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子完打火機時,爆炸了,燒傷怎麼辦!!!!!!!!!!!!!!
按處理燒傷的辦法處理。 燒傷後疤痕預防的重要性和預防時機: 疤痕增生是燒傷病人創面癒合後嚴重後遺症,主要由於創面本身癒合過程中的病理改變所致。據統計,疤痕增生的傷員中,年齡在30歲以下佔70-80%;有色人種和疤痕體質的人,都有發生疤痕過度增生的傾向;化學燒傷、凝固汽油燒傷,常產生嚴重疤痕;燒傷越深(深Ⅱ度以上創面),疤痕增生越明顯;創面感染常會增加疤痕形成的機會和嚴重程度;疤痕攣縮和增生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由於對疤痕形成的機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還沒有防治疤痕的特效葯物,但早期預防對疤痕增生和攣縮有一定效果。預防措施主要有:深度創面應防止和控制感染,只要全身情況允許,盡早進行手術植皮;創面一旦癒合,即盡早堅持用彈力綳帶或彈力套加壓,使用時晝夜堅持,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疤痕攣縮和增生;盡早進行功能鍛煉以減輕疤痕攣縮引起的功能障礙。目前多主張在燒傷治療過程中即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如果病人積極配合,常可獲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 燒傷疤痕康復應注意哪些問題? 燒傷疤痕康復是現代燒傷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正確的疤痕康復治療,可明顯改善燒傷癒合質量,降低殘疾率。 1、注意皮膚清潔衛生。燒傷創面剛癒合時,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葯痂,細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結構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發生感染、破潰。在此期間,可使用中性清潔劑進行清洗,清洗後使用抗疤痕葯物等治療。 2、避免過度磨擦和過度活動。由於疤痕表皮結構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較易受到損害,一些不恰當的治療可能加重損傷。在應用抗疤痕葯物時,不宜過度用力按摩,也不宜過長時間按摩,這樣會造成表皮與纖維板層分離形成水皰或血皰,關節部位過度活動,同樣會導致表皮鬆動分離,起水皰。 3、下肢燒傷後,不宜過早下地活動.由於疤痕表皮薄弱,其下血管結構及功能又不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內壓,在站立時下肢創面會因毛細血管破裂而發紫,甚至出血,這樣會加重疤痕增生。一般在3個月左右下地活動比較適宜。在下地前最好使用壓力套保護,這樣可減輕疤痕充血。 4、水皰應及時引流,避免感染形成潰瘍。新生表皮由於各種刺激,易發生松動,形成水皰,出現水皰後若不及時正確處理,往往發生感染,形成潰瘍。在出現水皰後,可用絡合碘消毒皮膚,用無菌剪刀剪開水皰,引出積液。一般應在水皰消退潰瘍癒合後再實施抗疤痕治療。 5、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採取綜合措施控制疤痕增生,防止攣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特效方法能完全阻止燒傷後疤痕增生,疤痕防治仍然以綜合治療為主。 6、早期預防,持之以恆。燒傷疤痕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增生期、穩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續的時間從3個月至2年不等,大多數在半年左右。但由於多種原因,如潰瘍、疼痛、沒有耐心或方法不當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堅持疤痕康復治療,引起疤痕增生與攣縮。 7、正確把握手術整形時機,防止殘疾。對於功能部位的疤痕攣縮,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頜頸部疤痕,在疤痕穩定後應盡早手術,特別是兒童,更應早治療,可適當提前整形。否則,可引起關節、骨骼發育異常及血管神經短縮,導致殘疾。
『貳』 頜面部軟組織損傷要如何處理
如果頜面部軟組織損傷處理不當,不僅影響損傷器官功能的恢復,又可造成嚴重的顏面部畸形,給病人造成精神負擔,因此應了解頜面部軟組織損傷特點及處理原則,使恢復功能和美容相統一。因此,對於頜面部軟組織損傷要如何處理要引起重視。口腔頜面部軟組織傷在早期清創處理中,應盡量保留組織,一般僅將破碎的創緣略加修整,去除壞死組織。新鮮而整齊的切割傷,可不切除組織。眼瞼、耳、唇、舌等處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仍應保留;有時甚至完全斷離的組織,在數小時內縫合回原處,也可能存活。由於頜面部組織的再生能力強,在傷後24~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傷口無明顯的化膿感染或壞死,仍可在清創後嚴密縫合。損傷組織如有外翻、下垂、移位、或由於水腫、感染,清創後不能嚴密縫合者,可作定向縫合,使組織先恢復或接近正常位置,待消腫和控制感染後,再作進一步處理。定向縫合法,通常是用襯衫扣和細不銹鋼絲或鋼絲鉛丸作褥式縫合以達到定向和減張的作用。頰部貫通傷,原則上應盡量關閉穿通口和消滅創面。無組織缺損或缺損較少,可將粘膜、肌肉和皮膚分層縫合。如頰部全層組織缺損較大,不要勉強拉攏縫合,以免造成畸形和張口受限,而應將創緣的皮膚與口腔粘膜相對縫合,消滅創菌。遺留的洞形缺損,後期再作修復。舌部組織較脆,易於撕裂,縫合時應用較粗的絲線,穿刺點應距創緣稍遠(約5毫米以上)。腮腺損傷時,如傷口無明顯感染,在清創後可用嚴密縫合和加壓包紮,防止發生涎漏。腮腺導管斷裂,可根據情況作導管吻合或改道處理。改善是將導管近心段的斷端縫接於口腔粘膜某處,使涎液能流入口內。
『叄』 氫氣球爆炸燒傷怎麼辦
淺二度燙傷正常癒合時間為7~10天左右,燒燙傷應避免陽光直曬
治療建議:傷口不要包紮,每天早晚清洗傷口,不要用酒精和碘伏點刺激性大的消毒也清洗傷口,可以用生理鹽水或者第二道淘米水清洗,淘米水比較溫和,清洗效果更好些。然後就是堅持用葯了,每天用3~4次左右,很快能夠癒合
『肆』 燒傷疤痕修復有什麼注意要點
1、下肢燒傷後,不宜過早下地活動 由於疤痕表皮薄弱,其下血管結構及功能又不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內壓,在站立時下肢創面會因毛細血管破裂而發紫,甚至出血,這樣會加重疤痕增生。一般在3個月左右下地活動比較適宜。在下地前最好使用壓力套保護,這樣可減輕疤痕充血。 2、避免過度磨擦和過度活動 由於疤痕表皮結構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較易受到損害,一些不恰當的治療可能加重損傷。在應用抗疤痕葯物時,不宜過度用力按摩,也不宜過長時間按摩,這樣會造成表皮與纖維板層分離形成水皰或血皰,關節部位過度活動,同樣會導致表皮鬆動分離,起水皰。 3、注意皮膚清潔衛生 燒傷創面剛癒合時,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葯痂,細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結構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發生感染、破潰。在此期間,可使用中性清潔劑進行清洗,清洗後使用抗疤痕葯物等治療。 4、水皰應及時引流,避免感染形成潰瘍 新生表皮由於各種刺激,易發生松動,形成水皰,出現水皰後若不及時正確處理,往往發生感染,形成潰瘍。在出現水皰後,可用絡合碘消毒皮膚,用無菌剪刀剪開水皰,引出積液。一般應在水皰消退潰瘍癒合後再實施抗疤痕治療。 5、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採取綜合措施控制疤痕增生,防止攣縮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特效方法能完全阻止燒傷後疤痕增生,疤痕防治仍然以綜合治療為主。 6、早期預防,持之以恆 燒傷疤痕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增生期、穩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續的時間從3個月至2年不等,大多數在半年左右。但由於多種原因,如潰瘍、疼痛、沒有耐心或方法不當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堅持疤痕康復治療,引起疤痕增生與攣縮。 7、正確把握整形手術時機,防止殘疾 對於功能部位的疤痕攣縮,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頜頸部疤痕,在疤痕穩定後應盡早手術,特別是兒童,更應早治療,可適當提前整形,否則,可引起關節、骨骼發育異常及血管神經短縮,導致殘疾。
『伍』 被鞭炮炸傷要怎麼辦有啥止疼葯嗎
春節將至,鞭炮在給人們帶來了喜慶的同時,被其炸傷的事故也隨之而來。在炸傷事件發生後,如不進行有效處理,將會導致嚴重後果。對此,左安漪園社區居委會籌備組提醒您,應該了解被鞭炮炸傷後的應急措施。
眼睛受傷的處理 燃放鞭炮時,一旦眼睛被炸傷,千萬不能用水沖,因為水容易與鞭炮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造成眼部酸鹼燒傷;也不能用手揉眼睛,因為眼部傷口受壓後可能會擴大。應先鎮定情緒,試測視力,即使眼部不覺疼痛,也應到醫院檢查;如果感覺有灰塵進入眼睛時,可用常規的消炎或抗菌的眼葯水沖洗;注意有無睫毛燒糊變卷,如有則可能燒傷眼球,要在就診時告知醫生;如眼部有出血或眼球內容物脫出,宜用干凈敷料覆蓋,柔軟綳帶固定眼墊,及時送醫院治療。
手部炸傷的處理 鞭炮炸手後,許多人怕出血,就用布條勒手腕,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一般應哪裡出血壓哪裡,然後纏上綳帶。如出血點很多壓不住,應在上臂的頂端用繩子扎住,但最好別超過一小時。如果傷及手骨,簡單有效的固定方法是,手裡攥住一小團綳帶,將傷手放平伸開,外面再纏綳帶。如果被炸斷手指,保存殘肢的方法直接決定其保留的機會。醫生說,對於已經掉下來的組織可用干凈的布包起來,外面套塑料帶、橡膠手套等不透水材料,扎緊後,放入冰塊里,沒用冰塊,可以用冰棍或冷凍的豬肉塊當冰塊,用來減溫。
皮膚燒傷的處理 被炸後,皮膚有燒燙傷症狀時,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頭面部被灼傷時,應取冰塊用消毒紗布包住做冷敷。如果紗布沒有消毒,可用熨斗熨幾次,或用電吹風吹過的干凈毛巾代替,這樣可以避免毛巾上的纖維粘在傷口上。切忌塗抹任何油膏。同時,一旦煙花爆竹將身上的衣物引燃,應迅速脫掉著火的衣服,用自來水沖。如果衣著很緊脫不掉,應就近直接做冷水浴,或就地打滾。
當然,要想徹底避免受傷,購買煙花爆竹時要嚴格把關。此外,萬一鞭炮出現點火不爆的情況,不要馬上靠近,應等待10分鍾以上再去處理。燃放時,應將鞭炮放在地面或者掛在長竿上,不要拿在手裡燃放。
『陸』 口腔頜面部損傷後出血怎麼辦
結扎止血法最常用且較可靠。如條件許可,應用消毒血管鉗夾住出血點,再做結扎止血。緊急情況下,可先用血管鉗夾住血管斷端,一起固定妥善包紮後送去手術。口腔頜面部如出血嚴重,局部又不能妥善止血時,可結扎頸外動脈;損傷後的出血如為組織滲血、小靜脈和小動脈出血,可在出血部位應用止血葯、各種止血粉、止血紗布,如雲南白葯、明膠海綿,然後外加干紗布,加壓包紮。全身使用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等可以輔助止血或減少滲血,但不能代替局部止血。口腔頜面部出血較多、情勢緊急時,可用指壓止血法,即在傷區外用手指將供應動脈的近心端壓向骨骼,以暫時止血。面頰部及唇部出血,可在咬肌止端前緣的下頜下緣處,將頜外動脈壓向下頜骨;顳額區出血,可在耳屏前將顳淺動脈壓向顴弓根;出血范圍較廣者,可使病員仰卧,頭偏向健側,在環狀軟骨平面,胸鎖乳突肌前緣,將搏動的頸總動脈壓向深層的第6頸椎橫突,但施壓不可過久,壓力不可過大。毛細血管、小靜脈及小動脈的出血可採用包紮止血法,即軟組織復位後,在損傷處覆蓋多層紗布敷料,再用綳帶加壓包紮。注意包紮的壓力要適當,不可使骨折塊移位或影響呼吸。當口腔頜面部有開放性和洞穿性創口時,可用填塞止血法急救。將紗布塊填塞於創口內,再用綳帶行加壓包紮。在頸部或口底創口內填塞紗布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窒息。
『柒』 臉部燒傷怎麼辦
開水燙傷
小心養護吧
可以用傷濕止痛膏抹在臉上
棉簽沾取
可以止痛
少接觸水
防止發炎
待7-8天結痂後
不要用手撕去
並防止再次掛傷
新生皮膚呈粉紅色
蘆薈汁具有消炎止疼的功效,塗抹在皮膚燒傷處有一定好處.
多補充蛋白質吧
保持良好的心態
傷疤不可避免
有些人建議
做整容..
『捌』 燒傷了怎麼辦
燒傷是由高溫、化學物質或電引起的組織損傷。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受傷組織的范圍和深度,燒傷深度可分為Ⅰ度、Ⅱ度和Ⅲ度。
Ⅰ度燒傷損傷最輕。燒傷皮膚發紅、疼痛、明顯觸痛、有滲出或水腫。輕壓受傷部位時局部變白,但沒有水皰。
Ⅱ度燒傷損傷較深。皮膚水皰,水皰底部呈紅色或白色,充滿了清澈、粘稠的液體。觸痛敏感,壓迫時變白。
Ⅲ度燒傷損傷最深。燒傷表面可以發白、變軟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狀。由於被燒皮膚變得蒼白,在白皮膚人中常被誤認為正常皮膚,但壓迫時不再變色。破壞的紅細胞可使燒傷局部皮膚呈鮮紅色,偶爾有水皰,燒傷區的毛發很容易拔出,感覺減退。Ⅲ度燒傷區域一般沒有痛覺。因為皮膚的神經末梢被破壞。
燒傷後常常要經過幾天,才能區分深Ⅱ度與Ⅲ度燒傷。
1.輕度燒傷應盡可能立即浸泡在冷水中。化學燒傷應用大量的水長時間沖洗。在診所或急診室,應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潔創面,去掉所有的殘留物。如果污物嵌入較深,可在局部麻醉下,用刷子擦洗。已破或容易破的水皰通常都要去掉。創面清潔後,才能塗敷磺胺嘧啶銀等抗生素軟膏。
常用紗布綳帶來保護創面免受污染和進一步創傷。保持創面清潔非常重要,因為一旦表皮損傷就可能開始感染並很容易擴散。抗生素可能有助於預防感染,但不一定都需要。如果未接種過疫苗,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上肢或下肢燒傷,應讓它保持在比心臟高一點的位置,以減輕水腫。只有在醫院才有可能保持這種體位,那裡的病床部件可以升起和用來作牽引。如果是關節部位的Ⅱ度或Ⅲ度燒傷,必須用夾板固定關節,關節活動可使創傷惡化。很多燒傷病人都需要用止痛劑,通常是麻醉葯,至少要用幾天。
2.威脅生命的嚴重燒傷需要立即治療,最好到有燒傷專科的醫院治療。急救人員應用面罩給傷員輸氧,減輕火災中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對傷員的影響。在急診室,醫護人員應保持傷員呼吸通暢,檢查是否另外有威脅生命的創傷,並開始補充液體和預防感染。有時嚴重燒傷病人需要送入高壓氧艙治療,但不是普遍應用,而且,必須在燒傷後24小時內進行。
如果在火災中,呼吸道和肺部灼傷,可用氣管插管幫助呼吸通暢。是否需要插管可根據呼吸的頻率等因素決定,呼吸太快或太慢都不能使肺有效吸入足夠的空氣和把足夠的氧輸送到血液中去。面部燒傷或喉頭水腫影響呼吸需要插管。有時在封閉空間或爆炸引起的火災中,燒傷的人鼻和口內發現煙灰或鼻毛燒焦,懷疑有呼吸道灼傷時,也需要插管。呼吸正常時,用氧氣面罩給氧。
創面清理干凈後,塗敷抗生素軟膏或油膏,然後用消毒紗布覆蓋。每天更換紗布兩三次。深度燒傷很容易引起嚴重感染,應靜脈輸入抗生素。根據傷員以前免疫接種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大面積燒傷可引起威脅生命的體液丟失,必須靜脈補充液體。深度燒傷可能引起肌球蛋白尿,這是因為肌球蛋白從受傷的肌肉中釋放出來損害腎臟。如果液體補充不夠,就會引起腎衰竭。
燒傷的皮膚表面形成較厚的硬殼,稱為焦痂,它逐漸緊縮影響創面的血液循環。如果創面圍繞上肢或下肢,焦痂使血液循環受限可能產生嚴重後果。應切開焦痂松解下面的正常組織。為減少瘢痕和盡可能保留功能,常常需要物理治療和固定療法,盡早將關節用夾板固定,保持在功能位置,以防肌肉和皮膚過度緊張、攣縮。夾板一直保留到創面癒合。
如果創面很小(不大於硬幣)只要保持清潔,甚至深度燒傷,也可能自愈。如果下層真皮受損面積較大,常常需要植皮。植皮需要的健康皮片,可以取自燒傷病人自身未燒傷的部位(自體植皮),也可取自其他活人或屍體(異體植皮)或其他種類的動物(異種植皮),常用豬皮,因為它與人皮很相似。自體植皮是永久性的,取自其他人或動物的植皮是暫時性的,是在創面癒合過程中為保護創面而採取的措施,10~14天後就要被身體排斥。植皮前,用各種方法進行關節鍛煉,增加活動能力,保持正常關節的活動范圍。植皮術後,植皮部位應用夾板固定5~10天,植皮成功後再恢復鍛煉。在燒傷癒合期間,病人要消耗較多熱量與營養。進食困難的人可以飲營養液或用鼻飼管管飼。
嚴重燒傷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癒合,有的甚至需要幾年時間,因此,病人可能變得非常沮喪。大多數燒傷中心都通過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生和其他人員給這類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玖』 對於燒傷人員應怎樣急救
意外傷害、突發事件,而專業人員到場需要十多分鍾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作為"第一目擊者"首先要評估現場情況,注意安全,對傷員所處的狀態進行判斷,分清傷情、病情的輕重緩急,盡可能地進行現場救護。
現場救護目的是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在生命得以挽救,傷病情得以防止進一步惡化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減少傷殘的發生,盡量減輕病痛,對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護理,為日後傷員身心全面康復打下良好基礎。總之,要記住現場救護的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迅速判斷致命傷;--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穩定;--呼吸心跳驟停立即心肺復甦(CPR)。
無論是在作業場所、家庭或在馬路等戶外,還是在情況復雜、危險的現場,發現危重傷員時,"第一目擊者"對傷員的救護要做到:
(1)保持鎮定,沉著大膽,細心負責,理智科學地判斷。
(2)評估現場,確保自身與傷員的安全。
(3)分清輕重緩急,先救命,後治傷,果斷實施救護措施。
(4)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採取措施減輕傷員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協助救護。
(一)自救、互救
1.緊急呼救
當緊急災害事故發生時,應盡快撥打電話120、110呼叫急救車,或撥打當地擔負急救任務醫療部門的電話。
2.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
在事故的搶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亂而受到干擾,被輕傷員喊叫所迷惑,使危重傷員落在最後搶出,處在奄奄一息狀態,或者已經喪命,故一定要本著先救命後治傷的總原則。
3.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
在可能再次發生事故或引發其他事故的現場,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現場,應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以免發生爆炸或有害氣體中毒等,確保救護者與傷者的安全。
4.先分類再運送
不管傷輕傷重,甚至對大出血、嚴重撕裂傷、內臟損傷、顱腦損傷傷者,如果未經檢傷和任何醫療急救處置就急送醫院,後果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堅持先進行傷情分類,把傷員集中到標志相同的救護區,有的傷員需等待傷勢穩定後方能運送。
5.醫護人員以救為主,其他人員以搶為主
救護人員應各負其責,相互配合,以免延誤搶救時機。通常先到現場的醫護人員應該擔負現場搶救的組織指揮職責。
6.消除傷員的精神創傷
一切有生命威脅的刺激對人都能引起強烈的心理效應,'進而影響行為活動。災害給傷員造成的精神創傷是明顯的,對傷員的救護除現場救護及早期治療外,盡可能減輕其精神上的創傷。
7.傷面的救護措施
為應對緊急情況,員工和公民都應學習和掌握採用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等技術,對傷員進行緊急處理。
9.盡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二)現場傷情、傷員分類和設立救護區標志
救護中為減少搶救的盲目性,節省時間,較准確地按傷情分別進行有組織的救護,快速進入"綠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醫護人員的作用,把救護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護的傷員身上。
1.傷員分類的等級和處理原則
傷員量大時,必須進行傷情分類,可參考以下方法進行,在救援預案中明確。傷員分四類驗傷,I類傷員盡快轉送醫院及時進行搶救,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傷情分類見表1一1。
表1-1傷情分類
類別程度標志傷情
I
危重傷
紅色
嚴重頭部傷、大出血、昏迷、各類休克、嚴重擠壓傷、內臟傷、張力性氣胸、頜面部傷、頸部傷、呼吸道燒傷、大面積燒傷(30%以上)
Ⅱ中重傷黃色胸部傷、開放性骨折、小面積燒傷(30%以下)、長骨閉合性骨折
Ⅲ輕傷綠色無昏迷、休克的頭顱損傷和軟組織傷
0致命傷黑色按有關規定對死者進行處理
2.救護區標志的設置
可用彩旗顯示救護區位置的方法,對於混亂的救援現場意義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便於准確地救護和轉運傷員。不同類別的救護區插不同色彩旗,如圖1-2所示。
致命傷
(黑色)危重傷
(紅色)
中重傷
(黃色)輕傷
(綠色)
圖1-2救護區類別的標志
(三)傷員轉送
緊急情況發生時,發生人員死亡和受傷難以避免。及時運送傷員到醫療技術條件較好的醫院可減少傷亡。要切記:
(1)搬運傷員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搬運工具。
(2)在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巧、敏捷、協調。
(3)對於轉運路途較遠的傷員,需要尋找合適的輕便且振動較小的交通工具。
(4)途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進行急救處理。
(四)復合傷員急救現場救護原則
(1)准確判斷傷情。不但應迅速明確損傷部位,還應確定其損傷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否需優先處理。
其救護順序一般為心胸部外傷--腹部外傷--顱腦損傷--四肢、脊柱損傷等。
(2)迅速而安全地使傷員離開現場。搬運過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適當的體位。
(3)心搏和呼吸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4)開放性氣胸應用大塊敷料密封胸壁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