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架子鼓的鼓面和鼓皮有什麼區別
1.任何鼓如果桶身(Shell)不圓,或者與鼓皮接觸面之桶身邊緣(Bearing edge)不平均的話是無法調音的。
2.通常下皮比上皮鬆,但是如果加上共鳴音長短與音高(Pitch)考量的話,又不是絕對。一般來說,桶身較短之小鼓與Tom Tom其下皮比上皮鬆,桶身較長之Floor Tom 其下皮比上皮緊,音色(Tone)比較甘潤。
3.共鳴:發聲體就是一個振動體。它在空氣中造成的聲波,也可以使另一個物體發生振動,如這物體的固有頻率接近或相等於聲波的頻率,就發生共振,使這個物體的振動幅度很大,因而也就發出了相當大的聲音來。這種發聲體的共振,叫做共鳴。
4.鼓聲一定要有共鳴,音色才會圓潤傳得遠,所以上下皮緊度相差正負10%大致上能獲得較佳共鳴音。
5.不同粒鼓的共鳴音的時間長短最好要調成一致,可將下皮調緊,或貼上厚膠帶,可縮短共鳴時間,但是得花一番功夫才調得好。
6.大鼓收音孔最好不大於8吋,否則收音只有鼓皮聲,而沒有上下皮共鳴。PS.沒有收音孔亦可以收音。
7.先調下皮,再調上皮為佳,但不是絕對。
8.調音的時候左手食指輕壓鼓正中心,右手拿鼓棒敲擊4周離鼓框(Hoops)約 1吋的地方。調鼓的過程必須使用鼓鎖每次增加1/2轉微調的方式進行,調好一個螺絲接著調對角螺絲。
9.鼓與鼓的音程依歌曲的要求5、1、3或1、3、5或6、1、3都有人調,有人用調音器將12吋 TomTom 調為基準C3或A3,其餘鼓與鼓間各差3~ 5度。有些教材提及小鼓調A(440Hz),Tom Tom 調C大調的G、E、C或 C、G、G ,上皮與底皮的音程可一致或差 3 ~ 5度。
10.鼓與鼓之間的音高(Pitch)不可太接近,否則會引起共振干擾(10 吋TomTom 與小鼓常常會共振干擾)。
11.在大場地演奏時,如果加弱音環,鼓聲會傳不遠、共鳴短、鼓點不清楚,打擊反彈力減少。
12.鼓的音階不是絕對音,大多數小型調音器測不出鼓的音高(Pitch)。
13.鼓的構造、木料、配件、吊掛系統加上鼓皮厚薄、材質關系音色音質甚鉅,而音色對打擊方式與曲風更加影響深遠。
14.鼓皮最好不要貼東貼西來調音,這可是不得已、非用不可的下策。
15.鼓的音色是隨各人主觀喜好、套鼓的材質、鼓皮的厚薄、音樂性質的需求等等都會影響音色。
16.爵士鼓手在演奏時聽到自己的鼓聲與在聽眾席所聽到之聲音不同,特別在鼓有收音的時候,以在聽眾席之音色為標准來調音,所以爵士鼓的調音通常需要兩個人來完成。
⑵ 架子鼓有什麼特點
架子鼓的出現,讓音樂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一個好的鼓段編配,能夠讓音樂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滿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獨奏的形式表現音樂的樂器,就音樂而言,架子鼓也是一種越來越不可忽略的樂器。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軍鼓、嗵鼓、鑔片所組成。
1、低音大鼓 (Bass drum)
單槌頭用右腳演奏,雙錘頭左右腳交替演奏,有點踏法和墊踏法等多種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頻音色,用於突出律動和切口。
演奏時和軍鼓、踩鑔組成基本節奏框架,不同的力度和頻率可以表達不同的律動風格。是爵士鼓中最核心的部分。
2、踩鑔 (Hi-hat)
通常用左腳和右手演奏,有時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中有開鑔和閉鑔兩種主要音色,閉鑔時多用於打拍子和裝飾律動,開鑔時則用於渲染和切口。在幾乎所有風格中都很常用。
3、嗵鼓(Tom Drum)
左右手交替演奏。一般有三或四個音高由高到低的嗵鼓。因為音高明顯,在演奏中常用於配合其他樂器音高、華彩部分或為律動增加旋律性。
4、軍鼓 (Snare drum)
一般為左手演奏,在內容復雜多變和solo獨奏時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有非常多的打擊方式和打擊位置,以邊擊和平擊為主,有些鼓手用右手作為常用手。在爵士鼓中作為最主要的中頻音色,決定著整套鼓的風格,在演奏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
5、疊音鑔/叮叮鑔(Ride)
通常用右手演奏,演奏中用於固定拍子和渲染氣氛。鑔面音色清脆,鑔帽音色明亮。在爵士風格演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吊鑔(Crash Cymbal)
左右手交替演奏,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在渲染輕柔氣氛時用槌頭輕點鑔面。
(2)架子鼓油麵鼓和油皮鼓什麼差別擴展閱讀:
樂器保養
1、確保固定
在裝鼓之前把鼓的零件都擦拭一下。如汗水,清水,啤酒或其它的液體都可以縮短鼓的壽命。手上出的油會對鑔片表面起到侵蝕作用,會使鑔片失去光澤。在裝或拆鼓的時候,其實只要用毛巾把它們擦拭一下就好了,這就能對它們有保護作用。
檢查所有的零件確保它們都上的很好,需要時常更換鑔墊,確保固定鑔片的鏍絲能很好的擰在鑔架上。
踩鑔架子以及踩槌的踏板這些需要經常運動的地方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潤滑油,讓它們保持很好的運動。如果有些彈簧出現了刺耳的「吱呀」的聲音,那麼就要把它們換掉。
2、鼓皮保養
讓鼓皮保持彈性
「下鼓皮」一般都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是「上鼓皮」就不一定了。如果可能,建議能經常更換「上鼓皮」以保持其彈性和良好的手感。經常使用破舊不堪的鼓皮不但沒有音色而言,同時還會把手感毀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架子鼓
⑶ 架子鼓和爵士鼓都是鼓,那它們有什麼區別
爵士鼓(Jazz Drum)在國內也稱架子鼓,一是由於它的許多鼓和鑔都裝在支架上,二是由於「架子」與英文的「爵士」(Jazz)諧音,因此,國內多數人習慣稱它為架子鼓。 爵士鼓是伴隨著爵士樂而誕生的。爵士樂在二十世紀初出現於美國新奧爾良等地。早期爵士樂隊使用的鼓只有兩個,一個低音大鼓,一個小鼓掛在大鼓上,另外在大鼓的上方支有一面鑔。
架子鼓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鑔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鑔。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默契的合作狀態。
⑷ 什麼材質的架子鼓最好
鼓的木頭有很多種比如楊木Poplar ,椴木basswood,桃花心木Mahogany,樺木birth,楓木maple,玫瑰木rosewood,芩木Ash,水曲柳Manchurian ash等等,再細分的話還會分比如North American Maple(北美楓木)、African Mahogany(非洲桃花心木)、North American Birdseye Maple(北美貓眼楓木)等,如果我們排除品質而言,就但考慮價格,這些木頭的價格按上面的排序就是由低到高,現在很多低端鼓都用楊木和椴木來做
⑸ 怎麼樣看架子鼓好壞
看牌子 珍珠鼓最好 把鼓下面放一塊毯子
⑹ 架子鼓的質量和什麼有關系呢在選擇架子鼓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質量和選用鼓材和製作工藝有關。鼓材一般就兩種 一是亞克力 透明的 可以理解為塑料 二是最常見的木頭 亞克力材料大致都相同 沒什麼說的 但是木質的差別很大。首先看木材 是楓木 還是胡桃木 還是其他木等等。不用木材發出的音色不同 這應該是選gu時應該注意的 二是看製作工藝 鼓腔幾乎全是合板壓製成的 但不同牌子的壓制效果也不一樣 外表面工藝不盡相同 有pvc貼面的 烤漆的 還有噴繪的 這些都會影響鼓腔共鳴 導致音色不同 三是品牌 初學者完全可以買套國產 津寶 久躍 tjw 都不錯 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一次到位 Pearl Tama Yamaha Dw 都可以考慮 但誰都知道 牌子越大 質量越好 但價格越高 所以還是根據自己經濟實力決定吧
⑺ 架子鼓鼓皮分別有那些各有什麼價最高最低價是多少
有關鼓皮:
鼓皮的大宗主要是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研發了一種稱做Mylar的聚脂薄膜(Polyester Film),而這種超高張力和強度的薄膜,不怕氣侯乾燥或是潮濕。如今台制鼓皮的原料也是進口的,只是有分兩種原料:1.美國3M公司生產的。2.杜邦公司生產的,來源都是由美國進口到台灣,跟REMO用的原料是相同的,但是生產技術略遜一籌。
鼓皮調松低頻較多,鼓皮調緊則高頻較多。
鼓皮以薄(Diplomat)、中(Ambassador)、厚(Emperor)區分,薄鼓皮音色較明亮細致,厚鼓皮低頻足、耐用、適合重金屬重敲擊。
通常共振面(下皮 Resonant side)以單層薄鼓皮為多。
不同的鼓皮厚薄、不同的鼓皮材質、決定了不同的音色。
鼓皮調得太松,打擊時鼓皮容易凹陷,鼓皮調得過緊,打擊時反彈力過大。
有人非常容易的就會打破或打凹鼓皮,許多鼓手也許會認為這是自然損壞,這就值得商榷了,因為有可能是你不正確的暴力擊法所致。當你用手向下按鼓皮到再也無法向下之處,如果你再強行向下按,超出鼓皮承受范圍後,就會出現凹點,甚至破裂。還有就是超出鼓皮承受范圍,並無法獲得更大的音量。
-[鼓手教學]REMO鼓皮及調音
一:REMO鼓皮的歷史沿革 杜邦化學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功研發了一種稱做Mylar的聚脂膜(polyster film),當時Mylar廣泛用於軍事偵察的隔熱軟片之用。而這種超高張力和強度的薄膜甚至可以充當繩索,吊起汽車!REMO鼓皮公司在此項劃時代技術的嘉惠下,1957年發展出獨家的Weatherking系列鼓皮。在此之前,大多數的鼓皮都是獸皮製品,受限於嚴苛的氣侯條件,想要保持鼓皮的乾燥和絕佳的音色,基本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二:REMO鼓皮以厚度來區分,有下列三種鼓皮A:Diplomat(薄) B:Ambassador(中) C:Emperor(厚)
三:REMO鼓皮公司淋琅滿目的各式鼓皮分類下,約可分為五種不同特性的鼓皮
A:平光(Smooth)鼓皮
B:噴霧(Coated)鼓皮
C:表面織紋(Textured)鼓皮
D:塑形(Laminated)鼓皮
E:織紋(Woven)鼓皮
四:各系列不同鼓皮簡介Pinstrip(雙層油麵):2片單層鼓皮聚合而成,低頻表現傑出,音色集中。音色結實肥厚且耐用是其特色。見於平光(Smooth)鼓皮—透明(Clear)系列、Ebony系列和噴霧(Coated)鼓皮。Powerstroks3:鼓皮內緣有減震環設計,殘響和音色因此得以自然衰減,高音適中。見於平光(Smooth)鼓皮中的透明(Clear)系列、Ebony系列,噴霧(Coated)鼓皮,表面織紋(Textured)鼓皮中的Renaissance系列、Suede系列。Powerstrokes4:鼓皮內緣有2層減震環設計,殘響更短、高音更少。見於平光(Smooth)鼓皮中的透明(Clear)系列,噴霧(Coated)鼓皮。Renaissance(文藝復興):REMO公司自Weatherking系列鼓皮後最大的轉變!表面織紋(Textured鼓皮)的新式設計使演奏者同時可使用鼓刷(brush)、鼓棒、棉棒(mallet),音色多樣且音質傑出。Suede:REMO公司根植於Renaissance鼓皮而研發的最新鼓皮。鼓皮內外均有織紋(Textured)處理,使得高音和共振表現接近透明(Clear)系列鼓皮,而中頻的表現有噴霧(Coated)鼓皮的特色! 即時補充由於Renaissance和Suede鼓皮均屬表面織紋(Textured)設計,音色極為接近。除了鼓皮顏色Suede偏白、Renaissance偏深黃外,我的測試顯示,Suede鼓皮在高音的細致表現上較Renaissance突出和明顯。而低頻表現上恰好相反。測試樣本:12吋鼓皮測試用鼓:Yamaha最新Oak Custom爵士鼓9x12吋Tom。Controlled Sound(CS):鼓皮內或外的中心點有一層圓點,除了使音色更集中外,增加的圓點也使鼓皮更耐敲擊。中頻表現傑出,同時Attack點清晰Ebony:全黑色鼓皮。由於Ebony絕佳的共振效果和經典的外觀,常被演奏者拿來當做大鼓外鼓皮使用FiberskyN3:經典的溫暖、偏暗音色使得FiberskyN3鼓皮成為Jazz鼓手的最愛。此外,打擊樂器也因為它的民族風味音色常採用FiberskyN3為鼓皮。
五:影響爵士鼓音三要素
1:音樂風格的需求音樂史上特定的音色形成特定風格。Jazz音樂中18吋大鼓的緊綳音色。70年代極乾的小鼓、tom tom音色。90年代至今Rap音樂極度壓縮的小鼓音色。演奏者在面對不同音樂風格的音色?#123;整上,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
2:硬體的特性各種不同類型鼓皮、爵士鼓材質、配件(鐵器)的整體配合,影晌了演奏者的音
3:演奏者對音色的主觀感受每位演奏者的音樂背景養成、所受影晌、和對頻率的感受多少會有差異,緣此,同樣的硬體,每位演奏者?#123;出來的音色一定會有所差別。
六:鼓皮選擇的兩大重點
1:先檢查外表,有無折損
2:指尖輕敲鼓皮中心點,有均勻共振則為良品七:決定鼓音色的三要素1:Shells + components(鼓筒所用木料和鼓筒上的各式配件)=Timbre(音質)。2:Head + tuning of the head=tone(音色)。3:suspension system(鼓的懸吊系統)。附註 Timbre= the color of the sound, the nature of the sound。即使換了鼓皮,Timbre sound仍應可清晰分辨出來。
八:?#123;音前的檢查1: 換鼓皮前先用手輕磨鼓的木框邊(bearing edge),若圓滑平整則屬良品,可均勻承受鼓皮?#123;音後的張力。2:置於鼓皮上的鐵圈(rim)也須置於平整地板上或?房流理台上檢查是否平整。3:檢查鼓皮(見title 6)九:2-key?#123;音法(雙鼓鎖?#123;音法)A:優點1:節省時間2:?#123;音鎖(tension rod)置入?#123;音節(tuning lug)後的轉圈數也較精準(小鼓通常有8或10個 tuning lug。Tom Tom有6個或8個) B:步驟(針對小鼓和Tom Tom)1:新鼓皮置於鼓上,?#123;音鎖(tension rod)鎖進?#123;音節(tuning lug)含上即可。2:將2個鼓鎖置於對角的兩側,順時針轉到開始咬合即停止。3:順時針略過一個?#123;音節,重覆步驟2。4:重覆步驟3。5:開始對角鎖緊每一個咬合在?#123;音節內的?#123;音鎖(漸序,勿一次即定位)。6:鎖至非常緊狀態,然後開始放鬆?#123;音至適當音高和彈性(touch)。7:下鼓皮保持適中松緊,保持共振(resonant)。建議:原則上,上下鼓皮的音高(pitch)可?#123;成一致。上鼓皮(打擊面-batter)通常?#123;緊些,以呼應現代音樂的潮流。 C:步驟(針對大鼓)1:大鼓內置放適中毛毯蛉躋舨劑峽快洞驌裘妗?br /> 2:打擊面?#123;松則低音產生。3:大鼓共振面反映音高(pitch)和音色(tone),非常重要。弱音材料勿靠於共振面鼓皮。4:大鼓、tom tom、floor tom ?#123;音有其一致性和協?#123;性。
⑻ 架子鼓的打擊麵皮 鼓皮 沙袋麵皮 功能和的區別
共鳴皮就是我們所說的底皮,是鼓的底部安裝的那張稍微薄一點的皮,同打擊皮和鼓腔產生共鳴作用的就叫共鳴皮(俗稱底皮)。
打擊麵皮俗稱麵皮,就是用來擊打的那一張皮,分很多種,每種的功能不太一樣但也差不了太多,細節的音色處理會稍有不同的。噴砂皮是軍鼓麵皮上顏色呈白色的,但你用手去摸的話手感很光滑。磨砂皮和上者一樣,只是摸起來會有刺手的感覺(因為是磨砂)。沙袋是底皮下面那一根根金屬絲組成的,什麼材料我也不清楚,好像有銅也有鋼的,這個研究得不深,好的沙袋會讓一個軍鼓的共鳴效果好,原理其實我也不清楚的,但好的沙袋很貴就是,因為是材料和做工的區別了。
⑼ [架子鼓]鼓皮的選擇!
可以只換麵皮。
個人建議,對於低端鼓,買套一般的國產雙層油皮就對了,沒必要上下皮一起換。鼓皮的作用是對鼓的音色進行一定空間的提升,這個提升的前提是鼓的共鳴腔材料得比較好。所以,一般的國產鼓,完全沒必要上下一起換,音色湊合就行了。
⑽ 升級架子鼓
建議先換軍鼓吧,至於什麼價位的就看你有多少錢了,呵呵
還有閑錢就換鼓皮,肯定有好效果的,你可以選apa的雙油皮,或者台產Remo的雙油,如果你會調鼓的話,馬上就是質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