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肌腱什麼是肌肉兩者有什麼區別
肌腱和肌肉的區別如下:
1、組織結構不同
肌腱為肌肉末端的結締組織纖維索,肌肉藉此附著於骨骼或其它結構。肌腱較肌肉堅韌而體積小,它的擴張強度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沒有收縮能力。它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
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雖然構成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肌肉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平衡身體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減少身體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3、伸縮性不同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而肌肉的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筋膜牢固附著於骨上,伸縮性較差。
4、纖維束不同
肌肉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其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肌腱
網路-肌肉
Ⅱ 肌腱是什麼
肌腱
[jī jiàn]
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此處的肌腹即為一些人口中所說的紅肌,而肌腱即為白肌,分別控制肌肉的力量,爆發力和耐力
Ⅲ 肌肉、腱的結構與功能有哪些
肌肉有收縮作用,因而能使人體在空間的位置發生改變,並維持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等臟器的活動。肌肉分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骨骼肌可隨意志自由活動,所以又叫隨意肌。平滑肌和心肌不能隨意志自由活動,所以又叫不隨意肌。
一般所說的肌肉是指骨骼肌。骨骼肌約占人體的40%。該肌肉是細肌纖維的集合體,一般呈紡錘形。在顯微鏡下觀察,這種肌纖維可見橫紋,所以又叫橫紋肌。
肌肉周圍為有彈性的薄肌膜包裹,紡錘形的中央部為紅色,很軟,但與骨骼相連的部分為白色並有光澤,有極強的韌性。這個紅色部分叫肌腹,白色部分叫肌腱。肌腱是連接骨和肌肉的纖維性結締組織,因肌肉不同而有長有短。人們所熟知的跟腱,就是與活動腿的腓腸肌相連的很粗的肌腱。
肌肉能收縮,是由於來自神經的刺激傳給肌纖維,並在那裡發生化學變化所致。
Ⅳ 肌的組詞問
肌 組詞 :
肌膚、
肌腱、
肌理、
肌體、
肌隔、
肌力、
肌腠、
病肌、
肌質、
肌革、
肌覺、
死肌、
頰肌、
肌腹、
伸肌、
肌骨、
冰肌、
肌雪、
肌栗、
肉肌、
豐肌、
肌粟、
肌栗、
肌石、
刻肌、
肌髓、
肌液、
肌衄、
孱肌、
素肌、
黑肌、
生肌、
肌腴、
肌肪、
鏤肌、
雪肌、
肌注、
腹肌、
誓肌、
身肌
Ⅳ 肌怎麼組詞
肌膚
肌理
肌肉
腹肌
心肌
Ⅵ 什麼叫肌腱謝謝!
什麼是腱鞘炎,常易發生於哪些部位?�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雙層套管樣密閉的滑膜管,是保護肌腱的滑液鞘。它分兩層包繞著肌腱,兩層之間有一空腔即滑液腔,內有腱鞘滑液。內層與肌腱緊密相貼,外層襯於腱纖維鞘裡面,共同與骨面癒合,具有固定、保護和潤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壓迫的作用。
腱鞘位於手和足部的關節附近、肌肉長腱的周圍。由於這些部位活動頻繁,損傷機會多,倘若不注意,長期的摩擦、慢性勞損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與腱鞘發生無菌性炎性反應,局部出現滲出、水腫。久之腱鞘機化,鞘壁肥厚,管腔狹窄,肌腱在腱鞘內活動受限而引起臨床症狀(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即為腱鞘炎。
腱鞘炎常發生的部位是橈骨莖突處、屈指肌腱處、橈側伸腕肌腱處(腕關節背側及腕骨上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處等。
腱鞘炎如何分型?�
腱鞘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實質上它是腱鞘與肌腱共同的炎症。腱鞘炎共有以下5種類型,其中後兩種比較少見。
(1)狹窄性腱鞘炎:多發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腱鞘,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發生在拇指或手指的指屈肌腱稱為「扳機指」。雖然腱鞘滑膜分泌滑液潤滑腱鞘,但某些特殊的動作反復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木工、舉重工、餐廳服務員、手工操作者等。由於上述腱鞘起著滑車的作用,摩擦最大,最易受損,表現為腱鞘的增厚,影響肌腱的正常活動。狹窄性腱鞘炎也可能是某些靜止型或亞臨床型膠原疾病的結果。
(2)急性纖維性腱鞘炎:也稱為摩擦音滑膜炎。病變的部位是在滑膜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可見水腫、充血、白細胞與漿細胞浸潤。本病的特點為有一種柔軟的摩擦音,這是由於結締組織的原纖維在水腫的肌腱周圍摩擦引起的。最常見的部位是腕上部,特點是橈側腕伸長短肌腱與拇長展肌、拇短伸肌的肌腹處最易產生,也稱捻發音腱鞘炎。
(3)急性漿液性腱鞘炎:也叫風濕性腱鞘炎,是全身性風濕的一部分,為急性風濕熱的一種反應。患者有高熱,關節痛、腫、積液,其中最主要的病變為風濕性心肌炎。退熱後則腱鞘的漿液滲出吸收,腱鞘炎自愈。
(4)急性化膿性腱鞘炎:常發生在外傷以後,特別是穿刺傷,多發生在腕和手指的屈肌腱。感染的早期是腱鞘的滑膜炎,接著肌腱失去光澤,變成灰色或綠色,同時被膿液浸潤壞死。最常見的是葡萄球菌,其次是鏈球菌。
(5)結核性腱鞘炎:為結核桿菌感染所致。首先侵犯腱鞘的滑膜,由掌部沿尺側和橈側滑囊經腕管向上蔓延至前臂。腱鞘因結核肉芽組織浸潤而肥厚,鞘內含有黃色滲出液及黃色米粒體。逐漸地肌腱也被肉芽組織浸潤形成結節肥大,失去原有的光滑能動機能。當肉芽組織侵及其他腱鞘與神經時可引起屈指及感覺障礙。
什麼是橈骨莖突腱鞘炎?�
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同居一腱鞘內,在橈骨莖突的橈側越過,此腱鞘可由於慢性損傷的刺激而增厚狹窄,特別是那些用腕關節活動過多的工作者容易發生本病。本病好發於30~50歲年齡,女∶ 男約為10∶1,這可能與女性橈腕活動更多有關。此外,類風濕病變可能與發病有關。
橈骨莖突腱鞘炎最常見的表現是橈骨莖突處的疼痛和壓痛。疼痛可沿拇指向遠處放射,向近端放射到前臂,拇指活動時則加重,腕背伸、掌屈,拇指外展以及使腱鞘內張力增加的動作均可產生疼痛。在橈骨莖突處可以觀察到腫脹,有時可觸及增厚的纖維管道。握拳尺偏試驗(Fin kelstain征)常呈陽性:拇指握於掌心,握拳,腕關節向尺側側屈,此時橈骨莖突處出現劇痛。
如何治療橈骨莖突腱鞘炎?�
對橈骨莖突腱鞘炎的保守治療為採用夾板固定休息,局部封閉和手法治療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疼痛者可手術把腱鞘切開或者作部分切除。術後48h去除加壓包紮,鼓勵早期活動。但部分病人術後症狀不能完全解除,其原因可以有:①橈神經淺感覺支損傷,形成神經瘤;②腱鞘切除過多,肌腱向掌側滑脫(半脫位);③沒有查清和處理迷走肌腱及其腱鞘;④縱向切開皮膚,疤痕增生。
腱鞘囊腫如何防治 ?�
腱鞘囊腫是指發生在關節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狀物質的良性腫塊,分為單房性和多房性。囊壁的外層為纖維組織構成,內層為白色光滑的滑膜所覆蓋,囊內充滿著淡黃色澄清的膠凍狀粘液。囊的基底部與腱鞘緊密粘連。本病多發於腕背部、足背部及膝關節等處。青壯年尤其是女性多見。囊腫大多是逐漸發生的,與長期的勞損有關,生長緩慢。表現為局部腫塊隆起,狀如小豆至乒乓球大小不等,觸之腫塊堅硬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飽滿與皮膚無粘連,壓之有酸脹或痛感。
本病的治療可採用刺破或擊、壓、擠破囊壁的辦法,將囊液擠入皮下,待其自行吸收。亦可用粗針頭抽出膠狀囊液,注入考的松類葯物,可暫時緩解症狀,較易復發。必要時可行手術將囊腫切除,若切除不夠徹底,術後也有復發的可能。
Ⅶ 骨骼肌肌腱肌膚三者的關系圖是怎樣的
①兩組肌肉沒有跨過關節,②骨骼肌跨越一個關節,由肌腱附著在相鄰的骨上,能正確反映骨、關節、骨骼肌三者之間關系.
故答案為:②骨骼肌跨越一個關節,兩端分別附著在相鄰的兩塊骨上.
Ⅷ 肌腱指的是什麼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