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脖子很酸痛,換一個要多少塊
頸椎病是常見病,現在有年輕化趨勢。以前都是40多歲以上的人多見,現在30來歲的人也可出現頸椎病。很多人對頸椎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從而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害所引起的臨床表現。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 根據病理變化,頸椎病可分為五型:(1)脊髓型;(2)神經根型;(3)椎動脈型;(4)交感神經型;(5)混合型。 一、頸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頸椎管狹窄、先天性頸椎畸形等;(2)慢性勞損;(3)急性損傷。而以慢性勞損為最常見原因,從這一點來說,頸椎病是可以預防的。 急性的頸椎外傷,如外力等造成頸椎輕度骨折,使頸椎產生輕度移動及頸部嚴重挫傷,可造成頸椎間盤的損害、局部軟組織受損產生水腫、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產生頸椎病症狀。 慢性勞損與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及不良的生理姿勢有關。如刺綉、縫紉、謄寫等需長久低頭的工作,或睡眠時枕頭高度不合適等,可引起頸部關節囊、韌帶等鬆弛乏力,從而加速頸椎的退變而逐步發生頸椎病症狀。 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復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1.年齡因素: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病理變化:可有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纖維環彈力減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變性,使神經根管及椎管容積變小,小關節及鉤突關節退行性變致小關節脫位可造成頸椎退行性滑脫。後一種情況最常見。 二、頸椎病的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四肢無力、僵硬、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可引出病理反射;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頸部僵硬、活動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淺感覺遲鈍、肌力減退、反射弱;椎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頭痛、頭暈等腦血管痙攣症狀及眩暈、惡心、耳嗚、視物不清等腦缺血症狀;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霍納氏綜合症、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肢體少汗或多汗;混合型頸椎病有上述兩種以上的臨床表現。常見的是後三種類型,即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 頸椎病症狀錯綜復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 正因為頸椎病症狀的復雜性、多樣性,加上認識的模糊,本病經常與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或內科疾病相混淆,從而延誤診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治療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尤其是手術療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目前除各大醫院外,少數二級醫院也已逐步開展頸椎病手術治療的探索。 三、頸椎病的診斷:X線攝頸椎正側位像、頸椎CT或MRI檢查是確診頸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應注意與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征、椎管內腫瘤、梅尼埃綜合征鑒別。 頸椎病的治療:(1)卧床,減少頸椎負荷;(2)頸椎牽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其他型慎用;(3)理療按摩;(4)口服神經、血管功能調解葯物及消炎止痛葯物;(5)手術:適用於反復非手術治療無效及有明確骨髓、神經根、椎動脈、食道受壓者。 治療頸椎病可選用的口服西葯 服用西葯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減輕或解除疼痛,從而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鬆弛,以減輕肌肉對局部病灶處的牽拉,有利於局部損傷病灶的修復。 劇烈的疼痛不但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影響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機能的紊亂,因而對這類患者在進行確定性治療之前,也可先服用適當的鎮痛葯物。 (1)阿斯匹林 有解熱、鎮痛、抗風濕等作用,可用於治療頸肩痛。使用比較安全,但常可出現胃腸道反應。 (2)布洛芬 屬於苯丙酸衍生物,有解熱止痛、抗風濕作用,胃腸反應輕,可以代替阿斯匹林。近年來其緩釋膠囊芬必得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3)氯唑沙宗片 本品為中樞性肌肉鬆弛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突觸通道而產生肌肉鬆弛效果。對治療頸肩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有良好的效果。 哪些頸椎病需手術 四、頸椎病的手術指征: 頸椎病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說到手術治療,不可等閑視之。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聯系的關卡:頭部以外的感覺,均須經過頸脊髓才能上傳,而大腦指揮軀體運動,同樣無法超越頸脊髓。所以,頸椎病多採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但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1984年,我國骨科界眾多專家討論通過了「頸椎病的手術適應證」 試行草案,現在仍然可行。 脊髓性頸椎病,頸脊髓受到增生骨贅、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作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有頸以下身體癱瘓,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必須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時間拖長,受壓神經變性,恢復困難。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性眩暈或猝倒症狀反復發作,經血管造影明確椎動脈受壓部位和程度,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可考慮手術。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準確,可酌情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手術效果較差,手術治療應慎重。 極少數情況下,第六頸椎上下椎體骨質增生速度過快,骨贅過大,可以壓迫前方毗鄰的食道(此處本來比較狹窄),引起周圍炎症、水腫,加重狹窄,出現吞咽困難症狀。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頭後仰時呼吸困難等症狀。如通過調整食物、服葯利尿、頸椎牽引或石膏頸圍固定、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措施,仍不能緩解,應採取手術治療,將壓迫食道的骨贅切除,效果頗好。這種手術,一般不易損傷脊髓、神經及血管,較上述手術安全。 頸椎病手術方式也頗多,有的從頸前作切口進入(前路),將食道和氣管拉向一邊,即見到頸椎椎體,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間盤。有的從後面項部作切口(後路),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到達椎板,將椎板切開或切除部分,達到減壓目的。選擇手術進路,主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利於解除對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食道壓迫。 經皮穿刺頸椎間盤切吸術,是在X線監護下,應用特殊器械切除頸椎間盤,不須開刀,減少了對人體的損傷。同樣在X線監護下,將特殊葯物膠原酶注射到病變頸椎間盤,可以溶解突出椎間盤,解除壓迫,達到治療目的。這兩種方法,國內正在進一步探索,逐漸開展。 (古藤編輯) 作者:古藤 發表時間:2003-7-9 12:2 頸椎病的日常保健 中老年人頸椎長骨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生理現象。有人統計,40歲以上的正常人60%有頸椎骨增生,到60歲幾乎100%有骨增生。有的症狀明顯,有的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 因此,不要一發現頸椎有骨刺就很擔心,何況,即便有了症狀,也不單純是因骨增生引起的,一般都還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勞累、精神緊張、感冒以及平時頸部缺乏鍛煉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絕大多數患者,骨刺雖未消失,但症狀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轉。 (一)康復操 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乎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 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 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3.前後點頭 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4.旋肩舒頸 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5.頸項爭力 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10次。 6.搖頭晃腦 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7.頭手相抗 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劉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翹首望月 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鍾,復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鍾。 9.雙手托天 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鍾。 10.放眼觀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鍾,收操。 (二)日常保健 1.情緒穩定、勞逸結合,注意頸部鍛煉。 2.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仰頭看電視。 3.選擇適當的枕頭,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為宜。 4.保持頭頸正確姿勢。 5.防止各種外傷事故,尤其是經常進行體力勞動者,要注意休息,以減輕頸部的疲勞。 (三)飲食調養法 1.豆漿適量,粳米60克,冰糖適量。以豆漿代水與粳米煮粥,粥好後入冰糖煮1-2沸即可,經常食用。 2.鮮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減半),煮湯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大朵玉蘭花3-6克,開水泡代茶。或鮮葉12-18克水煎服。 4.蜜糖2湯匙,開水沖服,每日2-3次。對高血壓兼便秘者無佳。 5.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鍋內溶化,每餐飯後飲1湯匙。若患者兼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不宜服此方。
求採納
『貳』 爸爸得頸椎病,做了膠原酶注射治療,頭不暈了,現在,頭暈雙腿,頭暈雙腿麻痹,無力.想了解王濤博士調理怎麼樣
病情分析:頸椎病治療一般需要可採取按摩,牽引、針灸、理療、中葯等保守治療。嚴重時可以小針刀手術治療或者微創手術治療。
意見建議:一定要避免長 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低頭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鍾左右。
『叄』 頸椎注射膠原酶多久有效果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肆』 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椎間盤突出,是不是必須要動手術呢吃中葯可以調理恢復嗎 #脊髓型頸椎
首先應該明確該頸椎病是不是確實是因為椎間盤壓迫引起。你所表現出有什麼症狀(有無頭昏,嘔惡感,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及抬步沉重感等開始漸而出現足行路踏棉感,肌肉萎縮,視力改變,排便排尿功能障礙等等等等)能不能確實診斷為脊髓型。頸椎部位建議不要手術,但是不等同於不能手術。如果系頸椎靠椎管側的骨質增生所致的脊髓壓迫。那麼主張開刀手術。打磨掉突出的骨質。鋼板固定。如系椎間盤突出壓迫所致,首先應明確的是經過1-2月的系統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考慮手術。系統的保守治療包括適度的,小劑量的床頭牽引(很多書上主張脊髓型頸椎病應避免牽引,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坐位的大力量的牽引的確不合適,但約0.5-1KG的小劑量床頭長時間牽引往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又可以避免過牽所至得損害)中葯的外貼內服,針灸等等等等。針對椎間盤性質的手術方式就相對說多一點了。首先可以考慮微創手術(包括小針刀松解,麻醉式的頸部星狀神經節阻滯術,頸椎間盤的膠原酶、臭氧、熱凝式溶盤手術),很多患者在這一步基本可以緩解症狀。實在不行,方考慮手術的椎管減壓式手術。
『伍』 頸椎管狹窄有積液,間盤突出,需要做膠原酶椎間盤溶解手術么
忠告:不要手術!千萬別手術!!!手術肯定要復發的,椎管狹窄手術風險太大,至殘率太高。可考慮中醫中葯治療。20天左右痊癒,為了避免上當受騙,可以先寄葯治療一段時間,見效很快的。
聯系人:李子良
網址:[email protected]
『陸』 提問:膠原酶化學溶解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術後多長時間可以完全康復
膠原酶溶解術治療頸椎病國外早有定論,療效很不好,已經不用,國內有些醫生打著「微創」的幌子,開展此類手術,效果多不佳。
建議頸椎核磁共振檢查,同時應用芬必得等葯物治療,無效,可手術治療。
胸痛厲害的話,建議找心內科、胸外科醫生看一下,除外心肺病變。
『柒』 我媽媽頸椎盤突出壓迫食道能不能做膠原酶
盡快做手術吧。保守治療效果不會很好的。
『捌』 膠原酶溶解術對頸椎突出患者的療效如何(廣告免入,在線候答案)
膠原酶溶解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方法,是在CT或者X光下降膠原酶直接注射到椎間盤髓核上,注射方法包括盤內注射和盤外注射兩種方法。但是由於膠原酶溶解術有嚴重過敏反應,而且一旦無效就會造成椎間盤內大面積粘連等情況,這給後續治療(包括手術)造成極大困難,所以,1972年開始,美國FDA就已經禁止使用膠原酶注射療法。我們國家雖然沒有禁止,但是幾乎所有大醫院均已經沒有開展此項治療方法了,但是一個民營醫院為了追求效益或者吸引病人還在開展此項治療。
膠原酶溶解術的有效率為43%左右。費用主要看使用膠原酶劑量而定。1200萬單位大約2000元左右。不便宜!
膠原酶使用過一旦無效,那麼,你後面就難治了。
『玖』 頸椎椎間盤突出打膠原酶起什麼作用
你好,椎間盤突出症的疾病主要是椎體之間的椎間盤軟組織脫出或者膨出局部的壓迫神經根引起的疼痛麻木的症狀,注射膠原酶主要是起到局部的溶解膨出的組織的作用,減輕局部的壓力。
『拾』 我頸椎病嚴重影響到頭昏,醫生說打膠原酶針,請問有
醫生胡說。根本不需要打針。做頸椎復位立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