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祛痘中葯配方
1.可以選擇菊花,防風,白芷,浙貝母,白附子,滑石,皂角,用這樣的葯物搗碎為丸,早晚擦面用於痤瘡、雀斑以及面部痘痘都有較好的效果。2.可以選擇細辛,麻黃,金銀花,赤小豆,澤瀉,茯苓,車前子,神曲,紅花這樣的葯物也可以煎煮為湯...
② 治痘痘的中葯配方
枇杷清肺飲常用枇杷葉、桑白皮、黃芩、丹皮、梔子、生地、連翹、甘草等葯水煎服。功能宣肺清熱,涼血解毒。用於肺經風熱所致的丘疹或膿皰型性痤瘡,症見丘疹色紅膿皰較多,疼痛、大便干而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桃紅二陳湯常用桃仁、紅花、陳皮、半夏、三棱、莪術、夏枯草、丹參、浙貝、玄參、牡蠣等葯水煎服。功能活血、化痰、散結,用於瘀痰阻滯的結節或聚合性痤瘡。症見反復發作的膿皰、結節、囊腫易形成瘢痕、舌紫暗,苔厚膩。
柴胡疏肝散常用柴胡、枳實、香附、陳皮、女貞子、旱蓮草、蒲公英、丹參、連翹等葯水煎服。功能養陰清熱、調理沖任。用於沖任不調所致女性痤瘡,月經之前皮疹明顯增多、加重,多伴有月經不調,乳房脹痛。
③ 中葯去痘痘配方
1、治療臉上長痤瘡的中葯經驗方
1.1、土豆敷臉
中醫認為,土豆性涼、平,土豆中含有的鹼性物質,對我們皮膚分泌出來的油脂有很好的吸收效果,能起到止癢、去痘的功效。
方法:取新鮮的土豆,去皮後洗凈,切成薄片,臉清洗干凈後,將土豆片敷在需要敷的地方,敷上15分鍾,然後取下。堅持使用一段時間,會有驚喜哦,你的痘痘會消下去,痘印也會變淡的。
1.2、蘆薈
蘆薈一直都是人們受捧的護膚植物,它含有的一些物質對皮膚能起到消炎作用,能夠治痘去痘,同時還能讓肌膚變得更加細膩、嫩白。
方法:取新鮮蘆薈適量,清洗干凈,搗碎,將臉部清洗干凈後就可以把蘆薈汁敷在臉上,敷20分鍾,取下後要洗臉。蘆薈去痘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去痘心切的人可以試一試。
2、痤瘡日常應該如何護理
2.1、要及時清潔皮膚。患有痤瘡的患者的皮膚油脂分泌是比較多的,油脂分泌過多沒有及時清洗是會加重痤瘡的。因此,患者每天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都要使用溫水清洗皮膚,要保持皮膚的乾爽。
2.2、不能擠壓痤瘡。很多痤瘡患者在痤瘡出現後都巴不得它快點消失,所以就經常用手去擠壓痤瘡,導致有的痤瘡出現紅腫發炎的現象。所以,在平時不要用手去擠壓痤瘡,由於手部有很多的細菌,去擠壓痤瘡的時候會連同這些細菌附著在痤瘡上。
3、預防痤瘡的方法有哪些
3.1、勞逸結合,保持精神愉快,對痤瘡的治療十分有益。長了痤瘡心理不要產生負擔,以免引起神經內分泌紊亂,使痤瘡加重。如覺得自己臉上的粉刺並不礙事,也不一定要用葯,可等其自然消退,因粉刺消退後一般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3.2、吃海帶防痤瘡。據醫學科研人員發現,吃海帶較多的青少年人群中,患有痤瘡的人很少,究其原因,乃與海帶中含有較高的的鋅元素有關。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不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還可參與皮膚的正常代謝,使上皮細胞正常分化,減輕毛囊皮脂腺導管口的角化,有利於皮脂腺分泌物排出。
哪些食物會加重痤瘡
1、糖類
我們不得不放棄DQ似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其中的糖分。糖類絕對是助長痘痘的禍首,因為糖分會加重炎症——痤瘡就是一種炎症狀態,痘痘肌膚一定要多吃抗炎食物。
2、大豆
如果某天你發現自己的嘴角下巴等地方開始冒痘,那很有可能是豆腐等豆製品惹的禍。大豆含有的植物雌激素很接近人體的雌激素水平,食用大豆製品後,荷爾蒙水平上升,從而誘發痘痘。
3、咖啡
一杯咖啡可以提神,但它也會加重痤瘡問題。咖啡豆中某種有機酸可以提升人的皮質醇水平。皮質醇,也被稱為應激激素,就像雄性激素一樣,可以刺激我們的皮脂腺,加重炎症。改喝脫因咖啡也無濟於事,畢竟,咖啡因並不是罪魁;最好還是改喝茶飲料。
④ 中葯祛痘排毒的方子
金銀花10克。連翹25克。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清熱毒;生石膏100g去色素變白;黃芩10g蒼術10克刺蒺藜20克祛濕止癢;赤芍20克,丹皮20克涼血活血;茯苓30調結水分;柴胡10克升麻10克引葯性到臉;還可加點清熱解毒葯,好了,就這樣了每天早晚各一大碗,沒豆就不要喝了,我可虧大了啊,這可是家傳秘方啊,為了中國多幾個美男/啥了
⑤ 中葯祛痘有哪些配方最好要簡單點的。
治療痘痘的中葯葯方一
桑白皮10g 枙子10g 黃蓮10g 生地15g 生大黃10g 黃芩10g 生山楂30g 連翹15g 茵陳15 牡丹皮10g 生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功效] 宣肺清熱,涼血解毒。
[適應症] 尋常型痤瘡。
[療效] 本葯在尋常性痤瘡的治療中起效快,療效肯定,值得推廣。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飯後半小時服。
[評按] 桑白皮、黃芩清瀉肺熱,山枙、黃蓮、連翹清心熱,連翹還可散結,生地、丹皮活血涼血,生山楂、生薏苡仁、茵陳利濕除脂,生大黃既可活血,又可導邪熱從下而泄,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眾葯合用,共奏宣肺清熱,涼血解毒之功。
治療痘痘的中葯葯方二
黃芩10g,公英15g,澤瀉10g,生地15g,虎杖15g,蛇舌草20g,海藻8g,銀花15g,白癬皮15g,紅花8g,僵蠶10g,荊芥8g,甘草5g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適應症]尋常型痤瘡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溫服。
治療痘痘的中葯葯方三
金銀花15g 苡仁30g 當歸10g 丹參15g 川芎6g 生山楂30g 甘草6g 地丁10g 黃蓮10g 黃柏15g 茵陳15g 虎杖15g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適應症] 用於膿皰型痤瘡,囊腫型痤瘡。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飯後半小時服。
[療效] 本葯在膿皰、囊腫性痤瘡的治療方面確有良效。
[評按] 銀花、地丁、黃蓮、黃柏清熱解毒,茵陣、虎杖清熱利濕,山楂、苡仁祛脂,山楂又合當歸、丹參、川芎活血化瘀,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葯。
以上3款治療痘痘的葯物中葯如須使用,需要根據自己的引發痘痘的原因根據醫生的意見指導用葯,切不可自行用葯!
治療痘痘的葯物面膜
採用中葯面膜治療痤瘡,抗菌消炎、消腫止癢、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無任何副作用,葯性溫和,舒爽持久,皮膚在短期內可變得柔嫩、光潔靚麗。一般一個療程6次,每次只需40分鍾,每次間隔3-4天。10天後便會有明顯效果。
中葯祛痘面膜之蒲公英面膜
材料准備:50g綠豆、100g蒲公英、10g蜂蜜
製作方法:
1、 將准備好的蒲公英用水煎煮,取其濾液500ml。如何去除痘印,快速去痘印9招
2、 在濾液中加入綠豆50g,煮熟,直到綠豆煮開花,再加入蜂蜜即可
tps:在治療痘痘的過程中如果選用內外兼治的方法,往往會收到的效果是其他方法不能達到的。
中葯去除青春痘的方法
⑥ 中葯祛痘秘方
用中醫中葯治療青春痘講究的是辨證論治,目前對青春痘的辨證分型尚缺乏統一的標准。根據臨床所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型:肺經風熱型、濕熱蘊結型、痰濕凝結型。或分為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鬱氣結、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熱毒蘊結、沖任不調七型。
許多處於發育階段的年青人往往因為體內激素、皮膚抗菌能力和防護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面部特別容易長痤瘡(青春痘)。雖然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影響了美觀。留下好多斑,所以還是要治療.
以下是俺服過的中葯葯方
一、生地7.5克丹皮5克赤芍7.5克香附5克牛子5剋薄荷3克二花7.5克黃柏5克黃蓮2克蜂房5克生甘草3克
黃芩5克
(因內分秘失調者適用)
二、炙桑皮12克
炙杷葉10克
黃芩12克
丹皮12克
赤芍30克
地骨皮15克
花粉15克
元參
20克生地15克二花30克連翹15克蟬衣10克內金10克大青葉10克
生槐花15克生甘草10克
外加生薑3片
蔥根3個,前兩睡前煎服,後一次晚上洗20分鍾,不要受風寒
三、常用枇杷清肺飲
(枇杷葉
10克、桑白皮
10克、黃芩
12克、野菊花12克、赤芍
10克、白茅根
30克、生槐花
15克、苦參
10克、黃連
6克
)
四、白芷10g
牛蒡子15g
桑皮20g
枇杷葉15g
白花蛇舌草30g
白鮮皮15g
土茯芩15g
苦參15g
生地30g
益母草20g
黃苓
10g
甘草10g
大黃15g
五、當歸12克、熟地12克、川芎6克、白芍3克、艾葉8克、阿膠12(化烊另燉沖和)克、黃芪12克、香附9克、鬱金9克、益母草6克、黃芩6克、丹皮6克、生地12克、鱉甲12克(先煎)、牡蠣25克(先煎)。(調經止痘)
粉刺痘痘可以這樣預防:
有些時候粉刺就是這樣產生
的,一定要注意喲!
1.右臉頰上的粉刺是由於朝右睡覺的緣故。所以,應該保持枕套和床單的清潔。
2.便秘是粉刺產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已成為常識。而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則能有效地清除便秘。
3.酒精、香辣的調味品(如胡椒、姜等)是皮膚健康的大敵。它們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皮脂的分泌,從而加重粉刺。
4.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是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應當嚴格遵守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十二點前必須上床睡覺。
5.掛在額頭和緊貼臉頰的發梢會刺激那些部位的皮膚,從而加重粉刺,應避免梳這種發型。
6.即使長了粉刺,也絕對不能用手擠壓。因為這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後果,即臉上會留下指甲摳挖的痕跡。
7.20歲以後長粉刺的另一個原因是心理壓抑。所以應該在節假日里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汗腺的暢通,愉快地生活
⑦ 最近下巴上的痘痘總是不見好 不知到用什麼中葯可以調理一下~
中葯調理據我所知效果很慢的,而且效果不是非常明顯的,建議你不要人為的去破壞它,保持下頜的清潔,再配合使用一些專業的有祛痘功效的護膚品,建議你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試試一直用理膚泉的產品,可以去專櫃買,如果喜歡網購的話,可以去香港玫麗網上看看,有很多理膚泉的護膚品可供選擇,而且祛痘效果還不錯的
⑧ 中醫拜託您幫我下,告訴我下祛痘的中葯配方,
痘痘 大多是由葡萄球菌進入毛囊發炎形成的 如果使用中葯大概有 馬齒莧 和金銀花能消炎
⑨ 中葯祛痘配方
用中醫中葯治療青春痘講究的是辨證論治,目前對青春痘的辨證分型尚缺乏統一的標准。根據臨床所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型:肺經風熱型、濕熱蘊結型、痰濕凝結型。或分為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鬱氣結、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熱毒蘊結、沖任不調七型。
許多處於發育階段的年青人往往因為體內激素、皮膚抗菌能力和防護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面部特別容易長痤瘡(青春痘)。雖然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影響了美觀。留下好多斑,所以還是要治療.
以下是俺服過的中葯葯方
一、生地7.5克丹皮5克赤芍7.5克香附5克牛子5剋薄荷3克二花7.5克黃柏5克黃蓮2克蜂房5克生甘草3克
黃芩5克
(因內分秘失調者適用)
二、炙桑皮12克
炙杷葉10克
黃芩12克
丹皮12克
赤芍30克
地骨皮15克
花粉15克
元參
20克生地15克二花30克連翹15克蟬衣10克內金10克大青葉10克
生槐花15克生甘草10克
外加生薑3片
蔥根3個,前兩睡前煎服,後一次晚上洗20分鍾,不要受風寒
三、常用枇杷清肺飲
(枇杷葉
10克、桑白皮
10克、黃芩
12克、野菊花12克、赤芍
10克、白茅根
30克、生槐花
15克、苦參
10克、黃連
6克
)
四、白芷10g
牛蒡子15g
桑皮20g
枇杷葉15g
白花蛇舌草30g
白鮮皮15g
土茯芩15g
苦參15g
生地30g
益母草20g
黃苓
10g
甘草10g
大黃15g
五、當歸12克、熟地12克、川芎6克、白芍3克、艾葉8克、阿膠12(化烊另燉沖和)克、黃芪12克、香附9克、鬱金9克、益母草6克、黃芩6克、丹皮6克、生地12克、鱉甲12克(先煎)、牡蠣25克(先煎)。(調經止痘)
粉刺痘痘可以這樣預防:
有些時候粉刺就是這樣產生
的,一定要注意喲!
1.右臉頰上的粉刺是由於朝右睡覺的緣故。所以,應該保持枕套和床單的清潔。
2.便秘是粉刺產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已成為常識。而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則能有效地清除便秘。
3.酒精、香辣的調味品(如胡椒、姜等)是皮膚健康的大敵。它們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皮脂的分泌,從而加重粉刺。
4.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是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應當嚴格遵守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十二點前必須上床睡覺。
5.掛在額頭和緊貼臉頰的發梢會刺激那些部位的皮膚,從而加重粉刺,應避免梳這種發型。
6.即使長了粉刺,也絕對不能用手擠壓。因為這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後果,即臉上會留下指甲摳挖的痕跡。
7.20歲以後長粉刺的另一個原因是心理壓抑。所以應該在節假日里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汗腺的暢通,愉快地生活
⑩ 請問有好用點的中葯祛痘配方嗎
自製痤瘡酊
(1)痤瘡酊配製:潔黴素粉 12g、甲硝唑粉 10g、乙烯雌酚粉 0.3g、水揚酸 10g、 2g、混合研細, 甘油,研勻, 75% 粉 10g、維生素 B_6 粉 2g、混合研細,加入 100ml 甘油,研勻,再加入 75%乙醇至 拌勻,過濾分裝即可(無粉劑可用片劑代替) 1000ml 拌勻,過濾分裝即可(無粉劑可用片劑代替)。
(2)潔黴素粉 12g、甲硝唑粉 10g、乙烯雌酚粉 0.3g、水揚酸粉 10g、維生素 B_6 2g、混合研細,加入高原護膚霜。 粉 2g、混合研細,加入高原護膚霜。
中醫去粉刺葯方
方法一:所需配料:八角 250g,白砂糖 250g,綠翅葉茶 250g,桂皮 500g, 1250g 綠豆 1250g。 作法:每次取八角 5g,白砂糖 5g,綠翅葉茶 5g,桂皮 10g,綠豆 25g。 將這些配料充分切碎,放在一起攪拌均勻, 然後加水 3-6 升,用小火熬 20 分鍾,直到沸騰為止。然後關火靜置片刻,讓熬下的渣滓充分沉澱,等到湯液溫涼時飲用即可。 然後關火靜置片刻,讓熬下的渣滓充分沉澱,等到湯液溫涼時飲用即可。
用法:一天兩次,中午、下午各一次,飯後兩個小時後飲用。
方法二:中葯白果治療粉刺的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取白果適量,每晚臨睡前 用溫水將有粉刺的地方洗凈。將白果去殼,用刀切成平面, 在有粉刺的地方搓 搓幾次後用刀削去用過的部分,每次 1—2 粒白果,一般用葯 7—14 次粉刺 即可消失。
注意:白果雖好,卻有小毒,不可以生食。熟食也不能過多,每次以服 10—15 克為宜。
本草綱目祛痘純中葯方 本草綱目純中葯方: 本草綱目純中葯方:黃連 8 克,黃芩 10 克,黃柏 15 克,茯苓 20 克,薏苡仁 20 克,薄荷 10 克,桑葉 10 克,蟬蛻 8 克,杭菊花 15 克,金銀花 15 克,大青葉 8 克,蒲公英 10 克,丹參 8 克,牡丹皮 10 克,赤芍葯 8 克,生山楂 10 克,大黃 10 克,生甘草 5 克!上葯煎服,每日三次於飯後 1 小時服用!此葯方 5 副葯一 療程。
枇杷清肺飲加減 枇杷葉 l 0 克 桑白皮 l 0 克 黃芩 10 克 梔子 l 0 克 野菊花 l 0 克 黃 連 6 克 赤芍 10 克 白茅根 3 0 克 生槐米 15 克 苦參 10 克 魚腥草 30 克 生 甘草 6 克,有膿皰加公英 10 克、地丁 10 克;口渴加麥冬 15 克、玉竹 10 克、生 石膏 30 克、知母 15 克;便干加大青葉 15 克或生大黃 10 克。1 日 1 劑,日服 2 次。
對於色素沉著者方葯用: 桃仁、紅花、赤芍、蒲公英、丹參、虎杖、蟬蛻各 15 克。煎湯服或外冼。
都可以外用硫磺軟膏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