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椒精油的介紹
從花椒中提取出的揮發性油,是花椒香氣的主要有效成份,每公斤精油相當於60-100公斤原料花椒所具有的香氣程度。可直接或稀釋後用於調制產生花椒的特有香氣,是食品加工企業和香料行業理想的調香原料。
Ⅱ 滿婷青花椒系列產品是用青花椒做的嗎
是以青花椒精油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蟎素具有對人體蠕形蟎、塵蟎等蟎蟲的殺蟎作用。
Ⅲ 滿婷植物抑滿素為什麼以青花椒精油為主要原料
滿婷植物抑滿素以青花椒精油為主要原料是因為青花椒精油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蟎素具有對人體蠕形蟎、塵蟎等蟎蟲的殺蟎作用。
Ⅳ 滿婷在618世界除蟎日推出的青花椒系列產品怎麼樣
滿婷推出的除蟎新品青花椒系列產品以青花椒精油為主要功效成分的植物抑蟎素具有對人體蠕形蟎、塵蟎等蟎蟲的殺蟎作用,將植物抑滿素加入到除蟎皂、除蟎潔面乳、除蟎面霜、除蟎洗發露、除蟎洗衣液、除蟎噴液等除蟎抗菌日化產品為國際首創,可有效起到除蟎抗菌作用。
Ⅳ 花椒油怎麼做
製取工藝
編
通常所說的花椒油與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兩碼事。通過壓榨法或溶劑萃取等方法從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經過精煉即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過有機溶劑萃取或超臨界萃取花椒製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適當比例稀釋成花椒油後方能作為調味油使用。花椒油主要有以下方法製取: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是生產花椒油的傳統方法,被國內絕大多數花椒油廠使用。其做法是:將花椒直接放入熱的食用植物油中加蓋密封,或者將花椒盛入孔徑小於花椒直徑的容器中,將熱的食用植物油徐徐淋入容器中,炸出其香味,使有效成分溶入油中,即得花椒油。
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較大,主要是油溫不好掌握。若溫度過高,花椒中的香味和麻味成分易揮發、分解而損失。若油溫過低,水分不易分離,容易導致油脂酸敗,並且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解,僅有部分進入油中,造成浪費和產品成本偏高,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次,存在著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衛生條件差等缺點。
2.溶劑萃取法
選用沸點在60-70℃的石油醚作溶劑,對花椒進行反復浸提,得到花椒精油,然後與食用植物油進行加熱混合既為花椒油。此方法亦有缺陷,一是溶劑殘留問題導致產品香氣不純。二是加熱過程中溶劑的揮發無形中增加產品成本,且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3.超臨界CO2萃取法
用液態CO2將花椒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即為花椒精油,再配以食用植物油而成。此方法比較先進,生產的花椒油質量較好,但有下列缺陷:一是在花椒採摘季節,使用該方法日處理鮮花椒量有限。該方法溫度為35-40℃,一次萃取時間長,且日處理量不大,因此該方法不適宜花椒搶收季節大生產。二是該方法用於提取鮮花椒時,需將花椒果皮連同花椒籽粉碎或壓片,因花椒籽所含油脂酸價高且有苦味,容易導致產品酸價增高、風味有所改變。三是其生產條件及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要求嚴格,需要昂貴而專門的設備,因而該方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4.壓榨法
分為熱壓榨法和改良冷榨法。熱壓榨法容易導致花椒中的呈香呈味物質大量損失。目前,國內已有廠家使用一種類似物理冷榨法的發明專利技術生產花椒油。
除此之外,還有蒸餾法、水煮法製取花椒油,但已被淘汰。
因花椒產地、採摘時間、生產工藝不同,導致花椒油的酸價、揮發物、色澤等指標有差異。
Ⅵ 花椒油是什麼梗
通常所說的花椒油與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兩碼事。通過壓榨法或溶劑萃取等方法從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經過精煉即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過有機溶劑萃取或超臨界萃取花椒製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適當比例稀釋成花椒油後方能作為調味油使用。花椒油主要有以下方法製取:
1.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
油溶法、油浸法、油淋法是生產花椒油的傳統方法,被國內絕大多數花椒油廠使用。其做法是:將花椒直接放入熱的食用植物油中加蓋密封,或者將花椒盛入孔徑小於花椒直徑的容器中,將熱的食用植物油徐徐淋入容器中,炸出其香味,使有效成分溶入油中,即得花椒油。
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較大,主要是油溫不好掌握。若溫度過高,花椒中的香味和麻味成分易揮發、分解而損失。若油溫過低,水分不易分離,容易導致油脂酸敗,並且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解,僅有部分進入油中,造成浪費和產品成本偏高,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次,存在著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衛生條件差等缺點。
2.溶劑萃取法
選用沸點在60-70℃的石油醚作溶劑,對花椒進行反復浸提,得到花椒精油,然後與食用植物油進行加熱混合既為花椒油。此方法亦有缺陷,一是溶劑殘留問題導致產品香氣不純。二是加熱過程中溶劑的揮發無形中增加產品成本,且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3.超臨界CO2萃取法
用液態CO2將花椒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即為花椒精油,再配以食用植物油而成。此方法比較先進,生產的花椒油質量較好,但有下列缺陷:一是在花椒採摘季節,使用該方法日處理鮮花椒量有限。該方法溫度為35-40℃,一次萃取時間長,且日處理量不大,因此該方法不適宜花椒搶收季節大生產。二是該方法用於提取鮮花椒時,需將花椒果皮連同花椒籽粉碎或壓片,因花椒籽所含油脂酸價高且有苦味,容易導致產品酸價增高、風味有所改變。三是其生產條件及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要求嚴格,需要昂貴而專門的設備,因而該方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4.壓榨法
分為熱壓榨法和改良冷榨法。熱壓榨法容易導致花椒中的呈香呈味物質大量損失。國內已有廠家使用一種類似物理冷榨法的發明專利技術生產花椒油。
除此之外,還有蒸餾法、水煮法製取花椒油,但已被淘汰。
因花椒產地、採摘時間、生產工藝不同,導致花椒油的酸價、揮發物、色澤等指標有差異。
做法編輯
原料:川花椒150克 生薑50克 大蒜50克 蔥白100克 八角5克 色拉油1500克
製法:
1、生薑去皮拍破;大蒜切成指甲片;蔥白拍破。
2、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五六成熱,投入生薑、大蒜、蔥白炸香,再下入花椒、八角炒出味,鍋離火,晾涼後打去料渣,將油裝入容器內,即可隨時取用。
特點:油汁清亮,味麻香濃。
適用范圍:熗、拌類冷盤及炒、燒類熱菜,如「溫拌腰絲」、「熗土豆絲」、「火爆腰塊」、「麻辣豆腐」等
Ⅶ 青花椒和紅花椒有什麼區別,各有什麼用途
兩者沒有本質區別。
1:兩者都屬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本植物,其果實呈紅色或綠色,種子呈黑色,性熱,含揮發油,味辛香。
2:有的紅花椒品種會比青花椒更麻一些。花椒產品具有「麻味純正、氣味清香」等特點,被譽為「八大調味品」之一,是家庭常用烹飪調料和中葯配料。
3:其中:花椒果皮,可提供食品的麻味和花椒風味,具有除腥去膻的作用。
4:花椒籽,可提取毛油,用於化工,經精煉製成高級保健食用油;籽粕富含蛋白和微量元素,可作飼料、有機肥等;提取生物活性物質。
5:花椒葉,可作涼拌菜、醬腌菜等食用蔬菜;製成花椒葉茶銷售;可提取芳香油,作為調配食用香精的原料。
拓展資料:
花椒(學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芸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7米;莖幹上的刺,枝有短刺,當年生枝被短柔毛。葉軸常有甚狹窄的葉翼;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稀披針形,葉緣有細裂齒,齒縫有油點。葉背被柔毛,葉背干有紅褐色斑紋。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之頂,花被片黃綠色,形狀及大小大致相同;花柱斜向背彎。果紫紅色,散生微凸起的油點,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分布北起東北南部,南至五嶺北坡,東南至江蘇、浙江沿海地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台灣、海南及廣東不產。見於平原至海拔較高的山地,在青海,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種。耐旱,喜陽光,各地多栽種。
花椒的木材為典型的淡黃色,露於空氣中顏色稍變深黃,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木質部結構密緻,均勻,縱切面有絹質光澤,大材有美術工藝價值。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葯,種子可食用,也可加工製作肥皂。
Ⅷ 花椒油是麻油嗎
不是的。麻油,是芝麻油,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它是從胡科植物芝麻種子榨取的脂肪油。花椒油一種是從花椒中提取出呈香、呈味物質於食用植物油中的產品。
Ⅸ 花椒能榨油嗎花椒油是怎麼來的呢
花椒油是以川花椒,食用油為主料製作的葯膳。
花椒油是從花椒中提取出呈香味物質於食用植物油中的產品。麻味較重,椒香濃郁,麻度定性化。
漢源花椒歷史悠久,唐代列為貢品,故名「貢椒」。以其色澤丹紅,粒大油重,芳香濃郁、醇麻爽口,正宗的漢源花椒,取名清溪花椒。
通常所說的花椒油與花椒籽油、花椒精油完全是兩碼事。通過壓榨法或溶劑萃取等方法從花椒籽中提取出的油脂叫花椒籽油,再經過精煉即為食用花椒籽油。花椒精油是通過有機溶劑萃取或超臨界萃取花椒製取,一般不能直接食用,需用食用植物油按照適當比例稀釋成花椒油後方能作為調味油使用。
Ⅹ 青花椒油和山胡椒油的味道一樣嗎
味道不一樣的。
山胡椒油是一種新型的調味品,山胡椒油,又名:山蒼子油、木姜子油,系山胡椒精油與食用植物油稀釋勾兌而已的一種調味油,有檸檬的香氣,具有除膻祛腥、提味增鮮的功效。
花椒油,是指從花椒中提取呈香、呈味物質於食用植物油中的產品。具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
青花椒特點及用途
青花椒屬灌木,高1-2米。莖枝有短刺,刺基部兩側壓扁狀,嫩枝暗紫紅色。樹皮暗灰色,多皮刺,無毛。葉有小葉7-19片,小葉紙質,幾無柄,位於葉軸基部的常互生。
葉柄長1-3毫米,葉寬卵狀披針形或闊卵狀菱形,長5-10毫米,寬4-6毫米,頂部短至漸尖,基部圓或寬楔形,兩側對稱,有時一側偏斜,油點多或不明顯。
葉面有在放大鏡下可見的細短毛或毛狀凸體,葉緣有細裂齒或近於全緣,齒縫有腺點下面蒼青色,疏生腺點,葉軸具狹翅,具稀疏而略向上的小皮刺。
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長3-8厘米,花小而多,青色,單性,萼片及花瓣均5片,花瓣淡黃白色,長約2毫米。雌花有心皮3-5個。
分果瓣紅褐色,干後變暗蒼綠或褐黑色,徑4-5毫米,頂端幾無芒尖,油點小,種子徑3-4毫米。內果皮淡黃色,常由基部與外種皮分離並向內反卷,香氣濃,味麻而持久。花期7-9月,果期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