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什麼意思
慎獨則心安: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
主敬則身強: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
求仁則人悅: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
習勞則神欽: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
出自《曾國藩誡子書》
清代:曾國藩
(1)禮所以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原文:
曾國藩誡子書
清代:曾國藩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
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綉,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為天下計,則必已飢已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
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介紹
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目前很流行的一段話是「跟曾國藩做人,跟李鴻章做官,跟左宗棠做事」。
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未盲目的崇拜,同時也攝取了宋明儒學其他分支的思想精華。《曾國藩誡子書》是其遺書,闡述了他一生以來的重要思想精華,也成為了家族的世世代代的家訓。
曾國藩從四個方面解讀他的人生智慧,第一點談到「慎獨」,文中提到:「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意思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能對自己的行為有自律性,這是一種境界。一個人能做到「慎獨」是多麼崇高的境界。從程朱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心性之學,需要修心養性。這是一個覺者的修行境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曾國藩正因為有「覺者」的思想高度,一生「慎獨」而行。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現代人提高全名素質的一個指導思想。「慎獨」作為儒家的經典思想,在曾國藩一生中演繹這淋漓盡致,並促使曾國藩流芳百世。
《誡子書》第二點,曾國藩提出「主敬則身強」,「主敬」亦是中國宋代理學家程頤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以敬作為修養方法,初見於《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和《周易·文言》:「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此處「敬」還有為謹慎的意思。程頤據此發揮為內心涵養功夫。而此處的「敬」還有帶人恭敬的意思,「主敬」之人,待人嚴謹,毫無怠慢,能給人很好的印象,這就是曾國藩能招賢納士,明哲保身的奧義所在。
曾國藩誡子書賞析
曾國藩晚年作,非常有名的論述,後人常將「曾國藩誡子書」與「諸葛亮誡子書」相提並論,足見其影響力之大之廣。必然是感悟後對自己的子女家人的約束和制約,成為治家名言。
B. 求翻譯文言文句子,急用~~
所以先王憂患禮不能在天下傳達。所以在郊野祭祀以此來定天下穩定的地位。祭祀在國中,以此來序列地之利勢。先祖的廟堂,是仁的根本,山川,是迎接鬼神的。五祀,是本原的事。額、好長。要不你挑不會的行不
C. 禮之於人,猶酒與之有襞也是什麼意思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唯聖人為知禮之 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ろ也, 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之 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是講一個人不要失去了禮儀 否則有可能喪國 和家破人忘 「襞」的意思就是奪過的意思
D. 「肌膚」「秀氣」的意思和拼音分別是
秀氣
[ xiù qi ]
基本解釋
1. 言談文雅,舉止優美
2. [器物]小巧靈便
詳細解釋
1. 靈秀之氣。
《禮記·禮運》:「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聖》:「精理為文,秀氣成采。」
2. 精美雅緻。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淮揚道 辦的秀氣,是四方硯台,外面看著是一色的紫檀匣子,盛著端石硯台,裡面卻用赤金鑄成,再用漆罩了一層,這份禮可就不菲。」
3. 體面;光彩。
《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你們可快快尋個所在搬去,不要帶累我,看這般模樣,住也不秀氣。」
4. 精華,肥力。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他們說,用肥田粉是有害處的,把地里的秀氣都拔盡了。」
5. 清秀。
冰心 《分》:「洗我的護士笑著對她的同伴說:『你的那個孩子真壯真大呵,可不如我的這個白凈秀氣。』」 楊朔 《雪花飄飄》:「 百歲 是個挺伶俐的孩子,臉方方正正的,兩只大眼秀氣的很。」
6. 形容女子的音色清秀、尖細。參見「 秀里秀氣 」。
E. 孔子「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的意思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唯聖人為知禮之 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ろ也, 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之 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F.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是什麼意思
"慎獨則心安":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
"主敬則身強":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
"求仁則人悅":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
"習勞則神欽":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
以上四句出自曾國藩誡子書,誡子書其實是曾國藩的遺書,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訓。
"慎獨則心安":
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
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麼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主敬則身強":
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氣氛。
想要憑借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態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鬆懈怠慢的意思,那麼自己身體和內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求仁則人悅":
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國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
假如我(指曾國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麼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至於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大官,高高地位於眾人之上,就應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於溺水之時和拯救老百姓於飢餓之中的責任。
讀古書學習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領悟的古人正確思想的責任。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
"習勞則神欽":
一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與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氣相匹配的,就會得到旁人的認可和鬼神的贊許,這是因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飯。
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織布,一年到頭辛苦勞動,才有了幾擔谷和幾匹布的收入,而富貴人家的老爺少爺卻一年到頭安逸淫樂,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錦羅綢緞。
喝醉了酒以後就像豬一樣呼呼大睡,醒來後他一叫喚就有下人們對他唯唯喏喏,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連鬼神看見了都不會允許他(富貴人家)這樣胡作非為,難道富貴人家就可以長期這樣安逸淫樂享福嗎?古代聖明的帝王和賢良的大臣,沒有一個無時不刻不是把勤勞工作作為座右銘來激勵自己。
如果從個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努力操練和學習技術本領,積極煅練自己的體魄,感覺到自己知識太少時就加倍努力去學習知識,時時刻刻做到居安思危,這樣才能夠做到通過增長自己的學識來增長自己的才幹。
而從為天底下老百姓著想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做到讓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飽飯、穿暖衣,不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讓他們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邊的蒿草一樣沒有自己的主見,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背負的責任。
一個人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神明都對他的行為感到欽佩敬仰,一個人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從而使鬼神都他的行為感到厭惡。
G. 三十而立的而表示什麼
表示順承,翻譯是「三十歲時應該面對一切困難(即自立)」,「立」是在「三十」的基礎上順承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