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分離方法
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1、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一系列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與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充分混合,然後把這混合液傾注到無菌的培養皿中,待凝固之後,把這平板倒置在恆箱中培養。單一細胞經過多次增殖後形成一個菌落,取單個菌落製成懸液,重復上述步驟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物。
2、塗布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通過適當的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放在無菌的已經凝固的營養瓊脂平板上,然後用無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釋液均勻地塗布在培養基表面上,經恆溫培養便可以得到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用無菌的接種環取培養物少許在平板上進行劃線。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
4、富集培養法 富集培養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簡單。我們可以創造一些條件只讓所需的微生物生長,在這些條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與其他微生物進行競爭,在生長能力方面遠遠超過其他微生物。所創造的條件包括選擇最適的碳源、能源、溫度、光、pH、滲透壓和氫受體等。在相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下,經過多次重復移種,最後富集的菌株很容易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單菌落。如果要分離一些專性寄生菌,就必須把樣品接種到相應敏感宿主細胞群體中,使其大量生長。通過多次重復移種便可以得到純的寄生菌。
5、厭氧法 在實驗室中,為了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利用裝有原培養基的試管作為培養容器,把這支試管放在沸水0浴中加熱數分鍾,以便逐出培養基中的溶解氧。然後快速冷卻,並進行接種。接種後,加入無菌的石蠟於培養基表面,使培養基與空氣隔絕。另一種方法是,在接種後,利用N2或CO2取代培養基中的氣體,然後在火焰上把試管口密封。有時為了更有效地分離某些厭氧菌,可以把所分離的樣品接種於培養基上,然後再把培養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厭氧培養裝置中。
⑵ 微生物的測定怎麼取樣和培養基的制定和最後的觀察
一般的微生物數目測定的話,是將樣品梯度稀釋,然後取一定的樣,一般是100ul,塗過平板後,培養計數。看看用的是哪個梯度的,三個平行取平均值,乘以稀釋的倍數就是菌在100ul的個數,轉化成ml的話在乘以10,就是濃度了
⑶ 微生物採油的微生物採油機理
微生物採油是技術含量較高的一種提高採收率技術,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層中的生長、繁殖和代謝等生物化學過程,而且包括微生物菌體、微生物營養液、微生物代謝產物在油層中的運移,以及與岩石、油、氣、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氣、水物性的改變,深入研究作用機理顯得尤為重要。
武平倉等[6]對原油受實驗微生物作用生成的氣體進行研究,發現C6以下氣態烴的含量增加幅度達90%—100%;氣體中烴的總含量由28.090%增加到54.145%,增加幅度接近93%。同時有N2、CO2、H2生成。生成氣可改善原油在地層條件下的流動性,大量氣體在油藏中生成也會產生驅油效果。大港油田、青海油田重復試驗證明微生物作用後原油高碳烴密度減少,原油組成改變[7]。Statman 等[8]等對微生物作用前後油樣對比發現作用後油黏度變小。Onyekonwu等[9]對微生物作用前後的油樣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長鏈烴含量相對減少,短鏈烴或中鏈烴含量明顯增加,從而使原油結構中輕質組分含量增加.微生物能作用芳烴可以對芳環上的取代支鏈發生斷鏈作用.,膠質分子中取代基的平均分子鏈長也有變化。原油受微生物作用後生成大量的可帶羰基的化合物如酸、酯、酮等。這些有機物可以很好改變原油物性,使原油變得容易開采,從而提高產量.何正國等還進行了人造岩心驅替實驗,微生物在水驅後的岩心中活動,作用原油,可明顯觀察到有產氣現象出現,對收集到的生物氣進行氣相色譜成份分析得知,微生物作用原油能夠產生短鏈烷烴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有利於產層壓力增加從而提高產量。在注微生物於含原油岩心培養72h後,對各岩心進行水驅,沒有注微生物的對照試驗岩心幾乎無油驅出;而注入微生物的岩心均有油驅出,採收率有明顯提高,且驅出的油粘度變小。對驅出液進行鏡檢,有大量球菌和桿菌存在。包木太[10]等對微生物代謝產物進行分析發現採油微生物代謝過程中除了產酸、生物表面活性劑和氣體等代謝產物外,還產生物聚合物和有機溶劑等,所有這些代謝產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作用於地層原油,改善原油的性質,以利於原油的開采。
一般認為起驅油作用的是微生物產生的氣體和表面活性劑,還有產酸作用、對原油的降解作用[11~14]。微生物注入地層後,通過間隙水與臨近的油滴結合之後運移,微生物吸附於油滴邊界,將烴類分子轉化成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酸、醇,和氣體。有機溶劑溶解於石油,降低其粘度,並通過溶解孔喉中重質長鏈烴類提高有效滲透率;表面活性劑可降低油與岩石和油與水的界面張力,提高驅油效率,改變岩石潤濕性,使岩石更加水濕;消除岩石孔壁油膜,提高油相流動能力;分散乳化原油,降低原油粘度。酸能夠降低油和孔喉中碳酸鹽含量,侵蝕石英和碳酸鹽表面以提高有效滲透率,並通過與碳酸鹽反應產生CO2降低石油粘度,引起油滴膨脹。氣體溶解於油,降低粘度,通過引起油滴膨脹起到物理驅油作用。微生物還產生兩種未知醇類,這些都是微生物在發酵原油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它們有利於改善原油粘度,類似輕度酸化,增加岩石孔隙度,從而提高原油產量。新繁殖的細菌不斷產生並連續起作用,將以前不能流動的石油變成能流動的石油,從而提高了產量。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曾應用微觀模型研究驅油過程,分析微生物產生的表面活性劑對殘余油的增溶、乳化和互溶現象,提出孔隙膠束增溶、孔隙乳化、孔隙兩相界面互溶和孔隙隧滲流等機理[15],但這些機理與化學表面活性劑驅油機理沒有太大本質區別。微生物直接驅油機理主要是:①產生的表面活性物質將水驅條件下不能流動的殘余油乳化,增加原油流動性。②改變岩石表面潤濕性,使油膜從岩石表面剝離,成為流動相。③生物氣溶於原油降低其黏度;原油在生物氣泡表面向前滑動而降低滲流阻力;大孔隙中的大氣泡對液流形成一定阻力,造成」賈敏效應「,具有一定「微觀調剖」作用[16]。概括起來,微生物採油的是通過是改變原油組成性質和改變原油的驅油環境,利用氣泡和微生物尺寸形成的微觀調剖作用,以及微生物附著在岩石表面生長形成生物沉積膜,有利於細菌在空隙中存活與延伸,擴大驅油麵積等因素達到提高採油增產目的的。
根據微生物採油作用機理不同,可以對微生物採油的礦場應用類型分為:微生物強化水驅,周期注微生物採油,微生物選擇性封堵地層,微生物清蠟和降低重油黏度等[17]。
從已知的採油機理可知微生物提高採油率是一種多用途的技術,應用該技術可以解決原油滲透率低、掃油效率低、流度比不利、氣錐進、水錐進、圈閉漬及結蠟結垢等問題, 具體到各種工藝,微生物採油的機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工藝設計可以解決不同領域的問題,這給油田操作者提供了廣泛而多樣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18],不同菌種的代謝產物不盡相同,同一菌種代謝不同營養物的產物也不盡相同,故不同菌種的作用機理有所不同。同一菌種的作用機理往往不止一種。微生物提高原油採收率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微生物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機理還不十分清楚,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⑷ 微生物油脂含量測定方法有哪些請詳細說下
我這有篇論文,介紹的真菌 優質提取方法的。
需要的話M我拉!
⑸ 高中生物 提取精油的方法有什麼
主要就是壓榨法 萃取法 蒸餾法
⑹ 微生物鏡檢的化驗怎麼做
先用干凈的載玻片,用取樣環,用酒精燈燒紅後,取一環均勻塗布在載玻片上(固定),然後用復紅染液染色30秒,用蒸餾水洗去染色液,用酒精燈烤乾,注意不要太燙(太燙容易使菌體變形),然後用油鏡100被觀察。
⑺ 微生物的無菌操作 待測樣品是怎麼取的,不是操作過程。就是操作之前的那個樣品該怎麼取。
樣品保存在哪裡?培養皿?試管?
取樣品要在無菌操作台里進行,帶PE手套,用酒精燈燒一下裝樣品的玻璃器皿的口子,然後就可以取樣了。
⑻ 醫療器械如何做微生物限度實驗,菌液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這個是有國標方法的,以前見過,有的執行行業標准
⑼ 微生物限度檢測,不溶於水的樣品如何處理可以取上清液做嗎
非水溶性供試品
方法1 取供試品5g(或5ml ),加至含溶化的(溫度不超過45℃)5g司盤80、3g單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無菌混合物的燒杯中,用無菌玻棒攪拌成團後,慢慢加人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邊加邊攪拌,使供試品充分乳化,作為1 : 20的供試液。
方法2 取供試品10g,加至含20ml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製法見附錄XII A無菌檢查法中供試品的無菌檢查項下)和無菌玻璃珠的適宜容器中.必要時可增加十四烷酸異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搖,使供試品溶解。然後加入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振搖5~10分鍾,萃取,靜置使油水明顯分層,取其水層作為l : 10的供試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