰兒有利,對大人身體也是不錯的,還能去除病菌。
第四,很多嬰兒的臉被凍紅都是因為冬天外出時沒有做好保暖工作,切記要給嬰兒圍上圍巾,不至於被寒風吹得臉上通紅。為了不讓嬰兒產生皮膚過敏情況,建議寶媽們最好使用純棉質的圍巾為最佳。
B. 在冬季為剛出生的寶寶做檢查及護理時,應當怎麼保暖
序言:剛出生的嬰兒抵抗力都是非常差的,特別是在冬季,天氣非常寒冷,也要對寶寶更加重視,及時的檢查和護理,在天氣寒涼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把門窗緊閉,如果長期處於封閉的空間中就會產生各種病菌,如果家裡有寶寶的話,也是非常容易受到病毒侵擾的。
寶寶的一天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夠讓寶寶長得更快更好,所以在寶寶睡覺的時候盡量不要抱著寶寶睡覺,睡覺的姿勢也要注意天氣寒冷的情況下給寶寶蓋被子也不要蒙住臉,這樣會影響到寶寶的呼吸。因為天氣寒冷,所以空氣也非常的乾燥,一定要及時的給寶寶補充水分,避免出現皮膚乾裂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也要注意選擇純棉材質的,這樣透氣性會更好,有助於寶寶排汗。
C. 冬天寶寶容易「紅臉蛋」,媽媽們該如何護理
處於北方的寶寶,一入冬,家長們就應該給孩子換成霜(cream)使用,國內國外都有很多溫和滋潤的品牌。
潤膚霜能解決大部分寶寶的面部滋潤問題;對於少部分用了潤膚霜後,皮膚仍乾燥的孩子,可以選擇更稠厚的潤膚霜,或者可以選擇在上述潤膚霜表面適當塗抹凡士林凝膠(Vaseline pure petroleum jelly,因稠厚可在寶寶夜間睡覺時塗抹,修復受損角質層)。
除了面部出現的乾燥、小皴臉、紅臉蛋之外,很多寶寶會在四肢外側、肩部及腹部兩側,出現皮膚乾燥,表面有一元硬幣大小的圓形斑塊,上面還有很多細小脫皮,很多家長驚呼:寶寶長癬了?其實很可能是因皮膚乾燥造成局部的濕疹(乾性濕疹,或者錢幣狀濕疹)。這時怎麼辦?
潤膚、潤膚、潤膚。
加強保濕後,上述症狀一般會逐漸消失;如果經潤膚後局部皮損仍然存在,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總之,想要寶寶少受寒風侵襲,保持水水嫩嫩的健康肌膚,需要我們知道以下幾點:
理解寶寶的肌膚(皮膚薄),對冬季乾燥的氣候適應能力差
適當穿衣(保暖透氣、洋蔥穿衣法,及時加減衣物)
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面霜(從露替換到霜,增加使用次數和量)
正確地洗澡(水溫、時間、洗澡後3-5分鍾及時給予足量的潤膚霜)
D. 一歲多的寶寶臉上凍例了擦什麼好
您好,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再外用
凍瘡膏
。經常用熱水熱敷清洗,外用寶寶潤膚油
意見建議:
凍瘡膏要選用嬰幼兒適用的,刺激小的,以免傷害到孩子的皮膚。
E. 對於剛出生的孩子,應當如何保暖
新生嬰兒的每個部位生長發育不健全,生理作用都不完善,這就必須媽媽大量的關愛。純棉綿軟內衣,棉居家服直到戶外所須要的披風,薄膜包衣,遮陽帽,膠手套,棉毛衣物,棉棉襪,出門小鞋及其小外套,這種全是媽媽維護寶寶可免於受寒所須要的衣服。這種衣服褲子最好用吸水能力及透氣性能好的棉織物製做,規定比較寬松,綿軟,整潔,樣式簡易,易穿,易洗。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還有別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F. 冬天小朋友保暖的方法
新手媽媽對寶寶到底該穿多少一直很迷。其實難的是判斷寶寶冷了還是熱了。媽媽們可以通過撫摸寶寶後頸的溫度來判斷寶寶的冷熱情況。
●如果後頸摸起來溫熱,說明衣服穿得剛好合適;
●如果後頸發涼,說明寶寶衣服穿得少了;
●反之如果寶寶後頸出汗,則說明衣服穿得過多。
小心的建議是:
一歲以內: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一歲以上: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三歲以上:寶寶多會自我表達冷暖,只要寶寶不覺得冷就沒必要多穿。
也可以試試洋蔥式穿衣法:
第一層可以穿透氣排汗的打底連體衣;第二層是保暖的上衣加褲襪;最外層可搭配防風防雨的外套。這樣既保暖又靈活,即使是出門在外,也能及時幫助寶寶增減衣服,避免生病。
過冬之你可能還想知道的
天兒冷了?給娃燙著吃菜好不好?
冬天能吃口熱乎的,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所以很多媽媽害怕寶寶吃的太冷,啥菜都喜歡給寶寶燙一口再吃,這樣真的是對寶寶好嗎?事實上,吃太燙的食物並不好。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經過評估後認為:超過 65 ℃ 的熱飲,屬於 2A 類致癌物,有致癌風險。所以說,給寶寶吃的飯一定要晾涼了,大家可以用手腕內側試溫,覺得溫溫的就可以了。至於晾涼的方法,像我這樣的懶人,都是直接用個USB小電扇吹。
冬天給寶寶泡腳好嗎?
對成年人來說泡腳是一種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但對寶寶卻不然。兒童洗腳水溫不能超過40度,時間3-5分鍾。經常用熱水給幼兒泡腳,足底韌帶會遇熱變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從而造成扁平足。
霧霾天來了,窗戶關嚴實更安全?
沒錯,霧霾確實有害無益。如果不是必須,還是盡量不要帶寶寶外出。但適當開窗,可以降低室內有害氣體的濃度。而且,空氣不流通,易滋生病毒、細菌,寶寶也容易生病。
霧霾天,該如何打開「健康之窗」?
✔一天開窗通風1-2次,每次15-20分鍾;
✔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太陽出來的時候)開窗最佳;
✔避開早晚霧霾高峰時段(城市空氣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和傍晚時段)。如霧霾濃度較高,將窗戶打開一條縫,並適當縮短通風時間。
✔打開卧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口,形成對流,有進有出。
G. 新生嬰兒如何保暖
常見的寶寶保暖法有以下幾種,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與寶寶的體溫情況,選擇應用: 1、嬰兒包裹保暖法:俗稱「蠟燭包」保暖,這是我國民間最傳統和習慣使用的一種保暖方法。具體做法是用一塊80cm×80cm左右的薄棉包被(天氣暖和可用夾被),讓寶寶睡在對角的中央,左右和下面鬆鬆地包著外面用布帶輕輕捆住,讓寶寶在包中可以活動手足。這種包裹法比較簡單,保暖作用較好。缺點是換尿布不方便,需要解開包被,寶寶的溫度容易散失;有的家長把寶寶包得過緊,限制了寶寶手腳活動,使寶寶在包里無法舒展肢體,不利於產熱和保暖,也不利於寶寶肢體的發育。目前農村使用此法保暖較多,使用此法,一要注意包紮松緊適宜,二在換尿布時應動作迅速,不使嬰兒著涼。 2.睡袋保暖法:嬰兒睡袋是目前使用較廣的一種保暖法。睡袋有腈棉和夾層二種;適合不同季節使用。頂部有帽子,前面與底部裝有拉鏈或扣子,方便護理與換尿布。嬰兒睡袋需備有二套,以便尿濕後更換。選購或自製時要注意睡袋的里層應是棉布的,不宜過大、過松,以免保暖性下降。 3.熱水袋(瓶)保暖:寒冬季節,在寶寶被褥或包裹外面加放熱水袋或熱水瓶保暖,是一種最簡單的保暖方法。熱水袋要用新的,用前仔細檢查有無破損、蓋子是否不漏水。加入熱水袋(瓶)中的水不能全部是燙開水,一般是燙開水一半,冷水一半,使溫度在50℃~60℃左右,在熱水瓶或袋外麵包一層布,以防萬一有泄漏也不至燙傷。每1~2小時要換水一次,保持一定的溫度。 4.袋鼠保暖法:讓寶寶身體直接貼在母親胸前,利用母親體溫來保暖,俗稱「袋鼠保暖」法。這方法對於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是一種極好的保暖方法。一般做一個大布兜縛於母親胸前,把寶寶安放在布兜中,可以隨時吃到母奶,又很暖和,母親還可隨時看到懷中寶寶情況,是既方便又實用的保暖方法。但是在睡覺時,最好不要讓寶寶睡在母親身邊,因為哺乳期母親很累,晚上睡覺較深沉,寶寶容易被被褥或母親身體壓住引起意外窒息,發生危險。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單獨睡一張小床。 5.電熱毯保暖:電熱毯是家庭中常用的取暖用品。因其存在靜電場,對嬰兒不適宜,如果應用此法,一般應是先用電熱毯把寶寶睡的被褥烤熱,然後關閉電路,再讓寶寶上床睡覺。不宜把寶寶放在通電的電熱毯上睡覺,以避免過熱和電磁場的隱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