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原因能導致小葉紫檀手串出油
小葉紫檀首飾戴久了,自然會出油。有很多人通過「盤玩」後,讓小葉紫檀出油,以達到防止開裂的效果。
小葉紫檀手串的盤玩方式:
1)要先把珠子表面的臟的物質以及蠟層擦去,用搓澡巾即可,大約每天二三個小時,堅持兩天即可。再用柔軟的棉布盤搓一個星期.如果搓小葉紫檀手串,軟布表面會有紅色的痕跡,這時你不要慌張,不會影響紫檀手串的質量。
2)再自然放置一個星期,讓珠子自然乾燥同時小葉紫檀手串很容易被氧化,然後形成一層氧化膜。這點其實可以保護紫檀,防止繼續被氧化,氧化過程就是在自然放置時發生的。
3)開始用手盤。手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須清潔乾爽,如果有汗要戴紗布手套。大約一天可以盤30分鍾左右,一共大約盤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這時你會發掘一現象,干手盤珠子有一種粘阻感,這說明珠子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
4)形成包漿以後,就是包漿的硬化了,大約自然放置一星期。
5)重復進行3和4的過程,一共經歷3個月的時間,這時的珠子就盤好了,你會發現珠子表面有很靈氣的光澤,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有反射光。
以上就是小葉紫檀手串盤的過程,雖然時間很長,但是看到自己的成就的時候,就不會感覺到累和枯燥了,相反那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B. 橄欖核手串上紅油是什麼油
橄欖核手串上的紅油一般指的是橄欖油,而這些橄欖油起到的作用,往往是保護橄欖核手串表皮的油潤度,不要塗抹其他的油質物品
C. 什麼手串油性大
絳真香手串的油性非常大,其次是小葉紫檀。同樣是打成木粉,絳真香的木屑會象粘土一樣黏在容器內部,小葉紫檀也會粘,但粘得沒有降真香厚。
D. 我的手串油性大是什麼原因,用油浸泡了嗎
沒准哦,現在的確有這種做發
最近看到一個廣告上說「流油的紫檀」。大概意思是他家的料切開後會在切面慢慢滲出油滴,油性大、老料等等。說老實話,甭管內行外行,誰第一眼看這個說法的時候能不被嚇了一跳啊?可是仔細想想,就算是能榨油的花生,切開也不能看到油滴滲出來啊,好歹小葉紫檀它是木料不是肥肉啊!
再者說了,老料裡面的水分早就幹了,油性再大也不至於直接就能滲出來。那麼,就有藏友問了:真正油性大的小葉紫檀,能看見油嗎?答案是能!但是並不是切開就可以看到。如果您手頭有一塊油性比較大的料的話,可以稍微損失一點做一個小實驗:用刀切下一小片,然後點燃它。這時仔細觀察,可以看見離火焰比較近、但是還沒燃燒的部分,表面會有少許油脂沸騰。同時,可以聞到紫檀那種特殊的味道,這其實就是紫檀葯用部分的那種成分。那麼問題來了:那種所謂切開就流油的老料是怎麼來的呢?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採用了一種作假的方法——蠟煮法。市場上油性大的老料比較受歡迎,可是那有那麼多老料啊?於是把新料加工成老料就成為一種手段了。具體做法是先加色煮,再蠟煮或一定比例的油煮或泡。加工之後,外表看跟老料一樣。密度甚至還更大。切開後,在溫度稍高的情況下,就能滲出油滴或蠟滴。
對於這種「流油料」,長時間盤玩後就能看出倪端。不過在剛購買的時候怎麼發現呢?很簡單,還是密度法,拿到手串後量一下重量,看看密度(回復「密度」,查看小葉紫檀手串密度對照表)。再觀察一下棕眼和紋絡:如果紋絡很粗,但是密度很大,那就要小心了。還有一些商販用別的紋絡相近的木材也採用這種方法,仿造紫檀。總之,一定要抓住密度這個主要因素,結合觀察紋絡。
再來說說盤玩,小葉紫檀手串需要盤玩,日久天長會有比較自然的包漿,顏色也逐漸變深。現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新件在正式上手前要先用軟毛巾或軟布盤上一段時間,然後再上手。不少賣家為了讓自己的貨看起來油性足,在最後打磨後再打蠟或上油,還有的進行高拋光,甚至達到5000目。對真正的玩家來說,這些其實不可取。
上蠟或上油,雖然看起來很光亮,好像油性很足,但是這種方法不利於以後的把玩。而且這種方法產生的油性不自然,木材本身的紋絡很浮,老玩家很忌諱這種成色。5000目高拋光也是如此,影響將來包漿的形成。畢竟這是木質,不是翡翠、鑽石一類的礦物,不管怎麼加工,還是需要保持木質本身的特點才比較自然。
我還搜集了很多這種資料,可以轉走方便鑒別
E. 木頭手串出油是怎麼回事
黑檀木正常時有油性的。時間長不盤油就會在珠子表面形成。這也是手串包漿的原因之一,也說明你的手串木質不錯,油性很高。
F. 文玩中的「油性」到底是什麼 為何所有文玩里都能聽到
文玩的種類那可真的是海了去了,菩提類的、檀木類的、葫蘆類的、玉石把件也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哪一種的都能聽到「油性」這個詞,連玉石都有油性的說法,那麼這個萬金油的文玩詞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油性好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手串,但是很好的手串油性一定不會太差的。
G. 京八手核桃手串油性有什麼關系
京巴手核桃手串油性有什麼關系?因為油性的核桃手串兒它不容易干,練好保存。
H. 手串「包漿」到底是樹油還是「人油」
手串中的紫檀、黃花梨、老山檀、沉香等珍貴木材內部都具有油性,通過長時間正確把玩,佛珠手串本身油脂慢慢外泄,和空氣接觸後慢慢氧化互相融通的結果。金絲楠油性不打,需要有耐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珠友們用佛珠手串在大汗手裡長期盤搓,再來點頭油、臉油、鼻子油等等,珠子表面形成黑乎乎的一層,這不是所謂的「包漿」,而是一層老油泥。
I. 如何給手串「上油」
給手串上油的方法自然比打蠟來的容易,操作簡單而且家家可能都有。那下面給大家說說該如何「上油」,上的什麼「油」。這里的「油」,一定是透明、無色、無味、粘度低的「油」。
木質手串上油,切記是硅油和BABY油。硅油:無色、無味、無毒,有較高的耐熱、耐水性,更因為硅油具有較小的表面張力,在它的保護下,可以減少手串的干縮、濕漲,使手串更不容易開裂。
但是,硅油有一定的粘性,不易揮發,這就要求用過硅油後,一定要用手套擦拭「干凈」,在粘性的作用下,只要硅油在手串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硅油膜,就可以了,不可貪多。
可將一、兩滴硅油直接點在手套上,將手套上的硅油揉均,揉開,看起來似有若無的感覺,再用手套盤玩,硅油會自然的附著在手串上,只要有那麼一點點,就足夠了。
BABY油是一種嬰兒用的潤膚霜,無色透明,屬於沒什麼黏度的油性液體,性能溫和,家裡如果有寶寶,給嬰兒做撫觸的時候肯定都用過,具有濕潤皮膚的作用。由於粘度低,滲透性相對較好,所以在用油的時候,可以適當加點量,不會使手串有黏糊糊的感覺,而且保持時間也比較長。
也有說法, BABY油有溶解油污和去垢的性能,不知道在手串上能不能達到去污的作用。 木質手串「上油」切勿上食用油,因為大部分食用油和橄欖油都是加工提取的,往往還帶有顏色,
上過之後,顏色自然加深變重!橄欖油相對還湊合,雖有顏色,但基本沒有味道,粘性也尚可,更適用於橄欖核的盤摸把玩。家裡炒菜用的食用油是萬萬使不得的,不但粘稠不易清洗,沾灰落土免不了的同時,還有各種味道,久而久之,還會散發一種味道,到時只怕是「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一些手串的時常保養及注意事項
未盤過的手串最好先戴上白棉線手套持用盤玩,不要用手直接去盤玩。待經過白手套持用盤玩大約一周,珠體表面出現一定光亮之後,再轉為用手直接盤玩。經這樣如法盤玩一兩年後,表面就會產生穩定的包漿。
尤其是哪些由小葉紫檀、黃花梨,金絲楠木等材質製作成的手串,將會出現玻璃光澤,非常漂亮。
木質手串通常不喜歡人的汗液,在持用和盤玩過程中,應切忌手上有汗。因為經汗手盤過的不僅珠體表面容易發黑,而且很難形成光澤。在持用盤玩時,通常手上感覺滑而不澀時為最好。一旦手感發澀,說明手已出汗,此時最好暫時中止盤玩,待手上汗液消失後再盤。
由於木質手串受潮後,容易發漲,甚至可能導致開裂,因此,如果木質手串上一旦不慎沾水,應立即用干凈柔軟的布料將其擦乾,切忌暴曬或風干。最好再戴白棉線手套盤玩數日,使其恢復原貌。
由於有些木材(例如小葉紫檀)本身會分泌油脂,如果持用者特意添加太多的油或蠟,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剛剛購請回來的木質手串,不要急於上油或塗蠟。最好戴白線手套盤玩至珠體表面不掉顏色,並出現琥珀感為止。
沉香手串很怕曝曬,強烈的陽光會使木頭變質,所以佩戴木製手串時最好不要讓其暴露在超過攝氏40度的溫度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木質類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