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腳跟痛吃什麼葯
腳跟疼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腱膜受傷後局部創傷性炎症所致。少數是因跟骨骨刺引起。相關的症狀有很多種,多數的足跟痛都是和足跟骨刺、跟腱炎等疾病有關的,也有一些是與長期的行走有關,治療要根據病因進行。如果是長期的行走導致的,需要多休息,並且更換比較軟的鞋。如果是炎症、骨刺等導致的,在症狀尚未嚴重時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的方式,比如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加上外fu桃寶的中要—足跟.骨方.醫.貼效果比較理想。
2. 腳掌疼痛吃什麼葯才能止疼,就是前掌疼腳
你好,足跟痛是常見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纖維炎、跟腱周圍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腫瘤、畸形性骨炎)、距跟關節炎等,建議:建議葯物治療包括內服葯如骨質增生片、外用葯,按摩、手術等。
3. 姥爺83歲、右腳內側紅腫 、痛、發熱、去醫院檢查尿酸值是429、什麼毛病啊該吃點什麼葯
病情分析:
從你的檢查結果來看是尿酸高,尿酸高主要是體內的嘌呤代謝障礙造成的
指導意見:
從你說的來看考慮是尿酸高造成的痛風,需積極的治療,平時不要抽煙喝酒,不要吃豆製品和火鍋,不然以後症狀會越來越明顯的
4. 腳跟疼痛可以吃什麼葯
可以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洛索洛芬鈉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外敷扶他林軟膏等非甾體類消炎葯,這些葯物可以緩解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以及關節處的無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症狀。對於拉傷、挫傷、扭傷及慢性勞損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引起足跟痛的原因通常是跖筋膜炎、跟痛症、跟骨滑囊炎以及跟骨刺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是長期慢性勞損導致的結果。
5. 腳跟疼吃什麼葯治療效果好
足跟痛是臨床當中非常常見的一類症狀。很多患者早上起來之後剛下地腳跟特別疼,走兩步可能慢慢會好些,但如果走的距離更長,可能也會更疼。而且此症狀可能會遷延不愈,即經常會反復,有的患者可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症狀。足跟痛原因有很多,最常見兩大類原因如下:1、跟腱炎:跟腱炎往往見於活動過度或外傷容易出現;2、跖腱膜炎:跖腱膜炎就是足底的腱膜,類似於籃球鞋的緩沖鞋墊,此軟組織和腳後跟連接的位置因為活動過度、受涼或穿鞋不舒服、走路過多都可能會引起炎症。此兩種炎症用葯治療,主要是緩解炎症的用葯。但這種炎症屬於無菌性炎症,一般用消炎鎮痛葯,包括外用和口服的就可以。
6. 腳跟痛吃什麼葯好使
跟部疼痛的發生率比較高,因為跟骨周圍沒有什麼肌肉保護,除了肌腱和其附著點以外就是周圍的滑囊,還有跟痛症,主要與慢性損傷有關系,很多人認為是長骨刺疼,長骨刺是退變和增生的改變,但是它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慢性損傷。足底跟部疼痛一般是跟痛症,一般與跖筋膜附著點損傷有關系,有時拍片病人有明顯的增生骨刺,也有個別的病人沒有明顯的骨刺。跟骨後側疼一般與跟骨後面的滑囊有關系,可能是穿鞋比較緊時磨損而引起滑囊炎。有時跟骨旁邊疼是軟組織損傷的表現,這樣的病人除了給予保守治療,如穿寬松的鞋以外,還可以做理療,可以外用沈陽紅葯或紅花油,可以口服樂松、盤龍七或者其它的活血葯
7. 右腳腳面疼痛
就是肌肉損傷,每天用熱水泡一下,擦乾後擦點紅花油揉一揉直到感覺腳面很熱就可以了,這樣三天就會有效果。千萬先別運動
8. 右腳腳面突然紅腫疼痛並且發熱
這個問題好像已經回答過您,很明顯是由於炎症導致的相關症狀,盡快的用消炎的葯物來治療,應該就會很快緩解的
9. 我的右腳跟痛吃什麼葯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 跖 筋膜 炎 ,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驗方 大黃獨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大黃、黃柏、威靈仙、獨活、牛膝、透骨草各30克,芒硝5克,陳醋250克。
【用法用量】上方前六味葯物用紗布包好,加冷水約3000毫升,煎開約半小時後取出葯包,把葯液倒入盆內,加入芒硝、醋攪勻。熏洗時,先以熱氣熏蒸,並用毛巾蘸葯交替熱敷痛處,待水溫降至50~60℃時,將患足浸入盆內浸洗。若水溫下降可加溫再洗,每次洗約1小時。每日1~2次。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軟堅散結、除濕通絡。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跟痛症。
10. 腳掌疼吃什麼葯好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製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
.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台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盡快恢復.另外,現在認為一般是與跟部的骨內壓增高有關系,現在有腳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但是有些並不是骨內壓增高,現在中醫說的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個腳跟疼痛的現象,特別是有些女性,或者產後,或者有些比較長的體質比較差的人,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痛,這種疼痛中醫說與腎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