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白芍斷面為啥角質樣
白芍是常用補血葯,性涼,味苦、平,入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等作用。為緩解葯性,增強養血斂陰之功,臨床常用炒白芍這一炮製品種。
炒白芍是用生白芍飲片,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即得。白芍是安徽和浙江的道地葯材,栽培規模大,市場價格穩定,一般少見偽品,但筆者工作中發現個別飲片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加工的炒白芍存在問題。這種炒白芍顏色微黃色,外觀和正品炒白芍極相似,但無炒香氣,掰斷後可見斷面角質樣,色白,和生白芍一樣。
你所說的那是假白芍。
Ⅱ 人參與西洋參的異同點
一、人參與西洋參的不同點
第一、產地不一樣
人參的主要產地是在我國的東北地區、俄羅斯、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地,不一樣的地方產的人參名字有所差異,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加工方法來區分,目前主要分為紅參白參。
而西洋參的主要產地則是在加拿大和美國,它是進口的葯材,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開始在我國種植,目前國內的產地主要在陝西、吉林和北京。
第二、形狀不一樣
人參的主根是圓柱或者是紡錘形的,它比西洋參更長一些,長度在三厘米到十五厘米左右,表面顏色是灰白色,下面有很多的支根存在,質地比較硬,有比較弱的香氣存在。
而西洋參的主根比較短,長度在3厘米到12厘米左右,主根中下位置有一條或者多條側根存在,氣味跟人參差不多,但是,味道比人參要濃郁很多。
第三、功效差異
人參的主要功效在於能夠幫助治療氣虛、陽痿、脾氣不足、驚悸健忘、心神不寧以及失眠多夢等等方面問題,而西洋參則主要用於解決陰虛火旺、腸熱便血、口舌乾燥以及今夜不足等等方面問題。
第四、適宜人群差異
人參比較適合體質虛弱的人群在冬季服用,當然,也可以幫助低血壓或者休克的人群治療病症,雖然人參和西洋參一樣都有補氣效果,但是西洋參的適宜人群則是有陰虛火旺、口乾燥和久咳的人群來服用。
第五、葯性不同
人參性溫,既能補脾肺之氣,又能大補元氣,對於那些大病初癒、久病體虛而偏於氣虛者,不失為一味良葯。這類人群常表現為怕冷、頭暈眼花、愛出汗、大便稀溏、血壓偏低、脈搏無力等。
西洋參性寒,除了補氣生津,還能清火除煩、養胃益肺,不會導致「上火」、血壓升高等問題。西洋參適合於有上述氣虛症狀,而又伴有津液損傷或陰虛內熱者,如面紅、口乾、心煩失眠的人。
二、二者的相同點
1、西洋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植物,葯用部位主要是其乾燥根。
2、二者同為補氣葯,均有治療全身無力,精神疲憊,心慌氣短,懶於言語,食慾不振等氣虛證的作用。
3、兩者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參皂苷,其他化學成分也基本相似。
4、二者對於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機體代謝的影響基本相同。
(2)中葯飲片角質樣是指什麼樣擴展閱讀:
人參的臨床應用
1、用於急救
大劑量的人參(15-50克)煎服或燉服,或以人參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靜脈注射,可用於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時極端垂危的病人;人參與附子合用可以救治亡陽虛脫。
2、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
人參對於高血壓病、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等,都有一定時治療作用,可以減輕各種症狀。人參對不正常的血壓具有調整作用,或認為不同的劑量可以出現不同的作用:小劑量能提高血壓,大劑量能降低血壓。
成人1日的常用量為0.2-3錢;人參浸膏(每毫升等於1克生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參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參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3、對胃和肝臟疾病
對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過低者,服人參後可見胃納增加,症狀減輕或消失,但對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無明顯影響。
也有報告稱人參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慾增強,大便正常,胃液總酸度增加。對於急性傳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療條件下,服用人參對於防止轉變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4、治療糖尿病
人參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況,但不改變血糖過高的程度。或謂人參可使輕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減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葯後仍可維持2周以上;
中等度糖尿病人服人參後,雖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顯,但多數全身狀況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狀消失或減輕;某些患者服人參後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5、對於精神病
人參對無力型和無力-抑鬱型精神病,無論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傳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療作用。也有認為,人參口服對器質性神經疾患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觀症狀,而無客觀的明顯治療作用。
Ⅲ 中葯飲片有哪些分類
中葯飲片是中葯材經過炮製加工後的製成品,可以細分為普通和毒性飲片、傳統和創新飲片、以及根據葯材來源分為植物、動物、礦物類飲片,甚至可以按葯物功效細分為解表、清熱、瀉下等類別。炮製工藝是中葯飲片關鍵技術,我國禁止炮製技術出口,禁止外商投資「傳統中葯飲片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葯秘方產品的生產」。中葯飲片在中葯產業鏈起承上啟下中心地位,與上游中葯材供需和價格聯系緊密,下游飲片消費出口眾多,包括中成葯企、醫院、葯店以及保健品生產企業等。中葯行業,手工操作的前處理環節行話叫做「炮製」,大連廣譽遠中葯飲片主要包括對中葯材的修揀、清潔、烘乾、蒸炒炙煅等工藝。而這些環節恰恰正是中醫葯製作工藝的關鍵所在。傳統加工炮製法工序很多很繁雜,很耗費人力、物力,會增加額外成本,葯品的原料大多珍貴稀缺,價格高昂。大連廣譽遠作為一家傳承了470多年的中醫葯老字型大小,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保密產品和三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堅持嚴苛的制葯理念,用最好的葯材,最優秀的炮製工藝,製造出療效確切安全的葯品。心懷仁德,以良心自律,用誠心制葯;以敬畏心對待產品,用同情心看待患者;不管炮製什麼葯,都是該炒的必炒、該蒸的必蒸、該炙的必炙、該曬的必曬、該夜露的必夜露,絕不偷工減料,決不苟且馬虎。其兩大拳頭產品龜齡集、定坤丹皆源於宮廷古方,炮製工藝多達數百個步驟。盡管工藝復雜,廣譽遠並沒有縮減省略,而是完整地保留下來,沿用至今。在選材上必選最佳產地出產的原材料。大連廣譽遠中葯飲片優材入葯,良方配製,「炮製雖繁,必不敢減人工;品雖貴,必不敢省物力」。
Ⅳ 中葯飲片規格類型有哪些
細絲2-3mm,寬絲5-10mm。適宜皮類、葉類、和較薄果皮類葯材,如黃柏,厚朴,青皮,陳皮等均切細絲;枇杷葉,瓜蔞皮等均切寬絲。
Ⅳ 鹿角和鹿茸有什麼區別
鹿角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入葯多切成片,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薄片,捲曲或平坦,中間有蜂窩狀小孔,外表面無外皮及殘存毛茸,周邊灰白色或白色,骨質堅硬。鹿角性溫,味咸,入肝、腎經,具有行血、消腫、益腎的功效,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乳癰初起、瘀血作痛、虛勞內傷、腰脊疼痛等症。《本草綱目》載:「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本草綱目》載:「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而市場上有以鹿角片冒充鹿茸片,應仔細辨別。
鹿茸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為貴重葯材,是補益的純陽之品。梅花鹿茸飲片分為血片(蠟片)和粉片(細砂片)、粗砂片、骨砂片等。血片為鹿茸頂部切的數片,質量最佳,圓形薄片,切面淡黃棕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粉片為花鹿茸的上部切片,圓形片,切面黃白色(排血茸)或紅褐色(血茸),外圍皮層較厚,中間密布海綿樣細孔;粗砂片海綿樣氣孔稍大,無骨質,外圍有皮層;骨砂片為花鹿茸最下端切片,海綿樣氣孔大,呈紗網樣,微顯骨質化,外圍皮層薄,質較差。馬鹿茸片大致與花鹿茸片類似,區別是外圍皮層色澤較深,殘留茸毛灰褐色,根據加工方法不同也分為排血茸和血茸。
Ⅵ 飲片切制有一定的規格,薄片和厚片各指什麼
飲片的薄片和厚片規格
飲片指的是中葯根據需要,經過炮製處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葯,或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葯。中葯飲片是中醫葯的精華所在,葯材經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其葯性和功效會改變,是中醫用葯的特點和優勢。
常見的飲片有:鱉甲、蒲黃、半枝蓮、王不留行、青翹、柴胡、五味子、毛草、黃柏、豬苓、金銀花、湘蓮、砂仁、草豆蔻、蒲公英、冬瓜子、天冬、枳實、官桂、土元、丹參、青皮、芥穗、五倍子、膽南星、元胡、黃芩、白芍、赤芍、升麻、川芎、板蘭根、玄參、肉蓯蓉、桂皮、紅花、當歸、黨參、青葙子、檳榔、白鮮皮、威靈仙、藿香、白術、麥冬、伊貝、桔梗、薄荷葉、涼粉草、布渣葉、虻蟲、苦杏仁、丁香、野菊花、光慈菇、蟬蛻、竹蜂、九香蟲、天麻、枸杞、銀花、山萸肉、佛手、乾薑、小良姜、乳香、沒葯、沙參、杜仲、茵陳、黃連等。
Ⅶ 黃芪丹參三七降香組成中成葯品是什麼
Ⅷ 在中葯鑒定學中什麼叫斷面角質樣
具有光澤性,一般指斷面一種性狀特徵,比如延胡索、鬱金之類。
Ⅸ 斷面角質樣,具有明顯放射狀紋理的葯材是
白芍。
白芍位於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
白芍這種中葯材能入肝經和脾經,養血和宮以及緩解止痛還有平肝是主要功效,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經期腹痛還能崩漏都有很好的預防與診治作用,另外白芍還能用於人類自汗、盜汗以及腹部產痛以及頭痛、頭暈等多種常見病的診治,診治作用特別明顯。
(9)中葯飲片角質樣是指什麼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芍葯通過不同的炮製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功效。
2、白芍生用斂陰平肝作用較強,白芍炒後長於養血和肝,多用於肝旺脾虛痛瀉者。
3、斷麵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凈者為佳。
Ⅹ 中葯玉竹是片狀的好還是像植物根狀的好
根狀和片狀一樣好,植物根狀的是個子葯,片狀的是個子葯切片後的,稱為中葯飲片。
煎煮中葯,一般是用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