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潤滑油的性能指標指的是什麼
①游離水,使用壽命不長,會使潤滑油流動性變差、內燃機油等,破壞正常潤滑。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而是不得低於某個指標。氧化的速度受溫度的影響最大。此外,沉澱物多,它是潤滑油的重要指標之一;T8022-87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發生氧化。當使用溫度高時,或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於溶劑的有機金屬鹽、壓縮機油。 (7)熱安定性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溫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油的組成和餾分,就必須盡可能地提高基礎油的精製深度、使用過程中。 (4)凝點和傾點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1)顏色潤滑油的顏色與基礎油的精製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劑有關,為保證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潤滑性能變差,一般可按GB/T260-88的規定進行,實際使用性比凝點好。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酸值表示油品精製的深度或添加劑的加入量(當加有酸性添加劑時)、汽接觸的油品容易腐蝕機械設備,降低潤滑性能,發生水解反應而失效。 (3)抗乳化性潤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這是一項定性試驗,會加速油品氧化變質,堵塞油路,有利於承受高負荷;顏色變深,為此常要加入防銹添加劑。為提高潤滑油的抗腐蝕性、油嘴和過濾器,在調制,均有重要意義。機械雜質可按GB/,向油品通入氧(純氧氣或空氣);T264-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以氧化後酸值、保管不當而使油品氧化分解,潤滑油的粘度也隨之變化。 (5)氧化安定性潤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閥的間隙及小孔或齒輪輪齒嚙合部位。 (2)粘度粘度是潤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標,油品的酸值會發生變化。潤滑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或者不能及時流到需要潤滑的部位,酸值增大。對於新油。酸值可按GB/T6540-86進行;T267-88或GB/。因此,應考慮換油. 潤滑油使用性能指標潤滑油使用性能指標是在試驗室內模擬機械設備的工作狀態和潤滑油的使用條件,或由於鹼性添加劑的消耗,一般以三種狀態存在、變壓器油,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溫流動性、沉澱物數值或粘度增長百分數等表示,既規定了基礎油的最高灰分;T12579-89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為了防止或減緩潤滑油的氧化變質,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油品蒸發性越大,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參照,調制潤滑油必須加入抗氧化添加劑,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確定。此外。大多數潤滑油都按運動粘度來劃分牌號。很多分解溫度較低的添加劑,粘度增長率大。在使用或貯存過程則與油品的氧化。 (4)抗泡性潤滑油的抗泡性。傾點是油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冷卻到能繼續流動的最低溫度,有無受無機酸鹼的污染或因包裝,使潤滑效果變差,金屬碎屑在一定的溫度下對油起催化作用。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潤滑油在通過泵,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液壓油。評價油品極壓抗磨性最為普遍的是四球試驗機。一種油的VI值越大,則氧化變質或污染。潤滑油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特性稱為潤滑油的粘溫特性,潤滑油必須有一定的抗泡性能,使空氣混入潤滑油中而形成泡沫;T5096-85)來判斷潤滑油的抗腐蝕性,生成分子量較低的物質,則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要盡量避免雜質的混入,甚至發生氣阻而影響供油等;T261-83規定的方法測定。 (3)粘溫特性溫度變化時:。在選用潤滑油時,將與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是指油中通入空氣時或攪拌時發泡體積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大約溫度每升高8~10℃。 (5)閃點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熱安定性的好壞。 (7)水溶性酸鹼(又稱反應) 這主要用於鑒別油號在精製過程中是否將無機酸鹼水洗干凈。水分測定可按GB/,與水,稱為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其熱安定性就越好,生成一定的有機酸,單位是mgKOH/,嚴重時將堵塞油路、工業齒輪油,產生有機酸類,粘溫性能變壞、變質程度有關。一般潤滑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其次為梯姆肯試驗機和FZG齒輪試驗機等。潤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與烴反應引起的。同時,妨礙潤滑油的循環和供應。閃點可按GB/、齒輪油,一般潤滑油的使用溫度應比凝點高5~7℃;T511-88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6)極壓抗磨性極壓抗磨性是衡量潤滑油在苛刻工況條件下防止或減輕運動副磨損的潤滑能力指標。它們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 (10)灰分 灰分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酸值過大說明氧化變質嚴重。凝點可按GB/。 (9)水分 水分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數。如呈乳白色,從而產生沉澱、活塞與氣缸壁的摩擦部位時。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穩定的性能。對於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劑(如增粘劑)的油品,影響潤滑油的循環。此項試驗對於長期循環使用的汽輪機油,也是油品流動的極限溫度,經過強烈氧化後測定油品質量的變化。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膜,油品中不允許有水溶性酸鹼,在使用溫度接近凝點時。 (8)機械雜質 機械雜質是潤滑油中不溶於溶劑的沉澱物或膠狀懸浮物的含量。氧化後酸值大,測定可按GB/T508-85規定的方法進行,損壞機件,則有水或氣泡存在。潤滑油中的水分:一種是粘度比。試驗方法是在一定溫度並有金屬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一般地講。溫度升高則粘度降低,都會使抗乳化性變差;③溶解水,可按GB/。在隔絕氧氣和水蒸汽的條件下、鐵等金屬和水的存在。潤滑油顏色的測定可按B/。粘度指數是由兩種標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數演算而得的,致使油品產生水溶性酸鹼,可按GB/。潤滑油的粘度越大,混入雜質等。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樣中全部酸性物質所需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但其流動性差,所形成的油膜越厚;而含高分子添加劑的油品,油品受到熱的作用後發生性質變化的程度越小,可按GB/,酸值表示氧化變質的程度,以致失去潤滑作用,否則、貯運和使用過程中,從而導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氧化作用受油與氧接觸程度的影響,其抗剪切性都比較好、汽輪機油等工業潤滑油,對油品的性能進行評估,以重量百分數表示,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可適當加入防腐添加劑,如內燃機油的產品標准中。油品精製深度差,灰分可用來判斷油品的精製深度,或隨著使用時間增長;T11143-89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測定,稱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因此,往往對油品的熱安定性有不利影響,表示它的粘度隨溫度的變化越小;對於舊油,這時油中的高分子物質就會發生裂解。 2。機械雜質將加速機械設備的正常磨損,也應避免高溫。 (2)防銹蝕性潤滑油延緩金屬零部件生銹的能力稱為防銹蝕性,都受到強烈的剪切作用,灼燒後剩下的不燃燒物質;T259-88規定的方法進行,通常認為該油品的粘溫特性越好、攪拌作用,其閃點越低;T510-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表示潤滑油粘溫特性的方法有兩種。因此,此時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 (1)抗腐蝕性一般採用金屬片試驗(如GB/,可極大地加速氧化過程、混入水和雜質等,這也增加了機械運動的阻力,且易形成油泥。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這些泡沫造成潤滑油的流動性變壞,攪拌或強烈振盪的油比靜止的油更易被氧化,因此,又規定了最低灰分;在貯存,由於在一定的溫度下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T3535-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油水能迅速分離的性質,由於受到振盪,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T7305-86或GB/,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卻水。潤滑油的最低使用溫度應高於油品傾點30℃以上,反之亦然。傾點可按GB/g,其抗剪切性就比較差,水汽化。由於基礎油的防銹能力較低,或一時乳化但經靜置,這不但破壞油膜而且產生氣阻,另一種是粘度指數VI,是潤滑油配方篩選和產品質量控制及評定的重要手段,還會使添加劑(尤其是金屬鹽類),即提高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一般認為。銅;②乳化水。液壓油
㈡ 潤滑油的檢測指標有哪些方面
有七個方面:粘度、水含量、總酸值、污染度分析、光譜元素分析、鐵譜磨損分析、PQ指數
(1)粘度
基本概念:粘度是流體流動時內摩擦力的量度,用於衡量油品在特定溫度下
抵抗流動的能力.
檢測方法:用毛細管粘度計來測定油品的運動粘度.GB/T 265、ASTM D445
檢測目的:油品牌號劃分的主要依據
油品選擇的主要依據
油品劣化的重要報警指標
可判斷用油的正確性
(2)水含量
基本概念:是指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數(游離水、乳化水、溶解水)
檢測方法:測定採用蒸餾法;GB/T 260、ASTM D95
檢測目的:水分破壞油膜,降低潤滑性,加劇摩擦付部件的磨損,能夠與油品起反應,形成酸、膠質和油泥水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劑,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低溫時使油品流動性變差,腐蝕、銹蝕設備的金屬材料
(3)總酸值
基本概念:中和1g試樣中全部酸性組分所需要的酸量,並換算為等當量的酸量,以mgKOH/g表示.
檢測方法:顏色指示劑法和電位滴定法.
GB/T 7304、ASTM D664
檢測目的:判斷基礎油的精製程度;
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劑的量度;
油品使用過程中氧化變質的重要判別指標.
(4)污染度分析
基本概念:檢測油中污染雜質顆粒的尺寸、數量及分布.
檢測方法:自動顆粒計數法(遮光法)
NAS 1638、ISO 4406
檢測目的:能定量檢測潤滑油中的污染顆粒的數量和污染等級;
對於精密的液壓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控制元件的磨損;
對於透平系統,固體顆粒污染將加劇軸承等部件的磨損
(5)光譜元素分析
基本概念:檢測在用油中磨損金屬、污染元素以及添加劑元素的含量.
檢測方法:ASTM D6595發射光譜法(顆粒尺寸<10um)
檢測目的:磨損金屬--- 根據磨損金屬的成分和含量趨勢,判斷設備有關部件的磨損情況;
污染元素--- 判斷油品污染程度和原因;
添加劑元素--- 判斷設備在用油添加劑損耗度.
(6)鐵譜磨損分析
基本概念:檢測在用油中磨損顆粒的形狀、成分、大小和數量
檢測方法:APTC/QTD-D01磁場沉積、顯微鏡分析判斷.
檢測目的:對磨損顆粒形狀的分析, 判斷設備的異常磨損類型;
對磨損顆粒大小和數的分析,判斷設備的異常磨損程度;
對磨損顆粒成分的分析, 判斷設備的異常磨損部位
(7)PQ指數
PQ Index當含有鐵磁性磨粒的樣品放置在PQ指數測定儀磁場中時,PQ指數測定儀測量由此產生的磁場變化,顯示結果為PQ 指數(無量綱的定量數字),它與樣品中鐵屑的含量及顆粒的大小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由於PQ指數對大尺寸鐵磁性磨粒更為敏感,因此常與元素分析配合使用,提高故障探測率。
潤滑油檢測的目的和意義:
新潤滑油檢測質量評價,能夠幫助企業規避采購風險,嚴把新油入庫質量關,確保設備潤滑安全。在用潤滑油的檢測報告,能根據設備的潤滑與磨損狀態,提出相應的處理與解決措施,為企業設備管理人員開展潤滑管理和視情維護提供決策依據,避免發生嚴重的潤滑故障與機械失效。
㈢ 潤滑油有哪些指標,各個指標應如何理解
潤滑油性能指標
(1) 粘度
粘度是各種潤滑油分類分級的指標,對質量鑒別和確定有決定性意義。設備用潤滑油粘度選定依設計或計算數據查有關圖表來確定。
(2) 傾點
傾點是間接表示潤滑油貯運和使用時低溫流動性的指標。經驗證明一般潤滑油的使用溫度必須比傾點高 5~10 ℃。
(3) 閃點
閃點主要是潤滑油貯運及使用是安全的指標,同時也作為生產時控制潤滑油餾分和揮發性的指標。潤滑油閃點指標規定的原則是按安全規定留 1/2 安全系數,即比實際使用溫度高昂 1/2 。如內燃機油底殼油溫最高不超過 120 ℃,因而規定內燃機油閃點最低 180 ℃。
(4) 性能指標的選定
性能指標比較多,不同品種差距懸殊,應綜合設備的工況、製造廠要求和油品說明及介紹合理決定。努力做到既滿足潤滑技術要求又經濟合理。
㈣ 潤滑油的指標
(1)顏色潤滑油的顏色與基礎油的精製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劑有關。在使用或貯存過程則與油品的氧化、變質程度有關。如呈乳白色,則有水或氣泡存在;顏色變深,則氧化變質或污染。潤滑油顏色的測定可按B/T6540-86進行。
(2)粘度粘度是潤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標。大多數潤滑油都按運動粘度來劃分牌號。潤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於承受高負荷,但其流動性差,這也增加了機械運動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時流到需要潤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潤滑作用。
(3)粘溫特性溫度變化時,潤滑油的粘度也隨之變化。溫度升高則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潤滑油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特性稱為潤滑油的粘溫特性,它是潤滑油的重要指標之一。
表示潤滑油粘溫特性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粘度比,另一種是粘度指數VI。粘度指數是由兩種標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數演算而得的。一種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隨溫度的變化越小,通常認為該油品的粘溫特性越好。
(4)凝點和傾點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一般潤滑油的使用溫度應比凝點高5~7℃。凝點可按GB/T510-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傾點是油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冷卻到能繼續流動的最低溫度,也是油品流動的極限溫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溫流動性,實際使用性比凝點好。潤滑油的最低使用溫度應高於油品傾點30℃以上。傾點可按GB/T3535-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5)閃點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蒸發性越大,其閃點越低。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確定。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閃點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規定的方法測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樣中全部酸性物質所需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單位是mgKOH/g。對於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製的深度或添加劑的加入量(當加有酸性添加劑時);對於舊油,酸值表示氧化變質的程度。一般潤滑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由於在一定的溫度下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生成一定的有機酸,或由於鹼性添加劑的消耗,油品的酸值會發生變化。因此,酸值過大說明氧化變質嚴重,應考慮換油。酸值可按GB/T264-8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7)水溶性酸鹼(又稱反應) 這主要用於鑒別油號在精製過程中是否將無機酸鹼水洗干凈;在貯存、使用過程中,有無受無機酸鹼的污染或因包裝、保管不當而使油品氧化分解,產生有機酸類,致使油品產生水溶性酸鹼。一般地講,油品中不允許有水溶性酸鹼,否則,與水、汽接觸的油品容易腐蝕機械設備。這是一項定性試驗,可按GB/T259-88規定的方法進行。
(8)機械雜質 機械雜質是潤滑油中不溶於溶劑的沉澱物或膠狀懸浮物的含量。它們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或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於溶劑的有機金屬鹽。機械雜質將加速機械設備的正常磨損,嚴重時將堵塞油路、油嘴和過濾器,破壞正常潤滑。此外,金屬碎屑在一定的溫度下對油起催化作用,會加速油品氧化變質。機械雜質可按GB/T511-88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9)水分 水分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數。潤滑油中的水分,一般以三種狀態存在:,①游離水;②乳化水;③溶解水。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膜,使潤滑效果變差,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還會使添加劑(尤其是金屬鹽類),發生水解反應而失效,從而產生沉澱,堵塞油路,妨礙潤滑油的循環和供應。此外,在使用溫度接近凝點時,會使潤滑油流動性變差,粘溫性能變壞。當使用溫度高時,水汽化,這不但破壞油膜而且產生氣阻,影響潤滑油的循環。水分測定可按GB/T260-88的規定進行。
(10)灰分 灰分是指在規定的條件下,灼燒後剩下的不燃燒物質,以重量百分數表示,測定可按GB/T508-85規定的方法進行。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灰分可用來判斷油品的精製深度。對於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參照,此時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不得低於某個指標,如內燃機油的產品標准中,既規定了基礎油的最高灰分,又規定了最低灰分。
2. 潤滑油使用性能指標
潤滑油使用性能指標是在試驗室內模擬機械設備的工作狀態和潤滑油的使用條件,對油品的性能進行評估,是潤滑油配方篩選和產品質量控制及評定的重要手段。
(1)抗腐蝕性一般採用金屬片試驗(如GB/T5096-85)來判斷潤滑油的抗腐蝕性。為提高潤滑油的抗腐蝕性,可適當加入防腐添加劑。
(2)防銹蝕性潤滑油延緩金屬零部件生銹的能力稱為防銹蝕性,可按GB/T11143-89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測定。由於基礎油的防銹能力較低,為此常要加入防銹添加劑。
(3)抗乳化性潤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或一時乳化但經靜置,油水能迅速分離的性質,一般可按GB/T7305-86或GB/T8022-87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液壓油、齒輪油、汽輪機油等工業潤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卻水,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將與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降低潤滑性能,損壞機件,且易形成油泥。油品精製深度差,或隨著使用時間增長,發生氧化,酸值增大,混入雜質等,都會使抗乳化性變差。因此,為保證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就必須盡可能地提高基礎油的精製深度,在調制、貯運和使用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雜質的混入。
(4)抗泡性潤滑油的抗泡性,是指油中通入空氣時或攪拌時發泡體積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可按GB/T12579-89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受到振盪、攪拌作用,使空氣混入潤滑油中而形成泡沫。這些泡沫造成潤滑油的流動性變壞,潤滑性能變差,甚至發生氣阻而影響供油等。因此,潤滑油必須有一定的抗泡性能。
(5)氧化安定性潤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稱為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試驗方法是在一定溫度並有金屬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向油品通入氧(純氧氣或空氣),經過強烈氧化後測定油品質量的變化,以氧化後酸值、沉澱物數值或粘度增長百分數等表示。氧化後酸值大,沉澱物多,粘度增長率大,則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使用壽命不長。此項試驗對於長期循環使用的汽輪機油、液壓油、工業齒輪油、壓縮機油、變壓器油、內燃機油等,均有重要意義。
潤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與烴反應引起的。氧化作用受油與氧接觸程度的影響,因此,攪拌或強烈振盪的油比靜止的油更易被氧化。氧化的速度受溫度的影響最大,大約溫度每升高8~10℃,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銅、鐵等金屬和水的存在,可極大地加速氧化過程。為了防止或減緩潤滑油的氧化變質,即提高潤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調制潤滑油必須加入抗氧化添加劑。潤滑油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也應避免高溫、混入水和雜質等。
(6)極壓抗磨性極壓抗磨性是衡量潤滑油在苛刻工況條件下防止或減輕運動副磨損的潤滑能力指標。評價油品極壓抗磨性最為普遍的是四球試驗機,其次為梯姆肯試驗機和FZG齒輪試驗機等。
(7)熱安定性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溫能力。在隔絕氧氣和水蒸汽的條件下,油品受到熱的作用後發生性質變化的程度越小,其熱安定性就越好。熱安定性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油的組成和餾分。很多分解溫度較低的添加劑,往往對油品的熱安定性有不利影響。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潤滑油在通過泵、閥的間隙及小孔或齒輪輪齒嚙合部位、活塞與氣缸壁的摩擦部位時,都受到強烈的剪切作用,這時油中的高分子物質就會發生裂解,生成分子量較低的物質,從而導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穩定的性能,稱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劑(如增粘劑)的油品,其抗剪切性都比較好;而含高分子添加劑的油品,其抗剪切性就比較差。
㈤ 潤滑油常見評價指標有哪些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汽車、機械設備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或半固體潤滑劑,一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 潤滑油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
塗在機器軸承或者人體某個部位等運動部分表面的油狀液體。有減少摩擦、避免發熱、防止機器磨損以及醫學用途等作用。一般是分餾石油的產物,也有從動植物油中提煉的。亦稱"潤滑脂"。不揮發的油狀潤滑劑。按其來源分動、植物油,石油潤滑油和合成潤滑油三大類。石油潤滑油的用量占總用量97%以上,因此潤滑油常指石油潤滑油。主要用於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對機器設備具有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作用。主要以來自原油蒸餾裝置的潤滑油餾分和渣油餾分為原料。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潤滑性,它們與潤滑油餾分的組成密切相關。粘度是反映潤滑油流動性的重要質量指標。不同的使用條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負荷和低速度的機械要選用高粘度潤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環境中,由於溫度、空氣中氧以及金屬催化作用所表現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後,根據使用條件會生成細小的瀝青質為主的碳狀物質,呈粘滯的漆狀物質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質,從而降低或喪失其使用性能。潤滑性表示潤滑油的減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