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耳朵里老是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耳朵里總是油油的,我覺得應該是耳朵有濕疹的關系,平時應該保持耳朵的清潔乾燥,不要總是摳耳,容易造成感染
『貳』 人的耳朵為什麼會出油這是身體的正常分泌嗎
油耳朵是人體正常的分泌現象,它與人體健康與否沒有直接的聯系,所以對於身體出現油耳朵的現象,大家不必過於驚慌,做好日常耳朵清潔工作即可,其實油耳朵的出現於耳屎的形成密不可分,在我們耳朵外耳道這個位置,有著非常豐富的皮脂腺,它們定期分泌淡黃色液體,如果這些液體凝固得快,即形成我們常見的耳屎,如果凝固不徹底,兼有水分,便形成油耳。
油耳不可怕,定期清潔保持外耳道干凈便可以,如果不時常清潔,那麼油耳上面附著的異物便會越來越多,這些異物堆積越來越多,人體自清潔功能難以將其排出,那麼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到我們的聽力,所以聽力下降,很有可能是你沒經常挖耳屎呢。
『叄』 耳朵里老是感覺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1、中耳炎
這是耳朵感覺油油的常見原因,中耳是耳膜後面的耳朵部分,包含聽小骨(幫助傳導聲音的小骨頭),在聽力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當細菌或病毒進入中耳時,它們會引起感染,從而導致液體積聚在鼓膜後面,過多的液體會刺破耳膜,然後流出。
而滲出液的中耳炎在 1 至 3 歲的兒童中很常見,其特徵是液體積聚在未穿孔的鼓膜後面。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滲出性中耳炎有發展成慢性不可逆聽力損失的風險。
此外,當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去看醫生時,經常會發現有滲出液的中耳炎。
在兒童中,聽力損失通常發生在雙耳,而在成人中,通常是單側的。不同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差異很大。如果雙耳聽力損失達到30dB以上,就會極大地影響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
2、耳朵受到傷害
這也是耳朵異常的一個原因,當我們不小心將棉簽插入太深時,可能會導致耳朵受傷。
飛行或潛水時耳朵壓力增加也是一個原因。此時,耳膜也可能受損。
3、外耳道炎症
俗稱游泳耳病,當外耳道接觸大量水時,細菌或真菌就有機會生長並引起感染。此外,過於潮濕的耳朵皮膚更容易受到傷害,為病原體滲透創造條件。
這種疾病不僅發生在游泳者身上,外耳道皮膚有損傷時也會發生。可能是濕疹,一種刺激耳朵的異物。該病常伴有其他症狀,如外耳道疼痛、腫脹和發紅。
『肆』 很多人的耳朵,總是很油,影響因素有哪幾個
影響耳朵油的因素有遺傳和生病這兩個原因。油耳在分泌耳屎的同時還會排出一些粘稠的物質,這些物質會使我們的耳朵內部不幹燥。有的人會是油耳是因為基因決定的,也就是遺傳導致的。如果你的父母當中有油耳,那你很有可能會因為遺傳而出現油耳,不過不是百分百遺傳。
很多人沒事就會掏耳朵,頻繁的掏耳朵對耳朵傷害非常大。我們的耳朵有一定的自潔能力,所以不需要頻繁的清理。當耳朵內部出現過多的分泌時,我們這時可以掏耳朵。因為耳朵的自潔能力很難排除過多的分泌物。
『伍』 耳朵老感覺油油的是怎麼回事
耳朵出油在臨床上主要是見於耳部濕疹和耳部脂溢性皮炎。查體可見耳部皮膚輕度充血,毛囊發炎,局部油脂腺分泌旺盛,上皮增生脫落,分泌油脂增多。
患者自覺局部瘙癢明顯,一般與患者缺乏維生素B族及局部真菌過度繁殖、感染有關。治療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通常可外用酮康唑軟膏、魚肝油氧化鋅軟膏或地奈德乳膏,每日2次外用,療程為一周。
同時需口服維生素B6及維生素C丸,需清淡飲食,保證睡眠,避免過度油膩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耳朵出油的症狀可逐漸緩解。
『陸』 為什麼耳朵里會有油
油耳與遺傳等因素有關,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治療,更不會傳染給他人。油耳的發生與人種有關,有文章統計,白人佔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如果耳屎逐漸凝聚成團不能自行排出去,甚至阻塞耳道時,稱之為耵聹栓塞,會引起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適。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運動、洗澡、游泳、咀嚼時,耵聹會隨著下頜關節運動而自行排出。耵聹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的油耳患者,建議定期到醫院清理即可。
(6)耳朵為什麼有油性的擴展閱讀
耳屎的醫學名稱叫「耵聹」,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有油脂、蛋白質和黃色素,還有少量水分以及鉀、鈉等元素。雖然它的名字有點惡心,但它是有用的,包括殺菌,抑制真菌生長,保護外耳道皮膚,黏附灰塵、小蟲,防止異物直接侵犯鼓膜等。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的耵聹是乾燥呈淡黃色的屑狀或片狀物質,也就是「乾性耵聹」。還有一部分人,由於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別多,排出的是深黃色或是棕黃色油性黏稠物質,尚未乾燥時就已積滿外耳道,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耵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